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交通行业标准(JT) > JT/T 1199.1-2018 绿色交通设施评估技术要求第1部分:绿色公路
JT/T 1199.1-201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T/T 1199.1-2018

中文名称:绿色交通设施评估技术要求第1部分:绿色公路

标准类别:交通行业标准(JT)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1288513

相关标签: 绿色 交通设施 评估 技术 公路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JT/T 1199.1-2018 Technical requirments for the asessment of green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Part 1 :Green highway.
1范围
JT/T 1199.1规定了绿色公路评估的基本要求、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
JT/T 1199.1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20891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
GB/T 50430工程建 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
JGJ 146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JTG B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C B03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JTG B04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C B05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
JTG D20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C 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IG/T F50公路 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C F6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 HI0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JTG H11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 H12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03.220.20;13.020.01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JT/T1199.1—2018
绿色交通设施评估技术要求
第1部分:绿色公路
Technical requirments for the assessment of green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Part 1:Green highway
2018-05-22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2018-08-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要求
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评估得分统计表附录B(规范性附录)
可不参评指标的限制性条件
JT/T 1199.1—2018
JT/T1199.1—2018
JT/T1199《绿色交通设施评估技术要求》分为5个部分:一第1部分:绿色公路;
一第2部分:绿色服务区;
一第3部分:绿色航道;
一第4部分:绿色客运场站;
一第5部分:绿色货运场站;
本部分为JT/T1199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长安大学、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新岐、王朝辉、李建兴、曾伟、高志伟、沈毅、王选仓、简丽、刘润有、邵社刚、衷平、何唯平、袁春毅、狄升贯、陈森、周骊巍、蒋宏伟、代茂华。I
1范围
绿色交通设施评估技术要求
第1部分:绿色公路
JT/T1199.1—2018
JT/T1199的本部分规定了绿色公路评估的基本要求、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本部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6
GB20891
声环境质量标准
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
JGJ146
JTGBO1
JTGB03
JTGBO4
JTGB05
JTGD20
JTGD81
JTGF40
JTG/TF50
JTGF60
JTGH1O
JTGH11
JTGH12
3术语和定义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规范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绿色公路greenhighway
在公路的全寿命周期内,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控制资源占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注重建设品质提升与运行效率提高,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美观的行车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路。3.2
绿色设计greendesign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人到公路的设计阶段,开展全寿命周期技术经济论证及环境影响分析,在满足I
JT/T1199.1—2018
公路使用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公路在施工建设、运营养护阶段可能对环境、资源造成的影响,采取科学、合理,灵活的设计措施,促进公路向更节能、更环保,更安全,更舒适的方向发展。3.3
绿色施工green construction
在保证公路施工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和管理创新,最天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施工活动3.4
绿色养护greenmaintenance
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和先进检测、维修技术,在保证公路养护质量与安全的同时,显著降低资源占用、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实现公路长期高水平服役。4基本要求
4.1公路规划设计应符合JTGB01、JTGB04和JTGD20的规定,施工应符合JTGF40、JTG/TF50和JTGF60的规定,养护应符合JTGH10、JTGH11和JTGH12的规定。4.2绿色设计时应对公路进行安全评价,评价过程应符合JTGB05的规定4.3参评工程应具有通过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水土保持方案,按规定程厅完成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备案。4.4项目用地指标应符合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相关要求4.5应按照CB/T50430的要求进行施工质量管理,并按规定开展施工期环境监测,水土保持监测及环境监理(含纳入工程监理模式)工作。4.6项目交工验收时施工质量应评定为合格。4.7参评工程应成立运营、养护监管机构,制定日常运营管理、养护管理方案和考核评估制度等。4.8参评工程按规定完成运营期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工程建设环境保护设施应具备正常运行的条件,包括经培训合格的操作人员、健全的岗位操作规程及相应的规章制度等4.9绿色公路评估的对象为符合国家及地方路网规划并经政府部门审批、验收的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
4.10绿色公路项目取得开工许可并进场施工后可申请开展绿色公路评估。4.11申请评估方应根据本标准的规定提交相应材料,由具有评估资质和条件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5评估指标体系
绿色公路评估指标体系由7类一级指标构成,包括:绿色理念、生态环保、资源节约、节能低碳,品质建设、安全智慧和服务提升。各一级指标下设若干二级和三级指标,见表1。表1绿色公路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绿色理念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战略规划
专项资金
宣传活动
级指标
生态环保
资源节约
节能低碳
品质建设
二级指标
生态保护
水土环境保护
空气环境保护
声光环境保护
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节材与材料循环利用
能源节约利用
清洁能源利用
品质提升
施工标准化
管理信息化
预防性养护
表1(续)
JT/T1199.1—2018
三级指标
生物及其栖息地/生境保护
生态修复
植被恢复效果
水体保护
土体保护
污染气体排放控制
扬尘控制
场站布置
声污染防治
光污染防治
土地占用
土石方填挖
临时用地控制
排蓄水工程
污水处理与利用
节水措施
可循环材料利用
旧路面材料再生
隧道弃渣利用
材料存储
新型材料
混合料节能技术
施工节能措施
节能系统
可再生能源
天然气拌和站
长寿命路面
功能型路面
精品桥、隧
工艺标准化
工地标准化
建设管理信息化
养护管理信息化
预防性养护规划
预防性养护技术
JT/T 1199.1—2018
级指标
品质建设
安全智慧
服务提升
6评估方法
二级指标
建设管理新技术
智能交通系统
安全设施
交通组织
人性化服务
绿色公路设施
景观优化
表1(续)
三级指标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HSE管理体系
多元化系统
系统维护
安全设施布设
安全设施维护
施工交通组织
日常通行管理
交通应急管理
信息服务
旅游服务功能
ETC技术应用拓展
公众满意度
加气站和充电桩
慢行交通
路侧港湾停车带
景观融合
景观展现
景观美化
绿色公路评估满分为100分,一级指标按权重分别占不同分值。权重分布见表2。6.1
绿色公路评估一级指标权重
评估指标
绿色理念
生态环保
资源节约
节能低碳
品质建设
安全智慧
服务提升
6.2绿色公路评估的实际得分应为所有一级指标得分之和,各一级指标得分应为该指标下设所有二级指标得分之和,各二级指标得分应为该指标下设所有三级指标得分之和。6.3绿色公路评估的最终得分应按实际得分除以适用于待评估公路指标的总分值再乘以100分计算由评估机构进行计算,评估得分统计表见附录A。6.4适用于待评估公路指标的总分值是所有参评指标分值的总和,当标准中某评估指标不适用于待评估公路时,该评估指标可按照附录B的规定申请不参与评估。6.5“绿色理念”指标的满分为8分,其计分方法按表3确定。4
表3绿色理念指标计分
一级指标满分二级指标满分
三级指标满分
计分方法
JT/T1199.1—2018
a)实施绿色公路发展计划,基于系统论原理和周期成本思想制定绿色设计、施工和养护计划,得0.5分。战略规划4分
绿色理念8分
专项资金1.5分
宣传活动0.5分
b)确立为省部级绿色公路示范工程,得1.5分。c)实施环境影响评价,项目节能评估和环境影响后评价,得1分。
d)建立节能减排管理体系及考核机制,得1分a)有固定的年度经费用于开展绿色公路发展工作,得1分。b)推进PPP发展模式,拓宽绿色公路融资渠道,有市场和社会资金注入,得0.5分
a)组织开展绿色公路专项技术咨询,得1.5分。b)开展绿色公路培训教育活动,包括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和绿色养护培训教育等,得0.5分
开展绿色公路宣传活动,在政府交通网站开辟宣传专栏,组织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及绿色养护技术等专题交流会,得0.5分6.6“生态环保”指标的满分为15分,其计分方法按表4确定。表4生态环保指标计分
一级指标满分
二级指标
生态环保15分生态保护4.5分
三级指标满分
生物及其
栖息地/1.5分
生境保护
生态修复2分
植被恢复
计分方法
a)公路选线避绕自然保护区、连片分布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重要湿地等生态敏感区,无法避绕时必须出具生态保护方案,得0.5分。
b)因地制宜选择绿化物种,多种植易生长、抗逆性强的本地优势物种,外地物种的引入应出具论证方案,得0.5分。c)野生动物出没路段应设置预告,禁止鸣笛等标志,设置符合动物生态习性的通道,得0.5分
a)对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区域制订专门的生态修复方案,修复区域面积应不小于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区域面积,生态环境影响区域范围按照JTGB03执行,得0.5分。b)挡墙、浆砌护坡、石质边坡等防护工程在下部栽植植物或在顶部栽植垂枝藤本植物,得0.5分。c)施工现场应符合JGJ146的规定,对施工现场及驻地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率应达到100%,得0.5分d)将公路沿线绿化工程、动物通道等列人日常养护计划中,具有完善的养护方案,得0.5分
a)边坡及隧道洞口等均有绿化覆盖、无光秃裸露现象,得0.5分。
b)平原区绿化栽植成活率≥95%,山区绿化栽植成活率≥90%,寒冷草原区及沙、碱、干早区绿化栽植成活率≥80%,得0.5分n
JT/T1199.1—2018
级指标满分
生态环保15分
级指标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水土环境
空气环境
声光环境
三级指标
水体保护2分
土体保护1.5分
污染气体
排放控制
扬尘控制2分
场站布置1分
声污染
光污染
表4(续)
计分方法
a)采用保护水体的施工及管理技术,施工污废水具有合理的处理措施,得0.5分。
b)跨越敏感水体的桥梁基础应因地制宜采用沉人桩、灌注桩、沉并等桩基形式,得0.5分。
c)水源保护区内部无沥青混合料及混凝土搅拌站,不堆放或倾倒任何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或废弃物,得0.5分。d)设置沉淀池对混凝土搅拌站排水、隧道施工排水、桥梁基础施工泥浆水及临近敏感水体的路面径流等进行处理,得0.5分a)针对裸露地表制订永久性和临时性防护工程措施,得0.5分。
b)取弃土场根据原占地类型采取绿化工程或复耕措施,临近水域的弃渣场设置有效的拦挡措施,得0.5分。c)冬季除冰雪采用环境友好型融雪剂、微波除雪等环保技术代替传统氯盐型融雪剂,得0.5分
a)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热拌减排沥青混合料等减排技术,降低沥青烟、硫氧化合物等有毒气体的排放量,得1分。b)施工机械、拌和楼等尾气排放均应达标,符合GB20891的要求,得1分
a)石灰、粉煤灰等粉体材料封闭存储,运输时采取遮盖、袋装、酒水等防风抑尘措施,得1分。
b)现浇混凝土及建筑砂浆必须采用预拌混凝土及预拌砂浆,施工现场、料场及施工便道应适时酒水降尘,得1分a)有污染气体排放的拌和站、发电站、堆料场等设施应设立在施工季节中敏感区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得0.5分。b)搅拌场(站)距居民区等敏感区的距离不小于300m,沥青混合料拌和站距敏感区的距离不小于200m,得0.5分a)施工期间合理组织安排强噪声辐射机械的施工时间、施工方式,得0.5分。
b)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的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点噪声满足GB3096的要求,得0.5分a)夜间施工照明应控制照度并加设灯罩,控制射向夜空和公路界外的照明光束,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得0.5分。b)因地制宜控制照明设施的照度,不干扰道路沿线生态环境及居民正常生活,得0.5分
6.7“资源节约”指标的满分为20分,其计分方法按表5确定。资源节约指标计分
一级指标满分
二级指标
土地资源
节约、
集约利用
资源节约20分
水资源
节约、
集约利用
节材与
材料循环12分
三级指标满分
计分方法
a)统筹利用通道资源,得0.5分。JT/T1199.12018
b)充分利用荒地、废弃地、劣质地布线,避让基本农田、减少沿线居民拆迁安置量,无耕地超占现象,得0.5分c)公路施工中收集保存表土资源用于造地复耕,得0.5分。土地占用3分
土石方
临时用地
排蓄水
污水处理
与利用
d)共沟架设通信、供电、监控系统等的管线电缆,并布置在公路用地范围内,得0.5分
e)因地制宜采用低路堤和浅路堑方案,得0.5分,)制订高填路堤与桥梁、深挖路望与隧道或分离式路基等的论证比选方案,得0.5分
a)纵断面设计均衡,尽量做到填挖平衡,得0.5分。b)公路用土分类开挖、分类使用,利用开挖的原土回填路基,得0.5分
a)严格控制施工临时用地范围边界,利用荒地、废弃地或服务区等永久性征地作为施工临时用地,得0.5分。b)临时用地借用结束后恢复其原有功能,临时设施拆除后,原农业用地必须复耕,复耕率应达到100%,得0.5分a)排、蓄水工程一体设计,配备蓄水设施收集路面径流,得1.5分1分。
b)排水工程与天然水系相协调,得0.5分a)公路施工时配有污水处理设施,对施工废水、生活污水进行1分
节水措施0.5分
可循环
材料利用
二次利用,得0.5分。
b)公路清洗作业优先采用再生水,并依据路面尘土量、天气情况(温度、湿度、风力)等合理确定清洗用水量,得0.5分施工机具、生活用水设施等采用节水技术或措施,无漏水现象,得0.5分
采用粉煤灰、煤研石、矿渣及废旧轮胎等工业废料或建筑垃圾等替代一部分筑路材料,总分5分。根据RMU的值进行计分RMU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RMU——可循环材料使用率m,—全部可循环材料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m——全部同类用途材料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具体计分规则如下:
a)60%(含)以上,得5分:
b)50%(含)~60%之间,得4分;c)40%(含)~50%之间,得3分;d)30%(含)~40%之间,得2分;e)20%(含)~30%之间,得1分:f)20%以下,不得分
JT/T1199.1—2018
级指标满分
资源节约20分
级指标
与材料
循环利用
级指标满分
旧路面
材料再生
隧道弃渣
表5(续)
计分方法
对旧路面材料进行再生利用,如沥青路面再生、水泥路面碎石化再利用等,按利用率不同划分为5个等级,总分4分。根据ROP的值进行计分,ROP按照下式计算:ROP=
式中:ROP—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率;-旧路面材料再生利用质量,单位为千克(kg);m.
m——旧路面材料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具体计分规则如下:
a)95%(含)以上,得4分;
b)80%(含)~95%之间,得3分;c)65%(含)~80%之间,得2分;d)50%(含)~65%之间,得1分;e)50%以下,不得分
隧道弃渣综合利用率达80%(含)以上,得1.5分;60%(含)~1.5分
80%间,得1分:40%(含)~60%间,得0.5分:在40%以下,不得分
材料存储0.5分
新型材料
搭建专用材料棚库用于存放水泥、沥青、细砂石料等筑路材料,得0.5分
采用新型材料,如聚合物水泥混凝土、高强轻质混凝土、生物沥青等,得1分
6.8“节能低碳”指标的满分为20分,其计分方法按表6确定。表6
一级指标满分二级指标满分三级指标满分混合料
节能技术
节能措施
节能低碳20分
能源节约
节能低碳指标计分
计分方法
a)温拌沥青路面面积占项目沥青路面总面积的10%以上,得3分。
b)路面修补作业采用冷拌冷铺沥青混合料、自粘式沥青路面贴缝带等节能型材料或工艺,得1分a)采用节能施工设备,如采用变频技术的设备等,得1分。b)施工工区采用集中供电措施,建设变电设施代替施工区柴油2.5分
发电,得1分
c)合理安排工序,提高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施工设备的单位耗能,得0.5分
a)采用供配电系统节能技术,得1分。b)公路照明采用光控,时控及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智能控制系统,得1分。
节能系统4.5分
c)采用LED等新型节能灯,得1分。d)采用节能型情报板,得0.5分。e)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隧道通风智能控制系统,对隧道内废气浓度,气流风速等环境数据和交通量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得1分级指标满分
节能低碳20分
级指标
清洁能源
级指标
可再生
天然气
拌和站
表6(续)
计分方法
JT/T1199.1—2018
a)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绿色能源,得2分b)采用可再生绿色能源供电的公路照明设备(公路沿线照明、隧道照明、桥梁照明,服务区照明)比例不小于15%,得2分a)拌和站采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燃油,总分2分,计分规则如下:
采用天然气,得2分;
采用煤转气,得1分。
b)天然气拌和站的数量占比,总分3分,计分规则如下:1)在80%(含)以上,得3分;
2)在50%(含)~80%之间,得2分;3)在20%(含)~50%之间,得1分:4)在20%以下,不得分
“品质建设”指标的满分为16分,其计分方法按表7确定。表7
级指标满分
品质建设16分
二级指标
品质提升5分
标准化
信息化
预防性
三级指标满分
长寿命
功能型
桥、隧
标准化
标准化
建设管理
信息化
养护管理
信息化
预防性
养护规划
预防性
养护技术
品质建设指标计分
计分方法
采用耐久性路面结构、高性能混凝土等技术途径,提高路面使用寿命,得2分
在不影响路面正常性能的前提下,应用功能型路面,如排水路面、降温路面、发电路面或融雪化冰路面等,得1分a)桥梁采用钢结构,得1分。
b)隧道采用“零开挖\进洞,得1分制定并实施符合项目特点的标准化施工工艺,如工程构件生产工厂化与现场施工装配化等,得1分建设标准化的工地环境,科学布设施工作业区、办公区和生活区,料场、拌和站及运输道路应紧凑集约布局,得1分a)采用质量检验检测数据实时互通共享技术,得0.5分。b)采用施工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试验检测信息管理系统、进度计划信息管理系统等,得0.5分
建立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应包括路面管理系统(CPMS)、桥梁管理系统(CBMS)和隧道管理系统(CHTMS),得1分a)编制预防性养护规划报告,针对不同路况检测评定情况、养护需求与目标建立预防性养护措施决策方案,得1分b按照预防性养护规划和养护措施决策方案进行预防性养护设计、施工,具有相应检测、设计及施工报告,得1分采用微表处、含砂雾封层、碎石封层、薄层罩面、超薄磨耗层等预防性养护技术,得1分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