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1793-202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1793-2022
中文名称:人造革合成革试验方法 潜在酚黄变的测定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Test method of artificial leather and synthetic leather— Determination of the potential to phenolic yellowing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2-10-12
实施日期:2023-05-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1817113
相关标签:
人造革
合成革
试验
方法
潜在
测定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产品>>59.080.40涂覆织物
中标分类号:轻工、文化与生活用品>>皮革加工与制品>>Y47人造革、合成革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2页
标准价格:29.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郦向宇、王耀明、戴文琪、朱建琴、沈焕、马仪枫、朱有奎、陈炳琪、徐一剡、梁晓畅、刘娟、罗志清、王晓静、赵建明、李志远、苏红伟、金美金、陈志华、范学富、庄君新、伏卫霞、钱能、刘传庆、周文贽、匡建武、蒋普、王中坚、徐旭日、王涨、郑凤琼、石一磊、王经逸
起草单位:浙江深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界首市聚屹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合肥科天水性水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福建宝利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禾欣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远市齐力合成革有限公司、上海华峰超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归口单位: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8)
提出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
标准简介
本文件描述了测定人造革合成革潜在酚黄变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测定人造革合成革潜在酚黄变。
标准内容
ICS59.080.40
CCSY4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1793—2022
人造革合成革试验方法
潜在酚黄变的测定
Test method of artificial leather and synthetic leather-Determination of thepotential to phenolic yellowing2022-10-12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3-05-01实施
GB/T41793—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8)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浙江深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界首市聚屹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合肥科天水性水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福建宝利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禾欣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远市齐力合成革有限公司、上海华峰超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昆山阿基里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南亚塑胶工业(南通)有限公司、佛山威任达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华峰合成树脂有限公司、安安(中国)有限公司、江苏瑞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明新旭腾(江苏)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佛山市禅城区质量技术协会、浙江梅盛新材料有限公司、扬州市德运塑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守(福建)超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贝斯特装饰新材料有限公司、苏州艾弛博特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合力新材料有限公司、山东同大海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华夏合成革有限公司、东莞市众标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麦彩新材料有限公司、黎明职业大学。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向宇、王耀明、戴文琪、朱建琴、沈焕、马仪枫、朱有奎、陈炳琪、徐一刻、梁晓畅、刘娟、罗志清、王晓静、赵建明、李志远、苏红伟、金美金、陈志华、范学富、庄君新、伏卫霞、钱能、刘传庆、周文赞、匡建武、蒋普、王中坚、徐旭日、王涨、郑凤琼、石一磊、王经逸。I
1范围
人造革合成革试验方法
潜在酚黄变的测定
本文件描述了测定人造革合成革潜在酚黄变的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测定人造革合成革潜在酚黄变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41793—2022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GB/T29778一2013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潜在酚黄变的评估GB/T30435电热干燥箱及电热鼓风干燥箱QB/T5160—2017人造革合成革试验方法颜色的测量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Ephenolicyellowing
酚黄变
酚类化合物接触氮氧化物发生黄变,造成人造革合成革材料变黄的现象。[来源:GB/T29778—2013.3.1,有修改]3.2
Epotentialtophenolicyellowing潜在酚黄变
发生酚黄变的可能性或能力。
[来源:GB/T297782013,3.2
4原理
将各试样和标准控制布分别夹在含有2,6-二叔丁基-4-硝基苯酚的试纸中,置于不同的玻璃板间并叠加在一起,用不含酚类化合物的聚乙烯薄膜将其裹紧形成一个夹芯组合试样,在规定的压力下,放人烘箱中一定时间。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评定试样的黄变级数,以此评估试样产生酚黄变的可能性,注:本文件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指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与氮的氧化物反应可以生成2.6-二叔丁基-4-硝基苯酚。
GB/T41793—2022
试样制备
试样尺寸
裁取长度为(100士1)mm、宽度为(30士1)mm的试样。注:特殊试样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确定试样形状规格。5.2
试样数量
每次选取至少1块试样,或按相关方协商取样。6试验设备
符合GB/T30435的要求,能保持试验温度在(50士2)℃范围内。6.2
试验架
由一副不锈钢架和码组成,码质量为(5.0土0.1)kg、底部尺寸至少为(115土1)mm×(60土1)mm,结构如图1所示。试验装置的结构应使试验中移开码后,试样所受压力不变。标引序号说明:
础码;
—压板;
—底座;
夹芯组合试样;
弹簧;
螺丝;
固定杆。
图1试验架示意图
标准多光源对色箱
符合QB/T5160—2017中4.3.2.1的规定。试验材料
符合GB/T29778—2013中7.1的规定。7.2
标准控制布
符合GB/T29778—2013中7.2的规定。聚乙烯薄膜
GB/T41793—2022
无酚类化合物的聚乙烯薄膜,厚度为(63士10)μm,尺寸不小于(400士5)mm×(200士5)mm。4玻璃板
表面清洁无污染,尺寸为(100±1)mm×(40士1)mm×(3士0.5)mm。5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符合GB/T251的规定。
试验步骤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取7块玻璃板、最多6张试纸、最多5块试样以及1块标准控制布。注:如佩戴防护手套操作时,选择不含酚类化合物的手套8.2试纸沿中线对折,将各试样和标准控制布分别夹在试纸中间,形成最多6份夹芯组合试样,再分别置于两块玻璃板之间,各组合试样间均由1块玻璃板隔开,如图2所示。当被测试样少于5块时,仍需7块玻璃板和1块标准控制布。
标引序号说明:
1——7块玻璃板;
2——最多5块试样;
3——最多6张试纸;
4——1块标准控制布。
夹芯组合试样示意图
GB/T41793—2022
将玻璃板、试纸、试样和标准控制布叠好,用聚乙烯薄膜密封裹紧,再用胶带固定,做成夹芯组合试样。
8.4将密封好的夹芯组合试样放在试验架中,并加上(5.0土0.1)kg的负荷。拧紧螺丝,固定压板位置后,取下负荷。
8.5将装有夹芯组合试样的试验架放入烘箱,在(50士2)℃的温度下放置(16士0.25)h。8.6
6从烘箱取出试验架和夹芯组合试样,冷却至室温。8.7
打开夹芯组合试样,取出试样和标准控制布,在30min内完成对各试样的评定。试验结果
在标准多光源对色箱中直接目测,将标准控制布和试样革表面分别与各自原样用灰色样卡进行对比,对比时无需扣除背景颜色,以色差最接近的一档作为各自的酚黄变级数。5级为最小,酚黄变现象最弱;1级为最大,酚黄变现象最严重。2如果标准控制布的酚黄变级数小于或等于3级,则试验有效;否则,整个夹芯组合试样应重新试9.2
验。若重新试验,标准控制布的试验结果仍大于3级,则认为试纸失效,需使用不同批次的试纸重新试验。
如果试样出现黄变不匀或有黄斑,则该试样应重新试验。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本文件编号;
b)试样来源;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黄变等级;
试验日期。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