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797-202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5797-2022
中文名称:秦川牛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Qinchuan cattle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2-10-12
实施日期:2023-05-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1935907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农业>>农业和林业>>65.020.30动物饲养和繁殖
中标分类号:农业、林业>>畜牧>>B43家畜、家禽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31.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昝林森、赵春平、田万强、林清、梅楚刚、杨武才、王应海
起草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秦川牛业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74)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秦川牛品种来源与特征、体型外貌、体尺体重、生产性能和等级评定的要求,描述了体尺体重和生产性能的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秦川牛品种鉴定和综合等级评定。
标准内容
ICS65.020.30
cCs B 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5797—2022
代替GB/T
2022-10-12发布
Qinchuancattle
5797—2003
2023-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5797—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5797一2003《秦川牛》,与GB/T5797一2003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屠宰率”净肉率“大理石纹”“后裔测定”“相对育种值”等术语和定义(见2003年版的第2章);
一增加了品种来源与特征(见第4章);一更改了体型外貌(见第5章,2003年版的第3章);增加了体尺体重(见第6章);
-增加了育肥性能(见7.1);
一增加了体性状(见7.2);
一增加了肉质性状(见7.3);
更改了泌乳性能(见7.4,2003年版的4.2);更改了繁殖性能(见7.5,2003年版的4.3);增加了测定方法(见第8章);
更改了体型外貌评分(见9.1,2003年版的5.1);更改了体尺评分(见9.2,2003年版的5.2);更改了体重评分(见9.3,2003年版的5.3);更改了综合等级评定(见9.4,2003年版的5.4);删除了良种登记(见2003年版的第6章);更改了秦川牛体型外貌评分(见附录B的B.1,2003年版的附录A中A.1);更改了秦川牛体尺等级评定(见B.2,2003年版的A.2);更改了秦川牛体尺、体重等级的基础分值(见B.3,2003年版的A.3);一更改了秦川牛体重等级评定(见B.4,2003年版的A.4);一删除了体尺、体重测定方法与要求(见2003年版的A.5);删除了种公牛相对育种值计算方法(见2003年版的附录B);删除了秦川牛良种登记申请表(见2003年版的附录C)。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4)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秦川牛业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各林森、赵春平、田万强、林清、梅楚刚、杨武才、王应海。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986年首次发布为GB/T
一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5797一1986,2003年第一次修订;I
1范围
GB/T5797—2022
本文件规定了秦川牛品种来源与特征、体型外貌、体尺体重、生产性能和等级评定的要求,描述了体尺体重和生产性能的测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秦川牛品种鉴定和综合等级评定。: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143
牛冷冻精液
2660肉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NY/T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品种来源与特征
秦川牛是我国地方黄牛品种,因原产于陕西省关中地区“八百里秦川”而得名,主产区在陕西省渭南、西安、咸阳、宝鸡等地市,甘肃省庆阳和平凉、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等毗邻地市也有分布。秦川牛肉用特征明显,耐粗饲,抗逆性强。体型外貌
秦川牛体格高大,结构匀称,体质结实,胸部宽深,骨骼粗壮,肌肉丰满。毛色为紫红、红、黄三种,以紫红和红色居多。角短而钝,质地细致,呈肉色。鼻镜多为肉红色,少数为黑灰色或有黑斑点。尾帚多混有白色或灰白色毛。蹄圆大,蹄壳多呈粉红色,少数为黑色或黑红相间。公牛头大额宽,颈短粗,肩峰明显,髻甲高而宽。母牛头清秀,颈长短适中,有肩峰,髻甲较低,乳房发育良好。秦川牛体型外貌图见附录 A。
6体尺体重
6月龄、12月龄、24月龄、36月龄和48月龄公牛体尺体重应符合表1的规定。6月龄、12月龄、24月龄、36月龄和48月龄母牛体尺体重应符合表2的规定。GB/T
5797—2022
95.3±4.6
113.6±7.2
127.3±8.5
133.6±7.8
138.6±10.9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数加减标准差。月龄
91.9±3.3
111.4±5.9
118.5±8.4
122.7±9.9
124.7±11.7
表1公牛体尺体重
体斜长
103.7±5.9
128.6±7.5
147.6±9.5
159.8±12.7
167.9±15.9
124.8±7.8
149.2±11.5
175.3±15.5
188.2±17.3
199.4±23.5
母牛体尺体重
体斜长
98.9±5.5
126.4±6.9
134.5±10.3
142.6±13.6
148.2±16.1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数加减标准差。7
生产性能
育肥性能
117.2±6.9
146.2±9.4
159.7±11.5
168.5±15.4
174.6±19.8
坐骨端宽
15.7±2.1
20.3±2.5
23.6±3.1
25.3±3.5
28.6±3.8
坐骨端宽
15.2±1.9
19.6±2.3
22.7±3.6
23.4±3.2
24.6±3.9
129.4±11.3
294.6±17.5
415.2±23.4
509.4±35.7
623.7±49.2
107.5±7.9
226.2±14.8
364.8±31.3
416.3±24.9
437.4±38.6
MJ/kg、粗蛋白质16.4%~18.2%的营养水平下,公牛12月龄在日粮综合净能5.9MJ/kg~6.7
14月龄开始育肥,育肥期6个月,平均日增重1.0kg±0.1kg。7.2躺体性状
18月龄~20月龄育肥公牛宰前活重479.3kg士34.44cm2±2.6cm2。
肉质性状
肉质细嫩、多汁,大理石花纹明显,剪切力值39.3N±5.4N。7.4
泌乳性能
初产牛泌乳量为783.5kg士14.7kg,kg,屠宰率61.0%±0.8%,眼肌面积经产牛泌乳量为1007.6kg士17.4kg。泌乳期为221.8d士
乳蛋白率4.1%±0.9%,乳脂率5.1%土0.1%,干物质含量16.3%±0.4%6.8d。
7.5繁殖性能
GB/T5797—2022
7.5.1公特出生重30.1kg1.8kg,12月龄性成熟,18月龄可进行采精或配种。成年公牛睾丸周径35.5cm±2.0cm,射精量为6mL/次~8mL/次,精子密度为6亿个/mL~9亿个/mL,精液品质应符合GB4143的规定。
7.5.2母出生重26.9kg士1.8kg,初情期8月龄~10月龄,性成熟期10月龄~12月龄,初配年龄16月龄~18月龄,发情周期18d~24d,妊娠期276d~294d。8测定方法
体尺体重和生产性能测定按照NY/T2660的规定执行。9等级评定
9.1体型外貌评分
按附录B中表B.1进行体型外貌评分,根据满分条件分项评分,再合计为体型外貌总分。9.2体尺评分
9.2.1按表B.2进行体尺等级评定,体高、体斜长、胸围、坐骨端宽四项指标中等级最低的指标确定体尺等级。如果有多个指标同时为最低等级时,则按照坐骨端宽、体斜长、体高、胸围的优先顺序选择一项指标确定体尺等级。
9.2.2按表B.3将体尺等级换算成基础分。用于确定体尺等级的体尺指标,其数值为该等级最低限值时,基础分为体尺评分分值;若其数值超过该等级最低限值时,在基础分上进行加分,加分后的数值为体尺评分分值。体高、体斜长、胸围和坐骨端宽每超过1cm分别加1分、1.5分、1分、3分。9.3体重评分
按表B.4进行体重等级评定。按表B.3将体重等级换算成基础分。体重数值为该等级最低限值时,基础分为体重评分分值;若其数值超过该等级最低限值时,在基础分上进行加分,加分后的数值为体重评分分值。公牛体重每超过15kg加1分,母牛体重每超过10kg加1分。9.4综合等级评定
9.4.1按式(1)对体型外貌、体尺和体重评分进行加权,计算综合评定指数(I):I=0.4W+0.3S+0.3T
式中:
体重评分;
体尺评分;
T体型外貌评分。
9.4.2根据综合评定指数的数值,按表3确定牛只综合等级。,(1)
5797—2022
牛只综合等级评定表
单位为分
(资料性)
秦川牛体型外貌图
秦川牛体型外貌特征见图A.1~图A.3。a)公牛
秦川牛头部照片
秦川牛侧面照片
b)母牛
b)母牛
GB/T5797—2022
5797—2022
a)公牛
图A.3秦川牛尾部照片
b)母牛
B.1秦川牛体型外貌评分
附录B
(规范性)
秦川牛体型外貌、体尺、体重评分及等级换算GB/T5797—2022
按照表B.1进行秦川牛体型外貌评分。凡有狭胸、凹背、拱背、凹腰、拱腰、垂腹、尖房、靠膝、立系、卧系、跛行等严重缺陷者,不予评定等级。评分时根据表现程度酌情减分,与满分条件偏离程度越大扣分越多。
外貌与
满分条件
秦川牛体型外貌评分表
评分及扣分说明
符合品种特征7分;皮肤有弹
品种特征明显:皮肤柔软有
弹力,被毛纤细而光滑;
牛悍威,母牛温顺
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肉用
特征明显,体躯长而宽深,wwW.bzxz.Net
发育良好。公牛头大额宽,
颈短粗,有明显的肩峰。母
牛头清秀,颈长短适中,有
胸宽而深,前胸突出,肩长
而斜,肩脚宽平。公牛肩峰
明显,髻甲高而宽,母牛有
肩峰,髻甲较低
背部宽长,腰部宽而平直,
长短适中,背腰结合良好。
肋骨开张良好,公牛腹部呈
圆筒形,母牛腹大而不下垂
性被毛光滑4分;有雄相4分。
品种特征不明显扣2~3分,
其他特征不明显相应扣1~
整体结构匀称结实,发育良好
6分;体躯宽深,肉用特征明显
3分;头宽阔颈粗3分。结构
不匀称扣1~4分,体躯狭窄、
头窄颈细相应扣1~2分
胸宽深,前胸突出5分;肩斜
长、肩宽平5分:警甲高而
宽5分。狭胸相应扣2~3分,
警甲低扣1~2分,肩峰不明
显扣1~2分
背腰宽而平直5分;长短适中
结合良好5分;肋骨开张良
好,腹部呈圆筒形5分。背腰
轻度缺陷相应扣2~3分,腹
不呈圆筒形扣1~2分
评分及扣分说明
符合品种特征5分;皮肤被毛
光顺3分;性情温顺2分。品
种特征不明显扣1~2分,其他
特征不明显相应扣1~2分
整体结构匀称结实,发育良好
7分;体驱宽深,腹围充盈4
分;头清秀、颈长短适中4分。
结构不匀称扣1~4分,体躯狭
窄、头不清秀相应扣1~2分
胸宽深,前胸突出5分;肩斜
长、肩脚宽平5分;髻甲宽低而
5分。狭胸相应扣1~2分,髻
甲低扣1分
背腰宽而平直5分;长短适中
结合良好5分;肋骨开张良好,
腹部充盈不下垂5分。背腰轻
度缺陷相应扣2~3分,垂腹相
应扣1~2分
5797—2022
满分条件
尻部长宽而平,肌肉发达,
大腿肌肉丰满。公牛两侧
睾丸对称,发育良好;母牛
乳房发育良好,乳头长而距
离宽,分布均匀;乳静脉粗,
分支多
肢蹄端正结实,两肢间距
宽,蹄形正,蹄质坚实,蹄壁
光滑,蹄缝紧
秦川牛体尺等级评定
秦川牛体型外貌评分表(续)
评分及扣分说明
尻部长宽而平10分;臀部及
大腿肌肉丰满10分;两侧睾
丸对称,发育良好8分。尻窄
斜扣3~6分,臀部及大腿肌
肉不丰满扣2~5分,睾丸发
育不良扣3~6分
肢蹄端正结实6分;两肢间距
宽6分;蹄质坚实3分。肢蹄
轻度缺陷相应扣1~3分
按照表B.2进行秦川牛体尺等级评定。表B.2
秦川牛体尺等级评定表
体斜长
注:表中数值为该等级各项体尺的最低限值。8
坐骨端宽
评分及扣分说明
尻部长宽而平10分;臀部及大
腿肌肉丰满10分;乳房发育良
好10分。窄斜扣3~6分,
臀部及大腿肌肉不丰满扣2°
5分,乳房发育不好扣3~6分
肢蹄端正结实6分;两肢间距
宽6分;蹄质坚实3分。肢蹄
轻度缺陷相应扣1~3分
单位为厘米
体斜长
坐骨端宽
秦川牛体尺、体重等级的基础分值秦川牛体尺、体重等级的基础分值表表B.3
秦川牛体重等级评定
按照B.4进行秦川牛体重等级评定。表B.4
注:表中数值为该等级体重的最低限值。公牛
秦川牛体重等级评定表
GB/T5797—2022
单位为分
单位为千克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