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5569-1995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农业>>65.020农业和林业
中标分类号:农业、林业>>植物保护>>B16植物检疫、病虫害防治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17, 字数:28千字
标准价格:13.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5-06-02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全国植物保护总站
归口单位: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在国内调运农业植物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及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检疫的程序。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农业植物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及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的调运检疫。 GB 15569-1995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GB15569-1995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Plant quarantine rules transportingof agricultural plant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GB15569--1995
本标准规定了在国内调运农业植物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及应施检疫的机物、植物产品检疫的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农业植物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及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的调运检疫。2米语
2.1调运检疫
指各类植物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及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在流通(包括托运、邮寄、自运、携带、销售等)过程中,农业专职植物检疫人员根据植物检疫法规进行的检疫检验和签证。2.2应施检疫的植物及植物产品
指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的应该实施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2.3检疫对象
指国家公布的农业植物检疫对象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的补充检疫对象。2.4批
指同时间、同发运地点、收货地点,同-一品名(品种)同一运输工具的全部应检物品。2.5件
指间·包装的全部应检物品。
3调运检疫程序
调运检疫程序见下图。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06-02批
1996-01-01实施
4准备工作
现场羧查
拙样羧聋
取祥样
无检疫对象
签证胶行
GB15569—1995
调运检经线序
专题检验
有检疫对象
处理台格
室内捡验
常规检验
处理不合格
禁止调运或销凝
他检验
4.1凭介绍信(或身份证)受理并律核农业植物调运检疫报验请单附录A(补充件),调入地提交要审核的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要求书厂附录B(补充件)门,复检时核查植物检疫证书。4.2向申报人查谢货源安排、运输工具、包装材料等情况,准备检疫工具,确定检疫时间、地点和方法。5现场检查
5、1现场检查内容
现场调运应检农业植物、植物产品及其包装材料、运载工具、堆放场所等,是否有检疫对象,有无病原物和害虫各虫态及其排泄物、分泌物、蜕皮壳、孔等痕迹。复检时应核查调运应检农业植物及其产品与检疫证书是否相符。
5.2抽样
根据不同应检农业植物及其产品、不同包装、不同数量,分别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或分层设点等方法取样。用肉眼或手持放大镜直接观查抽件样品。273
5.3检查
GB15569—1995
对种子过筛检查,对苗木、接穗、块茎、果实等仔细检查根部、枝条、茎秆、皮层内外、叶片、芽眼和果实表面、萼洼、果梗等部位有无害虫各虫态及蛀孔、出道、虫瘦;有无病害症状、肿瘤、菌瘦、杂草籽等。具体抽查件数见表1。
表1现场抽样件数标准表
种子类
苗木类
果实类、块根茎
中药材、烟草
按货物总件数抽样百分率,%
≥4 000 kg 的 2~5
<4 000 kg 的 5~10
>10 000株的 3~5
100~10 000株的 6~10
0.2~~5.0
注:①)散装种子100kg为一件,苗木100株为一件。②不足抽样最低数的全部检验。其他类可参照表中比例抽查。
6室内检验
6.1取样
抽样最低数
100件
100株
5件或100kg
6.1.1对现场检查难以得出有无检疫对象,需要室内检验或认为有必要保存样品的,应结合现场抽件检查,取样带回室内检验或保存。6.1.2取样方法
根据不同应检农业植物及其产品、不同包装、不同数量、不同检疫对象,注意货物不同部位的代表性,采用对角线、棋盘式或随机取样的方法提取代表样品,取样份数和每份样品数量见表2和表3。表2现场取样份数
货物总量
100件以下
101~500件
501~3.000件
3000件以上
植物种类
每份样品数量
块茎、块根、葱头、大蒜、红枣等花生、玉米、大豆、蚕豆、菜豆等种子类
苗木类
果实类
稻谷、麦类、高粱、绿豆、棉籽等谷子、小米、芝麻、油菜籽、亚麻籽等蔬菜、牧草籽、花卉籽等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烟籽等
柑桔、苹果、花卉、薯苗等
柑桔、苹果等
注:其他类参照表中类型抽取样品。276
取样份数
每份样品数量,g或株
200~2500
1000~1500
10~100
2000~2500
6.1.3提取检验样品
6.1.3.1种子类
GB 15569-1995
现场取回的代表样品,分别进行充分混匀后,铺在玻璃板上,样品厚度不超过1cm,再用正方形四分法,抽取室内检验所需样品的数量。6.1.3.2苗木、果实、块根(茎)类现场所取的样品逐一检查,检取带有害虫及病虫为害症状者,进行室内部检和镜检等。6.2仪器设备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检验所用仪器设备,见附录Q(参考件)。6.3室内-般检验方法
植物检疫人员根据应检物品情况采取一种或几种检验方法。6.3.1种子过筛检验
将受检样品倒入相应孔径筛内,筛孔规格见表4。表4样品种类及其筛孔孔径规格表样品种类
花生米、大豆、玉米、篦麻籽等水稻、麦类、高粱、大麻籽等
谷子、油菜籽、芝麻、亚麻籽等必要时按下列公式计算含量。
筛层数
各层孔径规格,mm
3.5、2.5、1.5
2.5、1.5
2.0、1.2
每公斤含量:
=发现数量(g)/试样重量(g)×10006.3.2种子比重检验
运用病种子、虫种子与健康种子间的比重差异,用不同比重的溶液区分沉浮,然后捞取浮种进一步检查。
6.3.3种子染色检验
6.3.3.1高锰酸钾染色法
主要用于检验禾谷类种子。
取洁净样品15g放入金属网或塑料网中,在30℃温水中浸泡1min,移入1g高锰酸钾溶液中再浸泡1min,取出立即用清水漂洗20~30min至干净,在放大镜下检查,对粒面有0.5mm左右的黑斑种粒者挑出进一步检查。
6.3.3.2碘化钾染色法
主要用于检验豆类种子。
将样品50g放入金属网或塑料网中,放入1%碘化钾溶液或2%碘酒中1~1.5min,移入0.5%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中浸泡20~30s,取出,用清水冲洗0.5min后,用扩大镜或肉眼检查,对粒面有1~2 mm 黑圆点者挑出进一步检查。6.3.3.3油浸检验法
主要用于检验豆类种子。
按1g豆粒用橄榄油或凡士林或机械油1~1.5mL拌匀,浸泡0.5h,则油脂浸润的豆粒变琥珀色,幼虫孔道呈透明斑纹。
6.3.4直接镜检
将查获害虫各虫态,在双筒解剖镜下鉴定种类,挑取样品病变部分,沾涂于玻片上,用显微镜检查病原物种类。
6.3.5洗涤检验
GB155691995
将受检样品5~~~25g倒入10~50ml无菌水的三角瓶内,振荡5~10min,离心浓缩,取其浓缩的沉淀液适当稀释,置于显微镜下检查病原物种类,必要时计算病原物接种体的负荷量。6.3.6解剖检查
对疑难病害或隐蔽型病虫为害的应检农业植物及其产品,用刀解剖被害处或切片,置解劑镜或显微镜下检查。
6.3.7分离培养检验
将受检样品消毒,并移丁相应的培养基上培养检验。6.3.8血清反应检验
分别采用特制的抗血清检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6.3.9噬菌体检验
利用专化性曦菌体的浸染试验快速检验细菌。6.3.10萌芽检验
常用的有保湿培养、沙士萌芽、士内萌芽、试管幼苗症状观测等检验方法。6.4几种主要检疫对象的检验方法下列几种检疫对象的检验按下列方法进行,其他检疫对象和补充检疫对象的检验,按照国家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6.4.1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检验方法[详见附录D,(补充件)6.4.2小麦矮腥黑穗病检验方法[详见附录E,(补充件)6.4.3棉花枯黄萎病检验方法[详见附录F,(补充件)柑桔溃疡病检验方法[详见附录G,(补充件)6.4.4
5马铃薯癌肿病检验方法[详见附录H,(补充件)6.4.6甘薯瘟病检验方法[详见附录J,(补充件)6.4.7小麦黑森蚊鉴定方法[详见附录K,(补充件)6.4.83
苹果绵蚜和苹果蛾鉴定方法详见附录1,补充件)柑桔大实蝇鉴定方法[详见附录M,(补充件)6.4.9
美国白蛾鉴定方法[详见附录N,(补充件)6.4.11毒麦鉴定方法[详见附录P,(补充件)]7评定与签证
7.1评定
根据现场或室内检验结果,对受检农业植物及其产品进行评定。7.2签证
未发现检疫对象的签发植物检疫证书并放行,复检不签证;发现带有或感染有检疫对象的植物或产品,除保留样品和标本外,签发农业植物调运检疫检验结果通知单[详见附录C,(补充件),通知申报单位或个人,立即采取消毒、改变用途、控制使用或销毁等处理并监督执行。
植物及产品名称
运往地点
发货单位(人)
植物检疫站:
兹介绍
及其他植物、植物产品
签发机关检疫专用章
有效期正:
(单位)
GB 15569-1995
附录A
业植物调运检疫报验申请单
(补充件)
包装材料及方法
重黛(株数)
起运地点
运输工具
收货单位(人)
附录B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要求书
(补充件)
同志去
公斤(株),检疫对象为:
检疫员
编号:
申请单位(盖章):
联系人(签字):
电话:
邮政编码:
接洽调运
)检字
种子(苗木)
年月日
注:本表共三联。第一联交调出地检疫机关,第二联寄调出省检疫机关,第三联留存签发机关。279
接受人
样品名称
检验目的
检验方法和结果
处理意见
签发机关检疫专用章
GB15569--1995
附录C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检验结果通知单(补充件)
代理人
接收日期
抽样数量
检验日期
注:式二联。第一联交报检单位(人),第二联留存签发检疫机关。附录D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检验方法
(补充件)
D1检验样品
)字第
检疫员
种子脱壳后,取谷壳10g,加磷酸缓冲液PBS(pH7.0)20mL,浸泡过夜,过滤得滤液样品,可用下列三种方法之一检测有无细菌。
D2噬菌体检验法
取灭菌培养皿三套,分别加入条斑病菌悬浮液(10°Cfu/mL)1mL,并逐个加入样品滤液0.2,0.5和1.0mL,混匀,每Ⅲ中加入熵化后冷却至45~50℃营养琼脂培养基9mL,摇匀,冷却后,放在28C恒温箱中培养12~18h,观察有无圆形透明的噬菌斑出现。结果判别:无噬菌斑的表示为无病种子,噬菌斑的数量与病害的严重度相关。D3直接分离法
取滤液10mL,离心(8000r/min)10min,沉淀,再悬浮在1mLPBS中,取200μL涂抹在预先制备好的营养琼脂平板上。重复10个培养皿。在26~28℃恒温箱中培养3~7d,观察有无圆形、隆起及质地均勾蜜黄色的典型菌落出现。
D4血清学检验法
GB15569—1995
检验技术有多种可选择,最常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免疫荧光法(IF),反向间接血凝技术及金黄葡萄球菌共凝集反应。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常用的是双抗体夹心法,详见柑桔溃疡病检验方法[附录G,(补充件);反向间接血凝法可参见附录J(补充件)。金黄葡萄球菌共凝集反应较为简单易行。取浓缩样品悬浮液一滴放于载玻片上,加入经抗体致敏的金黄葡萄球菌--滴,用灭菌牙签或细竹针搅拌30~~50s,如出现絮状凝集,表示阳性反应,否则即为阴性反应,以灭菌水或PBS液为阴性对照。附录E
小麦矮腥黑穗病检验方法
(补充件)
将小麦样品按四分法提取两份试样,每份50g,分别倒入三角瓶,加入100mL蒸馏水,用力振荡5~10min,再将全部洗液分别倒入清洁离心管内,以1000r/min的速度离心5min,倒出上清液。底部的沉淀物加入1mL席尔氏液,再摇动离心管,用清洁吸管吸取悬浮液于玻片上。一个样品镜检5个玻片。鉴定矮腥冬孢子时,每个样品必须测量25~30个孢子,测量冬孢子网目的大小,网脊的高度,胶质鞘的厚度,凡是70%以上的孢子网目大小在3.5~5.0μm,网脊高度在1.5~2.5μm,胶质鞘厚度在2.0~3.0μm,确定为矮腥。矮腥与普通腥黑穗病孢子的区别见表E1。表E1三种小麦腥黑穗病菌的形态特征比较项
网目大小,um
网脊高度,um
胶质鞘厚度,um
F1消毒
麦粒状
附录F
麦粒或近圆形
1.0以下
棉花枯黄萎病检验方法
(补充件)
圆形坚实
将棉籽放入70%酒精中浸泡2~3s,除去气泡,置于0.1%升汞液中消毒2min,用灭菌水冲洗2~3次;将棉籽放在20%漂白粉溶液中浸3~5min,流水冲洗,将应检种子置于三角瓶中(500mL三角瓶可放种子50~100粒),瓶口罩上铁网或纱布。取橡皮管一段,一端接在自来水龙头上,一端接一玻璃管,插入车角瓶内,打开龙头,冲洗24h。281
F2分离
GB15569—1995
将消毒过的种子移放在分离黄萎菌的琼脂培养基和分离枯萎菌的PDA平板上,每血放5~~10粒,置于22~25℃的温箱培养3~4d,然后放人冰箱冷冻处理(0~5℃,24h),再放回原温箱培养10d左右,用低倍镜看大胞子形态检查棉籽枯菱病菌;黄萎病看小型分生胞子轮生情况及微菌核,并用高倍镜作进一步鉴定,记载两种病菌带菌率。分离种子数量应在1000粒以上。重要检验还应将分离到的病菌纯化,回接在棉花幼苗根部,观察其是否发病再作结论。附录G
柑桔溃疡病检验方法
(补充件)
G1肉眼检查
G1.1枝条症状:病斑近圆形,灰褐色,表面粗糙、突起、无黄色晕环,几个病斑常连成不规则的斑块。干燥情况下,溃疡病斑海绵状、木栓化,隆起、表面破裂;潮湿时溃疡迅速扩大,表面完整,边缘油状。抗性品种在病健交界处形成愈伤组织层,通过用刀切去外部软木塞状物质而留下粗糙表面,可以确认为溃疡病。在暗绿色健康组织里可见明亮至暗褐色病斑,变色区大小、形状、深浅均有变化。G1.2叶片症状:病斑初时针头大、黄色、油渍状、扩大后叶的正反面都隆起、破裂,呈海绵状,灰白色,后来病部木栓化,表面粗糙,呈灰褐色火山口状开裂。病斑多近圆形,周围有黄色晕圈,老叶上病斑的黄色晕圈有时不明显。
G1.3果实症状:病斑与叶片上的相似,但火山口状开裂更显著,木栓化程度更高,坚硬粗糙,一般没有黄色晕圈,病部只限于果皮上,不发展到果肉。果实生育前期发生的病斑多隆起,中、后期发生的则较扁平。
在G1检查无法确认的情况下,由植物检疫人员视情况采取以下一种或几种方法检验。G2分离
G2.1取小块病组织用无菌水冲洗后放入0.5~2.0mL无菌水中,用灭菌玻棒研碎,在室温下浸泡15~20min,将抽提液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划线分离。在看不到症状的情况下,用无菌水洗涤叶片(10片以.上),离心浓缩后做适当稀释,在28℃人工培养基上(20个培养Ⅲ以上划线)培养,挑取单菌落。G2.2适宜的分离培养基为NGA(牛肉浸膏3.0g,蛋白陈5.0g,葡萄糖2.5g,琼脂16.0g)。G2.3柑桔溃疡病菌培养基上,菌落圆形,黄色,有光泽,全缘,稍隆起,粘稠。菌体短杆状,常连成链状,大小为0.50.7um×1.5~2.0um,两端圆,极生单鞭毛,能运动,有荚膜,无芽胞,革兰氏染色阴性。G3离体叶片富集
采集温室中生长的感病品种柑桔苗的幼顶叶,用自来水冲洗10min,1%次氯酸钠溶液表面消毒1~4min,在无菌条件下用灭菌蒸馏水彻底冲洗,然后针刺叶片背面造成伤口,背面朝上放于盛有1%水洋菜的培养Ⅲ中,每个伤口(5~10个针眼)加10~20μL病斑水抽提液,在25~30℃有光条件下培养5~7d后,观察针刺伤口的反应,通常一周内形成典型的组织进裂症状。如果需要做菌原分离,方法冏上。
G4血清学检验
G4.1抗血清制备:由专门机构统一提供标准抗血清。282
GB15569--1995
G4.2酶联检测(ELISA):电专门机构提供诊断试剂盒,按统一方法检测。G4.3免疫荧光测(IF):由专门机构提供诊断试剂盒,按统一方法检测。G5致病性检定
用分离培养得到的可凝菌或血清学鉴定阳性菌株,接种感病树柑桔的苗木,最终鉴定柑桔溃疡病。如下三种方法可任选一种。
G5.1用25G皮下注射针在刚转绿的离体叶片背面注射接种,接种源浓度为10%~10°Cfu/mL,培养条件同离体叶片富集方法。
G5.2用170kPa的压力喷雾接种或针刺接种感病寄主树苗嫩梢叶片正开始转绿一转绿刚完毕的叶片利被条,接种源浓度为107~10°Cfu/mL,在温室培养,并用塑料罩覆盖保湿24-72h。G5.3用离体叶片富集的方法针刺接种叶片背面载用金钢砂擦伤离体叶片,用接种源饱和棉球接种。附录H
马铃薯癌肿病检验方法
(补充件)
H1块茎检验
1.1将芽眼及其周围的块茎组织带皮作断面切片,镜检薯块皮层组织中有无病原菌。病原菌呈圆形锈锅色,大小为50.4~81.9um×37.8~69.3um,壁较厚,平均4.55um,分层次,外层有不规则聋突的休眠胞子。
H1.2将薯块切片或撕下一小块薯片放载玻片上,加10%藏花红染液一滴,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壁呈红色即为健薯,呈污红色即为病薯。H2病土检查(清水漂浮法)
H2.1将样品马铃薯块粘附的土壤按批次分别用毛刷仔细刷下,集中,研细。H2.2称取待检土壤样品。每批次称2~3份(根据土样多少而定)试样,每份3分别放入聚乙烯离心管(25mm×105mm)中(不能用玻璃离心管)。在通风台上注人浓氢氟酸(含HF4851%)至半管,放置48h,小心混匀离心管内液体,以促进土壤中硅溶解。H2.3向每个离心管中小心地加入蒸馏水,至液面达到距离心管口约13mm处,小心搅匀液体。H2.4以2500~3000r/min速度离心10~15min,弃去上清液,再加蒸馏水至原来液面高度,搅匀,同样速度离心10min,再离心3~4次。H2.5将离心管内的沉淀稀释涂片,镜检有无本病休眠胞囊,并按稀释倍数和批次计数,得马铃馨带菌量。
附录」
甘藝適病捡验方法
(补充件)
J1薯块症状
轻度发病的薯块表面无明显症状,仅在薯蒂和尾根呈黄褐色承渍状。中度发病的薯块表皮有少量黄褐色病斑。病菌侵入后,薯块维管束组织变为黄褐色,横切薯块,可见黄褐色的斑点或斑块;纵切薯块,可283
GB15569—1995
见黄褐色条纹。病薯有苦臭味,煮不烂。重度发病的薯块表面呈褐色水渍状斑块或全部腐烂。J2Burdon染色法
将样品薯块洗净,在可疑病组织的维管束部位切片,把维管束中溢出的汁液直接涂片,于燥后加热固定,用苏丹黑(B)染色5~~15min(染液是0.3g染料溶于100mL70%的乙醇中),除去多余染料,用吸水纸吸干,涂片干燥后用番红(0.5%的水溶液)复染5~10min,水洗,干后镜检。J3间接血凝抑制法
J3.1取可疑病组织的维管束切片若干克于生理盐水(NaCl含量0.85%)试管中,静置30min,制成漫出液。
J3.2取抗血清(统一提供)以1:5为基数进行倍比稀释,稀释到1:5120(第十一支试管),在8×12V型凝板上依次排列,第十二列安排生理盐水作对照,用标准滴管每种浓度滴一列,每穴·一滴(每滴0.025 mL)。
J3.3每行安排一个样本,设生理盐水对照一个,待检材料六个,标准菌对照一个,每穴-滴,然后用微型混合器振摇2min,置37℃温箱中40min。J3.4每穴滴加抗原致敏血球一滴,再振摇2min,盖玻璃板,置37℃温箱90min。J3.5结果判定。血球凝集程度的分级按常规标准记载。在血凝抑制试验中十十十以上的记为阳性。发生抑制作用的孔数比生理盐水对照多二孔以上的为阳性反应,定为有病;比对照多一孔的为可疑阳性反应,怀疑有病;与对照相同的为无病。附录K
小麦黑森瘦蚊鉴定方法
(补充件)
剥查麦草基部叶鞘内侧,种子及堆放场地和运具内的碎屑过筛检验。围色泽大小形状似亚麻种子,平均长度4.4mm,有的可达5.9mm,前端小,呈钝圆,后端大且具凹缘,呈不对称菱形。围内含白色三龄幼虫或蛹。三龄幼虫乳白色,纺锤形,前胸腹面有一个“Y\形剑骨片(胸叉),为鉴定主要特征。前期乳白色,中期桔红色,后期黑褐色,有头前毛一对,很短;胸背有一较长呼吸管。附录L
苹果绵蚜和苹果囊蛾鉴定方法
(补充件)
L1苹果绵蚜
各虫态随苗木、接穗、果实、运输工具传播。检查上述各部分,注意瘤肿、节、疤、凹陷、孔洞等。L1.1无翅成蚜:体长约2mm,椭圆形,赤褐色,体侧具毛疣,腹部背面覆有白色蜡质绵毛。触角6节,长度为体长的1/4,第3节最长,略等于末三节之和,第五六节各有一圆形感觉圈,腹管退化,仅留略隆起的圆形裂口状痕迹。
L1.2有翅成蚜:体长1.7~~2.0mm,翅长5.5mm,暗褐色,触角第3~6节生有环形感觉圈多条。前翅翅脉7根,中脉二分支,后翅翅脉3根。蜡绵较无翅蚜少。L1.3卵:长约0.5mm,宽0.2mm,呈椭圆形,一端略大,精孔突出,表面光滑,外覆白粉,初产晕黄色,后渐变为褐色。
GB15569-1995
L1.4若蚜:共4龄。1龄时呈扁平椭圆形,黄褐色,体长0.65mm;2龄后渐变为圆锥形,赤褐色;触角5节,4龄时体长1.45mm,体上有蜡绵。L2苹果妻蛾
I.2.1幼虫:初孵幼虫白色,背面显淡红色,玉红色,老熟幼虫体长14~18mm,背面色深而腹面色浅头部黄褐色,前胸盾呈淡黄色并有较规则的褐色斑点。前胸气门群3根刚毛位于同一毛片上,第1腹节足群的3根刚毛位于同一毛片上,第8腹节足群有2根刚毛,臀板较前盾片色更浅,上有小褐色斑点,无臀栉,腹足趾钩单序缺环(外缺)。L2.2蛹:长7~10mm,黄褐色,第2~7节腹节背面前后各有一列小刺,第8~10节仅各一列,肛门两侧各有2根钩状刺,加上未端6根,共10根。附录M
柑桔大实蝇鉴定方法
(补充件)
本方法适用于柑桔果实检验。
M1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检查果实外部有无产卵孔、脱果孔。M1.1产卵孔:产卵孔外观为一黑色小点,周围果皮细胞紧密光滑,呈乳状突起,中央内陷,四周具木栓化灰白色小裂纹。果实未熟先黄,用刀片沿产卵孔横剖,可见白皮层油浸状,明显晕圈,环纹整齐,瓣被蛀成干枯(注意与蝽象为害及机械刺伤的区别在于后者刺点不突出,也不凹入,横剖白皮层无晕圈,瓢瓣完整)。
M1.2脱果孔:孔内大外小,深达瓢瓣,外缘整齐光滑(注意与夜蛾成虫刺孔的区别:夜蛾刺孔内外大小一致,边缘多数整齐,有时有汁液溢出。与卷叶蛾幼虫孔的区别:卷叶蛾幼虫蛀孔外大内小,边缘呈啃齿状,有时有白色丝状物)。
M2剖检虫果内幼虫
体长15~17mm圆锥形,前小后大,乳白色,光亮。前气门扇形,前缘中间下凹,有30个左右的指突(注意与蜜柑大实蝇幼虫的区别在于蜜柑大实蝇幼虫前气门“T”字形,两边略弯曲,有33~35个指突,与小实蝇的区别在于小实蝇幼虫前气门呈环形,有10~13个指突),后气门肾脏形,气门板上有3个长椭圆形裂口,外侧有4丛细毛群(外露气管丛),内侧中间1个扣状突(注意与蜜柑大实蝇区别在于有5丛细毛群;与柑桔小实蝇区别在于后气门新月形,外侧4丛细毛群特多,内侧扣状突较大而明显)。M3成虫鉴定
体长12~13mm(不包括产卵器),翅展20~24mm。黄褐色。胸部背面具鲜黄色和黑褐色条纹,常在正中构成“人”字形纹。胸部具有肩板鬃1对,背侧鬃前后各1对,后翅上鬃2对,小盾鬃1对。腹部卵圆形,背面中央有一黑色纵纹与第3腹节前缘黑色横纹交叉成“十”字形纹。雌虫背面可见5节,产卵3节,基节膨大与腹部等长,后2节狭小,但长于腹部第5节(与蜜柑大实蝇主要区别:后者产卵器基节长度为腹部之半,后2节短于腹部第5节)。雄虫背面可见6节,末节短小,有1对长而呈S形的钩状器。附录N
美国白蛾鉴定方法
(补充件)
各虫态都有随调运传播的可能,其中以蛹的危险性最大。N1成虫静伏在车厢的角落,苗木捆上。成虫头胸腹部纯白色,复眼黑褐色至黑色,前翅R2、R3、R、与285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