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5156-2022镁及镁合金热挤压型材
GB/T 5156-202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5156-2022

中文名称:镁及镁合金热挤压型材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Magnesium and magnesium alloy extruded profile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2-03-09

实施日期:2022-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2301756

相关标签: 镁合金 热挤压 型材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冶金>>有色金属>>77.120.20镁和镁合金

中标分类号:冶金>>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产品>>H61轻金属及其合金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5156-2013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0页

标准价格:38.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胡天龙、丛福官、肖阳、高新宇、石宪柱、冯红芬、聂焱、王铭君、杜亮、张晶扬、佘加、张燕飞、翟慎宝、林光磊、王迎新、孙昭乾、陈致良、王前进、李辉、范玉仙、李艳芳

起草单位: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郑州轻研合金科技有限公司、合肥肆壹天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西银光华盛镁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坤孚股份有限公司、中山捷豹特种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大学、淄博德源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福建工程学院等

归口单位: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

提出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镁及镁合金热挤压型材的分类、质量保证、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与订货单(或合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镁及镁合金热挤压型材。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77. 120. 20
CCs H 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156—2022
代替GB/T
镁及镁合金热挤压型材
Magnesium and magnesium alloy extruded profiles2022-03-09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5156—2013
2022-10-01实施
GB/T5156—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5156一2013《镁合金热挤压型材》,与GB/T5156一2013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增加了Mg999、VW75M、M1C、M2S、ZE20M、ZK60A、ZM51M牌号(见4.1);b)
增加了型材用铸锭质量保证要求(见第5章);更改了扭拧度要求(见6.2.2.6.2013年版的3.3.5增加了VW75M、M1C、M2S、ZE20M、ZK60A、ZM51M合金的力学性能(见6.4);增加了切斜度示意图(见7.2.6);增加了型材洛氏硬度、布氏硬度、维氏硬度检验方法(见7.4);更改了取样(见8.4,2013年版的5.4);更改了镁及镁合金包装、标志、运输、贮存的要求(见第9章,2013年版的第6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243)归口。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本文件起草单位: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郑州轻研合金科技有限公司、合肥肆壹天秤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西银光华盛镁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坤孚股份有限公司、中山捷豹特种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大学、淄博德源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福建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天宇镁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银光钰源轻金属精密成型有限公司、河南特润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东莞市镁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胡天龙、丛福官、肖阳、高新宇、石宪柱、冯红芬、聂焱、王铭君、杜亮、张晶扬、余加、张燕飞、翟慎宝、林光磊、王迎新、孙昭乾、陈致良、王前进、李辉、范玉仙、李艳芳。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一本文件于1985年首次发布,2003年第一次修订,2013年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I
1范围
镁及镁合金热挤压型材
5156—2022
本文件规定了镁及镁合金热挤压型材的分类、质量保证、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证明书与订货单(或合同)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镁及镁合金热挤压型材(以下简称型材)。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499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
原生镁锭
洛氏硬度试验
布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
第1部分:试验方法
变形镁合金低倍组织检验方法
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
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
变形镁及镁合金牌号和化学成分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13748(所有部分)镁及镁合金化学分析方法GB/T16865
GB/T17432
YS/T 627
术语和定义
变形铝、镁及其合金加工制品拉伸试验用试样及方法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分析取样方法镁合金加工产品包装、标志、运输、贮存变形镁及镁合金圆铸锭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分类
4.1产品分类
型材的牌号、状态应符合表1的规定。需要其他牌号、状态时,应由供需双方协商,并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
5156—2022
牌号“
表1牌号及状态
Mg9999、AZ31B、AZ40M、AZ41M、AZ61A、AZ61M、ME20M、M1C、M2S、ZE20MAZ80A
ZK60A、ZM51M、ZK61M,ZK61S、VW75Ma.b新、旧牌号及状态对照表见附录A。4.2产品标记
型材的标记按照产品名称、标准编号、牌号、状态、尺寸、规格的顺序表示。示例1:AZ31B牌号、H112状态、型号为XC141-7不定尺型材,标记为:型材GB/T5156—2022AZ31B-H112XC141-7
示例2:ZK61M牌号、T5状态、型号为XC6283、定尺长度3500mm的型材,标记为:型材GB/T
质量保证
5156—2022
ZK61M-T5
XC6283X3500
型材生产用铸锭尺寸偏差、低倍组织及外观质量应符合YS/T627的规定。6要求
6.1化学成分
Mg9999的化学成分应符合GB/T34996.2尺寸偏差
一般要求
状态”
H112、T5
的规定,其他牌号的化学成分应符合GB/T5153的规定。
型材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供需双方签订的技术图纸的规定或参见《铝及铝、镁合金挤压型材图册》,技术图纸或《铝及铝、镁合金挤压型材图册》中未规定尺寸偏差时,型材尺寸偏差应符合6.2.2的规定。需方对尺寸偏差有特殊要求时,应由供需双方协商,并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6.2.2其他要求
截面尺寸偏差
截面尺寸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截面尺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名义尺寸
>3.00~6.00
允许偏差
名义尺寸
>6.00~12.00
>12.00~25.00
>25.00~50.00
>50.00~75.00
>75.00100.00
>100.00~150.00
截面尺寸偏差(续)
允许偏差
5156—2022
单位为毫米
对于具有不均匀截面且截面处壁厚变化大于3倍的空心型材,其允许偏差由供需双方协商并在会签图纸中注明,6.2.2.2
角度偏差
角度允许偏差为土2°
平面间隙
6.2.2.3.1
6.2.2.3.2
2mm、
实心型材平面间隙不应大于被检型材平面宽度的2%,但最大间隙值不应超过1mm。半空型材与空心型材平面间隙不应大于被检型材平面宽度的2.5%,但最大间隙值不应超过曲面间隙
曲面间隙有要求时,由需方提供检验样板,其间隙不大于弧长的1%。需方未提供样板可不检验。6.2.2.5
弯曲度
弯曲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弯曲度
单位为毫米
>4.00~10.00
扭拧度
每米弯曲度
每米长度上的扭拧度不应大于型材公称宽度的5%,全长上的扭拧度不应大于型材公称宽度的12%。
圆角半径
圆角半径偏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GB/T
5156—2022
6.2.2.8长度
圆角半径
>1.00~3.00
>3.00~10.00
>10.00~25.00
圆角半径偏差
允许偏差
单位为毫米
定尺或倍尺交货的型材,允许偏差应为+20mm.倍尺交货时,每个倍尺应留5mm锯口。6.2.2.8.1
6.2.2.8.2非定尺交货的型材,交货长度应为1000mm~6000切斜度
型材两端应切齐,切斜度不应超过3。6.2.2.10
波浪度
型材波浪高度不应超过1mm,每米长度上不应多于1处波浪,但高度小于0.2mm的波浪不计在内。
6.3室温拉伸力学性能
型材的室温拉伸力学性能应符合表5的规定,需方有其他特殊要求时,应由供需双方协商,并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
合金牌号
Mg9999
供货状态
实心型材
空心型材
实心型材
空心型材
室温拉伸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Rm)
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o.2)
不小于
断后伸长率(A)
合金牌号
供货状态
表5室温拉伸力学性能(续)
抗拉强度(Rm)
截面积大于140cm2的型材力学性能附实测结果。6.4硬度
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o.2)
不小于
5156—2022
断后伸长率(A)
需方有硬度要求或型材无法进行室温拉伸力学性能试验时,应由供需双方协商,并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硬度值要求及试验方法。6.5低倍组织
6.5.1型材的低倍组织上不应有裂纹、裂口、气孔、缩尾、光亮环及大晶粒等破坏金属连续性缺陷,6.5.2型材的低倍组织可存在深度不超过偏差余量之半的成层存在。壁厚大于10mm的ZK61M合金型材应进行粗晶环检验,粗晶环深度不应大于5mm。6.5.3
6.6外观质量
型材表面应清洁,不应有裂纹、腐蚀斑点和各种压入物。6.6.2型材表面可存在不超过负偏差的起皮、碰伤和压陷以及不超过负偏差之半的凹坑、划伤和个别擦伤。所有允许缺陷的总面积不应超过每米型材外表面积(不含端面)的4%。6.6.3型材表面可存在轻微挤压痕,其深度不应超过0.1mm。型材表面宜进行氧化处理,其氧化层应完好,不露基体金属。如不进行氧化处理,型材的其他防6.6.4
腐保护措施应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并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明确。试验方法
7.1化学成分
型材的化学成分分析及仲裁按GB/TGB/T17432
的规定。
13748(所有部分)规定的方法进行,取样应符合7.1.2分析数值的判定应采用修约比较法,数值修约规则按GB/T与GB/T3499及GB/T5153中规定的极限数位一致。8170的有关规定进行,修约数位应GB/T
5156—2022
7.2尺寸偏差
7.2.1截面尺寸偏差
进行测量时,应采用精度不低于0.02mm的量具。7.2.2
2平面间隙
将型材放置在检查平台上,
型材借自重达到稳定时,沿宽度方向测量型材与平台之间的最大间隙值(Tp),如图1所示,该值即为型材的平面间隙(Tp)。标引序号说明:
一实心型材;
半空型材:
空心型材:
检查平台;
型材被检平面宽度:
型材所包围的中空面积;
开口部分宽度:
型材的平面间隙。
型材所包围的中空面积(S)不小于开口部分宽度(X)平方的2倍。图1
平面间隙示意图
曲面间隙
如图2所示,将标准样板紧贴在型材的曲面上,测量型材曲面与标准样板之间的最大间隙值(T。)该值即为型材的曲面间隙(T。)。标引序号说明:
受检型材:
检查样板:
型材曲面弦长:
型材的曲面间隙。
7.2.4扭拧度
图2曲面间隙示意图
5156—2022
扭拧度测量时,将型材置于检查平台上,并使其一端紧贴平台,型材借助自重达到稳定时,测量7.2.4.1
型材翘起与平台间的间隙值。可用卡尺、塞尺或专用工具进行检测。7.2.4.2测量型材全长扭拧度时,如图3所示,测量型材翘起高度T,和T2,T2型材bzxz.net
的全长扭拧度,
与T,的差值即为
7.2.4.3测量任意一米扭拧度时,在型材上选定任一米两端为A点及B点,如图3所示,采用测定全长扭拧度方法,分别测定A点及B点的翘起高度,并计算A点和B点的扭拧度差值即为该米扭拧度。2
标引序号说明:
T,、T2-
检查平台:
受检型材;
型材翘起端的两侧端点与平台间的间隙;受检型材全长。
图3扭拧度示意图
圆角半径
测量应使用角度尺等量具测量型材存在圆角处的半径(R,、R2),测量方法如图4所示。GB/T
5156—2022
标引序号说明:
R,、R2
7.2.6切斜度
型材圆角半径。
图4圆角半径示意图
测量时,将型材置于检查平台,待型材稳定后,使用拐尺配合测量型材端面与拐尺间角度(β),测量方法如图5所示。
标引序号说明:
1一一检查平台:
受检型材:
3——拐尺;
β一一型材端面与拐尺间角度。图5切斜度示意图
7.2.7其他尺寸
采用相应精度的直尺、米尺、卷尺和塞尺等量具测量。7.3室温拉伸力学性能
室温拉伸力学性能检验按GB/T168657.4硬度
规定的方法进行。
需方有洛氏硬度要求时,检验按GB/T230.1规定的方法进行,并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7.4.1
7.4.2需方有布氏硬度要求时,检验按GB/T231.1规定的方法进行,并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7.4.3
需方有维氏硬度要求时,检验按GB/T4340.1规定的方法进行,并在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