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1434-202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1434-2022
中文名称:纸、纸板和纸浆 光学性能基本术语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Paper,board and pulps—Basic terms for optical propertie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22-04-15
实施日期:2022-1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11025481
相关标签:
纸板
纸浆
光学
性能
术语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综合、术语学、标准化、文献>>词汇>>01.040.85造纸技术 (词汇)
中标分类号:轻工、文化与生活用品>>造纸>>Y30造纸综合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SO/TR 10688:2015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8页
标准价格:49.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张若琛、殷报春、张清文、仇如全、苏宁东、孙建华、吴城康、李安东、尚永强、韩冲、胡彩维
起草单位:宁波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中轻纸品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合肥银山棉麻股份有限公司、花之町(厦门)日用品有限公司、湖州新天纸业有限公司、淄博欧木特种纸业有限公司、玖龙纸业(太仓)有限公司、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轻(晋江)卫生用品研究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41)
提出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文件界定了在测试纸、纸板和纸浆光学性能时所用的术语及计算公式。
本文件适用于各种纸、纸板和纸浆。
标准内容
ICS01.040.85
CCSY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41434—2022
纸、纸板和纸浆
光学性能基本术语
Paper,boardandpulpsBasictermsforopticalproperties(ISO/TR10688:2015,Paper,boardandpulps--Basictermsandequationsforopticalproperties,MOD)2022-04-15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22-11-01实施
GB/T41434—2022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修改采用ISO/TR10688:2015《纸、纸板和纸浆光学性能基本术语及公式》,文件类型由ISO的技术报告调整为我国的国家标准。本文件与ISO/TR10688:2015相比做了下述结构调整。a)增加了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其他章节序号顺延。b)增加了3.5.1,避免出现悬置段。3.5.2~3.5.5对应ISO/TR10688:2015中的2.5.1~2.5.4。本文件与ISO/TR10688:2015的技术差异及其原因如下:a)按照术语标准编写规则更改了范围的表述方式(见第1章);b)更改了术语ISO亮度和D65亮度的符号(见3.1.1和3.1.2),与我国现行国家标准中的符号保持一致;
将符号R(a)更改为(a),(a),z(a)(见3.2),ISO原文编辑性错误:c)
d)在3.12和3.15的定义中增加了CIE照明体D65,删除了3.17、3.18和3.19术语中的“(c)”,并在3.17定义中增加了CIE标准照明体D65,同时将Y(C/2°)列人注中,以符合我国的实际使用情况;
e)更改了术语“光谱光视效率”“同色异谱色刺激”“同色异谱指数”“主波长”的定义(见3.20、3.21、3.22、3.33),与我国颜色体系相关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保持一致;f)
增加术语不透明度的符号0,(3.24),方便在相关公式中的使用;g)
更改了4.1、4.6、4.7和4.8中的表述,与我国颜色体系相关标准中的计算公式保持一致;h)
删除了4.2.3和4.2.4中关于公式使用条件的表述,以符合我国的实际使用情况;i)
增加了Tw,1o的取值范围(见4.9),与给出的计算公式协调一致;j)将公式(13)中的“亮度”替换成对应符号,以满足我国国家标准编写规则。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改动:
将标准名称改为《纸、纸板和纸浆光学性能基本术语》。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41)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宁波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中轻纸品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合肥银山棉麻股份有限公司、花之町(厦门)日用品有限公司、湖州新天纸业有限公司、淄博欧木特种纸业有限公司、玖龙纸业(太仓)有限公司、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轻(晋江)卫生用品研究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若琛、殷报春、张清文、仇如全、苏宁东、孙建华、吴城康、李安东、尚永强、韩冲、胡彩维。
1范围
纸、纸板和纸浆
光学性能基本术语
本文件界定了在测试纸、纸板和纸浆光学性能时所用的术语及计算公式。本文件适用于各种纸、纸板和纸浆。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41434—2022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1纸透明度的测定漫反射法(GB/T2679.12020,ISO22891:2013,MOD)GB/T2679.1
GB/T3978标准照明体和几何条件GB/T3979
物体色的测量方法
2照明光源颜色的测量方法
GB/T7922
GB/T10339
9纸、纸板和纸浆光散射和光吸收系数的测定(Kubelka-Munk法)(GB/T103392018,ISO9416:2017,MOD)
ISO2469纸、纸板和纸浆漫辐射因数(漫反射因数)的测定[Paper,boardandpulpsMeasure-mentofdiffuseradiancefactor(diffusereflectancefactor)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亮度
ISO亮度ISObrightnesswwW.bzxz.Net
紫外线等级C下的蓝光漫反射因数。使用符合ISO2469中规定的,具有主波长457nm、半波宽44nm的滤光片或相应功能的反射光度计,在调整UV含量与CIE照明体C相一致的光源条件下所测得的内反射因数。注:GB/T40277—2021附录A中给出的权重函数因子更完整地描述了滤光片的功能。[来源:GB/T40277—2021,3.3,有修改]3.1.2
D65亮度D65brightness
R457,D65
紫外线等级D65下的蓝光漫反射因数。使用符合ISO2469中规定的,具有主波长457nm、半波宽44nm的滤光片或相应功能的反射光度计,在调整UV含量与CIE标准照明体D65相一致的光源条件下所测得的内反射因数。1
GB/T41434—2022
注:GB/T7974-2013附录A中给出的权重函数因子更完整地描述了滤光片的功能。[来源GB/T7974—2013,3.3,有修改3.2
CIE色匹配函数
CIE colourmatchingfunctions
(a),y(a),z(a)
在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中用于表征等辐射功率的单色刺激的三刺激值X,Y,Z。在CIE色匹配函数中波长入是一个变量。
CIE色匹配函数
CIEcolourmatchingfunctions
T10(a),y10(a),Z10(a)
在CIE1964标准色度系统中用于表征等辐射功率的单色刺激的三刺激值X10,Y10,Z10。在CIE色匹配函数中波长入是一个变量。3.4
色品坐标chromaticitycoordinates一组三刺激值中每一个值与它们的总和之比。注1:由于三个色品坐标之和等于1,其中两个足以定义色品。注2:在CIE标准色度系统中,色品坐标由、y、z和z10、y10、21表示。3.5
CIELAB色空间CIELABcolourspace3.5.1总则
近似均匀的三维色彩空间,由矩形坐标绘制。L*、α’、6*的量值由4.7中的公式给出。注:L*值是试样的明度,当L'=0时,对应为黑色,规定理想漫反射面的L*=100。α值和6*值分别对应的是色空间的红-绿轴和黄-蓝轴。其中:十a·衡量的是试样红色的程度;\α'衡量的是试样绿色的程度;十b衡量的是试样黄色的程度;
b*衡量的是试样蓝色的程度。
如果α和6的值都是0,说明试样是灰色的。3.5.2
CIELAB颜色(C/2°)
)CIELABcolour(C/2°)
(L*.a*.b*)
在CIELAB1976系统中,依据CIE1931(2°)标准色度观察者和CIE照明体C确定的样品L*、a*b值。
CIELAB颜色(D65/10°)
CIELABcolour(D65/10°)
(L',a',b\)
在CIELAB1976系统中,依据CIE1964(10)标准色度观察者和CIE标准照明体D65确定的样品L\、a'、b'值。
CIELAB颜色(D50/2°)
(L\,a',b\)
CIELABcolour(D50/2°)
在CIELAB1976系统中,依据CIE1931(2°)标准色度观察者和CIE照明体D50确定的样品L·a'、b'值。
CIELAB色差
CIELABcolourdifference
CIELAB色空间中两个色刺激值之间的距离。3.6
effective residual ink concentration有效残余油墨浓度
ERIC值
GB/T41434—2022
在950nm波下测得的含油墨的浆或纸的光吸收系数与油墨本身的光吸收系数之比。注:ERIC值无量纲。
[来源:GB/T20216—2016,3.6,有修改]3.7
荧光值
fluorescence component
FB.s或Fw.s
荧光值用来衡量当特定CIE照明体(S=C或D65)的光源发射紫外辐射时,材料的亮度(FB)或白度(Fw)因添加的荧光增白剂的辐射而影响的程度。注1:相关标准:GB/T7974,GB/T40277,GB/T22879和GB/T22880。注2:编号示例:
--FB.c:测量C/2亮度计算得出的荧光值;-Fw,D6s:测量D65/10白度计算得出的荧光值。3.8
荧光增白剂fluorescentwhiteningagent,FWA吸收紫外光并能将其转化为可见蓝光的荧光材料。注1:荧光增加了被纸浆反射的蓝光,并且补偿了被吸收的光的部分。注2:通常,荧光增白剂(FWA)在紫外光范围内的最大吸收波长约360nm,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最大发射波长约440nm。因此,通过补偿,漂白浆的淡黄色在人眼中看起来是白色的。注3:纸中的FWA仅在暴露于含有紫外含量的光源下才有效。白炽灯和某些LED灯发出的光实际上不含紫外光,即波长在400nm以下的辐射。这类光源无法充分激发FWA。尽管日光的光照的光照强度和紫外含量的相对组成比例随一天中的时间、一年中的时间、地理位置、天气情况等条件而不同,日光中的紫外含量依然足以激发FWA。
注4:通常该术语的定义与“光学增亮剂(3.25)”相同。3.9
光泽度
物体表面方向性选择反射的性质,这一性质决定了呈现在物体表面所能见到的强反射光或物体镜像的程度。
照明体
illuminant
在影响物体颜色知觉的整个波长范围内具有确定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的辐射。3.11
光散射系数
light-scattering coefficient光谱辐射通量分散地入射到材料内部的不同层上,当通量在层间穿过时,被反射的光谱辐射通量部分与层厚度之间的比值。
注1:通量是指层间穿过的辐射通量。注2:假设材料的边界处不发生反射。3
GB/T41434—2022
注3:在双通量系统中,散射系数等于材料中不同层间从较强通量到较弱通量的净通量除以层厚度与通量之差的乘积。
[来源:GB/T10339—2018,3.6,有修改]3.12
反射因数法光散射系数light-scatteringcoefficientbyreflectancefactormeasurementsSv
(Kubelka-Munk方法)仪器具备规定几何条件并以规定方式校准,在CIE标准照明体D65或CIE照明体C下测定试样的光亮度因数,利用Kubelka-Munk公式计算出基于定量的光散射系数。注:Sv的单位是平方米每千克(m2/kg)。3.13
通过反射因数测试仪测量的在950nm下的光散射系数light-scatteringcoefficientat950nmbyreflectancefactormeasurementsSg50
(Kubelka-Munk方法)仪器具备规定几何条件并按规定方式校准,在950nm波长的光照射下测定试样的反射系数,同时考虑定量的影响,利用Kubelka-Munk公式计算出光散射系数。注1:Sg5o的单位是平方米每千克(m2/kg)。注2:相关公式在GB/T20216一2016第9章中给出。[来源:GB/T20216—2016,3.4,有修改]3.14
光吸收系数
light-absorption coefficient光谱辐射通量分散地人射到材料内部的不同层上,当通量在层间穿过时,被吸收的光谱辐射通量与层厚度之间的比值。
注:通量是指层间穿过的辐射通量。[来源:GB/T10339—2018,3.7,有修改]3.15
通过反射因数测试仪测量的光吸收系数light-absorptioncoefficientbyreflectancefactormeasurements
(Kubelka-Munk方法)仪器具备规定几何条件并按规定方式校准,在CIE标准照明体D65或CIE照明体C下测定试样的光亮度因数,利用Kubelka-Munk公式计算出基于定量的光吸收系数。注1:kv的单位是平方米每千克(m\/kg)。注2:光散射系数(3.11)和光吸收系数(3.14)只适用于单色光,但就本文件而言,相关的光吸收和散射系数适用于宽带辐射。在研究工作中,Sv和v可以并且应该在与研究相关的波长下测定。作为给定纸张的一般描述,这里规定采用V(a)函数和CIE照明体C。3.16
通过反射因数测试仪测量的在950nm下的光吸收系数light-absorptioncoefficientat950nmbyreflectance factor measurementsk g5o
(Kubelka-Munk方法)仪器具备规定几何条件并以规定方式校准,在950nm波长的光照射下测定试样的反射因数,同时考虑定量的影响,利用Kubelka-Munk公式计算出光吸收系数。注1:kg5o的单位是平方米每千克(m/kg)。注2:相关公式在GB/T20216—2016第9章中给出。[来源:GB/T20216—2016,3.5,有修改]4
luminancefactor
光亮度因数
GB/T41434—2022
参照CIE标准照明体D65或CIE照明体C和光谱光视效率函数V(a)定义的反射因数。注1:视觉效率函数描述了眼晴对光的敏感度,因此光亮度因数相当于反射面的视觉感知属性。注2:为便于计算,光谱光效率函数V(a)等同于CIE1931色匹配函数(a)。注3:当使用CIE照明体C时,“亮度因数(C)”也称为“Y(C/2)值”。在GB/T10339和ISO2471的早期版本中,该术语的表述为“亮度反射因数(luminousreflectancefactor)”。注4:CIE术语“光亮度因数”是一个更通用的术语,因为它没有指定照明体或观察者条件。3.18
single-sheetluminancefactor
单层光亮度因数
单层试样背衬黑筒的光亮度因数。[来源:GB/T10339--2018,3.3,有修改]3.19
内光亮度因数
intrinsicluminancefactor
试样层数达到不透光,即测定结果不再随试样层数加倍而发生变化时的光亮度因数。[来源:GB/T10339—2018,3.4,有修改]3.20
光谱光视效率
spectral luminous efficiency把峰值归一化为1的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能量产生光感觉的效率。即在规定的观测条件下,波长入的单色辐射与参考辐射达到视亮度匹配时,该波长入的单色辐射的辐亮度的倒数的相对值。其相对值的最大值定为1。其光谱光视效率函数以V(a)表示。[来源:GB/T5698—2001,3.6]3.21
metamericcolourstimuli
同色异谱色刺激
在规定的观测条件下,虽然光谱组成不同,但颜色感知相同的二个色刺激。注:规定的观测条件,是指观察者和视场大小。对于物体色情况,是指照明光的光谱功率分布等。[来源:GB/T5698—2001,4.21]3.22
metamerismindex
同色异谱指数
用不同相关光谱组成(响应者)的测试照明体(观察者)代替参考照明体(观察者),以此造成的色差来计算的色彩不匹配程度。
注:使用CIE色差公式评估色差,并注明使用的公式。3.23
diffuse reflectance factor
漫反射因数
diffusereflectancefactor
漫反射因数
由一物体反射和激发的辐射与相同照明体和观察条件下完全反射漫射体的反射之比。注1:漫反射因数通常使用百分比表示。注2:在ISO2469和相关标准中,辐射是漫反射的,检测方向垂直于样品表面(d:0几何条件)。光泽阱确保检测方向附近产生的辐射可以忽略不计。5
GB/T41434—2022
注3:该术语常简化表述为“反射因数(reflectance factor)”。3.23.2
内反射因数
intrinsicdiffusereflectancefactor试样层数达到不透光,即测定结果不再随试样层数加倍而发生变化时的反射因数。注:单层非透明纸页的漫反射因数取决于背景,它不是一个材料属性。3.23.3
光谱反射因数
R(a)/R(入,)
spectraldiffusereflectancefactor以波长的函数表示的反射因数。注:在本文件中,特定波长的反射因数表示为R(a)。在计算中,反射因数变量表示为R(入:)。3.24
不透明度
opacity
同一试样单层光亮度因数R和其内光亮度因数R,之比。注1:不透明度以百分数表示。
注2;单层反射因数定义为以黑筒为村底的单层纸样的反射因数。3.25
光学增亮剂
optical brightening agent;OBA见“荧光增白剂”(3.8)。
注:通常该术语的含义与“荧光增白剂”相同。3.26
source
提供光或其他辐射通量的物体。3.27
CIE淡色调
T,和T,10
CIEtint
测量试样的CIE白度偏绿或红的程度。注1:CIE淡色调也称为绿/红淡色调(green/redtint))。注2:以CIE淡色调单位表示该偏差。注3:T,(或Tw,1o)为正值时表示色彩偏绿色,T(或Tw.1o)为负值时表示色彩偏红色。注4:T适用于C/2°条件,Tw1o适用于D65/10°条件。3.28
透明度
transmittance
在规定的照明和观测条件下,透射的辐通量或光通量与人射通量之比。[来源:GB/T2679.1—2020,3.5]3.29
规则透明度
regular transmittance
在规定的照明和观测条件下,总人射通量中规则透射的光通量与人射通量之比。6
漫射透明度
diffuse transmittance
在规定的照明和观测条件下,总人射通量中漫射的光通量与人射通量之比。注:t=t+td。
GB/T41434—2022
反射因数法透明度transmittancefromluminousreflectancefactormeasurementT,
根据按GB/T2679.1规定的条件测得的光反射因数,使用标准规定的方法计算所得的透明度。3.32
三刺激值
X、Y、Z
tristimulus values
X10Y10、Z10
在给定的三色系统中,与所研究的刺激颜色相匹配的三个参考色刺激的量。注1:根据使用的观察者条件,三刺激值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注2:在ISO5631-1中,用CIE1931(2°)标准观察者和CIE照明体C来定义三色系统。注3:在ISO5631-2中,用CIE1964(10°)标准观察者和CIE标准照明体D65来定义三色系统。注4:在ISO5631-3中,用CIE1931(2°)标准观察者和CIE照明体D50来定义三色系统。注5:(X、Y、Z)用于CIE1931(2°)标准观察者,(X10、Y10、Z1。)用于CIE1964(10°)标准观察者。3.33
主波长
dominantwavelength
当规定的无彩色刺激和某单色光刺激以适当的比例相加混色时,与试验色刺激达到色匹配,则该单色波长为主波长。
[来源:GB/T5698—2001,4.47]3.34
CIE白度值
CIE-whiteness
在标准规定的条件下,通过测量CIE三刺激值得到的白度。注1:CIE白度无量纲,以白度单位表示。注2:观察者和照明体以下标形式标出,如WD65/10,注3:若样品含荧光,照射在样品表面的辐射中的紫外含量应分别对应于UV(D65)和UV(C)条件,以满足GB/T22879和GB/T22880的要求。注4:对于纸和纸板,室外日光条件下所测CIE白度值为WDs5/10,即使用D65/10°条件。室内照明条件下测得CIE白度值为Wc/2,即使用C/2°条件。3.35
黄度指数
yellowness index
近似的非彩色刺激与具有相同Y值的非彩色刺激相比偏向黄色的程度。7
GB/T41434—2022
4计算公式
4.1三刺激值
4.1.1原理
为了建立与视觉体验的某种联系,在广义的色彩匹配实验中,将三种参考色刺激混合在一起可以产生任何色觉。要求是,通过将其他任意两种刺激混合,不会产生任何第三个参考刺激的颜色。为了使测试刺激的颜色完全匹配,通常将参考刺激的通量调节到的值由待测刺激的三刺激值来描述。在CIE标准色度系统中,待测刺激使用符号X、Y、Z和X10、Y10、Z1.表示,分别对应于色匹配实验所采用的2°和10°视场。对于2°视场,针对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评估待测色刺激的三刺激值,其三刺激值表示为X、Y、Z。相应地,在10°视场的情况下使用CIE1964标准色度观察者,其三刺激值表示为X10、Yio、Zio。
将各波长上的色刺激函数与每个CIE色匹配函数β(a)相乘,并在整个可见光谱范围内分别对这些乘积进行积分。在实际计算时,用求和代替积分。4.1.2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三刺激值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三刺激值X、Y、Z按公式(1)计算:X=80 g(a) (a)
=8 () ()
Z=780 g() z()
式中:
X、Y、Z
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三刺激值:(1)
色刺激函数的光谱分布,其计算方法见4.1.4.1.1、4.1.4.2.1或4.1.4.3.1;z(a)、a)、z(a)——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色匹配函数;一波长间隔,应取5nm或10nm;
-归一化系数,其计算方法见4.1.4.1.2或4.1.4.2.2或4.1.4.3.2。4.1.3CIE1964标准色度系统三刺激值CIE1964标准色度系统三刺激值X10、Y10、Z1o按公式(2)计算:Xo=k1o8og(a)o(a)
Yio=kio8op(a)o(a)
Z10=k1o780 (a) z1o(a)
式中:
X10、Y10、Z10
-CIE1964标准色度系统三刺激值;·(2)
色刺激函数的光谱分布,其计算方法见4.1.4.1.1、4.1.4.2.1或4.1.4.3.1;10(a)、1o(a)、Z10(a)—CIE1931标准色度观察者色匹配函数;波长间隔,应取5nm或10nm;
—归一化系数,其计算方法见4.1.4.1.2或4.1.4.2.2或4.1.4.3.2。4.1.4三刺激值计算中的色刺激函数和归一化系数4.1.4.1照明体或光源三刺激值计算中的色刺激函数和归一化系数4.1.4.1.1照明体或光源三刺激值计算中的色刺激函数照明体或光源三刺激值计算中的色刺激函数按公式(3)计算:p(a)=sa)
式中:
S(a)—照明体或光源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按GB/T7922规定的方法测量。4.1.4.1.2照明体或光源三刺激值计算中的归一化系数GB/T41434—2022
(3)
对于照明体或光源,归一化系数k或k10的选取以方便计算为原则。在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中,当要求Y值与光度量绝对值相等时,k=K,=683lm·W-1,且β(a)应等于相应光度量的光谱辐射度量值。
4.1.4.2反射物体三刺激值计算中的色刺激函数和归一化系数4.1.4.2.1反射物体三刺激值计算中的色刺激函数反射物体三刺激值计算中的色刺激函数按公式(4)计算:p(a)=Ra)s(a)
式中:
(4)
一物体的光谱反射比、光谱反射因数或光谱幅亮度因数,按GB/T3979规定的方法测量;S(a)照明体或光源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按GB/T3978规定的规定取值,应尽可能使用CIE标准照明体A或D65。
4.1.4.2.2反射物体三刺激值计算中的归一化系数k和1o的计算公式分别见公式(5)和公式(6):k
sa)y(a)
s(a)yi (a)
4.1.4.3透射物体三刺激值计算中的色刺激函数和归一化系数4.1.4.3.1透射物体三刺激值计算中的色刺激函数透射物体三刺激值计算中的色刺激函数按公式(7)计算:p(a)=r(a)s(a)
式中:
t(a)——物体的光谱透射比,按GB/T3979规定的方法测量;(5)
(6)
(7)
S(a)—照明体或光源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按GB/T3978规定的规定取值,尽可能使用CIE标准照明体A或D65。
4.1.4.3.2透射物体三刺激值计算中的归一化系数透射物体的归一化系数同4.1.4.2.2中的公式(5)和公式(6)。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