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29030—2012 容积式CO2制冷压缩机(组)
GB/T 29030—201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9030—2012

中文名称:容积式CO2制冷压缩机(组)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相关标签: 容积 制冷 压缩机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29030—2012.
1范围
GB/T 29030规定了容积式CO:制冷压缩机(组)的名义工况、性能允差,试验规定和及试验方法,本标准还规定了输入功率、制冷系数﹑容积效率,等嫡效率的计算等。所叙述的名义工况和试验方法,用于测量压缩机的制冷量、功率、容积效率﹑等嫡效率和制冷系数。
GB/T 29030适用于容积式CO。制冷压缩机(以下简称“压缩机")及容积式CO。制冷压缩机组(以下简称“机组”)。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624.1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1部分:一般原理和要求
GB/T 2624.2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⒉部分:孔板
GB/T 2624.3妳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3部分:喷嘴和文丘里喷嘴
GB/T 2624.4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4部分:文丘里管GB/T 5773——2004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
JB/T 7249 制冷设备术语
3术语和定义
JB/T 7249和GB/T 577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容积式CO制冷压缩机positive displacement CO,refrigerant compressor通过压缩CO:制冷剂以实现制冷制热功能的容积式压缩机。
3.2
容积式CO。制冷压缩机组positive displacement COrefrigerant compressor unit
由容积式CO。制冷压缩机、原动机或其他附件(如油泵、油冷却器﹑油分离器等)组装在一起,用于压缩CO。制冷剂的机组。
3.3
制冷量refrigerating capacity
由试验测得的流经压缩机的制冷剂质量流量乘以压缩机吸气口的制冷剂气体比焙与排气口压力相对应饱和温度下液体比焙(亚临界循环)或膨胀前的制冷剂比熔(跨临界循环)之差。

标准图片预览

GB/T 29030—2012 容积式CO2制冷压缩机(组)
GB/T 29030—2012 容积式CO2制冷压缩机(组)
GB/T 29030—2012 容积式CO2制冷压缩机(组)
GB/T 29030—2012 容积式CO2制冷压缩机(组)
GB/T 29030—2012 容积式CO2制冷压缩机(组)

标准内容

ICS.27.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9030—2012
容积式CO制冷压缩机(组)
Positive displacement CO2 refrigerant compressor(unit)2012-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3-10-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名义工况
性能充差
试验规定
试验方法
输入功率计算
制冷系数计算
容积效率的计算
等效率的计算
X法和Y法试验之间的偏差
13符号及定义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公式中使用的符号及定义
GB/T29030—2012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冷冻空调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38)归口GB/T29030-—2012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合肥通用环境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烟台冰轮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白雪电器有限公司、浙江中广电器有限公司、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汉钟精机股份有限公司、大金空调(上海)有限公司、江森自控楼宇设备科技(无锡)有限公司、上海三菱电机·上菱空调机电有限公司、比泽尔制冷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开利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浙江春晖空调压缩机有限公司、苏州英华特制冷设备技术有限公司、苏州苏净安发空调有限公司、温州会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秀平、张明圣、钟瑜、王汝金、金从卓、于志强、漆鹏程、陶玉鹏、陈振华、徐嘉、邓、史剑春、胡祥华、童香生、刘海峰、汤成忠、王洪明、陈毅、尤军、部和男1范围
容积式CO2制冷压缩机(组)
GB/T29030—2012
本标准规定了容积式CO,制冷压缩机(组)的名义工况、性能允差、试验规定和及试验方法,本标准还规定了输入功率、制冷系数、容积效率、等嫡效率的计算等。所叙述的名义工况和试验方法,用于测量压缩机的制冷量、功率、容积效率、等摘效率和制冷系数本标准适用于容积式CO制冷压缩机(以下简称“压缩机”)及容积式CO,制冷压缩机组(以下简称\机组”)。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624.1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1部分一般原理和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2部分:孔板GB/T2624.2
GB/T2624.3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3部分,喷嘴和文丘重喷嘴
GB/T2624.4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第4部分:文丘里管GB/T5773-2004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试验方法制冷设备术语
JB/T7249
3术语和定义
JB/T7249和GB/T577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容积式CO,制冷压缩机positivedisplacementCO,refrigerantcompressor通过压缩CO,制冷剂以实现制冷制热功能的容积式压缩机。3.2
容积式CO,制冷压缩机组
positivedisplacementCO,refrigerantcompressorunit由容积式CO制冷压缩机、原动机或其他附件(如油泵、油冷却器、油分离器等)组装在一起,用于压缩CO,制冷剂的机组。
量refrigeratingcapacity
制冷量
由试验测得的流经压缩机的制冷剂质量流量乘以压缩机吸气口的制冷剂气体比熔与排气口压力相对应饱和温度下液体比恰(亚临界循环)或膨胀前的制冷剂比恰(跨临界循环)之差。名义工况
压缩机(组)的名义工况应按表1的规定。1
GB/T29030—2012
压缩循环
(蒸发温度类型)
高蒸发温度
中蒸发温度
中蒸发温度
低蒸发温度
循环类型
跨临界
亚临界1
亚临界2
路临界1
跨临界2
跨临界3
亚临界1
亚临界2
亚临界3
亚临界4
跨临界1
跨临界2
跨临界34
压缩机(组)名义工况
低温侧
高温侧
亚临界
冷凝器出口
过冷度
高温侧
跨临界
膨胀前温度
该数据用于计算压缩机(组)的名义制冷量,实际试验时,为确保试验的准确性,该参数的数据可以选取3℃~5℃
该数据用于计算压缩机(组)的名义制冷量,实际试验时,为确保试验的准确性,该参数的数据可以远离CO,制冷剂的临界点·如可以选取20℃;“该工况为汽车空调压缩机运行名义工况,转速1800r/min;“该工况为电冰箱用全封闭型电动机压缩机运行名义工况。5
性能允差
压缩机制冷量或质量流量、输人功率和制冷系数的实测值与明示值的比值应满足表2的规定(测试工况与明示值对应工况相同)。表2
制冷量或质量流量
性能允差
压缩机应用(蒸发温度类型)
高蒸发温度
非名义工况运行条件下的功率
名义工况运行条件下的功率
制冷系数
≤105%
≤105%
≥90%
中蒸发温度
≤107.5%
≤105%
≥90%
低蒸发温度
《110%
≥90%
对应表1中低蒸发温度跨临界工况3.制冷量或质量流量允差≥95%,功率允差≤105%(若制冷量或功率的实测值<100W.则这两项允差应控制在5W范围内)2
6试验规定
6.1一般规定
6.1.1排除试验系统内的非CO,气体。确认没有制冷剂的泄漏6.1.2系统内的制冷剂和润滑油应保证正常运转使用的量。GB/T29030—2012
6.1.3排气管道上应设置有效的油分离器,使循环的制冷剂液体内含油量不超过1.5%(以质量计)。含油量测定按GB/T5773—2004附录A执行。6.1.4压缩机吸、排气口的压力和温度应在同一测点测量.该测点应在吸、排气截止阀外0.3m的直管段处。不带阀的封闭式压缩机应在距机壳015m的直管段处6.1.5被测试压缩机的周围不应有异常的空气流动。6.1.6被测试压缩机环境温度为(30土5)℃。6.2试验规定
6.2.1压缩机性能试验包括两种试验方法,即X法和Y法。两种方法应同时进行测量6.2.2X法和Y法试验结果之间的偏差应在士4%以内,并以X法和Y法测量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为准。
6.2.3压缩机试验时,系统应建立热平衡状态。试验时间一般不少于1h。测量数据的记录应在试验工况稳定半小时后,每隔15min测量一次,直至四次的测量数据符合规定为止。若试验数据采用计算机自动采集,采集时间不少于30min。在试验数据记录周期内允许对压力、温度、流量和液面作微小的调节。
6.2.4试验方法种类
6.2.4.1亚临界循环压缩机试验方法试验方法按GB/T5773执行。
6.2.4.2跨临界循环压缩机试验方法试验方法有如下七种,在每个试验周期内应测量试验报告中所规定的数据,以及每种试验方法所要求的附加数据
方法A:第二制冷剂量热器法(见7.2.1);方法B:满液式制冷剂量热器法(见7.2.2);方法C:干式制冷剂量热器法(见7.2.3):方法D1:吸气管制冷剂气体流量计法(见7.2.4);方法D2:排气管制冷剂气体流量计法(见7.2.5);方法:制冷剂气体冷却法(见7.2.6);方法K:压缩机排气管道量热器法(见7.2.7)。6.2.5试验方法X法和Y法的选择
6.2.5.1亚临界循环压缩机试验方法按GB/T5773执行6.2.5.2跨临界循环压缩机试验方法A、B、C、D1、D2和K中任何一种均可作为X法使用。除以下几点外,任何一种试验方法也可作为Y法使用。a)被作为X法的试验方法;
GB/T29030-—2012
测量的量与X法相同的任何一种方法,例如:假设X法测量的是压缩机排气管的气体流量,则b)
其他测量压缩机排气管气体流量的试验方法就不再被选作Y法(如D2不能与K法组合);测量方法与法的原理相同的任一种方法,例如:假设×法采用D1制冷剂气体流量计法,则D2制冷剂气体流量计法就不再被选作Y法。6.2.6
试验方法X法和Y法的组合
亚临界循环压缩机试验方法组合按GB/T5773执行。跨临界循环压缩机试验方法组合按表3执行。表3X法和Y法的组合
试验参数规定
DI、D2、K
A、B.C.J
A、B、C、DI、J
试验时允许试验参数偏差的范围按表4规定。表4
试验参数
吸气压力
排气压力
吸气温度
轴转速
试验参数允许偏差
测量值与规定值间的最大允许偏差±1.0%
测量仪表和准确度的规定
一般规定
测量值的任个读数相对于平均值的最大充许偏差±0.5%
试验用的仪表类型,可采用一种或数种进行测量试验用仪表应经校验合格,并在有效使用期内温度测量
测量温度的仪表有:玻璃水银温度计、热电偶、电阻温度计、半导体温度计和温差计。6.4.2.2测量准确度如下:
a)冷却介质和制冷剂的进、出口温度:准确度士0.1℃;b)
冷凝器中冷却水温度:准确度土0.1℃:c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压缩机吸气温度、流量节流装置前温度:准确度土O.1℃;d)
其他温度:准确度主0.2。
6.4.2.3温度测量的规定如下:
GB/T29030—2012
温度计的套管采用薄壁钢管或不锈钢薄壁管,垂直插人流体(温度计套管的尺寸不使气流受到a
明显影响)。管径较小时可斜插逆流或用测温管,插人深度为1/2管道直径。套管内注导热介质,读数时不应拔出温度计:
可能时,在用于测量冷却介质和制冷剂进、出口温差时,应在每次读数之后,交换进、出口温度b)
计进行测量,以提高测量准确度。6.4.3压力测量
测量压力的仪表有:弹簧管式压力表、压力传感器和水银柱大气压力计等。6.4.3.2所有压力测量仪表,其绝对压力读数或压差读数的准确度均为1%以内6.4.3.3用水银大气压力计测量大气压力时,读数应作温度修正。6.4.4流量测量
流量测量仪表有:液体计量容器、流量节流装置和质量或体积流量计等6.4.4.2测量准确度如下:
冷却介质、制冷剂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流量:准确度为测量流量的士1%以内;a)
制冷剂气体流量:准确度为测量流量的士2%以内,b)
6.4.4.3流量测量规定如下:
流量节流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与计算应按GB/T2624.1~2624.4的规定;a)
流量节流装置的压差读数应不小于250mm液柱高度。6.4.5
电工测量
电工测量仪表有:功率表(包括指示式和积算式)、电流表、电压表、功率因系表、率表和互感器。
6.4.5.2测量准确度等级如下:
a)功率表:指示式不低于0.5级精度、积算式不低于1级精度;数字功率计:士0.2%量程:
电流表、电压表、功率因素表和频率表:不低于0.5级精度:b)
c互感器:不低于0.2级精度。
6.4.5.3电工测量规定如下:
功率表测量值应在满量程的1/3以上(采用\两功率表”法测量时,其中一个功率表的测量值可以小于满量程的1/3)。用“两功率表”法或“三功率表”法测量三相交流电动机功率时,指示的电流和电压值应不低于功率表额定电流和电压值的60%;对手数字功率计:如果使用电流互感器,电流的实际显示值应不低于互感器量程的20%。6.4.6压缩机功率测量
6.4.6.1功率测量仪表有:转矩转速仪、测功计、标准电动机或其他测功仪表等6.4.6.2准确度为测定轴功率的主1.5%以内。5
GB/T29030-—2012
6.4.6.3功率测量规定如下:
测量三相交流电动机输人功率采用“两功率表”法或“三功率表”法;a)
有皮带或外部齿轮传动时,其传动效率如下b
直联传动:1.0;
精密齿轮传动(每级):0.985;三角皮带传动:0.965。
6.4.7转速测量
6.4.7.1转速测量仪表有:转速计数法、转速表和闪光测速仪等。6.4.7.2测量准确度为测量转速的士1%以内6.4.8时间测量
采用秒表测量。测量准确度为测定经过时间的士0.1%。6.4.9重量(质量)测量
采用各类台秤、天平和磅秤。测量准确度为测定重量(质量)的士0.2%。6.5试验数据整理和试验报告
6.5.1试验数据整理
6.5.1.1计算用制冷剂物理性质参数值,应采用最新出版的有关制冷工质热物理性质表和图6.5.1.2压缩机吸气压力及其他有关压力,应按试验时当地大气压力值修正。6.5.1.3所有测量值应按试验周期内连续四次测得的平均值为计算依据6.5.1.4
开启式压缩机的制冷量、轴功率采用轴转速修正:封闭式压缩机的制冷量,输人功率采用频率修正。
试验报告
一般数据,主要包括
试验日期、启动时间、结束时间和测量时间;压缩机类别、型号和出厂编号;压缩机额定电源;
压缩机主要结构参数;
压缩机排气量;
压缩机名义转速或名义频率;
制冷剂和润滑油。
6.5.2.2试验工况如下:
压缩机吸气压力(相应蒸发温度)、吸气温度b)(亚临界循环)压缩机排气压力(相应冷凝温度)、过冷温度:(跨临界循环)压缩机排气压力、膨胀前温度,
6.5.2.3试验方法如下:
a)X法;
b)Y法。
6.5.2.4试验测量值的平均值,包括: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