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958—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GB/T 1958—200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958—2004

中文名称: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相关标签: 产品 几何 技术规范 形状 位置 公差 检测 规定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1958—2004.
1范围
GB/T 1958规定了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以下简称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检测条件、评定方法及检测方案。
GB/T 1958适用于14项形位误差的检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洼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eqv ISO/DIS 1101,1996)GB/T 18779.1产品几何文技术规范(;PS)工件与测量设备的测量验第Ⅰ部分;按规范检验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规则(eqv lsO 14253-1;1998》
GB/T 18779.2 产品几何砥技术规范(;PS).L件与测量设备的测量检验第⒉部分:测量设备校准和产品检验中GPS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指南( ISU/TS 14253-2:1999,IDT)
GB/T 18780.1-—2002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几何要素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定义(idtISO 14660-1:1999)
3一般规定
3.1形位误差是指被测提取要素对其拟合要素的变动量,木标准涉及的形位误差共有14项,见表1。
注1;提取耍素是指按GB/T 1878i0.1定义的提取组咸要素和樾取导出要素的统称。
注2:提取组成要隶是在实际要素上提取数量足够多的点形成的。
3.2测量形位误差时v表面粗糙度﹑划痕、擦伤以及塌边等其他外观缺陷,应排除在外。
测量截面的布置,测量点的数目及其布置方让,吃根据被测要素的结构特征、功能要求和加工工艺等因素决定。
3.3形位误差检测原则分5种:与拟合要素比较原则,测量坐标值原则,测量特征参数原则,测量跳动原则和控制实效边界原则,见表2.
根据检测原则对各项目拟定的枪测方案见附录A。
3.4 测量形位误差时的标准条件:
1)标准温度为20℃;
2)标准测量力为零。
必要时应进行偏离标准条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3.5测量不确定度是确定检测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选择检测方案时应按GB/T18779.2的规定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标准图片预览

GB/T 1958—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GB/T 1958—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GB/T 1958—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GB/T 1958—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GB/T 1958—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标准内容

ICS17.04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958—2004
代替GB1958-1980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Geometrical product Specifications(GPS)-Geometrical tolerance--Verification prescription2004-11-1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05-07-01实施
GB/T1958--2004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一般规定
形状误差及其评定
位置误差及其评定
基准的建立和体现
仲裁·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检测方案
最小区域与定向最小区域判别法17
本标准是对GB/T1958—1980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标准的修订。
本标准与GB/T1958--198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增加了标准的前言,使标准更完善。一标准的技术内容作了四方面的修改:GB/T1958-2004
根据GB/T1182—1996标准的规定,取消了GB/T1958—1980版本中四校柱公差带的概念,a
并根据GB/T1182—1996作了相应的变更:根据GB/T18780.12002标准的规定,将标准中的有关概念作了相应的改动,如”被测实际b)
要索”改为“被测提取要素”、“理想要索”改为“拟合要素”“实际轴线”改为“提取中心线”,“实际中心面”改为“提取中心面”根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中规定的通用计量术语,将标准中有关名词如“读数”改为“示值”、“极限测量总误差”和“测量精度”改为“测量不确定度”d)对附录A中所规定的对称度误差检测方法的有关说明作了修改,以更加满足应用需要。在标准编写格式上按GB/T1.1一2000的规定作了相应的修改。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产品尺寸和儿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市计量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欣玲、陈月样、崔瑞志、吴迅本标准于1980年首次发布。
1范围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
GB/T1958—2004
本标准规定了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以下简称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检测条件、评定方法及检测方案。
本标准适用于14项形位误差的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自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自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eqVISO/DIS1101:1996)GB/T18779.1产品几何鼠技术规范(6GiPS)工件与测量设备的测量检验第1部分:按规范检验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规则(eq1S014253-1:1998)GB/T18779.2产品几何量技术现范(PS)工件马测量设备的测量检验第2部分:测量设备校准和产品检验中GPS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指南(JSU/TS14253-2:1999,IDT))GB/T18780.1一2002产品儿何量技术规范(GPS)儿何要素第1部分,基本术语和定义(idtISO14660-1.1999)
3一般规定
3.1形位误差是指被测提取要素对其拟合要素的变动量。本标准涉及的形位误差共有14项,见表1。注1.提取要索是指按GB/T18780.1定义的提取组成要素和提取导出要素的统称,注2,提收组成要素索是在实际要靠上提取致量足够多的点形成的3.2测量形位误差时,表面粗箱度,划痕,接伤以及请边等共他外观缺陷,应排除在外测量截面的布置、测量点的数目及其布置方法,应根据被测要索的结构特征、功能要求和加工工艺等因素决定。
3.3形位误差检测原如分5种,与拟合要素比较原则.量坐标值原则,测量特征参数原则,测量跳动原则和控制实效边界原则,见表2。根据检测原则对各项目拟定的检测方案见附录A。3.4测量形位误差时的标准条件:1)标准温度为20℃
2)标准测量力为零。
必要时应进行停离标准条件对测量结果影响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3.5测量不确定度是确定检测方案的重要依据之一,选择检测方案时应按GB/T18779.2的规定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GB/T1958-—2004
被测要素
单一要素
单一要素克
关联要素
关联要素
检测原则名称
与报合要索
比较原则
误差分类
形状误差
形状和位置误差
位置误差
轮脉误差
定向误差
定位误差
将被测提取要素与其拟合
要素相比较,量值由直接法或
间接法获得。
拟合要素用模拟方法获得
误差项目
直线度误差
平面度误差
圆度误差
圆柱度误差
线轮充度误差
面轮席度误垫
平行度误差Www.bzxZ.net
垂直度误差
倾度误差
同轴度误差
对称度误差
位置度误差
圆跳动
全跳动
1.量值由直接法获得
公差符号
文模撤报合要素
2.量值由间接法获得
自准直仪
橱报报合要票
反财链
检测原则名称
测量坐标值
测量特征券
数原则
测量疏动
控制实效边
界原则
表2(续)
测量被测提取要素的坐标
值(如直角坐标值、极标值、
国柱面坐标值),并经过数据
处理获得形位误差值
测量技测摄取要索上具有
代表性的参数(即特征参数)
来表示形位误差值
技测提取要素绕基准轴线
回转过程中,沿给定方向测量
其对某参专点或线的变动量。
变动量是指指示计最大与
最小示值之差
检验技测提取要索是否超
过实效边界,以判断合格与否
更量直角堂标值
两点法测量国度特征餐数
副量轻向跌动
用综合量规检验同轴度误差
GB/T19582004
酒蛋酸面
GB/T1958-2004
3.6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占给定公差值的10%~33%。注:各公差等级允许的测量不确定度建议按表3确定。表3
被测要素的公差等级
测量不确定度占形位
公差的百分比/%
形状误差及其评定
4.1形状误差
被测提取要素对其拟合要索的变动量,拟合要素的位置应符合GB/T1182规定的最小条件。4.1.1对提取导出要素(中心线,中心面等).其拟合要素位于被测提取导出要素之中,如图1所示的理想轴线L1。
被测提取中心线
最小区城
4.1.2对于提取组皮要素(线、面轮序度除外).其拟合要素位于实体之外且与被测提取组成要素相接触,如图2所示的理想直线A,-B和图3所示的理想圆C技测提取用成要素
量小区城
4.2最小条件
被测提取要素对其拟合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图1~图3)。技测提取组成要素
广最小区城
4.2.1形状误差值用最小包容区域(简称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GB/T1958—2004
4.2.2最小区域是指包容被测提取要素时.具有最小觉使f或直径灯的包容区域,如图1~图3所示。4.2.3各误差项目最小区域的形状分别和各自的公差带形状一致·但宽度(或直径)由被测提取要素本身决定。
4.3最小条件是评定形状误差的基本原则·在满足罕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允许采用近似方法来评定形状误差。
5位置误差及其评定
5.1定向误差
被测提取要素对一具有确定方向的拟合要素的变动量,拟合要素的方向由基准确定。5.1.1定向误差值用定向最小包容区域(商你定向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5.1.2定向最小区域是指按拟合要素的方向包容被测提取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或直径的包容区域,如图4所示。
5.1.3各误差项目定向最小区域的形状分别和各自的公差带形状一致,但宽度(或直径)由被测提取要素本身决定。
5.2定位误差
被测提取要素对一具有确定位置的拟合要素的变动量,拟合要素的位置由基准和理论正确尺寸确定。对于同轴度和对称度,理论正确尺寸为零。5.2.1定位误差值用定位最小包容区域(简称定位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5.2.2定位最小区域是指以拟合要素定位包容被测提取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或直径的包容区域,如图5所示。
5.2.3各误差项目定位最小区域的形状分别和各自的公差带形状一致,但宽度(或直径)由被测提取要素本身决定。
5.3测量定向、定位误差时,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按需要,允许采用模拟方法体现被测提取要素(图6、图7)。当用模拟方法体现被测提取要索进行测量时,在实测范围内和所要求的范固内,两者之间的误差值,可按正比关系折算。5
GB/T1958-2004
被测提取组成要素
基准中心平面
与基准平面平行的抵合要素
基准平面
定向最小区城
基准平面
定向最小区城
(报合要素与它共面)
定位最小区域
技测提取中心面
与基准平面垂直的拟合要素
基准轴线
(抵合要索与它同轴)
定位量小区身
技测提取中心线
鼓测提取中心线
在实际位置上的点
在叔合位置上的点
定位最小区域
5.4跳动
5.4.1圆跳动
用心轴模抵的轴线
用定位块快报的中心面
GB/T1958—2004
被测提取要素绕基准轴线做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时,由位置固定的指示计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示值之差。
5.4.2全跳动
被测提取要素绕基准轴线做无轴向移动回转,同时指示计沿给定方向的理想直线连续移动(或被测提取要囊每回转一周指示计活给定方向的理想直线做间断移动),由指示计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示值之差。
6基准的建立和体现
6.1基准的建立
由基准要素建立基准时,基准为该基准要素的拟合要素。拟合要素的位置应符合最小条件。6.2基准点
由提取导出球心或提取导出圆心建立基准点时,该提取导出球心或提取导出圆心即为基准点。注1提取导出球心为该提取球的拟合球面的球心,即提取导出球心与其拟合球心重合。注2提取导出园心为该提取园的拟合的园心,即提取导出圆心与其拟合园心重合。6.3基准直线
由提取线或其投影建立基准直线时,基准直线为该提取线的拟合直线,如图8所示。基准直线
提敢线
6.4基准轴线(基准中心线)
由提取导出中心线建立基准轴线(中心线)时,基准轴线(中心线)为该提取导出中心线的拟合轴线(中心线)如图9a)所示。
注1:提取中心线为提取回转体各横截面提取轮扇中心的轨迹,各横截面垂直于由提取表面得到的拟合回转体的轴线,如图9b)所示。提取轮靡的中心是指该轮靡的拟合圆的国心注2提取导出中心线为在给定平面内从两对应提取线上测得的各对应点连线中点所连成的线,所有对应点连线均垂直于拟合中心线·拟合中心线是由两对应提取线得到的两拟合平行直线的中心线[见图9e)】或两提取中心面(定义见6.8和其中的附图)的交线[见图9d)]。7
GB/T1958—2004
提取中心践
两对应提取战
基准轴线
握取导出中心线
6.5公共基准轴线
提取中心线
报合圆
横酸面
提取轮脚
提取验康的中心
提取中心面工
提取中心面2
提取导出中心线
由两条或两条以上提取中心线(组合基准要素)建立公共基准轴线时,公共基准轴线为这些提取中心线所共有的拟合轴线,如图10所示。提取中心线2
现中心线1
公共基准轴线
6.6基准平面
由提取表面建立基准平面时,基准平面为该提取表面的拟合平面,如图11所示。燕准平面
渠取表面
6.7公共基准平面
GB/T1958—2004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提取表面(组合基准要紧)建立公共基准平面时,公共基准平面为这些提取表面所共有的拟合平面,如图12所示。公共基准平面
提敢表面2
提取表由1
6.8基准中心平面
由提取中心面建立基准中心平面时.基准中心平面为该提取中心面的拟合平面,如图13a)所示。注:提取中心面为从两对应提取表面上测得的各对应点连线中点所构成的面,如图13b)所示。所有对应点的连线均垂直于拟合中心平面:拟合中心平面是由两对应提取表面得到的两拟合平行平面的中心平面。
提取中心面
6.9公共基准中心平面
基准中心平面
我收中心面
商对座畏收表面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提取中心面(组合基准要素)建立公共基准中心平面时,公共基准中心平面为这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