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T 143-2011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X/T 143-2011
中文名称:潮塌等级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1-08-16
实施日期:2012-03-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1563439
相关标签:
等级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数学、自然科学>>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学科>>A47气象学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气象出版社
页数:6页
标准价格:8.0
出版日期:2012-03-01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19-01-09
起草人:杨松、刘俊林、陶娜等
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
归口单位: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
发布部门:中国气象局
主管部门: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潮塌发生发展的气象指标和等级划分。
本标准适用于河套灌区潮塌的监测、预测、调查和评估。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宝气象行业标准
Qx/T143—2011
潮塌等级
Grade of soil surface water supersaturation on soil thawing2011-08-16 发布
2012-03-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潮塌等级
Qx/T1432011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http://www.cmp.cma.9
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京科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X1230
2011年12月第一版
印张:0.75
字数:22.5干字
2011年12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495
如有印装差错
版权专有
定价:8.00元
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406301
术语和定义
潮塌发生发展的气象指标
潮塌等级指标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潮塌的危害
潮塌类型
Qx/T143—2011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松、刘俊林、孔德胤、陶娜。Qx/T143—2011
Qx/T143—2011
潮塌是我国河套灌区在初春发生的一种特有的灾害,主要危害春小麦的生长,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河套灌区每年进行秋浇储水,当翌年春季气温稳定通过0℃后,表层土壤迅速解冻,而下层土壤尚未解冻,解冻土壤水分无法向下层渗透,致使表层土壤出现含水量饱和或过饱和状态,造成潮塌,延迟春小麦播种,使其各发育期气象条件与生长需要出现偏差,影响其正常生长,导致产量降低。潮塌持续时间过长时,春小麦难以在适宜时段内播种,也会减少播种面积,降低产量。由于潮塌的发生机理和影响较为复杂,在进行潮塌监测、预测、评估时,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将会影响春小麦适宜播种期的选择。因此,为科学监测潮塌、准确预测灾害的发生程度、定量评估潮塌的影响,特编制本标准。IV
1范围
潮塌等级
本标准规定了潮塌发生发展的气象指标和等级划分。本标准适用于河套灌区潮塌的监测、预测、调查和评估。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 1
春潮soil thawing
Qx/T143—2011
初春时因气温回升,灌区表层土壤解冻,下层未化冻,土壤水分无法下渗而向上输送的一种现象。2.2
潮塌 soil surface water supersaturation on soil thawing春潮严重时发生的一种综合性灾害。在春小麦播种期(2月下旬到4月中旬)出现的一种土壤表层水分呈现过饱和状态,使人、机、畜不能下地作业而延迟播种对春小麦生产的各个阶段造成危害,进而导致减产的灾害。
注:潮塌的危害参见附录A。
土壤重量含水量soil gravimetric water content土壤中含水量占土壤总重量的百分数。2.4
潮塌持续时间duration of soil surfacewater supersaturation on soil thawing潮塌从开始到结束,其间的连续日数。3潮塌发生发展的气象指标
根据气象要素对潮塌影响的特点,潮塌分为稳定型、雨水型、高温型和混合型四种类型(参见附录 B),其发生发展的气象指标如下。3.1稳定型潮塌
3.1.110cm~20cm土壤重量含水量在24%以上,土壤解冻深度达5cm~10cm时,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5日滑动,以下同),低于3.0℃时,土壤开始起潮。3. 1. 2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3.0℃低于5.0℃时,潮塌开始发展。3.1.3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时,低于8.0℃时潮塌进入盛期。3. 1. 4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时,潮塌开始回落。3.2雨水型潮塌
3.2.110cm~20cm土壤重量含水量在18%以上,土壤解冻深度达 5cm~10cm时,日平均气温在1
Qx/T143—2011
1℃以上维持3天时,有1mm~3mm降水过程,或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维持3天时,降水量大于或等于3mm时,开始起潮。
3.2.2在上述温度条件下,出现大于或等于5mm降水过程后,潮塌暴发。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时,潮塌进入盛期。3.2.3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时,潮塌开始回落。3.2.4
3.3高温型潮塌
3.3.110cm~20cm土壤重量含水量在20%以上,土壤解冻深度达5cm~10cm时,日平均气温迅速上升到5℃以上,持续3天~6天时,潮塌起潮。3.3.2上述情况持续7天以上时,潮塌迅速发展。3.3.3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时,潮塌进入盛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时,潮塌开始回落。3.3.4
3.4混合型潮塌
3.4.110cm~20cm土壤重量含水量在24%以上,土壤解冻深度达5cm~10cm时,日平均气温在0℃左右时,出现降雪量大于或等于1mm或降雨量大于或等于3mm,开始起潮。3.4.2气温迅速上升到3℃以上时,出现降水,潮塌提前进入盛期。3.4.3气温上升到5℃以上时,出现降水,潮塌面积迅速达到最大。3.4.4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8℃时,潮塌开始回落。4潮塌等级指标
潮塌等级分为5级,分别为轻、中等偏轻、中等、中等偏重、严重。根据河套灌区多年潮塌的发生情况,采用发生面积百分比和持续时间两个指标来确定潮塌等级(见表1)。潮塌发生面积百分比为潮塌发生面积与秋浇总面积的比值。当上述两指标划分的潮塌等级出现分歧时,以潮塌持续时间划分的等级为准。
表1潮塌等级划分
中等偏重
中等偏轻
发生面积百分比(%)
(15,10)
(10,5)
(5, 1)
持续时间(天)
A.1出苗率下降,亩穗数减少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潮塌的危害
Qx/T 143—2011
潮塌前播种,部分潮塌严重的地块会在地表形成板结,影响春小麦出苗,造成出苗率下降,出苗不齐,降低密度,影响产量;潮塌结束后播种,土化冻加深,春小麦种子纵向分布范围扩大,种子深浅差距也相应增大,出苗时间相差较大,播种过深的春小麦种子营养消耗较多,导致不能出苗。一些种子虽然勉强出苗,但由于植株瘦弱,在以后生长过程中,随着小气候条件逐渐变差而凋萎,或不能正常抽穗。A.2根系受制,活力减弱
由于晚播,气温相对较高,地温相对较低,种子发芽时,营养主要用于发芽,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发育不良,根数少,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元素的功能下降。A.3分檗及幼穗分化期缩短
播种延迟导致春小麦分檗及幼穗分化期也相应延迟。由于气温相对较高、日照时间较长,生长加快,分檗期和幼穗分化期缩短。分减少导致小穗和小花数减少,进而造成穗少、穗小和粒少,从而影响了产量提高。
A.4灌浆期缩短
一般情况下,春小麦播种延迟,进入灌浆期时间也随之推后,使灌浆期更多地处于高温条件下,导致灌浆期缩短,造成干粒重下降。A.5抗逆性减弱
由于晚播,根系发育受到抑制,抗倒伏、抗旱、防早衰能力下降;此外,容易遭受麦秆蝇、锈病等病虫害以及干热风、冰霉、烂场雨等自然灾害的危害。A.6播种面积减少
潮塌严重时,由于持续时间长,小麦不能在合理期前播种,播种面积就会减少,致使产量降低。3
Qx/T143—2011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潮塌类型
根据气象要素不同组合对潮塌影响的差异,潮塌分为四种类型。B.1稳定型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开春后,当没有发生降水,气温稳定在1℃以上时,特别是伴有连续偏东风,不断输送暖湿气流,且风速较小,空气湿度增大,蒸发量减小,土壤水分能够迅速向上输送,但不能及时散失,造成表土层水分过多,人、畜、机不能下地,延迟小麦播种。B.2雨水型
入春后,当温度条件不足以引发潮塌,而出现明显降水,降水渗入地表后与冻土层水分连接,干土层消失,导致表层土壤迅速出现饱和或过饱和现象,发生潮塌。由于河套地区春季降水量较少,因此,这种类型潮塌发生较少。如果气温条件不适宜,则灾害持续时间短,危害较小。但如果降水出现在小麦播种的主要时段,气温又相对较高,就会延长潮塌维持时间,加重危害程度。B.3高温型
高温型潮塌是指气温变化较大,出现气温持续偏高的天气,平均气温一般在5℃左右,迅速出现的潮塌。气温越高,出现潮塌所需时间越短。土壤湿度越大,潮塌发展越快。B.4混合型
上述多种情况或几种要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潮塌。其特点是发生快、蔓延迅速、持续时间长和危害大。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