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6704-2022铅笔
GB/T 26704-202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6704-2022

中文名称:铅笔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Pencil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2-10-12

实施日期:2023-05-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2729859

相关标签: 铅笔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家用和商用设备、文娱、体育>>97.180其他家用和商用设备

中标分类号:轻工、文化与生活用品>>文教、体育、娱乐用品>>Y50文教、绘图仪器、簿册、卡片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T 26704-2011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0页

标准价格:38.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张竝杨、黄维虎、马玉琦、徐沛枫、陈景强

起草单位:中国第一铅笔有限公司、安硕文教用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制笔工业研究所、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得力集团有限公司、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文教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尚志市珍珠笔业有限责任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制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78)

提出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铅笔的分类、要求、试验条件与材料、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木材制成笔杆的石墨铅笔和彩色铅笔。本文件不适用于炭画铅笔和特殊用途的铅笔。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97.180
CCS Y 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6704—2022
代替GB/T26704—2011
Pencils
2022-10-1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3-05-01实施
GB/T 26704—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26704一2011《铅笔》,与GB/T26704—2011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2011年版的第1章):一删除了彩色铅笔按等级分类(见2011年版的第3章);一增加了6B、5B、3B、B、F、H、3H、4H、5H、6H、7H、8H、9H普通品石墨铅芯芯尖受力的要求(见5.1);
更改了4B、2B、2H高级品石墨铅芯磨耗的要求(见5.1,2011年版的4.1);一增加了石墨铅芯滑度(B法)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1、7.3);一更改了彩色铅芯性能的要求(见5.2,2011年版的4.1);增加了彩色铅芯耐光性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2、7.6):一增加了6B、5B、3B、B普通品铅笔的杆内断芯要求(见5.6);增加了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的要求和试验方法(见5.8、7.15);一增加了试验条件与材料(见第6章);更改了芯尖受力、磨耗、浓度、硬度和滑芯的试验方法(见7.1、7.2、7.4、7.5、7.8,2011年版的5.1、5.3、5.5、5.2、5.7);
一更改了型式检验样本的抽样方法(见8.2.3,2011年版的6.2.2);更改了销售包装上质量等级的标志的表示方法(见9.1.2,2011年版的7.1.2)。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制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78)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第一铅笔有限公司、安硕文教用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制笔工业研究所、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得力集团有限公司、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文教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尚志市珍珠笔业有限责任公司、浙江鸿星文具有限公司、深圳齐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英格文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广东金方年文具有限公司、哈尔滨中国标准铅笔公司、温州天骄笔业有限责任公司、浙江久灵笔刷有限公司、济南蜜蜂笔业有限公司、上海制笔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温州市爱好笔业有限公司、温州市天丰文具有限公司、义乌市奥祥文具有限公司、真彩文具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贝斯特软化板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杨、黄维虎、马玉琦、徐沛枫、陈景强。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1959年首次发布为GB149一1959,1975年第一次修订,1987年第二次修订,1995年第三次修订:
—2006年调整为轻工行业标准QB/T2774—2006;——2011年第二次发布为GB/T26704—2011;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1范围
GB/T 26704—2022
本文件规定了铅笔的分类、要求、试验条件与材料、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本文件适用于木材制成笔杆的石墨铅笔和彩色铅笔本文件不适用于炭画铅笔和特殊用途的铅笔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
GB/T25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451.2
GB/T451.3
纸和纸板定量的测定
纸和纸板厚度的测定
GB/T456纸和纸板平滑度的测定(别克法)GB/T1543
纸和纸板
不透明度(纸背衬)的测定(漫反射法)GB/T2828.1
GB/T 7974
GB/T 8427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纸、纸板和纸浆蓝光漫反射因数D65亮度的测定(漫射/垂直法,室外日光条件)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GB/T12654—2018书写用纸
GB21027
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
GB/T39024—2020木杆铅笔黑铅芯、分类和直径
3术语和定义
GB/T39024一202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分类
4.1铅笔按其铅芯材料不同分为石墨铅笔和彩色铅笔,石墨铅笔分为普通品和高级品,4.2石墨铅笔按其硬度不同分为6B、5B、4B、3B、2B、B、HB、F、H、2H、3H、4H、5H、6H、7H、8H、9H共17种。
4.3彩色铅笔(包括红蓝铅笔)按单支或成套产品颜色数不同分类,5要求
5.1石墨铅笔铅芯的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1
GB/T 26704—2022
芯尖受力/N
普通品
高级品
磨耗/mm
普通品
A法为仲裁试验方法。
高级品
滑度(摩擦因数)
普通品
彩色铅笔铅芯的性能应符合表2的规定芯尖受力/N
磨耗/mm
仅适用于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黑色和蓝色铅芯的直径应符合表3的规定。
9H、8H、7H、6H、5H、4H、3H、2H、H,普通品:F、HBB、2B、3B、4B、5B、6B,高级品:F、HB彩色铅芯
高级品
普通品
高级品
硬度(HK)/MPa
39~117
浓度(吸光度)
硬度(HK)/MPa
88~118
108~137
127157
147~176
176~225
196~235
225~265
245~304
284~353
333~402
382~461
441~519
500~559
539~598
578~647
耐光性”
≥2级
铅芯直径/mm
笔杆直径的允许公差为士0.2mm,其公称尺寸推荐值见附录A。笔杆长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皮头铅笔
无皮头铅笔
短杆铅笔
铅笔的其他性能应符合表5的规定5.6
滑芯/N
偏心数/mm
皮头拉力/N
笔杆涂层
笔杆结合牢度
杆内断芯/(处/支)
F~9H
aD为笔杆直径,d为铅芯直径。
铅笔的外观应符合下列要求:
笔杆卷削性能良好;
笔杆表面无明显缺陷;
标志字迹能识别
普通品
≥0.39X(D-d)\
笔杆长度/mm
180~194
168~180
132~160
GB/T26704—2022
高级品
≥0.41X(D-d)
涂层无脱落、开裂
不开胶
5.814周岁及以下学生使用的铅笔,其铅芯和笔杆涂层中可迁移元素含量、皮头(按橡皮擦和可触及塑料件要求)中可迁移元素含量和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含量应符合GB21027的规定。o
试验条件与材料免费标准bzxz.net
试验条件
环境温度:(23士5)℃。
GB/T 26704—2022
相对湿度:45%~65%,
试笔应在(23士5)℃、相对湿度45%~65%的环境条件下存放1h以上。6.1.3
6.2试验材料
128g/m2图画纸的规格应符合表6的规定。6.2.1
定量/(g/m\)
厚度/mm
平滑度(正反面)/s
不透明度/%
D65亮度/%
D65荧光亮度/%
芯尖规板应符合下列要求:
128±5
0.162±0.012
GB/T 451.2
GB/T451.3
GB/T456
GB/T1543
GB/T 7974
GB/T7974
锥孔小端孔径分别为0.6mm、0.7mm、0.8mm、1.2mm,公差:0mm~0.04mm;试验时按硬度记号选取;
锥孔角度:21°~25°;
规板厚度:(6士0.1)mm。
削笔机或卷笔刀的卷尖角度应为(20士1)°,推荐采用20°。6.2.3
试验方法
芯尖受力试验
仪器与材料
分辨力不低于0.20N的芯尖受力测试仪恒温干燥箱。
干燥器。
孔径分别为0.8mm、1.2mm的芯尖规板。7.1.2
试验步骤
彩色铅笔应先放入35℃~40℃的恒温于燥箱内烘24h·然后放入于燥器内冷却12h以上将试笔在削笔机或卷笔刀中券尖,如使用削笔机,需用卷笔刀进行修整。再将铅芯插入芯尖规板,并将露出部分用放置在硬质平面上的金相砂纸磨平。彩色铅笔及6B~3B的石墨铅笔用1.2mm孔径的芯尖规板,2B~9H石墨铅笔用0.8mm孔径的芯尖规板,7.1.2.3把规尖后的试笔芯尖向下装在芯尖受力测试仪倾斜45°的夹笔器上,使芯尖对准受力器中点,并将试笔夹紧。
7.1.2.4启动仪器,使夹笔器以(12士1)mm/min的速度移动,当受力器上芯尖出现损伤(包括碎、裂、断等现象)时,停止夹笔器移动,仪器示值的最大值即为芯尖受力值。4
7.2磨耗试验
7.2.1仪器与材料
GB/T26704—2022
磨耗仪[分辨力:0.01mm,转筒直径:(160士1)mm,转速:6r/min,线间距:1.5mm」。7.2.1.1
符合GB/T12654一2018合格品要求的80.0g/m2书写纸。7.2.1.2
恒温干燥箱。
7.2.1.4干燥器。
孔径分别为0.7mm、0.8mm的芯尖规板。7.2.1.5
试验步骤
先将书写纸放人(30士3)℃的恒温干燥箱内烘2h,然后放人干燥器内冷却2h取出,再密置于7.2.2.1
塑料袋内或无干燥剂的干燥器内于一周内使用。使用时,纸的正面朝上,环贴在磨耗仪的转筒上。7.2.2.2取测得芯尖受力最低的一支铅笔作为试笔将试笔在削笔机中或卷笔刀中卷尖,再将铅芯插人芯尖规板,并将露出部分用金相砂纸磨平。7.2.2.3
彩色铅笔及6B~B的石墨铅笔用0.8mm孔径的芯尖规板,HB~9H的石墨铅笔用0.7mm孔径的芯尖规板。
7.2.2.4连接磨耗仪的离合器,把试笔插人夹笔器内,调节夹笔器杠杆上重锤使之平衡,把300g码加在夹笔器上,并把计数器和百分表指针分别调零。7.2.2.5接通电源,使磨耗仪转筒旋转,待转至100圈后,关闭电源。此时百分表上的示值即为铅芯的磨耗值。
7.3滑度试验
7.3.1仪器与材料
A法:滑度仪(转速:40r/min)。7.3.1.1
7.3.1.2A法:坐标记录纸。
B法:测力传感器分辨力不低于0.001N的书写润滑度检测仪。7.3.1.3
7.3.1.4B法:分辨力不低于0.01g的电子天平。B法:符合GB/T12654一2018合格品要求的80.0g/m2书写纸。7.3.1.5
孔径为0.7mm的芯尖规板。
乙醇。
7.3.2A法
将每小格为1mm的坐标记录纸装在滑度仪的记录器上,使纸张某一横格对准记录器标尺刻度0.15上,以该处为计算中心线。用乙醇把铜板擦干净。7.3.2.2
取最接近测得芯尖受力中间值的一支铅笔作为试笔。7.3.2.3将该试笔在削笔机或卷笔刀中卷尖,再将铅芯插人0.7mm孔径的芯尖规板,并将露出部分用金相砂纸磨平。
7.3.2.4将试笔插人夹笔器内拧紧,调节夹笔器杠杆上重锤使之平衡。7.3.2.5调整弹簧,使指针指到标尺零点。在记录指针上加上墨水。
把400g码加在夹笔器上,把计数器调到零,开动电动机,铅芯在铜板上旋转摩擦到100圈7.3.2.7
时,打开记录器,开始画线记录,待记录器旋转一周后,关闭电动机,5
GB/T26704—2022
取下记录纸,按以下方法计算摩擦因数:在记录纸两端各截去30mm,找出记录曲线中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以记录器标尺刻度0.15为a)
中心线,分别数出最高点和最低点相对于中心线的格数n和n(中心线以上的格数为负值,中心线以下的格数为正值),按公式(1)求出它们相对于中心线的平均格数(平均格数可以是正值或负值)。
nm=(nh+n)/2
式中:
最高点和最低点相对于中心线的平均格数;最高点相对于中心线的格数;
最低点相对于中心线的格数。
按公式(2)计算摩擦因数。
μ=0.15+0.0043×nm
式中:
摩擦因数;
中心线刻度值;
修正系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
每支试笔测3次,并取3次测试的平均值为最后结果。b)
7.3.3B法
(1)
(2)
7.3.3.1取最接近测得芯尖受力中间值的3支铅笔作为试笔,按7.3.2.3制备后逐支放在电子天平上称量。
7.3.3.2将试笔装在书写润滑度检测仪的夹笔器上,设置书写载荷为(3.92土0.1)N,划线速度为(4.5士0.5)m/min,书写角度为90°,划圆直径为100mm。7.3.3.3将书写润滑度检测仪划圆圈数设置为3圈。开启书写润滑度检测仪,仪器显示的3圈平均值为该试笔的摩擦力,按公式(3)计算摩擦因数。F
式中:
摩擦力,单位为牛[顿(N);
载荷和试笔的重力,单位为牛[顿(N)。N
7.3.3.4每支试笔测3次,取平均值。7.3.3.5
计算3支试笔测试结果的平均值。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7.4浓度试验
仪器与材料
反射式光电比色计。
交叉划线机(线间距:1.5mm)。7.4.1.23
:128g/m2图画纸。
孔径分别为0.6mm、0.7mm的芯尖规板。7.4.2
试验步骤
取测得芯尖受力最高的一支铅笔作为试笔。.(3)
GB/T26704—2022
7.4.2.2将试笔在削笔机或卷笔刀中卷尖,再将铅芯插入芯尖规板,并将露出部分用金相砂纸磨平。6B~B的石墨铅笔用0.7mm孔径的芯尖规板,HB~9H的石墨铅笔用0.6mm孔径的芯尖规板。7.4.2.3将图画纸放在交叉划线机的光滑金属板上固定,将试笔插入夹笔器内紧,调节夹笔器杠杆上重锤使之平衡,加上500g码,使铅芯在图画纸上以(45~55)mm/s的速度进行划线。一次划15条,每条线长度60mm,间距为1.5mm。每次划完15条线后,依次旋转45°继续划线,共划4次。取线迹中部边长(25土1)mm的正方形作为试样纸7.4.2.4调整好光电比色计,选择中心波长为450nm的干涉滤光片,将试样纸放置于暗盒中,开启快门。测完后,将试样纸旋转90°再测,共测量3次,记录下每次“一1ogT”标度线上的示值,并求出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7.5硬度试验
7.5.1试验仪器
显微硬度仪(放大倍数不低于200倍,分辨力不低于0.1um)。7.5.2试验步骤
7.5.2.1取测得芯尖受力最高和最低的铅芯各一段作为试样。用磨芯夹具在金相砂纸把试样端面磨平,在显微硬度仪的测量显微镜下观察,以试样端面纹路精细为准。7.5.2.2按表7选择载荷,并选定保持载荷时间为10s。表7
载荷/N
彩色铅芯
4B~H
2H~3H
4H~6H
7H~9H
7.5.2.3将试样铅芯夹紧在夹具上,调整其位置。以从目镜中观察到试样端面纹路基本与即将压上的压痕较长对角线方向垂直为准。按下加载按钮,对试样加载并保持至选定的时间。7.5.2.4
7.5.2.5剔除有大小头缺陷的压痕。每段试样加载5次,每次加载后移动试样相对于压头的位置。7.5.2.6调整工作台和读数旋钮,从目镜中观察,使测量显微镜视场中的基准线和测量线分别与压痕较长的对角线相切。
7.5.2.7记下读数旋钮的数值k,当放大倍数为200倍时,按公式(4)计算压痕较长对角线的长度。l=2k
式中:
l一—压痕较长的对角线的长度,单位为微米(um);k一一读数旋钮的数值。
......(4)
7.5.2.8取5次试验中压痕对角线长度较接近的3个值计算平均值。若该3个值之间的差超过10um应重新试验取值。
7.5.2.9按公式(5)计算硬度。
式中:
[努普硬度,单位为兆帕(MPa);载荷,单位为牛[顿J(N);
F×108
7.028×[2
·(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