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42103-2022游乐园安全 风险识别与评估
GB/T 42103-202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2103-2022

中文名称:游乐园安全 风险识别与评估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Amusement park safety—Risk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2-10-12

实施日期:2022-10-12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26292106

相关标签: 安全 风险 识别 评估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家用和商用设备、文娱、体育>>文娱活动设备>>97.200.40游戏场

中标分类号:轻工、文化与生活用品>>文教、体育、娱乐用品>>Y57玩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60页

标准价格:77.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蒋敏灵、林伟明、沈功田、宋伟科、贺水勇、张勇、付恒生、蒲振鹏、梁朝虎、田博、甘兵鹏、赵强、王和亮、郭俊杰、向洪飞、黄鹤、陈永振、廖启珍、张丹、周泽武、吴海明、钟怀霆、赵丁、刘斌、蒋淼、王勇、张鹏飞

起草单位:广东长隆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珠海长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珠海长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海洋王国、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香江野生动物世界分公司、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长隆夜间动物世界分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索道与游乐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0)

提出单位:全国索道与游乐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50)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规定了游乐园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游乐园安全风险管理。旅游景区可参照执行。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97.200.40
CCSY5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2103—2022
游乐园安全
风险识别与评估
Amusement park safety-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2022-10-1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2-10-12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要求
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
风险管控
持续改进
档案管理
附录A(资料性)
附录B(资料性)
参考文献
安全风险识别参考清单
风险识别及评估记录表
GB/T42103—2022
GB/T42103—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全国索道与游乐设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50)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长隆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珠海长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珠海长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海洋王国、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香江野生动物世界分公司、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长隆夜间动物世界分公司、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长隆开心水上乐园分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蒋敏灵、林伟明、沈功田、宋伟科、贺水勇、张勇、付恒生、蒲振鹏、梁朝虎、田博、甘兵鹏、赵强、王和亮、郭俊杰、向洪飞、黄鹤、陈永振、廖启珍、张丹、周泽武、吴海明、钟怀霆、赵丁、刘斌、蒋淼、王勇、张鹏飞
1范围
游乐园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本文件规定了游乐园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的基本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游乐园安全风险管理。旅游景区可参照执行。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42103—2022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2101—2022
游乐园安全基本要求
GB/T42104游乐园安全安全管理体系3术语和定义
GB/T42101一202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安全风险safetyrisk
游乐园生产运营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注:安全风险特点体现为发生与否的不确定性、发生地点或位置的不确定性、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和导致结果的不确定性等。
风险识别
hazardidentification
识别、确认游乐园安全风险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3.3
风险评估
riskassessment
在游乐园安全风险识别的基础之上,采用科学、合理的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方法,对其种类、性质、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危害程度以及可接受程度等,予以显化并明晰与界定。3.4
危险源
hazard
游乐园内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来源,是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能量载体、危险物质等根源危险源,及与其直接关联的事故隐患共同构成的组合。3.5
hiddendanger
事故隐患
违反国家安全相关法规、标准和游乐园安全管理制度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运营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管理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况、环境不良因素等。3.6
风险管控riskcontrol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及游乐园生产运营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工程、技术、管理等1
GB/T42103—2022
措施,消除或减小安全风险,将安全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4基本要求
4.1明确机构与职责
4.1.1作为承担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的责任主体,游乐园应按GB/T42101一2022中5.2的规定,确定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机构,建立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组织体系与工作机制。4.1.2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参与人员应包括游乐园各级组织负责人、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从业人员。游乐园应明确并落实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各级组织的工作职责,确保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全面、系统、有效开展。
4.2划定范围与重点
4.2.1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范围应覆盖所涉及的全地域、全时段、全范围、全过程、全部管理对象,避免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的缺失导致出现安全管理空白。4.2.2安全风险识别应包括对安全管理对象的总体安全风险(包括其相关安全风险叠加总和)、分类风险识别及具体安全风险识别等三方面工作4.2.3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重点是游乐园范围内的重要场地环境、重要建(构)筑物、重要设备设施、重要业务活动与重要作业活动(常规与非常规活动),应优先从以上重点中识别与评估安全风险并加以消除、减轻或控制。
3建立管理制度文件
游乐园应按GB/T42104的要求,建立健全风险识别与评估程序文件与相关作业指导文件,确定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及等级判定标准,实现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重点化。4.4落实教育培训
4.4.1游乐园应制定并实施分层级、分阶段的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教育培训计划,使相关人员掌握安全风险识别、评估方法。
4.4.2应保存教育培训工作记录,且教育培训效果应经考核确认,切实取得实效。4.5
考核与奖惩
应对各层级管理人员、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组员、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履职情况,按期进行考核与奖惩。5风险识别
5.1风险识别原则
风险识别应遵循以下原则:
a)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原则;
b)正常、异常、紧急情况兼顾原则;c)管理责任明确、边界清晰、功能独立、大小适中、易于分类的风险识别单元划分原则。5.2风险识别方法
5.2.1应按生产运营工作流程或作业阶段,对受环境影响的区域,功能独立建(构)筑物、场所、装置、设2
备设施等,或上述儿种方式的结合进行安全风险识别GB/T42103—2022
5.2.2开展安全风险识别工作时,首先确定其根源危险源及其所在地理位置(是否为人员密集场地场馆等),再识别与之直接关联的事故隐患,将两者叠加进行识别分析。对于独立于根源危险源而存在的事故隐惠开展识别时,可先对物的不安全状况、环境不良因素、管理缺陷或人的不安全行为分别进行识别,以确认其为单一事故隐患还是两种及以上事故隐患构成的复合型事故隐患。5.2.3安全风险识别方法可采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一种或多种方法。a)
直接认定法:直接按国内外同行业安全风险资料直接判定。b)
经验法:按识别内容,结合以往经验进行识别;经验法可以由游乐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各层级管理人员进行判断,安全风险识别参考清单见附录A。运营或工作流程分析法:列举管理范围内的全部运营或工作流程清单,对清单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逐项、逐条分析。
d)专家调查列举法:成立安全风险识别专家小组,可由现场人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各级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组成,逐个列举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现场调查(排查法):询问与交流、现场检查、审查、观察、工作任务分析等。e)
f)安全检查表识别法:识别小组按识别内容编制安全检查表进行识别,确保安全风险识别的充分性、有效性。
类比法:利用相同或相似经验、安全风险统计资料、安全风险案例等进行类推、分析认定g)
头脑风暴法:由安全风险识别工作小组人员在正常融洽和不受任何限制的气氛中以会议形式h)
进行讨论、座谈,打破常规,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充分列举安全风险。法规、标准对比法:根据识别的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对比识别游乐园安全风险。i
5.3风险识别对象
5.3.1游乐园安全风险识别应根据GB/T42101一2022中通用安全要素与专项安全要素进行初步划定识别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下列方面。a)场地环境:
1)*新增运营项目场地环境;
2)现有场地环境、森林火灾防御、自然灾害防御、应急疏散与避难等方面;3)*场地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改建、扩建项目引起场地环境改变、发生可能影响安全的自然灾害、临时区域管控重新设定或改动原有游客活动路线等)方面;4)*闲置场地环境重新投入运营使用;5)人员密集场地场馆环境应急处置过程(可预先根据应急预案制修订文件与演练方案进行识别)。
建(构)筑物:
1)*新建、改建、扩建或重大维修的重要建(构)筑物[包括消防、燃气电气安全、高空吊挂物、建(构)筑物本体及建筑装饰物、应急疏散通道等,或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其他建(构)筑物投入使用前:
现有建(构)筑物设置、建造环节遗留的问题、安全质量缺陷;2)
发生可能影响安全的自然灾害后重新投人使用;3)
4)*人员密集场地场馆停用3个月以上,其他建(构)筑物停用6个月以上重新投入使用;现有建(构)筑物使用、维护、修理改造过程;5)
6)*人员密集场地场馆与大型商业综合体应急处置过程(可根据应急预案制修订文件与演3
GB/T42103—2022
练方案进行识别)。
c)设备设施:
1)*新建、改建、扩建、移装、修理或改造的重要设备设施(包括设备设施本体及作业工艺),以及存在安全风险的设备设施与工器具;2)
发生重大故障、安全事件事故或多次发生故障:现有设备设施设计、制造,及安装(修理改造)施工环节遗留的安全质量缺陷:3)
*重要设备设施工艺流程(控制要求、顺序、方法、材料等)发生重大变更:5)
*发生可能影响安全的自然灾害后重新投人使用:*闲置、停用3个月以上的重要设备设施及其系统,以及闲置、停用6个月以上的其他存6)
在安全风险的设备设施;
现有设备设施运营使用、维护、修理改造过程;8)
*载人运营设备设施应急处置过程(可根据应急预案制修订文件与演练方案进行识别)。d)重要作业:
特种设备作业、特种作业、危险作业、其他作业(包括应急疏散作业、救援作业、交叉作业、相关方作业,以及存在安全风险的临时作业等);2)
*可能存在安全风险的作业指挥活动;3)
*首次重要作业或存在安全风险的临时作业、施工作业;4)*重要作业工艺或方案制修订。e)
业务活动:
新运营项目/活动方案策划或重大变更:2)
*新增设的运营项目/活动(包括增加临时性活动);3)
高峰客流、大型活动、特色业务活动;4)
游客活动、员工与外来相关方人员(如施工作业或交叉作业)涉及运营安全相关活动;5)
运营应急处置过程(可根据应急预案制修订文件与演练方案进行识别);6)
其他存在安全风险的业务活动。其他方面:
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本单位发生事故及其他游乐园发生可供借鉴事故);发生重大气象灾害或地质灾害后3)
危险物品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管理及废弃处理等方面;4)
动物繁育、驯养、表演、展馆、笼舍安全管理等方面;5)
外部提供资源、服务、施工等影响游乐园安全方面的危险;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管控措施安全可靠性;
组织机构发生重大调整:
当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知识或方法改变并认为有必要时;10)
法规、标准等增减、修订变化所引起安全风险程度的改变,或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出要求;
外界情况发生变化,导致安全风险变化的其他情况。注:“*”表示游乐园开始生产运营或开展相关工作的前置条件5.3.2开展安全风险识别时,通过访谈、讨论、调研、查阅档案资料等方法,组织员工对场地环境、建(构)筑物、设备设施、危险物品、业务活动与作业活动等安全风险识别对象进行系统性梳理,按5.1的规4
定合理划分安全风险识别单元。GB/T42103—2022
5.3.3下列事故隐患,作为根源危险源的关联条件进行识别。当事故隐患独立于根源危险源存在时,应单独对其进行风险识别。
a)物的不安全状况:
1)设备设施超过设计允许参数范围使用;2)
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及其附着物等设置不当产生安全风险;人员活动区域(尤其是人员密集场地场馆)的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及其附着物,以及有毒3)
有害的危险物品,未设置安全装置或有效防护的,具有爆炸、撞击、坠物、倒塌、脱落等危险;
4)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或安全装置(含应急设施)的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及其附着物、危险物品等未设置,设置不全,已设置的可靠性差或损坏无效;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及其附着物、安全防护设施与安全装置存在建造或使用过程中产生5)
的安全缺陷:
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及其附着物等年久失修,安全状况不清;6)
设备设施多次发生影响安全的故障;发生自然灾害致使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及其附着物安全状况不清;8)
物的其他事故隐患。
b)环境不良因素:
生产运营项目场地环境选择、园区规划与布置、生产运营项目设置、道路与人员活动路线1)
设置,以及其他相关事故隐患等;危险物品仓库(包括中间仓与临时储存点)等,设置在人员密集场地场馆;2)
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应急避难设施的人员活动区域未设置,或设置不符合要求;4)
由于自然灾害、人员活动场地改建、扩建等产生的环境有害因素;5)
由于高峰客流导致场地场馆产生人流拥挤、对冲的环境;出现温度、湿度、光照度等缺陷或有毒有害气体聚集的环境;6)
7)其他
管理缺陷或人的不安全行为:
应进行安全分析论证的建设项目(包括设备设施)、业务活动方案或重要作业方案等未开1)
展论证,致使存在先天事故隐患;设备设施、建(构)筑物等未办理相关许可手续,非法使用;2)
应按法规、标准或规章制度开展工验收的建设项目或设备设施,以及应开展自检维护、3)
定期检验检测、安全评估等的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及其附着物、安全防护设施与安全装置等,未开展相关工作,或经检查、检验检测判定为不合格的,继续使用;有设计使用寿命的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及其附着物、安全防护设施与安全装置等,超设4)
计使用寿命使用;
发生自然灾害未对设备设施、建(构)筑物及其附着物、安全防护设施与安全装置、场地环5)
境安全状况开展检查排查;
安全检查巡查发现典型问题、多次发生设备故障或发生安全事故,不开展全面排查整改;6)
应设相关安全岗位未设岗位,重要安全事项或物体无人管;已设岗位的,无岗位职责或内容缺失;8)
GB/T42103—2022
未建立相关安全体系文件,或未采取有效管控措施;10)
有相关安全体系文件,但必要管控条款缺失、错误或不具有操作性;未按规定制定应急预案,或未开展应急演练;相关人员不履行岗位职责,不遵守安全体系文件;作业人员不遵守工艺规程或作业方案,违章指挥或作业失误;应有持证要求的法定从业人员未持证或超过有效期;应经过专业能力培训人员未经过必要培训,能力欠缺;16)
其他管理缺陷或人的其他不安全行为。5.4风险识别记录
游乐园应在每一轮安全风险识别后,按5.2.2的要求,将安全风险中的根源危险源、事故隐惠以及潜在安全事故类型列表登记,综合归纳,编制安全风险识别及评估记录表(见附录B),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6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工作要求
6.1.1在划定安全风险等级时,应充分、全面识别与根源危险源直接关联的事故隐患,共同组合判定,特别应注重那些高危但低认知度,存在环境不良因素、管理缺陷、物的不安全状况或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安全风险
6.1.2游乐园也可结合自身可实际接受安全风险等级情况,重新制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风险等级值的取值标准,并据此划分风险等级,进行安全风险等级评估。重新制定取值标准和安全风险等级时,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现行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a)
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安全管理情况;
历年安全检查发现问题情况;
历年安全事故情况;
游客安全投诉;
其他。
初步完成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后,游乐园应组织对重大安全风险进行复核,复核内容包括:a)
判定的安全风险等级是否合理;b)
采取或补充完善的重大安全风险消除、减轻或控制措施与方法是否适用;其他需要复核的内容。
注:“重大安全风险”指6.3的“1级安全风险”与“2级安全风险”。2风险等级分析
6.2.1游乐园应对安全风险识别及评估记录表中已识别的安全风险进行风险等级分析,本文件安全风险等级分析的方法采用风险矩阵法,见公式(1):R=SXL
式中:
风险等级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后果的严重性结合:GB/T42103—2022
事故后果严重性(根源危险源的破坏能量大小以及所处位置可能造成人员死伤数量情况,见表1);
L一事故发生可能性,按公式(2)计算。注1:风险等级指人身伤害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注2:可能性指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注3:严重性指安全事故一且发生后,将造成的伤亡人数和人身伤害的严重程度。6.2.2严重性等级应能体现根源危险源拥有的破坏能量大小以及所处位置可能造成人员死伤数量的后果,其S值按表1对照取最大值(如当锅炉、燃气管道或危险物品等设置在人员密集场地场馆与设置在空旷后勤场地时的情况,S值不同)。安全事故发生后果严重性S值对照表表1
人员伤亡
造成1人及以上重伤或
造成6人及以上轻伤,或
30人及以上轻微伤
造成3人~<6人轻伤,或
10人~<30人轻微伤
造成1人~<3人轻伤,或
5人~<10人轻微伤
轻微伤少于5人
可能损害后果
高空滞留
电梯轿厢或客运索道高空滞留
人员1h以上,大型游乐设施高
空滞留30min以上
电梯轿厢或客运索道高空带留
人员30min以上,1h以下,大型
游乐设施高空滞留15min以上,
30min以下
电梯轿厢或客运索道高空带留
人员30min以下,大型游乐设施
高空滞留15min以下
部分事故举例
过山车撞车、客运索道吊厢
坠落;
位于人员密集场地场馆的锅
炉、压力容器爆炸;
人员密集场地场馆内高空悬
吊挂物坠落、电气火灾导致
拥挤踩踏事故:
d)位于林地的人员密集游乐项
目起火;
水上游乐园涉水电气缺陷造
成多人触电
6.2.3安全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应体现导致约束、限制根源危险源固有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相关事故隐患的影响程度。
6.2.4安全事故发生可能性L值应综合考虑物的不安全状况、环境不良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缺陷,并叠加计算,见公式(2):L=ZT,+ZE,+ZH
式中:
事故发生可能性;
可根据附录A系统辨识事故隐患后,对照表2中“物的不安全状况”对应取值;可根据附录A系统辨识事故隐患后,对照表2中“环境不良因素”对应取值;·(2)
可根据附录A系统辨识事故隐患后,对照表2中“管理缺陷或人的不安全行为”对应取值。7
GB/T42103—2022
不可能
表2事故隐患可能性取值对照表
物的不安全状况(T,)
如识别出5.3.3a)中1)、3)、6)、7)
如识别出5.3.3a)中2)、4)、5)如识别出5.3.3a)中8)
识别的物的不安全状况影响
环境不良因素(E,)
如识别出5.3.3b)中2)
如识别出5.3.3b)中3)、
5)、6)
如识别出5.3.3b)中1)、
识别的环境有害因素影
响较小
管理缺陷或人的不安全行为(H。)如识别出5.3.3c)中1)、2)14)、16)如识别出5.3.3c)中3)、4)、13)如识别出5.3.3c)中5)、6)、7)、8)、9)、10)、11)、12)15)
已指定人员管理,相关岗位职责明确,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影响较小均已有效采取管控措施,且5年内本游乐园未发生过同类事故注1:本表未列明的,可参考同类取值注2:可以采取头脑风暴法确定最终L值取值,注3:L值确定可根据安全风险识别人员的专业知识、经验、现场发现安全风险的实际状况,以及所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法、防范技术手段的完整有效性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6.3
3风险等级评估
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是指将确认后的事故后果严重性(S)与事故发生可能性(L)进行计算后,得出其安全风险等级(见表3)。
表3风险等级划分
18012060R≤60
风险等级
1级安全风险
2级安全风险
3级安全风险
4级安全风险
5级安全风险
注:1级安全风险、2级安全风险统称为“重大安全风险”。7风险管控
管控原则
应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采取对应的管控措施,并应遵循以下管控原则。色标
源头管控:关口前移,对新环境、新建(构)筑物、新设备设施等在前期阶段产生的安全风险进行a)
管控。
分级管控:按照“分级别、按区域、网格化”的原则,根据安全风险等级确定管控的层级,逐级落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