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25-200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25-2006
中文名称:/ISO 642:1999 钢淬透性的末端淬火试验方法(Jominy试验)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相关标签:
1999
末端
淬火
试验
方法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225-2006/ISO 642:1999.
1范围
GB/T 225规定用末端淬火试验方法(Jominy试验)测定钢的淬透性,试验时采用直径为25 mm,长为100 mm的试样。
注﹔通过协商,对某一规定的应用范围,可采用已认可的数学模型(见附录C)进行Jominy曲线计算来替代本标准中所叙述的末端淬火试验。如对结果有异议,应进行末端淬火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30.1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尺)[GB/T 230.1——2004,ISO 6508-1:1999,Metallic materials--Rockwell hardness test--Part 1; Testmethod(scales A,B、C、D、E、F、G、K,N、T),MOD]
GB/T 230,2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⒉部分:硬度计(A,B,C,D、E,F.G、H、K,N、T标尺)的检验与校准[GB/T 230.2—2002,ISO 6508-2,1999,Metailic materialsRockwell hardness test—Part 2:Verification and calibration of testing machines(scales A,B,C,D、E,F,G,K,N、T),MOD]
GB/T 230.3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A,B、C、D,E、F ,G、H、K,N、T标尺)的标定[GB/T 230.3-2002,ISO 6508-3:1999,Metallic materials--Rockwell hardness test--Part 3;Cali-bration of refernce blocks(scales A,B、C、D、E、F.G、K.N、T),MOD]
GB/T 4340.1金属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4340.1—1999,eqv IS0 6507-1,1997)
3方法
试验由以下步骤组成:
a)将一圆柱形试样加热至奥氏体区内某-规定的温度,并按规定保温一定时间;
b)在规定的条件下对其端面喷水淬火;
标准内容
ICS77.040.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25--2006/ISO642:1999
代替GB/T225—1988
钢淬透性的未端淬火试验方法
(Jominy试验)
Steel-Hardenability test by end quenching(Jominy test)
(ISO642.1999IDT)
2006-11-0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7-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钢淬透性的末端火试验方法
(Jominy试验)
GB/T225—2006/ISO642:1999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bzcbs.com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
印张1路
字数22千字
2007年3月第一次印刷
2007年3月第一版
书号:155066:1-29017
定价16.00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如有印装差错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GB/T225--2006/1S0642.1999www.bzxz.net
本标准等同采用ISO642:1999《钢淬透性的末端淬火试验方法(Jominy试验)》。为了便于使用,本标准对ISO642:1999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本国际标准”一词改为“本标准”;a)
b)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e
引用标准中的国际标准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代替:删除了ISO642:1999中的“前言”和“参考文献”;d)
重新绘制了图1。
本标准代替GB/T225-1988《钢的淬透性末端火试验方法》。本标准与GB/T225一1988的主要区别如下:标准的名称由钢的淬透性末端火试验方法》修改为《钢淬透性的末端淬火试验方法a
(Jominy试验)》:
增加了“前言”;
试样在加热温度下的保温时间由(30土5)min修改为(30+5)min(见第4章):冷却水的温度由10℃~30℃修改为(20士5)℃(见第4章):d)
无试样放置时水射流的高度由(65士5)mm修改为(65土10)mm(见第4章);f)
机加工取样的样坏尺寸由30mm改为(25+5)mm,样坏轴线距产品表面的距离由(20士5)mm改为(20+)mm(1988年版的5.1.2b,本版的5.1);取样方法由按试料尺寸规定不同的取样方法修改为锻轧加工和机加工两种方法,删除了原标g)
准5.1.5和5.1.6条,并增加了对连铸产品的取样规定(见5.1);正火温度下的保温时间30min~60min修改为(30+)min(1988年版的5.2.3,本版的5.3)。h)
图2中取消对试样的圆周面和端面上粗糙度的具体要求(见图2):取消压痕点交错排列的规定,增加压痕点位置精度士0.10mm的规定(1988年版的8.3.1b,本版的8.4.1.2):
自回火检验用酸液改为一种(1988年版的8.1.3,本版的8.2);k)
1)原附录A调整为附录B,新增资料性附录A、附录C。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均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特殊钢分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北京首钢特殊钢有限公司、钢铁研究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晓冬、栾燕、俞信霞王桂民、孙时秋。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225—1963,GB/T225-1988。I
1范围
GB/T225--2006/IS0642.1999
钢淬透性的未端淬火试验方法(Jominy试验)本标准规定用末端痒火试验方法(Jominy试验)测定钢的痒透性,试验时采用直径为25mm,长为100mm的试样。
注:通过协商,对某一规定的应用范围,可采用已认可的数学模型(见附录C)进行Jaminy曲线计算来替代本标准中所叙述的末端浒火试验。如对结果有异议,应进行末端淬火试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30.1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尺)[GB/T230.1-2004,ISO6508-1:1999,Metallic materials--Rockwellhardnesstest-Part 1:Testmethod(scalesA,B、C.D.E、FG、K,N、T),MODJGB/T230.2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2部分:硬度计(A,B,C、D、E、F、G、H、K、N、T标尺)的检验与校准[GB/T230.2-2002.ISO6508-2:1999,Metallicmaterials-Rockwellhardnesstest-Part2:Verification and calibration of testing machines(scales A,B.C.D.E.F.G、K.N、T),MODJGB/T230.3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A,B,C、D、E、F、G、H、K、N、T标尺)的标定[GB/T230.3-2002,ISO 6508-3:1999,Metallie materials-Rockwell hardness test-Part 3.Cali-bration of refernceblocks(scalesA,B,C.D、E、F,G、K、NT),MODJGB/T4340.1金属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4340.1—1999,eqvISO6507-1:1997)
3方法
试验由以下步骤组成:
a)将一圆柱形试样加热至奥氏体区内某一规定的温度,并按规定保温一定时间;b)
在规定的条件下对其端面喷水痒火在试样纵向磨制平面上规定位置测量硬度,根据钢的硬度值变化确定其萍透性。e)
4符号和说明(表1)
试样总长度
试样直径
试样在加热温度下的保温时间
试样从炉中取出到开始萍火的最大间隔时间冷却水温度
(100±0.5)mm
(25+g)mm
(30+)min
(20±5)℃
GB/T225—2006/ISO642:1999
JHVXX-d
5试样及其制备
5.1取样
表1(续)
垂直供水管内径
无试样放置时水射流的高度
从喷水管口到试样下端面的距离测定硬度用平面的磨削深度
从痒火端面到硬度测量点的距商,以mm表示数值
(12.5±0.5)mm
(65±10)mm
(12.5±0.5)mm
(0.4~0.5)mm
在距离d处的Jominy萍透性指数,以落氏梗度HRC-mm表示在距离d处的Jominy率透性指数,以维氏硬度HV30-mm表示如产品标准和协议无具体要求时,可按如下方法从产品中取样而不考产品的厚度(或直径):用热轧或锻超或直径为30mm~32mmr的样坏;也可用机械加工的方法制成直径为25+5)mm的样坏,其轴线与产品表面的距离应为(20+)mmc如图1所示)。
1—试验平面。
图1机加工制取样坏和测试平面示意图当从连铸产品中取样时,建议取样前的压缩比至少不小于8:1。在样坏机械加工前的所有成形过程中,产品各个面上的变形应尽可能均匀。单位为毫米
在单独浇注标准试料时,变形前的原始横截面至少是所要求的30mm~32mm样坏直径的3倍。经特殊协议,可用一种适当的浇铸工艺制备试料,并在铸造状态下进行试验。试样二个磨制平面的轴线应在距产品表面大致相同的距离处(如图1所示)。为此,应对样坏做标记以便可以清楚地辨别出其在圆棒上的位置。1)样坏尺寸不包括非淬火端
5.2尺寸
5.2.1样坏用机械加工方法,制成直径25mm,长100mm的圆棒。GB/T225-2006/ISO642:1999
5.2.2样坏非火端带有凸缘或凹槽(以使淬火时,用恰当的支座将试样迅速地对中和定位),其直径为30mm~32mm或25mm(如图2所示)。单位为毫米
030-032
#25*0-5
带凸缘的样坏
带凹槽的样坏
图2样坏的尺
5.2.3必要时,应对样坏做标记(在非痒火端上)以使其相对于原试料的位置易于辨别。5.3样坏的正火
除非另有协议,样魅套机加工和辫火前应按产品标准规定温度范围的平均温度进行正火。如产品标准未规定正火温度,厕火温度应按特定协议或检测部门进行选择。在正更温度下的保温时间应为(30+)ming
热处理应保证精加后商试样不得有脱碳痕迹5.4机加工
试样的圆柱形表面应用精车加工;试样的痒火端面应进行适当的精细加工,最好用精细研磨的方法,并应去除毛刺(如图2所
6设备
该设备由一组用于试样淬火的装置组成。6.1淬火装置是一组能喷射水流至试样淬火端面的装置。这可以通过诸如一个快速开关阀门和一个调节水流速度的装置,或一个可以使水流被迅速释放或切断的圆盘等来实现(如图3所示)。在用快速开关阀门的情况下,阀门后面供水管的水平长度至少应为50mm,以保证无紊流的水流。6.2喷水管口与试样支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应使喷水管口至试样火端面的距离为(12.5土0.5)mm(如图3所示)。
6.3试样支座应使试样在喷水管口上方准确对中,并在淬火时保持位置不变。在将试样置于该位置时,试样支座应保持干燥;在试样安放到支座过程中直至实际端率操作之前,应防止水溅到试样上。6.4支座上未放置试样时,喷水管口上方的水射流高度应为(65士10)mm(如图4所示)。管中的水温应为(20士5)℃。
在进行比较试验的情况下,应以相同的水温进行试验。3
GB/T225-2006/ISO642:1999
6.5在整个加热和率火过程中应防止风吹到试样上。12.5±0.5
试样定位对中装置:
一试样位置:
圆盘:
喷水管口:
一快速开关阅门:
供水管。
12.6±0.5
图3淬火装置示意图
+12.5±0.5
一水射流自由高度:
2—喷水管口的直径。
图4喷水管端部
单位为毫米
单位为毫米
7试样的加热和淬火
7.1加热
GB/T225—2006/ISO642:1999
7.1.1试样应均匀加热至相关产品标准或特殊协议中规定的温度,加热时间应不少于20min,随后在规定的温度保温(30+)min。对于一些特殊型号的热处理炉,加热时间长短可以根据以往试样心部达到所规定温度所需的最短时间的经验来确定。例如:可以采用在试样顶部沿其轴线钻孔放热电偶的方法来测定温度。
7.1.2应采取预防措施将试样的脱碳或渗碳减小到最小,避免形成明显的氧化皮。7.2淬火
7.2.1将试样从炉中取出至开始喷水之间的时间应不超过5s。在将试样从炉中取出并在保持支座上定位期间,只能用钳子夹住非淬火端的凸缘处或凹槽处。7.2.2喷水时间至少为10min,此后可将试样浸人冷水中完全冷却。8淬火后硬度的测定和准备
8.1在平行于试样轴线方向上磨制出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用于测量硬度。当采用机加工制取试样时,硬度测试用的两个平面应处于与试料表面相同的距离处(如图1所示)。磨削深度应为0.4mm~0.5mm。磨制硬度测试平面时,应采用能供充足冷却液的细砂轮进行加工,以防止任何可能的加热而引起试样组织发生变化。
8.2可用以下方法检查因磨削而引起的软化:将试样浸人体积分数为5%的硝酸水溶液中直至其全部变黑。所获得的颜色应该是均匀的。如果有任何色斑的话,说明存在软点,此时应在呈90°角的表面磨制新的硬度测试平面,并将它们进行如前所述的浸蚀,以确保合格的测试平面。在这种情况下,应在第2组平面上进行硬度测量,并在检测报告中记录下来。
8.3应采取措施以保证在测试硬度期间试样和支座之间良好的刚性固定硬度计上试样的移动装置应能准确对准硬度测试平面的中心线,并使压痕位置精度在土0.1mm以内。按GB/T230.1、GB/T230.2.GB/T230.3测量的硬度压痕点应沿平面的中心线分布。8.3.1经特殊协议,可用GB/T4340.1的维氏硬度HV30测量结果来代替HRC硬度测试。8.3.2应保证在第一个平面上的硬度压痕的凸起边缘不会影响第二个平面的测试。8.4硬度测试点可用如下两种方法之一确定:a)绘制表示硬度变化的曲线(见8.4.1):b)测量一个或多个规定点的硬度值(见8.4.2)。8.4.1绘制表示硬度变化的曲线
8.4.1.1通常测量离开淬火端面1.5mm.3mm,5mm.7mm.9mm.11mm.13mm.15mm前8个测量点和以后间距为5mm的硬度值(如图5所示)。8.4.1.2测量低淬透性钢硬度时,第一个测量点应在距率火端面1.0mm处:从率火端面至11mm的距离内的其他各测量点以1mm为间距。最后5个测量点距率火端面的距离应分别13mm,15mm,20mm25mm和30mme
注:应当说明,8.4.1.1和8.4.1.2中所给出的硬度压痕之间的距离不一定总是符合GB/T230中所述的最小距离的规定。但对本标准来说,这样获得的硬度值通常被认为是足够精确的。8.4.2测量规定点上的硬度值
可测量位于距火端规定距离的一个或多个点上硬度值,这些点可以包括或不包括8.4.1.1和8.4.1.2中规定的第一个测量点。5
GB/T225—2006/ISO642:1999
9试验结果表示
硬度测量用试样的制备及硬度测量点的位置9.1任一点的硬度值
单位为毫米
距淬火端面任一规定距离d的硬度值应为按8.1规定的两个测试平面相同距离上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该值应按0.5HRC或10HV修约9.2绘制硬度曲线
横坐标为距离纵坐标为相应的硬度值。建议使用如下标尺,一在横坐标10omm相当于5mm距离,对低滚透性钢来说10mm相当于mml的距离;一在纵坐标91mm相当于5HRC或50HV。注:当用计算机辅助装置绘制Jominy曲线时.计算机程序将自动调监轴的标尽,9.3某一牌号钢淬透性特性的表示方法采用下列方法之
a)绘制硬度曲线
报告三个点上的硬度值,一
殊协议确定;
个点距泽火端
nmc对低率透性钢为,mml,其他两个点由特报告两个点上的硬度值这两个点的距离由特定协议确定:e
d)报告距淬火端规定距的点上的硬度值;e)制作硬度-距离值表。
9.4测量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可以用下列形式来表示:Jxx-d
其中,XX表示硬度值,或为HRC,或为HV30:d表示从测量点至淬火端面的距离,单位为毫米。示例
J35-15表示距率火端15mm处硬度值为35HRC(如图6所示);JHV450-10表示距率火端10mm处硬度值为450HV30。注:也可以用代码Jd=××,见附录A.2.4。6
10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本标准编号即cB/T225
b)牌号:
c)炉号:
化学成分
取样方法
热处理工
采用的硬度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J35-15
距离d为15mm的硬度值
注:当进行试验结果比较时,建议注意水温GB/T225-2006/ISO642:1999
GB/T225-2006/ISO642.1999
A.1方法
采用下列方法之一: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产品淬透性的技术要求
规定硬度深度的末端淬透性(Jominytest)曲线a)
1)钢硬度一一深度的末端淬透性(Jominytest)曲线在界限曲线之上;或者2)钢硬度一一深度的末端透性(Jominytest)曲线在界限曲线之下;3)钢的末端淬透性(Jominy试验)曲线在上,下限曲线之间(如图A,1所示)。规定末端淬透性(Jominytest)曲线上的特定点(其可能是):b)
上限,或
下限,或
一上下限之间的一个范围:
i)对于某一给定的硬度值:表明其距淬火端的距离;或者ii)对于某一给定的距火端距离,表明其硬度值。A.2规定痒透性
也可以按下列方法规定淬透性:A.2.1J45-6/18表示在距淬火端6mm~18mm之间某些点的硬度值达到45HRC(如图A.2所示)。A.2.2J35/48-15表示在距率火端15mm处的硬度值在35HRC~48HRC之间(如图A.3所示)。A.2.3JHV340/490-15表示在距淬火端15mm处的维氏硬度在340HV~490HV之间。A.2.4在一些国家,采用下列表示方法:J15=35/45表示在距淬火端15mm处的HRC值在35~45之间。HRC
1——上限;
2下限。
图A.1两条界限曲线组成的率透性的技术要求8
J45-6/18
GB/T225-2006/IS0642:1999
图A.2对两个距离极限位置之间的一个给定的硬度规定的淬透性技术要求HRC
J35/48-15
图A.3对一个给定的距离上由硬度范围规定的淬透性技术要求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