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行业标准 > JB/T 7425-2012超硬磨料制品 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磨具技术条件
JB/T 7425-201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JB/T 7425-2012

中文名称:超硬磨料制品 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磨具技术条件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Superabrasive product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iamond or cubic boron nitride abrasive products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2012-05-24

实施日期:2012-11-01

作废日期:2024-07-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下载大小:7321095

相关标签: 磨料 制品 金刚石 立方 氮化硼 磨具 技术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机械制造>>切削工具>>25.100.70磨料磨具

中标分类号:机械>>工艺装备>>J43磨料与磨具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JB/T 7425-1994;被JB/T 7425-2023代替

出版信息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标准价格:21.0

出版日期:2012-11-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单位: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浙江超硬磨具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磨料磨具标委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磨具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树脂结合剂、金属结合剂和陶瓷结合剂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砂轮、磨盘、磨石和磨头。


标准图片预览

JB/T 7425-2012超硬磨料制品 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磨具技术条件
JB/T 7425-2012超硬磨料制品 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磨具技术条件
JB/T 7425-2012超硬磨料制品 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磨具技术条件
JB/T 7425-2012超硬磨料制品 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磨具技术条件
JB/T 7425-2012超硬磨料制品 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磨具技术条件

标准内容

ICS25.100.70
备案号:36629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7425—2012
代替JB/T7425—1994
超硬磨料制品
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磨具技术条件Superabrasiveproduct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diamond or cubic boron nitrideabrasive products免费标准bzxz.net
2012-05-24发布
2012-1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前言..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4.2外观要求..
边棱损坏。
哑声…
基本尺寸极限偏差
形位公差
基体粗糙度(Ra)
4.8动平衡.
静平衡
4.10回转强度
5试验方法
一般要求.
边棱损坏
基本尺寸
形位公差
动平衡
静平衡.
回转强度
验收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
附录A(规范性附录)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磨具动平衡检验方法A.1
适用范围
A.2技术依据..
A.3检测方法...
A.4检测步骤.
A.5动平衡值的计算方法和参考选用精度附录B(规范性附录)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磨具静平衡检验方法JB/T7425—2012
JB/T7425-—-2012
适用范围
不平衡,
静不平衡数值
允许不平衡值,
静平衡检验方法
附录C(规范性附录)产品质量抽查办法及评定规定C.1
检验批
不合格分类.
各类不合格质量水平(RQL)
抽样检验判定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JB/T7425-2012
本标准代替JB/T7425—1994《超硬磨具技术条件》,与JB/T7425—1994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动平衡检验方法(见附录A,1994年版的附录A);修改了产品质量抽查办法及评定规定(见6.2,1994年版的5.3);增加了回转强度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见4.10、5.9);增加了哑声检验方法(见5.4);增加了最高工作线速度的标志要求(见7.1.1);增加了基本尺寸和形位公差用测量仪器检验的规定(见5.5、5.6):修改了砂轮的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和圆跳动公差(见4.5.1、4.6.1,1994年版的3.4.6、3.5.1)。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9)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浙江超硬磨具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申峰、郭凤英、吕月珍、朱嘉、李艳玲、孙黔阳。本标准于1994年9月首次发布,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1范围
JB/T7425—2012
超硬磨料制品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磨具技术条件本标准规定了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磨具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验收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树脂结合剂、金属结合剂和陶瓷结合剂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砂轮、磨盘、磨石和磨头。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801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极限与配合,公差带和配合的选择GB/T2829
GB/T6405
GB/T6406
GB/T6408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品种
超硬磨料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颗粒尺寸超硬磨料立方氮化硼
GB/T6409.1
GB/T6409.2
超硬磨具和锯形状总览、标记
超硬磨料制品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磨具形状和尺寸GB/T9239.1--2006机械振动恒态(刚性)转子平衡品质要求第1部分:规范与平衡允差的检验
GB/T16458
磨料磨具术语
GB/T23537一2009超硬磨料制品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砂轮和磨头极限偏差和圆跳动公差JB/T7989
JB/T7990
JB/T7992
3术语和定义
超硬磨料人造金刚石技术条件
超硬磨料人造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微粉普通磨具外观、尺寸和形位公差试验方法GB/T1645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技术要求
4.1一般要求
4.1.1磨具所使用的超硬磨料应符合GB/T6405、GB/T6406、GB/T6408、JB/T7989、JB/T7990的要求。
磨具形状和产品标记应符合GB/T6409.1的要求,尺寸应符合GB/T6409.2的要求。4.1.3
磨具所使用结合剂代号应符合GB/T6409.1的要求。4.1.4
磨具基体允许使用金属件和粉末压制件等。4.1.5磨具磨料层与基体之间允许有无磨料的过渡层。4.1.6磨具浓度应符合GB/T6409.1的要求。4.2外观要求
4.2.1磨具工作表面不应有:原始表皮(未经加工的磨料层和基体表皮)(不加工磨具除外);发泡(磨料层表面出现的鼓泡);氧化层(金属结合剂磨具经烧结后,磨料层表面异色和无光泽现象);夹杂(除结合剂和超硬磨料之外,用目力能分辨出来的其他异物)。1
JB/T7425—2012
基体表面应组织均匀、美观,不得有裂纹、毛刺和腐蚀凹坑(磨料层和基体表面的凹陷部分)4.2.2
等现象(如因校正产品形成的凹坑和痕迹,不按缺陷处理),基体材料为钢材时表面应进行防腐处理。4.2.3磨料层、过渡层与基体衔接处应均匀一致,不应有起层和裂纹。磨具磨料层、过渡层与基体粘结处,要牢固、端正和美观。
磨具工作表面上的磨料颗粒应出露,且分布均匀。磨具磨料层表面凹坑面积和数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
磨头、磨盘、磨石
4.3边棱损坏
4.3.1砂轮、磨盘、磨头
面积mm2
数量个/cm2
4.3.1.1沿径向或轴向不应有超过0.5mm的掉边(因碰撞、外力撞击作用造成的磨料边棱损坏:磨加工导致磨料层表面磨料颗粒脱落所形成的边棱缺口,不按边棱缺陷处理)。4.3.1.2砂轮磨料层厚度不大于10mm者,其掉边累计总长度不应超过圆周长的十五分之一。4.3.1.3砂轮磨料层厚度大于10mm者,其掉边累计总长不应超过圆周长的十分之一。4.3.2磨石
4.3.2.1磨磨石磨料层部分边棱损坏,沿长、宽、高方向均不应超过0.5mm。基体部分边棱损坏应符合表2的规定。
沿宽、高方向
沿长方向,宽度3~6
沿长方向,宽度>6
边梭损坏
单位为毫米
4.3.2.2带柄磨石磨料层部分边棱损坏沿长、宽、高、弧和斜边方向不应超过1mm,基体部分沿高方向边棱损坏不应超过2mm。
4.4哑声
敲击磨具不应有哑声。
4.5基本尺寸极限偏差
4.5.1砂轮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GB/T235372009的要求4.5.2
磨盘中心孔的极限偏差按GB/T1801中的H7,其他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3表7的规定。表3
外径D
极限偏差
磨料层深度X
极限偏差
802504006单位为毫米
630单位为毫米
总厚度T、厚度E
极限偏差
磨料层宽度W
极限偏差
安装孔分布圆直径d
极限偏差
4.5.3磨石
E(或T)≤30
25d≤250
3075250JB/T7425—2012
单位为毫米
E(或T)>50
单位为毫米
125W≤200
单位为毫米
350磨磨石HMA/1、HMA/2、HMH、2XHMA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8的规定。表8
长度L
L≤250
长度!
极限偏差
宽度W
1≤20
极限偏差
厚度T
1≤≤20
极限偏差
珩磨磨石(HMA/S)
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9的规定。表9
极限偏差
宽度W
极限偏差
厚度T
极限偏差
带柄磨石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表10的规定表10
磨料层长度L
4.5.4磨头
极限偏差
宽度W
极限偏差
厚度T
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GB/T23537—2009的规定。形位公差
砂轮圆跳动应符合GB/T23537-—2009的规定。切割用砂轮的基体平面度应符合表11的规定。表11
外径D
平面度
D≤200
厚度T
磨料层深度X
极限偏差
极限偏差
4.6.3无心磨削用砂轮的圆柱度、直线度应符合表12的规定。磨料层深度X
磨料层深度X
200单位为毫米
极限偏差
单位为毫米
极限偏差
单位为毫米
极限偏差
单位为毫米
JB/T7425—2012
厚度T
圆柱度公差
直线度公差
60瓜≤100
磨盘工作面平面度应符合表13的规定。外径D
平面度公差
80D≤250
250磨盘工作面的平行度应符合表14的规定。表14
外径D
平行度公差
80≤D≤250
250100T≤160
400400珩磨磨石HMA/1、HMA/2、HMA/S、2XHMA平面度应符合表15的规定。表15
长度L
宽度W或厚度T
3≤≤7且3≤≤7
7<≤15且7<≤15
20≤≤50
磨头的径向圆跳动应符合GB/T23537—2009的规定。4.6.7
4.7基体粗糙度(Ra)
50<≤100
配合孔和支撑端面粗糙度不大于Ral.6um,其余表面粗糙度不大于Ra3.2um。4.8动平衡
单位为毫米
160<≤300
单位为毫米
630单位为毫米
630单位为毫米
100<≤250
工作线速度等于或大于60m/s的磨具(不包括粗磨、切割用磨具)及对动平衡有要求的磨具,应进行动平衡检验,其检验方法及平衡值按附录A的规定。动平衡检验的磨具不再做静平衡检验。4.9静平衡
外径等于或大于150mm及每片质量在250g以上的磨具(不包括切割用砂轮)及对静平衡有要求的磨具应进行静平衡检验,其检验方法及不平衡值,按附录B的规定。4.10回转强度
外径为150mm及更大的砂轮,以及工作线速度为50m/s及更高的砂轮应进行回转强度试验。砂轮安全回转强度试验按砂轮标志工作速度的1.1倍进行,达到试验速度时维持30s:砂轮破裂回转强度试验按砂轮标志工作速度的1.73倍进行。回转强度试验时砂轮不得破裂、松动、产生裂纹。5试验方法
一般要求
交检产品时,其施工文件与产品及产品上的标志相符,并按一般要求(4.1.1~4.1.6)逐条以目力检查。5.2外观
磨具磨料层表面上的原始表皮、发泡、氧化层和夹杂用目力检查。4
5.2.2凹坑、裂纹、起层等均用带刻度的10倍放大镜检查。JB/T7425—2012
5.2.3磨料层、过渡层、基体(粉末基体)组织均匀性及磨料颗粒出露等外观要求均以目力检查。5.2.4基体粗糙度以目力对照标准样块检查:或用仪器测量。5.2.5标志用目力检查。
5.3边棱损坏
砂轮沿周边、沿高度和沿直径方向,磨石沿长、宽、高和弧等方向均用带刻度的10倍放大镜检查。5.4哑声
按JB/T7992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查。5.5基本尺寸
5.5.1直径、厚度及磨料层深度的厚度和环宽均用分度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或用同等精度及以上的仪器测量。
5.5.2孔径用光滑极限量规、内径指示表或内径千分尺测量;或用同等精度及以上的仪器测量。5.5.3角度(弧度)用角度尺或样板检查;或用同等精度及以上的仪器测量。5.5.4其他尺寸均用分度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或用同等精度及以上的仪器测量。5.6形位公差
5.6.1平面度:将砂轮、磨盘、珩磨磨石平放在0级平板上,用刀口形直尺和塞尺配合或其他可靠的检测工具测量;也可用同等精度及以上的仪器测量。5.6.2圆柱度:用分度值为0.01mm的游标卡尺测量;也可用同等精度及以上的仪器测量。5.6.3平行度:用分度值为0.01mm的游标卡尺测量;也可用同等精度及以上的仪器测量。5.6.4圆跳动:将磨具穿在心轴上夹紧后,在圆跳动检查仪上用百分表检验;也可用同等精度及以上的仪器测量。心轴技术要求按GB/T1801公差带为g5配合公差要求,硬度要求不低于50HRC,表面粗糙度不大于Ra0.63μm。
5.7动平衡
按本标准附录A进行检查。
5.8静平衡
按本标准附录B进行检查。
5.9回转强度
每批砂轮应全部按标志工作速度的1.1倍进行安全回转强度试验,达到试验速度时维持30S;每批砂轮按批量的0.1%(应至少1片),按砂轮标志工作速度的1.73倍进行破裂回转强度试验。产品抽检时回转强度试验按破裂回转强度试验进行。经过破裂回转强度试验的砂轮均应毁掉。6验收规则
6.1产品出厂应按本标准技术要求进行检验,全部符合技术要求者为合格,合格者附合格证。6.2产品抽检按附录C的规定。
7标志、包装、运输与购存
7.1标志
7.1.1磨具应标志下列内容:
a)制造厂名或商标;
b)磨料代号;
c)磨料粒度;
d)浓度;
e)结合剂代号;
JB/T74252012
f)最高工作线速度,单位为米每秒(m/s);g)制造日期。
尺寸小于60mm的磨具,可只填写合格证磨具标志要字迹清晰、整洁、美观和牢固,同时应符合运输、贮存保管要求。7.1.2外包装应标志下列内容:
a)制造厂名和商标:
b)产品名称:
c)安全标志;
d)厂址。
7.1.3内包装内应附有合格证、说明书和装箱单等。合格证应标志下列内容:a)产品型号;
b)磨料代号;
c)磨料粒度;
d)浓度;
e)结合剂代号;
f)规格尺寸:
g)最高工作线速度;
h)检验日期;
i)检验签章。
7.2包装
7.2.1内包装:根据产品规格尺寸和形状不同,单片或多片装箱,箱内应填衬软质材料,以防窜动碰坏,但包装要牢固、美观。
7.2.2外包装:应做到安全可靠,符合运输有关规定。7.2.3出口产品按合同要求。
7.3运输
产品装卸和搬运应按安全标志要求。7.4购存
7.4.1产品入库后,应分类存放。7.4.2厚度较薄的磨具多片存放时,应夹在表面平整光滑的金属圆板中间,以防变形7.4.3产品存放处应通风干燥。
7.4.4产品存放期:树脂结合剂磨具为一年,磨具磨料层、过渡层与基体粘结的金属和陶瓷结合剂磨具为两年。逾期产品,应按本标准的规定重新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6
A.1适用范围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磨具动平衡检验方法本附录适用于对动平衡有要求的磨具。A.2技术依据
JB/T7425—2012
通常情况下超硬磨料磨具存在不平衡。磨具的惯性轴与旋转轴既不重合,又不平行。当磨具旋转时会产生一个不平衡的离心力和力矩。磨具在旋转状态下确定平衡重量的数值和位置,并将不平衡重量校正到一定数值的方法称动平衡检验。
此检验方法按GB/T9239.1的规定。A.3检测方法
A.3.1仪器为HCB-50、HCB-160型动平衡机或不低于其性能的其他动平衡机。A.3.2动平衡检验用心轴技术要求和形式如图A.1所示。图A.1中D/、D2尺寸误差小于0.01mm,安装磨具孔的锥体锥度不大于1:500。L~L4尺寸根据使用情况而定。Dt、D2、D及锥面相对于A-B基准的同轴度小于0.002mm。心轴要求调质处理,锥面要求淬火硬度不低于50HRC,轴颈Dl、D2处的表面粗糙度值不大于Ra0.4μum。A
2-B型
A.3.3磨具测量时转速不低于500r/min。A.4检测步骤
A.4.1按G0.4精度将心轴在动平衡机上做好动平衡。A.4.2磨具称重(m),根据磨具要求动平衡精度计算平衡值(u)。将磨具与心轴安装牢固,放在偏摆仪上,找正磨具,线速度<45m/s的磨具端跳小于0.05mm,45m/s≤线速度<80m/s的磨具端跳小于0.03mm,线速度≥80m/s的磨具端跳小于0.01mm,将反光标志贴到轴端。A.4.3启动动平衡机电源,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操作,根据工件形状,选择单面平衡或双面平衡。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