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T 113-201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X/T 113-2010
中文名称: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Observation and forecasting levels of haze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0-01-20
实施日期:2010-06-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822143
相关标签:
观测
预报
等级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数学、自然科学>>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学科>>A47气象学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气象出版社
书号:135029-5463
标准价格:8.0
出版日期:2010-05-01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19-01-09
起草人:吴兑、汤仕文、邓雪娇、谭浩波、李菲、毕雪岩、邓涛、王亚强
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
归口单位: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45)
提出单位: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45)
发布部门:中国气象局
主管部门: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45)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霾的定义、观测和预报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霾的观测、预报和服务。
标准内容
ICS07.060
备案号:41373—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91—2013
雷电灾情统计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statistic of lightning disaster state2013-07-11发布
中国气象局
2013-10-01实施
ICS07.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113—2010
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
Observation and forecasting levels of haze2010-01-20发布
國气象局
2010-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气象行业标准
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
QX/T113—2010
气象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邮政编码:100081
网址:http://www.cmp.cma.gov.cn发行部:010-68409198
北京京科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印张:0.75
5字数:22.5千字
2010年5月第一版2010年5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35029-5463
定价:8.00元
如有印装差错
告由本社发行部调换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406301
术语和定义
霾观测的判识条件
霾预报等级
参考文献·
QX/T 113—2010
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兑、汤仕文、邓雪娇、谭浩波、李菲、毕雪岩、邓涛、王亚强QX/T113—2010
QX/T113—2010
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1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区域性霾日益严重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排放的大量气溶胶,当今的霾已经不是一种完全的自然现象,区域大气经常呈现出灰蒙蒙的混浊现象为了规范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制定本标准。V
1范围
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
本标准规定了霾的定义、观测和预报等级。本标准适用于霾的观测、预报和服务。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Www.bzxZ.net
霾haze
QX/T113—2010
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注:我国部分地区也将受到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的霾称为灰霾。香港天文台和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称霾为烟霞。2. 2
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2.5μm的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立方米(μg/m)。2.3
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1um的大气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立方米(ug/m3)。2.4
气溶胶散射系数aerosol scatteringcoefficient表征气溶胶散射强弱的物理量,等于入射光传播单位距离时,其强度由于气溶胶散射而衰减的相对值。单位为每兆米(Mm-1)。
气溶胶吸收系数aerosolabsorptioncoefficient表征气溶胶吸收强弱的物理量,等于入射光传播单位距离时,其强度由于气溶胶吸收而衰减的相对值。单位为每兆米(Mm-1)。
3霾观测的判识条件
3.1能见度<10.0km,排除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烟幕、吹雪、雪暴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相对湿度小于80%,判识为霾;相对湿度80%~95%时,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的描述或大气成分指标进一步判识。
3.2大气成分指标
当大气成分监测站以下指标超过限值时,可作为判识霾的参考依据(见表1)。表1霾的大气成分指标
直径小于2.5um的气溶胶质量浓度直径小于1um的气溶胶质量浓度
气溶胶散射系数十气溶胶吸收系数代码
QX/T 113—2010
霾预报等级
霾的预报等级见表2。
能见度(V)/km
5.0≤V<10.0
3.0≤V<5.0
2.0≤V<3.0
表2霾预报等级
轻微霾天气,无需特别防护
轻度霾天气,适当减少户外活动服务描述
中度霾天气,减少户外活动,停止晨练;驾驶人员小心驾驶;因空气质量明显降低,人员需适当防护;呼吸道疾病患者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可戴上口罩。重度霾天气,尽量留在室内,避免户外活动;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等单位加强交通管理,保障安全;驾驶人员谨慎驾驶;空气质量差,人员需适当防护;呼吸道疾病患者尽量避免外出,外出时可戴上口罩,参考文献
[1]《大气科学词典》编委会.大气科学词典.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677,408[2]
S.图梅.大气气溶胶.王明星,王庚辰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50-65QX/T 113—2010
E.J.麦卡特尼.大气光学分子和粒子散射.潘乃先,毛节泰,王永生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22-175
盛裴宣,毛节泰,李建国,等.大气物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22-325张琛.现代气象观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53[5]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No. 782-Aerodrome Reports and Forecasts: A User' sHandbook to the Codes. 2008 (5th edition). 21,77-78[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23吴兑,吴晓京,朱小祥.雾和霾.北京:气象出版社,2009,ISBN978-7-5029-4669-2[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Air Quality Guidelines Global Update ,2oo5,9-llL1o]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No. 8 Guide to 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s andMethods of Observation 2008(Seventh edition)1.14, 317-326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