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7143.4-1997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系统管理 第4部分:告警报告功能
GB/T 17143.4-199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7143.4-1997

中文名称: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系统管理 第4部分:告警报告功能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System management Part 4: Alarm reporting function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7-01-02

实施日期:1998-08-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711233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信息技术、办公机械设备>>开放系统互连(OSI)>>35.100.70应用层

中标分类号: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信息处理技术>>L79计算机开放与系统互连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dt ISO/IEC 10164-4:1992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5090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22, 字数:36千字

标准价格:14.0 元

出版日期:2004-04-12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7-12-15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定义了一个功能,它由类属定义、服务和功能单组成。 GB/T 17143.4-1997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系统管理 第4部分:告警报告功能 GB/T17143.4-199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GB/T 17143.4—1997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IEC10164-4:1992《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告警报告功能》和ISO/IEC10164-4:1992/Cor.1:1994《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告警报告功能技术修改1》。
根据ISO/IEC10164-4:1992/Cor.1:1994,本标准删去了8.1.2.12中对注的限制。GB/T17143在《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总标题下,目前包括以下8个部分:第1部分(即GB/T17143.1):客体管理功能第2部分(即GB/T17143.2):状态管理功能第3部分(即GB/T17143.3):表示关系的属性第4部分(即GB/T17143.4):告警报告功能第5部分(即GB/T17143.5):事件报告管理功能第6部分(即GB/T17143.6):日志控制功能第7部分(即GB/T17143.7):安全告警报告功能第8部分(即GB/T17143.8):安全审计跟踪功能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洪仁、周小华、曹东启。516
GB/T17143.4—1997
ISO/IEC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是世界性的标准化专门机构。国家成员体(他们都是ISO或IEC的成员国)通过国际组织建立的各个技术委员会参与制定针对特定技术范围的国际标准。ISO和IEC的各技术委员会在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内进行合作。与ISO和IEC有联系的其他官方和非官方国际组织也可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对于信息技术,ISO和IEC建立了一个联合技术委员会,即ISO/IECJTC1。由联合技术委员会提出的国际标准草案需分发给国家成员体进行表决。发布一项国际标准,至少需要75%的参与表决的国家成员体投票赞成。
ISO/IEC10164-4是由ISO/IECJTC1\信息技术”联合技术委员会与CCITT合作制定的。等同文本为CCITT X.733。
ISO/IEC10164在《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总标题下,目前包括以下14个部分:第1部分:客体管理功能
第2部分:状态管理功能
第3部分:表示关系的属性
一第4部分:告警报告功能
第5部分:事件报告管理功能
第6部分:日志控制功能
一第7部分:安全告警报告功能
一第8部分:安全审计跟踪功能
第9部分:访问控制的客体和属性第10部分:记帐计量功能
第11部分:工作负荷监控功能
第12部分:测试管理功能
一第13部分:概括功能
第14部分:可信度及诊断测试分类517
GB/T17143.4—1997
GB/T17143是遵照GB9387和GB/T9387.4制定的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标准。GB/T17143与以下标准有关:
GB/T 16644
GB/T 17142
GB/T 17175
GB/T16645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开放系统互连
开放系统互连
开放系统互连
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定义
系统管理综述
管理信息结构
公共管理信息协议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
系统管理
第4部分:告警报告功能
Information technology-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Systems Management-Part 4:Alarm reporting functionGB/T17143.4—1997
idtISO/IEC 10164-4:1992
本标准定义了一种系统管理功能,它供应用进程在集中式或分散式管理环境中交互,以便用于GB/T9387.4所定义的系统管理。本标准定义了个功能,它由类属定义、服务和功能单元组成。本功能归属于OSI参考模型(GB9387)的应用层,并按GB/T17176提供的模型定义。系统管理功能的作用由GB/T17142描述。由本功能定义的告警通知提供有关系统操作条件和服务质量的信息,管理者可能需要据此行动。
本标准
建立告警报告功能的用户需求,建立将本功能提供的服务和类属定义与用户需求相联系的模型,定义由本功能提供的服务;
定义根据GB/T17175.4编制的类属通知类型和参数,一规定为提供服务所必需的协议;规定为标识和协商协议中的功能单元所必需的抽象语法,定义本服务与SMI通知之间的关系;规定使用这些类属定义的其他标准应遵从的要求;定义与其他系统管理功能之间的关系;规定一致性要求。
本标准
不定义旨在提供告警报告功能的任何实现的特性;一不规定由告警报告功能的用户完成管理的方式;不定义任何导致使用告警报告功能的交互的特性;一不规定建立,正常释放和异常释放管理联系所必需的服务,不排除对进一步通知类型的定义,不定义被管客体。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9387—88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idtISO7498:1984,eqvCCITTX.200:1988)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12-15批准1998-08-01实施
GB/T 17143. 4— 1997
GB/T9387.4一1996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第4部分:管理框架(idtISO/IEC7498-4:1989,eqvCCITTX.700:1992)GB/T15129—94
信息处理系统开放系统互连服务约定(idtISO/TR8509:1987,eqvCCITTX.210:1988)
GB/T16262—1996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抽象语法记法一(ASN.1)规范(idtISO/IEC8824:1990,eqv CCITT X.208:1988)GB/T16263--1996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抽象语法记法(ASN.1)基本编码规则规范(idtISO/IEC8825:1990,eqvCCITTX.209:1988)GB/T16644—1996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定义(idtISO/IEC9595:1991,eqv CCITT X.710:1991)
GB/T17142—199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综述(idtISO/IEC10040:1992)GB/T 17143.2—1997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系统管理第2部分:状态管理功能(idtISO/IEC 10164-2:1993)
GB/T 17143.3-1997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
系统管理第3部分:表示关系的属性(idtISO/IEC 10164-3:1993)
GB/T 17143.5—1997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
系统管理第
第5部分:事件报告管理功能(idtISO/IEC 10164-5:1993)
GB/T 17175.1—1997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
ISO/IEC 10165-1:1993)
GB/T 17175.2—1997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
ISO/IEC 10165-2:1992)
第1部分:管理信息模型(idt
管理信息结构
管理信息结构
第2部分理信息定义(idt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管理信息结构第4部分:被管客体的定义指GB/T 17175. 4—1997↑
南(idt ISO/IEC10165-4:1992)
GB/T17176-199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应用层结构(idtISO/IEC9545:1994)GB/T17178.1-1997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致性测试方法和框架第1部分:基本概念(idt ISO/IEC 9646-1:1994)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基本参考模型定义
本标准采用GB9387中定义的下列术语:a)开放系统;
b)系统管理。
3.2管理框架定义
本标准采用GB/T9387.4中定义的下列术语:被管客体。
3.3CMIS定义
本标准采用GB/T16644中定义的下列术语:属性。
3.4系统管理综述定义
本标准采用GB/T17142中定义的下列术语:a)代理;
b)代理作用;
c)从属一致性;
d)一般-致性;
e)类属定义;
f)管理者;
g)管理者作用;
h)通知,
i)系统管理应用协议;
j)系统管理功能单元。
3.5事件报告管理功能定义
GB/T17143.4—1997
本标准采用GB/T17143.5中定义的下列术语:事件转发辨别器。
3.6OSI一致性测试定义
本标准采用GB/T17178.1中定义的下列术语:系统一致性声明。
3.7补充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7.1 差错error
系统偏离正常操作。
3.7.2故障fault
由于物理的或算法的原因引起的误操作。故障表现为差错。3.7.3告警alarm
个特定事件的通知,其形式由本功能定义。告警可能代表也可能不代表差错。3.7.4告警报告alarm report
用来传送告警信息的一个特定类型的事件报告。4缩略语
5约定
抽象语法记法-
公共管理信息服务
管理应用协议数据单元
系统管理应用协议机
本标准遵循GB/T15129中定义的描述性约定来定义服务。在第9章中,每项服务的定义包括一个列出其原语参数的表。对一条给定的原语,每个参数的出现由下列值之一描述:M参数是必备的;
(一)参数值等于左列参数之值;U使用该参数是服务用户的选项;在该原语所描述的交互中不存在此参数;参数是有条件的,条件由描述该参数的文本定义。C
GB/T 17143. 4—1997
P参数受GB/T16644的强制制约。注:在本标准服务表中标出了“P\的参数,在不改变参数的语义或语法的情况下直接映射到CMIS服务原语的相应参数上。其余参数用于构造MAPDU。6需求
由本功能满足的要求是一种标准形式的告警报告、差错和相关信息。7模型
在用户感觉到重大后果之前,对故障的早期检测是通信系统的理想要求。通过监视差错率,可以检测到服务质量的下降。计数器和计量器上的阙值机制就检测这种趋势,并在差错率变高时向管理者提出警告。
报告通信资源故障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故障使服务质量从原来用户需求的(或承诺给用户的)那样降至一个什么水平上。故障的严重程度可以从警告(此时尚未影响到提供给用户的服务质量)到紧急(这时已不再可能提供用户需求的(或承诺给用户)服务)。故障的等级可以根据故障使服务质量下降的水平,依次分为临界、重要、次要或警告。告警是涉及检测故障或异常情况的特定通知类型。最好在告警信息中包括被管客体定义者,它将有助于弄清潜在的异常情况的原因,以及与副作用有关的其他信息。这种诊断信息的一个例子是客体的配置管理状态的当前值和过去值。一个单独的事件可能引起生成几个通知,重要的是要能够在一个通知中指明与其他通知的相关性。不过,确定由一个单独事件造成的各种通知之间的关系的机制不属于本功能的范围。在某些情况下,认为以标准化式样提供告警报告是重要的,即:使用一组普通的通知类型,带有标准化的参数和参数定义,独立于特定的被管客体。在本功能中规定的通知类型将是普遍适用的,并可以引入到任何被管客体定义中。
对通知的控制,例如一个通知是否导致一个事件报告,可以使用在GB/T17143.5中定义的事件报告管理功能来完成。
8类属定义
8.1·类属通知
由本标准定义的类属通知、参数和语义集合详细给出了由GB/T16644定义的M-EVENT-RE-PORT服务的下列一般参数:
—事件类型,
一事件信息,
一事件应答。
所有通知都是系统管理日志的潜在项,本标准为此定义了一个被管客体类。GB/T17175.2定义了一个由它派生出所有项的类属事件日志记录客体类、由事件信息规定的附加信息和事件应答参数。8.1.1事件类型
本参数将告警进行分类,规定了五种基本的告警类别。它们是:一通信告警类型:此类告警原则上与从某一点向另一点运送信息所需要的规程和(或)进程相关;一服务质量告警类型:此类告警原则上与服务质量降低相关;-处理差错告警类型:此类告警原则上与软件或处理故障相关;设备告警类型:此类告警原则上与设备故障相关;一环境告警类型:此类告警原则上与设备所处的环境条件相关。8.1.2事件信息
下列参数构成通知特定信息。
8.1.2.1可能原因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GB/T17143.4-—1997
本参数为告警的可能原因定义进一步的限定。对通知的可能原因值应在客体类定义的行为条款中指明。为在GB,T17142定义的系统管理应用上下文中使用,本标准定义了对被管客体类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标准可能原因。这些值在GB/T17175.2中登记。标准可能原因的语法应是ASN.1类型客体标识符。为在GB/T17142定义的系统管理应用上下中使用,附加的标准可能原因可以增加到本标准里,并使用在GB/T16262中为ASN.1客体标识符值定义的登记规程进行登记。为在GB/T17142定义的系统管理应用上下文中使用,可在本标准之外定义其他可能原因,并使用在GB/T16262中为ASN.1客体标识符值定义的登记规程进行登记。为在系统管理应用上下文之外使用,也可定义一些可能原因,这种可能原因的语法既可是ASN.1客体标识符,也可是ASN.1类型整数。被管客体类定义者应该选择可用的最明确的可能原因。本标准定义了下列可能原因:
适配器差错:
应用子系统故障:在应用子系统中发生了一个故障(一个应用子系统可以包括支持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的软件),
带宽降低:可用的传输带宽已经减少;呼叫建立差错在试图建立连接时发生差错一通信协议差错:违反了通信协议,通信子系统故障:支持在远程通信链路上通信(可由X.25网、令牌环局城网或其他网通过租用的电话线路来实现)的子系统发生故障,配置或定制差错:个系统或设备的生成或定制参数被差错地指定,或者与实际配置不一致,拥塞:一个系统或网络部件已经达到或正在接近其容量,一破损数据:个差错已经导致数据成为不正确的,因而是不可靠的,超过CPU周期限度:中央处理机为完成任务而发出的指令数目不可接受;数传机或调制解调器差错:在数传机或调制解调器上发生了一个内部差错;降级信号:发送的数据的质量或可靠性已经降低,-DTE-DCE接口差错:DTE-DCE接口中有问题。接口包括DTE和DCE之间的接口,DTE和DCE之间的通信协议以及 DCE提供的关于电路的信息;封闭门打开;
设备失灵:发生一个内部的机器差错,对此没有标识出更明确的可能原因;振动过度:已超过振动或地震的限度,文卷差错:文卷(或文卷集合)的格式不正确,因而不能在处理中可靠地使用:检测到火灾,
检测到洪灾,
一帧同步差错:在连续的比特流中对比特组的定界信息差错;加热/通风/冷却系统问题;
湿度不可接受:湿度不在可接受的限度内;-1/0设备差错:在1/0设备上发生差错,一输入设备差错:在输入设备上发生差错:-LAN差错:在局域网上检测到差错:检测到泄漏:检测到有(无毒的)液体或气体泄漏:一本地结点传输差错:在本地结点和相邻结点之间的通信信道上发生差错,523
GB/T 17143.4— 1997
帧丢失:不能定位在连续的比特流中对比特组进行定界的信息;信号丢失:在通信电路或信道上没有数据存在的差错情况;一供应的材料耗尽:需要的供应材料已经耗尽;多路复用器问题:当多路传输通信信号时发生差错;一存储器满:没有可编址的存储器可用;一输出设备差错:在输出设备上发生差错;性能降低:服务协定或服务限度超出可接受的限度;一电源问题:对一个或多个资源存在电源问题;一一压力不可接受:流体或气体压力不在可接受的限度内,一处理机问题:中央处理机发生内部机器差错,水泵故障:根据流体内的压力差来传输流体的机械装置发生故障;超过队列大小:待处理的项目数(可配置的或不可配置的)超过最大允许数目:一接收故障;
接收器故障;
一远程结点传输差错:相邻结点以外的通信信道上发生差错;一资源处于或接近容量:资源的使用处于或接近最大允许容量;一响应时间超出:在一个询问结束和开始回答此询问之间使用的时间超出可接受的限度;重传率超出:重复传输数超出可接受的限度;-软件差错:发生一个软件差错,对此没有标识出更明确的可能原因,一软件程序非正常结束:由于某种不可修复的差错条件,软件程序非正常地结束,一软件程序差错:在软件程序中发生一个差错,从而引起不正确的结果,存储容量问题:存储设备仅有很少或没有可用空间来存储另外的数据,温度不可接受:温度不在可接受的限度内;一越过阈值限度(可配置的或不可配置的)已被超过;定时问题:一个需要定时执行或协调的进程不能完成,或虽已完成但不能认为可靠;一检测到有毒泄漏:检测到有毒的流体或气体泄漏;发送故障;
发送器故障;
一位于下面的资源不可用:报告客体所依靠的实体变成不可用,一版本不匹配: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的版本在功能性方面有冲突,这可能影响涉及这些实体的任何处理。
8.1.2.2明确的问题
当本参数出现时,为告警的可能原因标明更精确的细节。本参数限定挑选的可能原因,并可由被管客体类定义者用来规定在被管客体类中使用的一组标识符。本参数可以是一组整数,也可是组客体标识符。不过,只有客体标识符可用于由GB/T17142定义的系统管理上下文中。这些客体标识符可以使用在GB/T16262中为ASN.1客体标识符值定义的登记规程,在本标准之外登记。
8.1.2.3被察觉的严重性
本参数定义六个严重级,它提供了察觉到被管客体能力受影响的程度。这些代表影响服务条件的严重级从最严重到最不严重的顺序是:临界的、重要的、次要的和警告。用此必备参数定义的级别是:一已清除:“已清除”严重级指明清除一-个或多个先前报告的告警。这个告警为该被管客体清除具有相同告警类型、可能原因和明确问题(如果给出)的全部告警。多联系的通知可使用相关通知参数(下面定义)清除。
GB/T17143.4—1997
对于清除先前报告的告警,本标准不要求再予报告。因此,一个管理系统不能认为缺少带有“已清除”严重级的告警就意味着仍然存在引起产生先前告警的条件。被管客体定义者应说明是否使用以及在什么条件下使用“已清除”严重级。一不确定的:“不确定的”严重级指明该严重级不能确定。一一临界的:“临界的”严重级指出影响服务的条件已经发生,且需要采取立即改正行动。这种严重级可以被报告,例如,当被管客体完全变成无法服务,并且其能力必须被恢复时。一重要的:“重要的”严重级指出影响服务的条件已经发展,并且需要采取紧急改正行动。这种严重级可以被报告,例如,当被管客体的能力严重下降,并且其全部能力必须被恢复时。一一次要的:“次要的”严重级指出存在一一个不影响服务的故障条件,并耳应该采取改正行动以防止更严重的故障(例如,影响服务)。这种严重级可以被报告,例如,当检测到的告警条件目前还没有降低被管客体的能力时。
一一警告:“警告”严重级指出在感觉到任何重大影响之前,检测到潜在的或即将发生影响服务的故障。为防止它变成更严重地影响服务的故障,应该采取行动去进一步诊断(如果需要)和改正问题。8.1.2.4被备份状况
当本参数出现时,规定发送告警的客体是否已经被备份,从而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是否已经中断。使用该字段和严重级字段一起提供一种独立形式的信息,来限定告警的严重性和系统的能力作为一个整体继续提供服务。如果本参数值为真,则指出发送告警的客体有备份,如果为假,则客体没有备份。8.1.2.5备份客体
本参数在被备份状况参数存在且其值为真时出现。本参数规定为与通知有关的被管客体提供备份服务的被管客体实例。本参数是有用的,例如,当备份客体来自其中任一个都可以动态地指定去替换一—个故障客体的一组客体中时。
备份客体参数与GB/T17143.3中定义的备份客体关系属性有关。当发送告警时,本参数值应与备份客体属性值相同。
8.1.2.6趋势指示
当本参数出现时,规定被管客体的当前严重趋势。若出现,它指出存在一个或多个还未被清除的告警(“悬而未决的告警”),并且这种告警(“当前告警”)和它们都附属于同一被管客体。趋势指示参数有以下三个可能值:
一更严重:在当前告警中被察觉的严重性高于(更严重)任何悬而未决的告警所报告的:一无变化:在当前告警中所报告的被察觉的严重性和悬而未决的告警中最高级别(最严重)的一样,
—一较不严重:至少有一个悬而未决的告警的严重性高于(更严重)当前的告警。为使趋势指示有意义,可由被管客体发送的每个告警的被察觉的严重性参数必须定义得与为那个被管客体定义的所有告警类型保持一致。趋势指示信息对接收告警报告的管理系统特别有用,告警报告来自为传递上述被察觉的严重级告警而配置的事件转发辨别器。严重趋势也可由一个管理系统确定,这个管理系统监视接收到的告警报告中被察觉的严重性参数。如果没有悬而未决的告警,则趋势指示参数不存在。没有趋势指示参数就不能用来指示悬而未决的告警存在或不存在。8.1.2.7阅值信息
当告警是一个越过阙值的结果时,本参数应该存在。它由四个子参数组成:一触发阀值;引起通知的值属性标识符。一阀值水平:对计量器而言,阅值水平规定一对阈值;其中,第一个是越过的阀值的值,第二个是其相应的滞后。对计数器而言,阈值水平只规定阈值的值。一一被观察值:越过阙值的计量器或计数器值。它可能与阀值值不同,例如,如果计量器只能取离散525
值时。
GB/T 17143.4—1997
一准备时间:对计量器阅值,这是阅值最后重新作好准备的时间,即在上次越过阙值后的时间已经超过阈值的滞后值,因此允许在阈值被越过时再次产生通知。对计数器阈值,这是阀值补偿最后使用的时间或计数器最后初始化(对可复位的计数器)的时间的较后一个。8.1.2.8通知标识符
当本参数出现时,为通知提供标识符,它可在未来通知的相关通知参数(见后)中携带。必须选择通知标识符在相关性有意义的整个时间内,对特定被管客体的所有通知是唯一的。如果不要求使用一个通知标识符的先前通知与未来通知相关的话,则可以再使用那个通知标识符。一般说来,应该选择通知标识符,以确保在一个可能的长时间内对被管系统是唯一的。8.1.2.9相关通知
当本参数出现时,就含有一个通知标识符集合,若需要,还含有与它们有关的客体实例名。该集合被定义为与本通知相关的所有通知的集合。如果相关事件报告来自一个被管客体实例而不出现相关通知参数,则源客体实例应当存在。完成相关性的算法不属于本标准规定的范围。8.1.2.10状态改变定义
当本参数出现时,用来指出与告警相联系的状态转移,这些状态转移已在GB/T17143.2中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被管客体类定义包括状态改变通知,它也应发送一个如GB/T17143.2中规定的状态改变通知。
8.1.2.11监控属性
当监控属性参数出现时,它定义被管客体的一个或多个属性以及它们在告警时的相应值。如果有感兴趣的属性集合,被管客体定义者可以对其进行规定。例如,在告警时允许及时报告改变条件。8.1.2.12计划修理动作
当本参数出现时,如果原因已知,并且正被管理的系统能提出一个或多个解决办法(诸如转换到备用设备、再试、更换媒体等)的话,就会用到它。本参数是一个由客体类定义者规定的可能性集合。本参数可为一组整数,也可为一组客体标识符。不过只有客体标识符能用于GB/T17142定义的系统管理上下文中。这种标识符可以用GB/T16262为ASN.1客体标识符值定义的登记规程进行登记。注:在本标准中,带有以下语义的两个值已经指定给本参数无需修理动作:此值用来指出不需要管理者启动修理动作,因为这不是管理者的责任;一需要修理动作:此值用来指出需要管理者启动修理动作来改正在告警报告中报告的问题。这个值还指出代理的系统没有安排特定的修理动作。如果原因已知,并且正被管理的系统能提出一个或多个计划动作给告警报告接受者采用,则可使用这些值。8.1.2.13补充文本
当本参数出现时,允许报告自由形式的文本叙述。解释通知不要求理解该字段的语义。本标准不规定补充文本参数中包含的数据的格式或意义。这些内容不必经过任何OSI管理一致性测试。
8.1.2.14补充信息
当本参数出现时,允许在事件报告中包括一组补充信息。它是一个数据结构系列,每个数据结构包含三项信息:标识符、有效位指示符和问题信息。标识符子参数带有一个已登记的客体标识符,它定义了信息子参数的数据类型。为了对信息子参数内容进行语法分析,管理系统必须理解该数据类型。补充标识符可以用GB/T16262为ASN.1客体标识符值定义的规程进行登记,
有效位子参数是一个布尔值。如果接收系统必须能够分析信息子参数的内容,以便完全理解事件报告,则置此布尔值为真。即使不完全理解补充信息参数,也应给用户发出一个事件报告指示。未完全理526
GB/T17143.4—1997
解补充信息参数的指示是一个局部事情。信息子参数应携带关于事件的信息。如果了解标识符,则能分析出该信息。8.1.3事件应答
本标准不规定用于事件应答参数中的管理信息。8.2被管客体
告警记录是一个被管客体类,它派生于GB/T17175.2中定义的事件日志记录客体类。告警记录客体类表示作为接收事件报告的结果而存储在日志中的信息,在此,事件类型是本标准定义的告警类型之8.3符合性
通过引用GB/T17175.2中定义的通知样本,结合适当的通知规范,被管客体类定义支持本标定义的功能。引用机制由GB/T17175.4定义。对每个告警的使用,都要求引入本标准定义的一个或多个告警的被管客体类定义,以便选择告警类型和可能原因,使之最接近被管客体中的真正事件。如果被管客体类为告警类型和可能原因的特定组合规定了多于一个的事件,则明确的问题参数可以被用来唯一地标明事件。补充文本参数可以用来标明和传输补充的或更确定的告警信息。然而,更好的方法是对“可能原因”“明确的问题”“补充信息”等参数进行登记和使用补充值。补充信息参数可以包括诊断信息和有关告警的其他信息。但是,可以映射到本标准提供的其他参数上(补充文本除外)的信息不应使用补充信息参数来报告。9服务定义
9.1引言
本标准定义一项服务,它连同适当的参数标识如下。告警报告服务允许个用户把在被管客体中检测到的告警通知另用户。原始用户必须规定是否需要一个应答。更多的参数是运送被管客体的标识、告警的类型和时间,以及其他相关的管理信息。9.2告警报告服务
告警报告服务使用本标准中第8章中定义的参数,以及在GB/T16644中定义的一般M-EVENT-REPORT服务参数。
表1列出告警报告服务的参数。
表1告警报告参数
数名称
调用标识符
被管客体类
被管客体例
事件类型
事件时间
事件信息
可能源因
明确的问题
被察觉的严重性
被备份状况
备份客体
Req/Ind
Rsp/Conf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