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43422-2023空间站废弃物管理要求
GB/T 43422-202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3422-2023

中文名称:空间站废弃物管理要求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Requirements for wastes management of space station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3-11-27

实施日期:2024-03-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2987567

相关标签: 废弃物 管理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航空器和航天器工程>>49.020航空器与航天器综合

中标分类号:航空、航天>>航天器及其附件>>V71航天器总体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31.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张兰涛、侯永青、曲溪、李伟、张伟、郑泽好、王伟、靳健、吴军、许成鑫、李志海、尹玉梅、王冉、巩朝阳、李高峰

起草单位: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载人航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70)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空间站废弃物的来源与分类、危害等级、管理原则、界定与确认要求以及在轨收集、转运、标志、存放、销毁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空间站在舱内进行的废弃物管理。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49.020
CCSV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3422—2023
空间站废弃物管理要求
Requirementsfor wastes management of space station2023-11-27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花管理委员会
2024-03-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废弃物来源与分类
废弃物来源
废弃物分类
废弃物危害等级
废弃物管理原则
界定与确认要求
界定要求
确认要求
在轨收集要求
通用要求
生活类
化学有害物类
生物医学类
废弃设备类
锋利物类
放射类
在轨转运要求
在轨标志要求
在轨存放要求·
存放区设置
存放环境选择
存放位置选择
存放形式要求
12在轨销毁要求
附录A(资料性)
附录B(规范性)
空间站废弃物分类示例
空间站废弃物标志样式
GB/T43422—2023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起草。
GB/T43422—2023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载人航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70)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东方计量测试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兰涛、侯永青、曲溪、李伟、张伟、郑泽好、王伟、靳健、吴军、许成鑫、李志海尹玉梅、王冉、巩朝阳、李高峰。m
1范围
空间站废弃物管理要求
GB/T43422—2023
本文件规定了空间站废弃物的来源与分类、危害等级、管理原则、界定与确认要求以及在轨收集、转运、标志、存放、销毁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空间站在舱内进行的废弃物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废弃物来源与分类
废弃物来源
废弃物来源如下:
航天员;
日常生活;
维修维护;
实/试验。
废弃物分类
废弃物分类如下:
生活类,包括生活干性类和生活湿性类:化学有害物类:
生物医学类;
废弃设备类;
锋利物类;
放射类。
空间站废弃物分类示例见附录A。废弃物危害等级
废弃物危害等级划分说明见表1其中:a)
废弃物危害等级应根据废弃物危害性质和危害控制程度综合确定;1
GB/T43422—2023
b)若同一废弃物对航天员和航天器的危害等级不同,则按两者中更高的危害等级定级。表1废弃物危害等级划分说明
危害等级
废弃物管理原则
废弃物管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说明
对航天员无危害·对航天器无危害可能对航天员产生轻微不适,对航天器无危害对航天员或航天器产生能够控制的轻微危害对航天员或航天器产生能够控制的中度危害对航天员或航天器产生不能够控制的严重危害a)
废弃物管理范围包括空间站密封舱外和密封舱内产生的且需在舱内处理的废弃物b)
废弃物产生方负责废弃物的在轨收集与处理设计和产品研制c
在轨处理后的废弃物统一规划存放和销毁废弃物管理包括界定写确认、收集、转运、标志、存放、销毁等其中1)
界定与确认作为上行货物放行的依据之一,界定和确认要素包括废弃物分类、危害等级等;
产生废弃物危害等级为1级、2级和3级的货物经安全性评估后方可上行,对于采取防护措施后废弃物危害等级仍为4级的货物不准许上行:各类废充物的收集在满足一般要求的基础上,遵循相应类别的特定收集要求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实施转运,转运后及时更新废弃物信息;标志设置符合空间环境特点,项目及信息便于在轨管理;存放一般遵循同类别集中存放的原则,同时宜考虑存放环境、存放位置等因素;销毁次序按优先级排序,优先级根据危害等级、产生时间等因素综合确定7界定与确认要求
界定要求
地面研制期间,废弃物界定要求如下:废弃物产生方应按4.2和表1完成废弃物分类和危害等级自我界定;abZxz.net
b)废弃物产生方应提交自我界定说明、废弃物管理方案及相关支撑材料。确认要求
地面研制期间,废弃物由第三方对自我界定结果的正确性进行确认,具体要求如下:自我界定结果确认的第三方评估小组应由健康评估专业人员和航天器安全评估专业人员a)
组成:
确认形式为评审,确认应依据4.2和表1对自我界定说明,废弃物管理方案及提供的支撑材料2
进行审查,并给出确认结果;
确认结果应报指定的安全性管理部门备案若废弃物发生变化,则应重新进行自我界定及确认。d)
在轨收集要求
通用要求
废弃物收集满足以下要求
GB/T43422—2023
原则上每类废弃物应设置专用收集容器,且收集容器具有多次间歌收集废弃物的能力:收集容器材料应具有密封特性。
应将同类型的化学有害物类废弃物放人同一收集容器内;不同类型且已明确特性兼容的化学b)
有害物类废弃物,应放人同一收集容器内。c
根据危害等级采取相应的收集防护措施,其中:1)危害等级为1级或2级的废弃物,应为航天员提供通用防护设计及产品:2)危害等级为3级的废弃物,应为航天员提供专用防护设计及产品具有多类特性的废弃物,应满足所具有的每类特性废弃物对应的收集要求危害等级为2级及以上的废弃物收集方案及收集容器应通过相关管理责任主体组织的评审。e
8.2生活类
8.2.1生活干性类
收集生活干性类废弃物时,无需为航天员提供防护,无需特殊处理,可直接收集。收集要求如下:收集过程应防止碎屑逸出,并最大限度压缩体积;a
收集容器应具有可压缩、耐磨的特性8.2.2生活湿性类
收集生活湿性类废弃物时,无需为航天员提供防护。收集要求如下:收集时,应抑菌或干燥;
应采用具备防液体溢出的专用收集容器:b)
收集容器应具有耐磨、防潮、防腐蚀、密封、耐压的特性。8.3
化学有害物类
8.3.1普通化学类
收集要求如下。
应为航天员配置口罩、手套、护目镜等普通防护设施及用品a)
收集前,应先检查化学物质是否泄漏。b)
不应将不同类别的化学物质混放;若需混放,则应保证化学物质的兼容性。e)
收集容器应具有耐磨、防潮、防腐蚀、密封、耐压的特性。电化学类
收集要求如下:
GB/T43422—2023
应为航天员配置口罩、手套等普通防护设施及用品;a)
应对收集的电化学类废弃物进行密封封装;c
在收集废旧电池前,应检查电池的完好性,并采取措施防止电池发生短路d)收集容器应具有防爆、防潮、防漏、防腐蚀的特性。8.4
生物医学类
收集要求如下:
应为航天员配置口罩、手套等普通防护设施及用品a)
应保证产生的生物医学类废弃物已灭活,灭活后应密封:e)
应放入专用收集容器;
专用收集容器应具有耐磨、防潮、防腐蚀、密封的特性。d)
5废弃设备类
收集要求如下。
应为航天员配置维修更换备件时所需的身体防护设施及用品b)
无携带液态或气态附属物的废弃设备,应收集至存放备件的容器内:表面活有液体工质的废弃设备,在清除工质后,应放回原存放备件的容器;对于无法清除工质的废弃设备及用于清除工质的清洁用品应按8.2.2的要求处置。c
携带液体或气体物质的容器类废弃物,应对容器出口密封。d)从舱外转移至舱内的废弃设备,应采用容器单独进行收集并封装。8.6
锋利物类
收集要求如下:
应为航天员配置硬质防护面罩、防刺破的手套等特殊防护设施及用品;ay
锋利物类废弃物应具有对航天员防刺伤或划伤的保护设计;应采用具备防逸出功能的专用硬质收集容器,且收集容器材料应具有防刺破特性。8.7放射类
放射类废弃物应由产生方单独制定废弃物收集及处理方案,并经安全性评审。9在轨转运要求
在轨转运要求如下
a)转运方案应由废弃物管理方、废弃物产生方、废弃物转运实施方三方协商确定,转运实施由在轨航天员完成。
转运方案应至少包括转运物品、转运时机、转运人员、转运原始位置、转运自标位置、转运路径c)
航天员在轨期间日常工作和生活所产生废弃物的转运,应由航天员择机实施;销毁前的废弃物转运,应根据转运方案实施。
每次转运后都应及时更新废弃物信息。10在轨标志要求
在轨标志要求如下:
存放容器应设置标志,且标志材料应满足载人航天器要求:a)
GB/T43422—2023
标志内容应使用通用的短语或术语,至少包含废奔物类别、质量、日期和危害等级,并根据废弃物危害特性设置危害警示图案、色彩或文字:空间站系统应提供废弃物标志,航天员在轨应根据操作说明进行标志设置,标志设置应朝向航c
天员易于观察侧;
对已有标志的容器,应将废弃物标志覆盖原标志。d)
空间站废弃物标志样式按附录B执行。在轨存放要求
11.1存放区设置
存放区设置要求如下。
应在空间站舱内设置废弃物临时存放区,且位置方便航关员进行存放操作。危害等级为0级、1级或2级的废弃物,应放置在临时存放区:3级的废弃物应直接转移至长期b)
存放区。
长期存放区应设置在货运飞船上。c
11.2存放环境选择
生活干性类、废弃设备类、锋利物类和放射类废弃物在不影响航天员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对于存放环境无要求。其他废弃物长期存放的环境选择要求如下:生活湿性类和生物医学类废弃物应在相对低温环境下存放;a)
b)化学有害物类废弃奔物应在相对干燥环境存放。11.3存放位置选择
生活干性类、化学有害物类、废弃设备类和锋利物类废弃物在不影响航天员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对于存放位置无要求。其他废弃物存放位置选择要求如下:生活湿性类和生物医学类废弃物应选择远离上行货物的位置存放:a)
放射类废弃物应选择在远离航天员活动区和其他放射敏感物资的位置存放;b)
应定期监测存放区的微生物数量。c
11.4:存放形式要求
存放形式要求如下。
以货包形式上行的货物与设备在废弃后.应放人腾空的货包存放。废弃物的尺寸应与载人航a)
天器货包尺寸相匹配。
非货包形式上行的货物与设备在废弃后.应记录质量信息,以原上行方式固定。b)
存放容器装满后应进行称量,记录质量信息GB/T43422—2023
在轨销毁要求
在轨销毁要求如下:
应通过载人飞船或货运飞船进行废弃物销毁:废弃物销毁应按其危害等级由高到低排序,危害等级高的废弃物应优先销毁;b)
危害等级相同的废弃物,应根据产生日期先后排序,先产生先销毁;销毁完成后,应及时更新废弃物信息。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