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41427-2022家用电器质量安全 生产过程状态监测与评价指南
GB/T 41427-202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1427-2022

中文名称:家用电器质量安全 生产过程状态监测与评价指南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Quality safety of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Guidelines for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in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2-04-15

实施日期:2022-1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4281952

相关标签: 家用电器 质量 安全 生产 过程 状态 监测 评价 指南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环保、保健与安全>>13.120家用品安全

中标分类号:轻工、文化与生活用品>>家用电器、日用机具>>Y60家用电器基础标准与通用方法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31.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马德军、闫凌、张艳丽、胡明勇、瞿卫新、王勇、黄伟业、陈林、彭坤、于玲、孙民、谢俊波?、焦晓兰、刘小松、兰江华、雷庆保、陈仙铜、唐雪瑾、孙立宁、刘丹、杨品

起草单位: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傲特敏机器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青岛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西安庆安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6)

提出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给出了家用电器生产过程中与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设计、原材料与零部件、生产、环境设施、人员等进行监测与评价的指导与建议,提出生产过程质量安全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质量安全评价的因素、方法、过程,同时对与食品接触类家用电器、定制家用电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状态监测与评价提出指导与建议。 本标准适用于家用电器(包括但不限于与食品接触类家用电器、定制家用电器)生产企业对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状态的监测与评价,其他类似企业可参照执行。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13.120
CCSY6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427—2022
家用电器质量安全
生产过程状态监测与
评价指南
Quality safety of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Guidelines for monitoring andevaluationinthemanufacturingprocess2022-04-15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2-11-01实施
GB/T41427—20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指导原则
原材料、零部件
环境设施
5生产过程质量安全因素
结构因素
信息因素
生产过程质量安全评价
评价因素
评价方法
评价过程
附录A(规范性)
附录B(规范性)
与食品接触类家用电器质量安全生产过程状态监测与评价定制家用电器质量安全生产过程状态监测与评价前言
GB/T41427—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6)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特敏机器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青岛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西安庆安制冷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苏州苏相机器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德军、闫凌、张艳丽、胡明勇、翟卫新、王勇、黄伟业、陈林、彭坤、于玲、孙民、谢俊波、焦晓兰、刘小松、兰江华、雷庆保、陈仙铜、唐雪瑾、孙立宁、刘丹、杨品。1
1范围
家用电器质量安全生产过程状态监测与评价指南
GB/T41427—2022
本文件给出了家用电器生产过程中与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设计、原材料与零部件、生产,环境设施、人员等进行监测与评价的指导与建议,提出生产过程质量安全需要考虑的因素以及质量安全评价的因素、方法、过程,同时对与食品接触类家用电器、定制家用电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状态监测与评价提出指导与建议。
本文件适用手家用电器(包括但不限于与食品接触类家用电器、定制家用电器)生产企业对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状态的监测与评价其他类似企业可参照执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手本文件。
GB4706(所有部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GB4806(所有部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4806.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GB/T14536(所有部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GB/T26572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GB/T30976.1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第1部分:评估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呈manufacturingprocess
生产过程
制造商经过物料检验、加工、装配、测试等环节,直到把合格产品生产出来的全部过程。3.2
定制家用电器
customized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制造商根据客户的差异化需求设计制造并提供给客户的差异化家电产品注1:“差异化需求”是指如不特殊设计制造就不能满足的需求。注2:“差异化家电产品\是指不同于制造商按照规模化批量生产机制生产和供给市场的家电产品3.3
与食品接触类家用电器
foodcontactelectrical appliances直接或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家用电器1
GB/T41427—2022
安全safety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状态,[来源:GB/T20002.4—2015.3.14]3.5
质量安全
qualitysafety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家用电器的固有特性在达到标准、满足要求的基础上,在预期使用和可预见的误用情况下符合安全的要求。
质量安全因素
qualitysafetyfactor
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家用电器质量安全风险的要素。3.7
关键控制点
critical control points
能够在家用电器生产过程中进行控制(这些控制可防止或消除家用电器质量安全风险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的某一点、某一步骤或工序。3.8
可追溯性
traceability
依据生产过程中的家用电器标识、检验检测等信息数据,能够了解产品所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的来源、生产情况(包含但不限于加工、装配、检测)等的能力4指导原则
4.1设计
为保证家用电器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在设计方面宜遵循以下原则:家用电器设计在机械危险、机械伤害、稳定性、耐久性、电击防护、电磁兼容等方面充分考虑在a)
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失效模式·做好设计预防.确保家用电器的使用安全,避免因整机或零部件的设计不科学、不合理而产生质量安全隐患;在材料选择与工艺设计环节,宜考虑生产过程中的适配性,避免可能产生的工艺缺陷及质量安b
全隐患;
设计规划家用电器的制造流程,确定生产过程的关键控制点及操作和检验说明,有效控制家用电器质量安全风险;
对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与设计相关的技术信息文件(例如,制造程序、设计图纸、设计输入、设计d)
输出等),形成具有可追溯性的过程记录文件。2原材料、零部件
为保证家用电器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在原材料,零部件方面宜遵宿以下原则:评估生产过程中经过预先试验的原材料、零部件,确认符合GB/T14536(所有部分)和a)
GB4706(所有部分)中的耐久性要求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没有被单独试验过,未认定符合GB/T14536(所有部分)和GB4706(所有部分)的元器件,没有标识或没有按其标识使用的元器件,在生产过程中宜作为关键控制点进行质量控制:b)家用电器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确认满足GB/T26572中对有毒、有害物质限制使2
用的要求;
GB/T41427-2022
家用电器所使用的影响质量安全的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需具有从采购、加工、装配到成品c
的可追溯性
4.3生产
为保证家用电器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在生产方面宜遵循以下原则:为确保家用电器生产过程中质量安全状态符合要求,依据相应的标准和技术协议制定完整的a)
产品生产过程对应的程序要求、流程规范、操作规程、工艺要求、控制方法等,是至关重要的:b)
识别、评估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影响家用电器质量安全的因素,制定对因素的控制方法,消除、降低各个因素造成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在影响家用电器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符合规定的验证:
评估直接影响家用电器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人员,消除或降低因人员e
因素导致的质量安全风险。如:专业技能、健康、视力、听力、体力等:评估家用电器生产过程中直接影响质量安全的设备、工装及相关的工具等,消除或降低设备因d)
素带来的质量安全风险。如,设备故障经维修后是否恢复正常生产状态:与食品接触类家用电器、定制家用电器在生产过程中质量状态的监测与评价过程,宜根据附录A,e)
附录B进行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状态监测与评价。4.4环境设施
为保证家用电器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在环境设施方面宜遵循以下原则:企业的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合理,确保生产区的空气、水质、场地符合相应的a
生产要求:
厂房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及卫生要求进行合理布局,厂房面积宜与生产能力相匹配,有足够的空b)
间和场地放置设备、辅助工装、物料和产品等,并满足生产操作需要;生产车间按需建立人员通道、参观通道、物流通道和紧急疏散应急通道,并保持通道畅通,无杂c)
物堆积。
4.5人员
为保证家用电器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在人员方面宜遵循以下原则:建立家用电器安全相关岗位的培训制度,对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岗位知识培训:a)
企业负责人了解其在生产安全管理中的职责与作用,以及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等;e
有专人负责与产品安全相关的工作,相关人员具有产品安全管理的知识和经验,有及时识别出质量安全问题和对家用电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做出正确处理的能力;生产操作人员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具有与其职责相适应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d)
熟练按照工艺文件进行生产操作;检验人员熟悉产品检验规定,具有与工作相适应的安全知识、技能和相应的资格;e)
生产车间人员宜严格遵守有关制度,保持个人清洁、卫生,按规定穿戴工作衣帽、鞋、口罩、手套等,不将与生产无关的物品带人车间,来访者进人车间时宜遵循同等的要求5生产过程质量安全因素
结构因素
生产过程中的家用电器机械、电气连接宜符合相关的要求,对于机械失效会对家用电器质量安全带3
GB/T41427—2022
来影响的,宜作为关键控制点进行质量控制,可依据相关要求的绝缘电阻测试、耐压测试、泄漏电流测试、接地电阻测试等确保关键控制点的可靠性。生产过程中根据家用电器类别可包含但不限于下述关键控制点:
焊接的强度,对于管路及承压容器的焊接还宜附加泄漏要求;紧固件连接的强度;
铆接的强度;
粘结的强度:
轴承连接的强度:
塑料件连接(如,卡扣)的强度:结构件安装的强度:
插线连接、端子连接的可靠性:导热、散热相关零部件宜可靠并有效安装:接地部件可靠连接:
液体(气体)容器及管道等的密封性:液体(气体)容器及管道等的强度及耐压力可靠性等。信息因素
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宜符合GB/T30976.1的要求,对于会对家用电器质量安全带来影响的信息安全因素,宜作为关键控制点进行质量控制,可采用对信息系统、工控设备进行评估保证信息安全,具体评估准则见GB/T30976.1。生产过程中包含但不限于下述关键控制点:a)
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b)
指令输人、输出的完整性、准确性;e)
不同部件信息的存储及信息安全;防范恶意修改代码;
信息系统开发、获取和维护。
生产过程质量安全评价
评价因素
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的评价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表1中的内容生产过程质量安全评价因素
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的设计
原材料、零部件
质量安全因素
产品设计的失效性
生产过程的失效性
生产过程的控制计划
关键控制点的可控性
生产过程数据信息的完整性
可靠性
有毒、有害物质限用
可追溯性
生产过程
环境设施
生产过程质量安全因素
评价方法
关键因素评价法
生产过程质量安全评价因素(续)表1
质量安全因素
生产操作规程
生产工艺
生产人员
生产设备
物理环境
场地条件
产线条件
GB/T41427—2022
岗位职责、专业技能培训
人员资质
生产质量安全制度
结构因素:机械安全、电气安全等信息因素:软件信息系统安全、工控设备系统安全等针对6.1中提出的质量安全评价因素,可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将每项关键因素进行打分,得出评价结果。
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评价法
确定影响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的关键控制点,评价关键控制点质量的落实情况,并根据其在过程中的贡献大小,赋予一定权重后叠加,得出评价结果3评价过程
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状态监测与评价过程包括评价准备(明确评价对象,评价范围、收集评价信息等)、质量状态监测与数据采集、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形成评价结论以及改进建议等,具体评价过程主要包括:
评价准备:
明确评价对象,评价范围;
确定质量安全评价因素,明确所需的数据、信息资源及其采集方式;成立评价工作小组,制定评价工作计划因素评价:
围绕评价因素,收集相关信息:确定关键控制点,对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状态进行监测,并收集相关数据:对所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核实与确认,保证数据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对影响质量安全的因素进行识别、确认与分析,按照评价方法开展质量安全因素评价。评价结论与改进:
根据综合分析与评价,形成评价结论;5
GB/T41427—2022
对生产过程中存在质量安全风险的因素与环节,进行问题记录,并重点改进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状态监测与评价过程如图1所示质量安余界定
质量安全因素确定
质量安全状态监测
信息收集
因素确认与分析
因素评价
相关过程识别
相关过程改进
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状态监测与评价过程A.1概述
附录A
(规范性)
与食品接触类家用电器质量安全生产过程状态监测与评价GB/T41427—2022
本附录对与食品接触类家用电器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与零部件、人员,环境设施与设备等影响质量安全的因素提出相关建议。
A.2原材料、零部件
与食品接触类家用电器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零部件宜遵循以下原则:与食品接触类家用电器的原材料、零部件宜满足GB4806(所有部分)的特殊要求,并在安全、a)
卫生抗菌等方面进行评价:
与食品接触类家用电器的原材料、零部件,在验货时按照相关食品接触材料(包括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的油墨、黏合剂、润滑油等)的要求完成相关验证(例如,授权等)是十分必要的:e
用于与食品接触类家用电器生产的原材料、零部件等宜进行分区存放,防止误用:用于与食品接触类家用电器生产的原材料、零部件,确认符合GB4806.1一2016中3.1、3.2的d)
要求;
充分考所使用的辅料(例如,清洗剂、脱模剂、凡王林等)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考与食品接触的原材料、添加剂等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可能对最终成品产生的影响A.3人员
为保证与食品接触类家用电器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在人员方面宜遵循以下原则:从事与食品接触类家用电器生产的加工、装配人员具备相应的卫生和技术方面的授权:a)
针对与食品接触类家用电器生产的人员,开展食品安全方面的培训、考核及授权;生产车间人员严格遵守有关卫生制度,保持个人清洁、卫生,来访者进人车间时遵循同等的卫e
生要求:
与食品接触类家用电器产品的检验人员,熟悉产品检验规定,并具有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识、技能和相应的资格。
环境设施与设备
为保证与食品接触类家用电器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在环境设施与设备方面宜遵循以下原则:宜确保与食品接触类家用电器的生产厂区与有毒、有害污染源保持相应的距离,产品生产环境a)
符合卫生及食品安全要求
具备并维护与生产能力和卫生要求相匹配的卫生、通风、搬运、输送等设施,是确保食品接触类6)
家用电器的生产过程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e)
采用塑料、橡胶、硅胶、喷涂等材料和工艺用于生产与食品接触类家用电器的设备,宜与其他设备进行区分,防止混用:除一般保养外,还宜对设备进行满足生产要求的特殊保养;设备使用的清洁材料、润滑剂、黏合剂、脱模剂、清洗剂和消毒剂等化学物品按用途分类、标识,d)
确保安全存放使用,避免对产品造成污染。7
GB/T41427—2022
B.1概述
附录B
(规范性)
生产过程状态监测与评价
定制家用电器质量安全
本附录对定制家用电器的设计、采购、生产制造等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状态监测与评价提出相关建议。
B.2设计
为保证定制家用电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定制家用电器在设计阶段宜满足:a)
定制家用电器的设计,建立在对用户需求的分析与预测的基础上,并在设计规范中准确定义产品需求信息:
对定制家用电器进行设计时,充分考虑用户需求、产品功能结构设计、工艺设备等对产品质量b)
性能的影响,包括:
产品设计需要保证产品功能与用户需求的匹配性;一在产品设计阶段考虑工艺设备条件对设计质量的影响和保障情况:在产品设计阶段保证产品质量性能稳定,尽量减小产品在制造或使用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的随机性变化面引发质量问题的可能性。B.3采购
为保证定制家用电器生产过程的质量安全,定制家用电器在采购阶段宜满足:a)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审查,按原材料、零部件的重要性、供货质量、供货速度等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保证供应商的技术、生产、供货和质量控制能力,确保采购的物品符合要求:b)
建立科学合理的定制化生产物料采集计划和库存管理办法,对生产物科信息进行存储c)
个性化定制产品主要物料及差异化物料投入及追潮管理,包括物料装配、防错、追溯,针对主要物料及定制产品差异化物料在其投人组装工序时生成记录数据。数据管理及定制部件防错管理方面,可见GB/T39102—2020中8.4和8.5的内容进行B.4生产
B.4.1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方面主要包含以下内容:a)用于个性化定制生产的设备,有明显的标识加以区分;生产设备与智能传感控制装备、智能装配装备之间具有互联互通性与集成性;b)
定期对生产工具、模具及设备进行检查、评估和保养,生产设备使用前宜进行试运行操作,验证其准确度、精度,设备维修后宜重新进行验证,确保满足要求后重新投人生产使用,尽量消除或降低由设备因素带来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B.4.2
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方面主要包含以下内容:8
GB/T41427—2022
运用工艺图、电路图、装配图等文件及相关软件对定制产品的工艺要求进行准确描述,优化工a)
艺设计,严格控制工艺转化过程,提高生产线上产品的可靠性;对个性化定制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管理·宜关注个性化订单对生产过程中人机料法环的特殊b)
要求,做好工艺防错,例如专用件配送防错、定制专用件投料防错、个性化定制装配防错等。B.4.3
生产过程信息采集与监控
对个性化定制生产过程中的人、机、料、法、环等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与监控,以便于产品质量的预警与分析预测,主要包括:
机器设备信息:设备状态、运行参数、通信协议、接口形态等;b)
物料信息:物料编码、物料位置、物料状态等;方法工艺:工艺操作规程、工艺流程、订单分配与执行情况等;e
生产环境:温度、湿度、噪音、卫生要求等。d)
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信息的采集,可见GB/T39102一2020中8.3.2的方式进行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