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41381-2022规模化家禽饲养场流感防控环境管理技术规范
GB/T 41381-202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1381-2022

中文名称:规模化家禽饲养场流感防控环境管理技术规范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influenza prevention in intensified poultry farm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2-03-09

实施日期:2022-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1012056

相关标签: 规模化 家禽 饲养场 防控 环境 管理 技术规范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农业>>农业和林业>>65.020.30动物饲养和繁殖

中标分类号:农业、林业>>畜牧>>B43家畜、家禽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2页

标准价格:29.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李保明、施正香、毕颖慧、苏美丞、赵芙蓉、王朝元、施振旦、王宝维、陈刚、赵淑梅、童勤、郑炜超、李绚阳

起草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全国畜牧总站、河南科技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青岛农业大学

归口单位: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74)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实施流感防控的规模化家禽饲养场环境管理的总体要求、场区环境管理、舍内环境管理、设施设备管理、禽群管理、疫区处置、档案管理等技术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规模化家禽饲养场流感防控的环境管理。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65.020.30
CCSB4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381—2022
规模化家禽饲养场流感防控
环境管理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influenza prevention inintensified poultry farms
2022-03-09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2-10-01实施www.bzxz.net
GB/T41381—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4)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全国畜牧总站、河南科技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保明、施正香、毕颖慧、苏美丞、赵芙蓉、王朝元、施振旦、王宝维、陈刚、赵淑梅、童勤、郑炜超、李绚阳。I
1范围
规模化家禽饲养场流感防控
环境管理技术规范
GB/T41381—2022
本文件规定了实施流感防控的规模化家禽饲养场环境管理的总体要求、场区环境管理、舍内环境管理、设施设备管理、禽群管理、疫区处置、档案管理等技术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规模化家禽饲养场流感防控的环境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
GB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18596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NY/T769
NY/T770
3术语和定义
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技术规范
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技术规范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温度骤变
Etemperatureshock
舍内温度30min内变化幅值超过5℃的现象。4总体要求
4.1家禽饲养场应制定消毒制度,定期对场区、道路、禽舍、饲养的家禽及设施设备进行消毒,应选用安全、高效、广谱、环保型的消毒剂。选用化学消毒剂时,应轮换交替使用。4.2饮用水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要求,4.3饲料卫生应符合GB13078的要求,采用封闭管道输送或定位落料系统供料,避免散落4.4实行整场或分区全进全出生产工艺。家禽转出后应全面彻底清洗消毒,至少空舍14d,方可转人下一批禽只。
4.5人员、物品、饲料、禽只和粪便转运应净污分道运行。5场区环境管理
5.1人员
5.1.1饲养人员应定期体检,每年至少一次。1
GB/T41381—2022
2场内人员进人场区,应进行消毒、洗澡、更衣后方可入内。5.1.2
5.1.3场内人员不应串岗、串舍和随意进出饲养场,不同区域的工作人员以不同颜色的工作服加以区分为宜。每年应至少进行1次防疫技术培训5.1.4外来人员不应进入禽舍,需进入禽舍的应在指定区域隔离3d以上。5.2车辆和物品
外来车辆不应进入生产区。
场内车辆和转运笼具等应保持清洁,使用前后严格消毒。外购家禽前,应掌握原生产场的家禽健康及周边疫情状况。不应在场内剖检和屠宰家禽,不应购进外来禽产品。疫苗的采购、存放、使用和废弃见《兽药管理条例》粪便及废弃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后应符合GB18596的要求。病死禽处理见《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5.3水禽水面饲养
不应从其他养禽水体引水,保持水源水质清洁。5.3.1
水面载禽密度应控制在2只/m2以下,水深应不小于1.5m。运动场粪便应及时收集清运,避免进人水体。应定期对水体净化消毒;定期干塘,清淤消毒6
舍内环境管理
保持温度稳定性和均匀性,舍温应保持在不低于15℃、且不高于30℃,叠夜温差不宜超过5℃。6.1
湿帘运行初期,应逐渐断续开启水泵,防止温度骤变,应设置风向导流板,避免冷风直吹。6.2
保持适宜风速,空气质量良好。6.3
6.4避免禽舍门窗、进风口、缝隙的漏风和冷风侵入。6.5定期对禽只、饲养设备、墙壁和地面等消毒温度、湿度、风速、有害气体和总悬浮颗粒物等主要环境参数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6.6
设施设备管理
禽舍建筑及配套设施应满足饲养环境调控需求。7.1
7.2禽舍防鸟与防鼠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7.3饲养、环境调控、病死禽处理和粪污处理等设备应运转正常,定期消毒、检查、维护和校正。8
禽群管理
每天应定时巡检禽只的行为状态、生产情况,监测每日采食量和饮水量。8.1
应及时隔离健康状况异常的禽只,8.2
8.3家禽饲养场流感抗体水平监测依据NY/T769的要求执行。8.4疫情监测方法、监测对象、监测范围等应依据NY/T770的要求执行。2
9疫区处置
应按照NY/T770的要求执行。
档案管理
GB/T 41381—2022
应做好家禽来源、日常生产管理、免疫、消毒和用药、病历和出场检疫等记录,同时建立生产养殖档案。生产管理档案应存留两年,种禽档案保存期应不少于5年。生产养殖档案包括:a)家禽档案:包括入场时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及入场时间、来源地、品种、数量、日龄、免疫情况等记录;
日常生产管理档案:包括饲料、药品、消毒剂等投人品购人与使用记录,体重、产蛋等生产情况b)
与死淘记录,温湿度等环境参数记录;免疫档案:包括疫苗种类、生产单位、批号、剂量、使用方法,以及采用的免疫程序、疫苗使用记c)
录、抗体监测记录等;
消毒和用药档案:包括出人库药物通用名称、主要成分、生产单位、批号、有效期和数量等;d)
病历档案:应准确记录禽只的发病、诊断、治疗情况,记录药敏试验结果和治疗效果;e)
出场检疫档案:包括抽样数量、日龄、检验病种或内容、检验结果和运输目的地等记录。3
GB/T 41381—2022
(规范性)
密闭式禽舍主要环境参数
表A.1规定了密闭式禽舍的主要环境参数。密闭式禽舍主要环境参数
温度\/℃
相对湿度/%
风速/(m/s)
春秋季
氨气含量/(mg/m2)
二氧化碳含量/(mg/m)
总悬浮颗粒物含量/(mg/m)
蛋禽舍
2~6a
50~80
0.4~0.6
50~80
0.3~0.5
注1:风速中涉及的冬季、夏季和春秋季是依据气候学定义的注2:7周龄以上的禽舍温度是指该阶段的生产适宜温度区间,35~32
50~65
1周龄后舍温应逐渐下降,每周降幅约1℃,至6周龄时不低于26℃。19周龄以后的肉种禽夏季风速应在2m/s~3m/s之间。1周龄~6周龄的水禽舍温度应低于同龄禽舍温度1℃~2℃4
肉禽舍
18~30
0.4~0.8
参考文献
兽药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04]第404号.2016年2月6日第二次修订GB/T41381—2022
农业农村部.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号.2017年7月3日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