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3718.7-2022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 人员资格与人员评估的要求 第7部分:热成像
GB/T 23718.7-202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3718.7-2022

中文名称: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 人员资格与人员评估的要求 第7部分:热成像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diagnostics of machines—Requirements for qual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personnel—Part 7:Thermography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2-10-12

实施日期:2022-10-12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3241430

相关标签: 机器 状态 监测 诊断 资格 评估 成像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计量学和测量、物理现象>>17.160振动、冲击和振动测量

中标分类号:机械>>机械综合>>J04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SO 18436-7:2014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0 页

标准价格:38.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尹瑞多、陈章位、马卫平、刘综绪、刘石、付忠广、郭钢祥、王彦杰、慎政、宿健、王泽威、苏玉玲、杨毅

起草单位: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杭州亿恒科技有限公司、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河南九域恩湃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中路高科交通检测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卧龙电气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梓信科技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机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3)

提出单位:全国机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3)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主管部门:全国机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3)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使用红外热像仪进行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人员资格和评估的要求。符合本文件的证书或声明提供了使用便携式热成像设备进行机器状态监测热成像测量和分析人员的资格和能力。 本文件不适用于专用设备或其他特殊情况。 本文件规定热成像技术领域从业人员的资格分为三个等级。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17.160
CCS J 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3718.7—2022/IS018436-7:2014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
人员资格与人员评估的要求
第7部分:热成像 
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diagnostics of machines-Requirements for qual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personnel-Part 7 : Thermography
(ISO 18436-7:2014,IDT)
2022-10-12 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2-10-12实施
GB/T23718.7—2022/ISO18436-7:2014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人员等级(热成像)
考试内容
考试的实施
附录A(规范性)
附录B(规范性)
参考文献
热成像从业人员培训课程要求和最低培训小时数培训课程子主题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起草。
本文件是GB/T23718《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GB/T23718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对认证机构和认证过程的要求:一第2部分:振动状态监测与诊断;一第3部分:对培训机构和培训过程的要求;—第4部分:现场润滑剂分析;
第6部分:声发射;
一第7部分:热成像。
GB/T23718.7—2022/ISO18436-7:2014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人员资格与人员评估的要求》的第7部分。本文件等同采用ISO18436-7:2014《机器状态监测和诊断人员资格与人员评估的要求第7部分:热成像》。
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改动:
将表A.2和表B.1中的ISO13379更正为ISO13379-1。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机械振动、冲击与状态监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杭州亿恒科技有限公司、郑州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河南九域恩湃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中路高科交通检测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卧龙电气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梓信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尹瑞多、陈章位、马卫平、刘综绪、刘石、付忠广、郭钢祥、王彦杰、慎政、宿健王泽威、苏玉玲、杨毅
GB/T23718.7—2022/ISO18436-7:2014引言
使用非侵人技术监测机器状态与诊断故障,是大多数工业领域预测性维修工作的关键措施。采用的非侵入技术,包括振动分析、声发射、润滑剂分析、热成像技术、超声、电机电流分析等,都是机器状态分析工具,互为补充。制造业广泛和持续使用这些技术,获得的投资回报都远超预期。但是,这些技术的有效性取决于实施测量和进行数据分析人员的能力。从业人员需要具备有机器监测和诊断方面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评估机构制定了培训和评估从业人员能力的程序。
GB/T23718旨在规定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人员资格与人员评估的要求,拟由以下部分构成,一第1部分:对认证机构和认证过程的要求。目的在于规定对机器状态监测、诊断和修复技术方面对认证机构的要求,包括对认证机构人员的一般要求。一第2部分:振动状态监测与诊断。目的在于规定对实施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的振动分析人员的一般要求。
一一第3部分:对培训机构和培训过程的要求。目的在于规定在非侵入式机器状态监测、诊断和修复技术中,对培训机构的要求,包括对培训机构人员的一般要求。第4部分:现场润滑剂分析。目的在于规定从事现场润滑剂分析的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人员资格和评估的要求。
第5部分:润滑剂实验室技术员/分析员。目的在于规定从事实验室润滑分析的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人员资格和评估的要求。一第6部分:声发射。目的在于规定用声发射技术进行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人员资格和评估的要求。
一第7部分:热成像。目的在于规定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人员资格和评估的要求。
一第8部分:超声。目的在于规定用超声技术进行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人员资格和评估的要求。I
1范围
GB/T23718.7—2022/ISO18436-7:2014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
人员资格与人员评估的要求
第7部分:热成像
本文件规定了使用红外热像仪进行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人员资格和评估的要求符合本文件的证书或声明提供了使用便携式热成像设备进行机器状态监测热成像测量和分析人员的资格和能力。本文件不适用于专用设备或其他特殊情况。本文件规定热成像技术领域从业人员的资格分为三个等级,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SO13372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词汇(Conditionmonitoringanddiagnosticsofmachines—Vocabulary)
注:GB/T20921—2007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词汇(ISO13372:2004,IDT)ISO13374(所有部分)机器状态监测和诊断数据处理、通信与表示(Conditionmonitoringanddiagnostics of machinesData processing,communication and presentation)注:GB/T25742(所有部分)机器状态监测和诊断数据处理、通信与表示[ISO13374(所有部分)ISO13379-1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数据判读与诊断技术第1部分:总则(Conditionmonitoring and diagnostics of machinesData interpretation and diagnostics techniquesPart 1 :General guidelines)
注:GB/T22394.1—2015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数据判读与诊断技术第1部分:总则(ISO13379-1:2012,IDT)
ISO13381-1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预测第1部分:一般指南(Conditionmonitoringanddiagnostics of machines-Prognostics-Part l:General guidelines)注:GB/T23713.1—2009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预测第1部分:一般指南(ISO13381-1:2004IDT)ISO17359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一般指南(Conditionmonitoringand diagnostics ofmachines—General guidelines)注:GB/T22393—2015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一般指南(ISO17359:2011,IDT)ISO18434-1机器状态监测和诊断热成像第1部分:总则(Conditionmonitoringanddiagnostics of machines—Thermography—Part l:General procedures)注:GB/T30831.1—2014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热成像第1部分:总则(ISO18434-1:2008,IDT)ISO18436-1:2012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人员培训与认证的要求第1部分:对认证机构和认证过程的要求(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diagnostics of machinesRequirements forqualification andassessment of personnel-Part l:Requirements for assessment bodies and the assessment process)GB/T23718.7—2022/ISO18436-7:2014注:GB/T23718.1一2009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人员培训与认证的要求第1部分:对认证机构和认证过程的要求(ISO18436-1:2004,IDT)ISO18436-3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人员资格与人员评估的要求第3部分:对培训机构和培训过程的要求(Condition monitoring and diagnostics of machines一Requirements for qual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personnel-Part 3: Requirements for training bodies and the training process)注:GB/T23718.3一2010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人员资格与人员评估的要求第3部分:对培训机构和培训过程的要求(ISO18436-3:2008,IDT)3术语和定义
ISO1337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人员等级(热成像)
4.1通则
经评估符合本文件要求的人员应根据其资格分为三级。如附录A中所示,不同级别的人员应具备相应必要的热成像状态监测技能。Ⅱ级人员需具备I级人员所有的知识和技能,Ⅲ级人员需具备Ⅱ级人员所有的知识和技能,4.2I级
根据既定和已确认的程序,符合I级资格人员有资格从事红外热成像工作,并应具备以下能力:应用规定的热像仪测量技术:
设置并操作热成像设备以安全地采集热成像数据;c)
识别、预防、减少和控制不良数据采集和误差来源:按照既定的说明进行基本故障检测、严重性评估和诊断;d)
完成基本的图像后处理(测量工具、比辐射率调整、范围和比例调整等);f)
维护结果和趋势数据库;
检查热成像测量系统的校准:
评估并报告测试结果,标出重点关注的区域h))
4.3Ⅱ级
根据既定和已确认的程序,符合Ⅱ级资格人员有资格从事红外热成像工作,并应具备以下能力:a)
选择合适的红外热成像技术并了解其局限性;应用热成像理论和技术,包括测量和解释测量结果;b)
选择适当的硬件和软件;
完成高级故障诊断;
推荐适当的现场纠正措施;
完成高级图像后续处理(图像、趋势、蒙太奇、减法、叠加、统计分析等);g)
按照既定程序,使用公认的先进技术进行红外热成像和故障诊断;h)
准备有关设备状态、故障诊断、纠正措施和维修效果的报告;了解状态监测技术的替代方法或补充方法;j)
指导和监督I级人员。
GB/T23718.7—2022/ISO18436-7:2014根据既定和已确认的程序,符合Ⅲ级资格人员有资格从事红外热成像工作,并应具备以下能力。制订和建立热成像方案、编写工作规程和说明。说明的内容包括确定定期或连续监测的机器、a
测试频率和先进技术的使用
对新的、在役运行的和有故障的设备确定验收标准、测试规程和严重性评估解释和评估规范、标准、技术参数和规程,c)Www.bzxZ.net
指定要使用的详细的测试方法、规程和说明。d)
对故障状态进行预测。
推荐适当类型的传热学(基于热辐射、对流、导热)纠正措施。f)
推荐采取适当类型的机械工程纠正措施。指导和监督I级与Ⅱ级人员。
推荐替代或补充状态监测技术的使用,i)
能够管理状态监测项目。
注:用人单位有责任确保Ⅲ级人员在所需的管理技能上具有必要的能力,例如,编制预算、成本论证和管理人员发展。
5资格
5.1通则
资格申请人宜将教育、培训和实践相结合,以确保理解适用于热成像测量和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建议所有资格申请人进行使用24个石原色盘的色盲测试。宜保留测试结果的记录,并按要求提供给评估机构。在石原氏色盲测试中如果出现色觉缺陷,即误读了24个色盘中的四个或四个以上,则用人单位将进行另一项“特定任务”测试,以确定检测到的色觉缺陷是否影响个人使用色彩模式胜任热成像数据分析的能力。若未通过此测试的,则可要求资格申请人使用黑白模式。该“特定任务测试以及使用黑白模式的任何要求应记录在案,并按要求提供给评估机构,5.2教育
资格申请人无需提供正规教育证明即可申请分级资格认定。但是,建议I级和Ⅱ级的资格申请人至少拥有高中毕业证或具有同等学历。Ⅱ级和血级资格申请人应能够解算简单的代数方程式、使用基本的科学计算器、熟悉个人计算机的操作。强烈建议血级资格申请人在国家承认的大学、学院或技术学校成功完成两年或两年以上的机械工程或机械技术教育5.3培训
5.3.1通则
为达到基于本文件评估申请的资格,资格申请人应提供完成附录A要求的培训证明。参考文献所列的文件宜作为培训大纲的知识范围。培训应符合ISO18436-3的要求。培训的最短时间如表1所示。培训宜采讲座、演示、实习或正规培训课程的形式。资格要求应符合本文件。每一科目的培训时间应符合附录A和表1。培训主题和子主题的非详尽清单见附录B。
GB/T23718.7—2022/IS018436-7:2014表1最小累计培训时间
单位为小时
培训可分成包含一般科学原理和具体应用知识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模块,以便无损检测和状态监测评估机构之间相互承认。5.3.2升级补充培训
基于热成像状态监测这一特定主题,可以进行涵盖这一主题的模块化培训课程。补充培训课程应包括附录A中科目5~科目11所列出的课程。培训的时间应符合附录A中有关内容要求。
5.3.3机器知识的附加培训
除表1所示的培训时间外,资格申请人还宜参加机械及零部件培训或同等的在职培训,培训时间至少与表1规定的时间相近。
此培训应是对符合5.2正规教育的补充,包括任何学院或大学的教育。如果进行附加培训,则应涵盖机器和零部件设计、制造、安装、运行和维护原理,与每个原理相关的失效模式和机理,以及与每个机理相关的典型传热学特征。此类培训应通过可验证的记录进行确认。5.4经验
5.4.1资格申请人应根据表2的要求,向评估机构提供从事基于热成像的设备状态监测领域工作经验的证明,才有资格根据本文件申请评估。申请Ⅱ级和Ⅲ级的人员,需要提供以前低一等级的资格证明。表2最低累计实践、解释和项目管理经验要求I级
12个月
24个月
注:经验工作时长为每月至少从事机器状态热成像监测工作16h。Ⅲ级
48个月
5.4.2为了获得符合ISO18436-1和5.4.5要求的工作经验,所有级别的评定准则按月给出了最低总工作时长要求
5.4.3资格申请人应保存与ISO18436-1相一致的、可核实的和基于机器状态热像仪监测工作经验小时数和工作性质的书面证明。I级和Ⅱ级资格申请人的证明应由Ⅱ级或Ⅲ级人员确认,如果无此类人员,则应由资格申请人的技术主管确认。5.4.4Ⅲ级资格申请人的证明应由Ⅲ级人员确认,如果没有Ⅲ级人员,则由申请人的技术主管确认。5.4.5所有级别的确认过程都需要确认人在证明文件上签字。为增加确认的可信度,确认人宜通过口试评估、任务执行表现、报告提交和审查、过程提交和审查或以上相关内容结合的方式增加确认过程的可信度。
6考试
6.1考试内容
GB/T23718.7—2022/ISO18436-7:20146.1.1各等级的资格申请人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回答一定数量的多项选择题(如表3所示)。表3最低考试内容要求
题的数量
考试时间
及格成绩(正确率)
6.1.2试题应具有实践性,但也应测试考生进行机器状态红外热成像监测所需的概念和原理。6.1.3I级的试卷应由A部分(通用热成像,包括多个选择题)和B部分(实际应用)组成。B部分考试内容应包括高质量数据采集、误差源的识别、预防与控制以及基本的故障诊断。考试内容除了包括图像解释外,还可包括实际数据采集任务。6.1.4且级的试卷应由A部分(通用热成像,30个问题)和B部分(实际应用)组成。B部分考试内容应包括机器状态监测的诊断和图像解释。考试内容除了包括图像解释外,还可包括实际数据采集任务6.1.5Ⅲ级的试卷应由A部分(通用热成像,30个问题)和B部分(实际应用)组成。B部分考试内容应包括诊断和图像解释、解决方案设计和解决方案验证。考试内容除了包括图像解释外,还可包括实际数据采集任务。图像解释题宜基于一些案例,这些案例包括故障识别、解决方案建议和解决方案验证过程。B部分也可包括表述题和简答题。一些题应包含热图像解释。可以要求使用基本科学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可以随考试题提供常用公式一览表。6.1.6考试内容应与附录A所列培训大纲相对应6.1.7评估机构可以酌情为某些有特殊需求的资格申请者提供帮助。6.2考试的实施
所有考试应按照ISO18436-1:2012中8.1的要求实施。如采用计算机阅卷,资格申请人可使用铅笔和橡皮。
6.3补考
6.3.1根据相关评估机构的决定,可向具有同级别的资格申请人提供补考模块考试,内容涵盖A.1中科目1~科目4所列出的课程,并符合本文件的其他要求。考试包括一个单独的补考模块,其内容涵盖机器状态监测。
6.3.2补考模块考试将单独评分。6.3.3补考申请人应高质量完成涵盖考试大纲要求的培训课程,并应提供经过确认的书面培训证明。5
GB/T23718.7—2022/ISO18436-7:2014附录A
(规范性)
热成像从业人员培训课程要求和最低培训小时数A.1培训大纲
培训大纲见表A.1。
红外热成像原理(IRT)
设备和数据采集
图像处理
基本应用
诊断和预测
状态监测应用
纠正措施
报告和文件
状态监测方案设计
状态监测方案实施
状态监测方案管理
培训考试
每个级别的总小时数
主题和课时数详细列表
主题和课时数详细列表见表A.2。表A.2
红外热成像原理(IRT)
培训大纲
培训小时数
主题和课时数详细列表
I级培训
小时数
状态监测与无损检测背景,主题概述以及人员等级的说明
热和传热
导热基础
Ⅱ级培训
小时数
Ⅲ级培训
小时数
红外热成像原理(IRT)
设备和数据采集
GB/T23718.7—2022/ISO18436-7:2014主题和课时数详细列表(续)
傅里叶定律
热导率/热阻
热对流基础
牛顿冷却定律
热辐射基础
电磁波谱
大气透射
IR波段和透镜材料
辐射参考源
普朗克定律
维恩定律
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
辐射力、反射比和透射比
比辐射率
比辐射率影响因素
红外相机工作原理
红外相机选择标准
光谱带
温度测量范围
热灵敏度(噪声等效温差)
镜头的选择
光学分辨率
设备的操作
相机操控
ISO18434-1
安全数据采集
获得高质量图像
图像合成
图像清晰度(光学聚焦)
热微调按钮/模式(应为仪器设备上的功能键)(量程、等级和范围)
I级培训
小时数
Ⅱ级培训
小时数
Ⅲ级培训
小时数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