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50048—202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FZ/T 50048—2020
中文名称:化学纤维长丝接触瞬间凉感性能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纺织行业标准(FZ)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下载大小:4063572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FZ/T 50048—2020.
1范围
FZ/T 50048规定了化学纤维长丝接触瞬间凉感性能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化学纤维长丝。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9994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GB/T 14343化学纤维长丝线密度试验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接触瞬间凉感contact transient cool feeling
皮肤与低于其温度的纤维接触瞬时,引起皮肤表面热量快速流失,温度瞬即下降,再经过皮肤中感温神经末梢反映到大脑后形成的凉爽感觉。
一般以纤维接触皮肤时的最大热流密度(q .z)来表示。
4调湿和试验用大气条件
4.1公定回潮率小于4.5%的化学纤维,应在温度(20士2)℃,相对湿度(65士5)%的环境下调湿平衡至少2 h,并在此环境下进行测试。
4.2公定回潮率大于等于4.5%的化学纤维,应在温度(20士2)℃ ,相对湿度(65士3)%的环境下调湿平衡至少4 h,并在此环境下进行测试。
4.3各种化学纤维的公定回潮率参照GB/T 9994。
5原理
在规定的条件下,将制好的试样置于载样台上,用温度高于试样的热检测板与试样接触,测定热检测板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并计算其最大热流密度 m.s ,用q .m..值来表征试样的接触瞬间凉感性能。
q m.n.数值越大表示皮肤感受到凉感程度越强,数值越小表示皮肤感受到凉感程度越弱。
标准内容
ICS59.06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50048-2020
化学纤维
长丝接触瞬间凉感性能试验方法Man-made filament yarns-Test method for cool feeling in contact instant2020-04-16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rrKaeerKca-
2020-10-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归口。FZ/T50048—2020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锦江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广州纤维产品检测研究院、无锡金通高纤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恒澜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古纤道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兆懿、李卫东、孙燕琳、金志学、周祯德、谢剑飞、华烨、徐锦龙、李蓉、龚柳柳。
rrKaeeikAca
1范围
化学纤维
长丝接触瞬间凉感性能试验方法本标准规定了化学纤维长丝接触瞬间凉感性能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化学纤维长丝。
规范性引用文件
FZ/T50048—2020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9994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GB/T14343化学纤维长丝线密度试验方法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contacttransient cool feeling接触瞬间凉感
皮肤与低于其温度的纤维接触瞬时,引起皮肤表面热量快速流失、温度瞬即下降,再经过皮肤中感温神经末梢反映到大脑后形成的凉爽感觉。一般以纤维接触皮肤时的最大热流密度(qmx)来表示。4调湿和试验用大气条件
4.1公定回潮率小于4.5%的化学纤维,应在温度(20士2)℃、相对湿度(65士5)%的环境下调湿平衡至少2h,并在此环境下进行测试。4.2公定回潮率大于等于4.5%的化学纤维,应在温度(20士2)℃、相对湿度(65士3)%的环境下调湿平衡至少4h,并在此环境下进行测试。4.3各种化学纤维的公定回潮率参照GB/T9994。5原理
在规定的条件下,将制好的试样置于载样台上,用温度高于试样的热检测板与试样接触,测定热检测板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并计算其最大热流密度qmx,用9mx值来表征试样的接触瞬间凉感性能。qmx数值越大表示皮肤感受到凉感程度越强,数值越小表示皮肤感受到凉感程度越弱。热流密度q按式(1)计算,qmx一般出现在接触后的瞬间(约0.2s)。Q
CXSXAT
rKacerkAca-
....(1)
FZ/T50048—2020
式中:
热检测板与试样接触后热量传递过程中的热流密度,单位为焦耳每平方厘米秒/(cm2·s)热检测板与试样接触后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焦耳(J);热检测板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cm2);热检测板每平方厘米面积的热容量,为(4.2士0.1)X10-1J/(℃·cm);热检测板与试样接触的时间变化量,单位为秒(s);热检测板温度的变化量,单位为摄氏度(℃)。6仪器和工具
6.1热效应测试仪,主要技术指标如下:热检测板,由铜板紧贴绝热材料及温度传感器组成(示意图见图1),质量为(90士1)g,铜板面积为(9士0.2)cm;可加热至规定温度并保持恒温,可检测0.2s触落温差时的导热量,温度传感器测量精度为0.1℃;
注:铜板厚度约为1.20mm。
加热板,能为热检测板加热至规定温度并保持恒温;载样台,表面为金属材质的基板且应保持平整,能保持恒温。铜板
载样台
6.2缕纱测长仪,主要性能如下:温度传感器
绝热材料
金属基板
图1热效应测试仪示意图
带有可以调节张力的装置和往复导丝装置;带有可以调节速度的装置以保证张力波动在许可范围;-纱框周长为(1.000士0.002)m;计录摇纱圈数的装置。
6.3钢梳:10针/cm。
6.4胶带。
6.5钢直尺:精度为1mm。
6.6张力夹:(15.0士0.2)g、(100±2)g。剪刀。
7试样制备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7.1用缕纱测长仪按式(2)计算的圈数绕取纱。-KacerKAca-
式中:
—卷绕圈数,精确到整数;
一卷绕长丝质量,其值为2.0g;n:
FZ/T50048—2020
·(2)
T一长丝名义线密度,单位为分特(dtex)。如未知名义线密度,则按GB/T14343规定测试。7.2待纤维绕取好后,用钢梳在缕纱各节点处前后梳理纤维,以保证纤维均匀有序排列,同时用钢直尺测量缕纱宽度,使纤维绕取宽度控制在(35土1)mm。7.3选取缕纱上的两处位置,分别用胶带固定,保证两胶带间的距离为20cm30cm。在两端胶带上各夹持一个15g的张力夹(如弹力丝,则为100g的张力夹),此时第一个试样制作完成。在缕纱上的不同部位,用相同方法制作第二个试样。7.4在两个张力夹外侧剪下制取的试样(示意图见图2)。张力夹
图2测试样品示意图
7.5按第4章的规定对试样进行调湿平衡。8试验步骤
8.1开启热效应测试仪,预热至少30min,使仪器达到稳定状态。8.2设置加热板温度35℃,待其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并保持稳定后,将热检测板置于加热板上(铜板朝下),对热检测板进行加热。
8.3设置载样台金属基板的温度为20℃,将带有张力夹的试样平铺在载样台上,使试样保持张力。8.4当加热板和热检测板均达到35℃且保持稳定后,启动试验开关,迅速将热检测板平移并放置在试样上,记录试样的qmx值,单位为焦耳每平方厘米秒[J/(cm2·s))],精确到0.001J/(cm2·s)。9结果处理
计算2个试样测量值qmx的平均值,修约至两位小数。nKaerkAca-
FZ/T50048—2020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试样信息:产品名称、名义线密度、规格、批号等;本标准的编号;
仪器型号及试验条件;
试验结果,qmx平均值;
试验日期;
任何偏离本标准的试验现象。
-Kaeer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