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T 1938—199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B/T 1938—1994
中文名称:松软纸厚度的测定法
标准类别:轻工行业标准(Q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66923
相关标签:
厚度
测定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QB/T 1938—1994.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QB/T 1938规定了松软纸厚度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滤纸而不适用于皱纹纸。
2引用术语
GB/T 450纸和纸板试样的采取GB/T 451.3纸和纸板厚度的测定法
GB/T10739纸浆﹑纸和纸板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准大气3术语
厚度﹔试样在两测量面间,在一定压力下,直接测量的距离,其结果以mm或um表示。
4仪器
4.1测微计
该仪器装有上下互相平行的圆形的测量头和量砧,将试样放于测量头和量砧间进行测试。测量头可垂直上下移动,量砧被固定在测微计的台座上(图1)。
5取样
按GB/T 450取样。
6试样的处理
按GB/T 10739规定执行。
7试样的制备
从样品中随机取出20或多于20个试样,不得从同-张样中取出多于⒉个试样。在标准大气的条件下进行试样准备,并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处理,将试样切成60 mm × 60 mm 至100 mm × 100 mm或1/100 m2的圆形试片。
8试验步骤
8.1浏微计的校验
常用的测微计须每天校对一次其测量的重复性和指示偏差,每月校对-一次测微计的两受压测量面间的压力和平行。
8.2 测量
在试样温湿处理的标准大气条件下完成测量操作,把测微计放在无震动的平台上,调好零点,并按产品标准要求选择好测试压力,把试样放入张开的测量面间,慢慢地以低于3 mm/s 的速度将上测量面轻轻地放在试样上,注意避免产生任何冲击作用,待指示值稳定后,但要在试样被“压陷”下去前读数,时间通常为2~5s。需要避免人为地对测微计施加任何压力,每一试样的测定点按图2的规定进行。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
松软纸厚度的测定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松软纸厚度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滤纸而不适用于皱纹纸。2引用术语
GB/T450纸和纸板试样的采取
GB/T451.3纸和纸板厚度的测定法GB/T 10739
3术语
纸浆、纸和纸板试样处理和试验的标推大气QB/T1938—1994
厚度:试样在两测量面间,在一定压力下,直接测量的距离,其结果以mm 或 μum表示。4仪器
4.1测微计
该仪器装有上下互相平行的圆形的测量头和量砧,将试样放于测量头和量砧间进行测试。测量头可垂直上下移动,量砧被固定在测微计的台座上(图1)。30kp
100kPa
中国轻工总会1994-04-23批准
1994-12-01实施
QB/T1938-1994
TKAKAca
4.2测量头直径应为(16.0士0.5)mm,量砧的直径比其稍大,以保证测厚度时的受压测量面积为200 mm2
4.3测量面的受力应均勾,测量过程中测量面所受压力参考表1。表1
滤纸名称
玻璃纤维滤纸
植物纤维滤纸
兰滤纸
注:三滤纸为滤清器用机油过滤纸、柴油过滤纸和空气过滤纸。测量
接触压力,kPa
4.4当测微计的读数为零时,上测量面的整个平面应与下测量面完全接触。4.5测微计的性能要求,按GB/T451.3中附录指定的方法校核,测微计的结构性能应符合表2的要求。
测微计性能
示值误差
两测量面间平行度
指针回零稳定性
示值变动性
5取样
按GB/T450取样。
6试样的处理
按GB/T10739规定执行。免费标准bzxz.net
7试样的制备
尺寸分段,mm
0. 1~1. 0
1.0~4.0
允许误差,mm
从样品中随机取出20或多于20个试样,不得从同一张样中取出多于2个试样。在标准大气的条件下进行试样准备,并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处理,将试样切成60mm×60mm至100mm×100mm或1/100m的圆形试片。
8试验步骤
8.1测微计的校验
常用的测微计须每天校对次其测量的重复性和指示偏差,每月校对一次测微计的两受压测量面间的压力和平行。
8.2测量
在试样温湿处理的标准大气条件下完成测量操作,把测微计放在无囊动的平台上,调好零点,并按产品标准要求选择好测试压力,把试样放人张开的测量面间,慢慢地以低于3mm/s的速度将上测量面轻轻地放在试样上,注意避免产生任何冲击作用,待指示值稳定后,但要在试样被“压陷”下去前读数,时间通常为2~5s。需要避免人为地对测微计施加任何压力,每一试样的测定点按图2的规定进行。596
9结果的表示
9.1厚度
QB/T1938-1994
计算读数的平均值,以mm或μm表示,取三位有效数字。10
试验报告
应包括下列项目:
本标准编号;
试样温湿处理的大气条件;
测量面间的压力;
纸和纸板的平均厚度值,如有要求报告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或变异系数;与本标准规定的方法任何不同的情况。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总会食品造纸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造纸标准化中心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造纸工业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璐璐、张少玲、刘德文、张应灿、宁敏。59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