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 18665-2002 蒙山茶
GB 18665-2002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18665-2002

中文名称:蒙山茶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Mengshan tea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2002-03-05

实施日期:2002-06-01

作废日期:2008-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405702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食品技术>>茶、咖啡、可可>>67.140.10茶

中标分类号:食品>>饮料>>X55茶叶制品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被GB/T 18665-2008代替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8396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12, 字数:25千字

标准价格:13.0 元

出版日期:2002-06-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2002-03-05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杨天炯、张秀春、杨显良、阂国玉、杨红、夏家英、李廷松

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协会、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蒙山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办公室

归口单位: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

提出单位: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蒙山茶原产地域产品的术语和定义、原产地域范围、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及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列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蒙山茶。 GB 18665-2002 蒙山茶 GB18665-2002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 67. 140.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665—2002
蒙山莊茶
Mengshan tea
2002-03-05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2-06-01实施
GB18665-
—2002
本标准为全文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与GB17924—1999《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制定。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协会、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蒙山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办公室、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茶叶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天炯、张秀春、杨显良、闵国玉、杨红、夏家英、李廷松。250
1范围
蒙山茶
GB18665—2002
本标准规定厂蒙山茶原产地域产品的术语和定义、原产地域范围、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及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列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蒙山茶。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5009.12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GB/T5009.13食品中铜的测定方法GB/T 5009.191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方法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 7718
茶取样
GB/T 8302
GB/T 8304
GB/T 8306
GB/T8311
水分测定
总灰分测定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 8321. 1
GB 8321. 2
GB 8321. 3
GB 8321. 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T 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T 9172
花茶级型坏
GB11680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GB3 17924
原产地域产品通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蒙山茶Mengshantea
在国家批准的原产地域范围内种植的,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加工而成的、具有特定品质的茶叶。
鲜叶 fresh tea leaves
GB 18665--2002
出茶树采摘下来的嫩茎芽叶·又称“生叶”。3.3
茶叶tea
鲜叶经加工制成能饮用的干茶。3.4
蒙山特色茶Mengshan featured tea采用蒙山茶原产地域的幼嫩芽叶,经特定工艺制成的蒙顶黄芽、蒙顶石花、蒙顶甘露、蒙山毛峰、蒙山春露等系列产品。
4原产地域范围
蒙山茶的原产地域范围限于原产地域产品管理部门根据《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批准的原产地域范围,见附录A。
5产品分类
5.1特色茶
蒙顶黄芽、蒙顶石花、蒙顶甘露、蒙山毛峰、蒙山春露茶。5.2绿茶
蒙山烘青绿茶、蒙山炒青绿茶、蒙山蒸青绿茶。5.3花茶
蒙顶甘露花茶、蒙山毛峰花茶、蒙山香茗花茶与各级花茶等。6要求
6.1地理环境
蒙山茶原产地域三面环山,形若\U”字,其间有一分水岭,将其分割为眠江流域和青衣江流域两部分。坪岗交错,溪谷纷呈,为川西老冲积地之一。地貌以平坝丘陵为主,仅在地域边缘有低山分布:蒙顶山林木丰茂,莲花山层峦迭幛,总岗山连绵起伏,兰山环绕,形成辖区的天然屏障;河流皆源出本境,源短流小;境内土层深厚,酸性微酸性土壤占7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34%以上。优良的地理环境适宜发展茶叶生产。
6.2气候特点
蒙山茶原产地域属中纬度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5(,大于或等于10C的年积温4772.5C,无霜期298天,年均降雨量1519.9mm,蒸发量1029.6mm,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日照1035.5h,为低光辐射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为茶树的生长和有益内含物质的形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6.3茶树裁培
6.3.1茶树品种
以蒙山群体种和蒙山茶种选育出的蒙山9号、11号、16号、21号、23号、名山131和311,为省级地方优良茶树品种、是蒙山茶的主栽品种。6.3.2土壤要求
砂、粘适中的壤土,士层深度35cm以上,pH值4.0~6.5之间,有机质含量1.5%~2.5%全氮0.10%~0.13%,水解性氮100mg/kg~150 mg/kg.速效磷10 mg/kg~20 mg/kg.速效钾80mg/kg~150 mg/kg 以上。
6.3.3种植方式
GB 186652002
平地东离尚开沟种植,小于15度坡地横坡种植,大于15度坡地横山筑梯种植,梯面最小宽度180cm。
6.3.4茶园道路
建园讨根据茶园面积的大小、地形和地理位置来进行合理规划。干道、支道、步道、环道组成道路网。6.3.5水利系统
平地茶园合理布置排灌沟渠,坡地茶园注意排蓄结合系统的设置。6.3.6茶行布置
大行距150cm±15cm小行距35cm土5cm,株距16cm±4cm。6.3.7开种植沟与施肥
在设置的植茶小行开沟60cm宽,将20cm以上的土翻在行间,按每公项在沟中施入1050kg至1500kg(每亩在沟中施人70kg至100kg)茶园专用复合肥,将沟底再挖深15cm以上,培细主壤、拌匀肥料,然后回填士10cm至15cm,再施入2t至2.5t猪、牛、羊、兔栏肥,饼肥100kg,专用复合肥50kg拌勾,再回填土使植茶行高出地面5cm以上,培细土壤。6.3.8茶苗定值
先将茶苗打泥浆,按设定密度开沟定植,回填土压紧至根茎部,再薄盖一层细土,浇上适量定根水。6.3.9茶园耕除
分别在3月、5月7月,9月各进行一次除萃,11月进行冬耕,深度大于15cm。6.3.10茶园施肥
6.3.10.1依树施肥
幼林茶园主施农家肥,配施专用复合肥、投产茶园主施饼肥、猪、牛、羊、免栏肥、专用复合肥、菌肥等,配施磷、钾肥。
6.3.10.2按季施肥
春、夏、秋(2月下旬至3月上旬,4月下旬至5月上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施追肥,以农家清粪加魔熟饼肥为主;冬季施有机肥(牛、羊、兔栏肥、饼肥等)、茶园专用复合肥等。6.3.11病虫防治
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药防治。6.3.11.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虫的茶树品种,适时中耕除草,合理施肥、修剪、疏枝清园,以减少病虫来源。6.3.11.2生物防治
采用以虫治虫,以菌治病虫等措施。6.3.11.3物理防治
对危害茶树的病虫采用捕杀、摘除、灯光、食饵诱杀等防治措施。6.3.11.4农药防治
农药使用按GB4285、GB8321.1.GB8321.2、GB8321.3、GB8321.4、GB/T8321.5的规定执行。6.3.12茶树修剪
6.3.12.1定型修剪
新植茶树进行三至四次定型修剪,第一剪留树高18cm至20cm左右,第二剪提高14cm至18cm:第三剪提高12cm至15cm经过三次定型修剪,茶树高度达45cm一50cm在此基础上进行轻采,进步培养树冠,经第四剪后,茶树高度60cm以上,即可进人采摘期,但要注意采养结合。6.3.12.2轻修剪
指茶园投产后,每年冬季进行的修剪。剪去树冠蓬面的鸡抓枝、细弱枝、病虫枝和突出枝。6.3.12.3深修剪
茶树经多年采摘,蓬面细弱小庄增多,育芽能力下降,产量下降,此时应对莲面进行深修剪。修剪深253
GB 18665--2002
度应根据茶树的长势m定,一般剪除树冠10cm15cm。6.3.13来摘
可分为特色茶和绿茶两种类型。6.3.13.1特色茶菜摘
当茶树上有5%的芽头长成熟,可采单芽作黄芽、特级石花的原料;随着气温的增高、茶芽的生长,采单芽、一芽叶至芽二叶鲜叶,分别作石花、甘露、毛蜂系列产品和春露茶的原料,特色茶鲜叶品名分级标准见表1。
品名缀别
蒙顶黄芽
蒙顶石花特级
蒙顶石花一级
蒙璜石花二级
蒙顶甘露特级
蒙顶甘鑫一级
蒙顶甘露二级
蒙山毛蜂特级
蒙山毛峰一级
蒙山毛蜂二级
蒙山春露
10~202040
一芽一叶初展
一芽二叶初廠
50-6040m50
15~2012--20
20~3030~50
绿茶的采摘
70~~80
50~~60
70~801
5~60 1
40- 50130-40
45~-60 1
30--40
一芽二叶
单位为%
同等嫩度单片
对夹计
5~ 10
10~~17
15-20/10~15
115~20/10~15
20~251
8~10
8~10
采芽……、三叶与同等嫩度的单片对夹叶,依据鲜叶的老嫩程度,分别为特级至五级鲜叶原料,绿茶鲜叶分级标准见表2。
芽叶组成
6.4工艺流程
芽、二群
20~~29
10--19
一芽二、三
45~54
20~30
5~20
同等嫩度
单片对夹叶
感官指标
芽叶鲜嫩、叶质软、叶色鲜润
芽叶鲜嫩、叶质软、叶润
芽叶嫩、叶质尚软、叶尚润
穿浒新鲜、呼质欠软、叶欠润
穿叶尚新鲜、叶质稍硬、叶无劣变穿叶欠新鲜、叶质较硬,叶无劣变单位为%
GB18665--2002
6.4.1蒙顶黄芽工艺流程
鲜针摊放杀青一摊凉一炒二青包黄一炒三青堆黄一四炒下燥提毫→烘干→整理一拼醛烘焙提香→定量装箱人库。
6.4.2蒙顶石花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一杀青摊凉炒二青摊凉一干燥提毫→烘干→整理→拼配→烘焙提香→定量装箱人库。
6.4.3蒙顶甘露(蒙山毛峰、蒙山春露)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摊凉→头揉→炒(烘)二青→摊凉→二揉→干燥(炒或烘)→做形提毫→烘干→整理→拼配→烘焙提香→定量装箱人库。6.4.4烘青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一杀青→摊凉→头揉解块→烘二青摊凉一→二揉→解块→初烘→摊凉→复烘→精制筛分风选→栋梗→拼配→复烘定量装箱(袋)人库。6.4.5炒膏茶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一杀青一摊凉头揉一解块→炒二青一摊凉二揉解块→炒干→车色→精制筛分风选→栋梗→拼配一炒足干→定量装箱(袋)入库。6.4.6蒸声绿茶工艺流程
鲜件摊放蒸气杀青→冷却一初干初揉一粗揉一平揉一中揉一精揉一烘干一抖筛一平园筛→栋梗风选检验拼配—定量包装人库。6.4.7莱莉花茶工艺流程
茶环→厂特色茶
级内茶可加小于1%的白兰花睿制鲜花摊放
+摊凉
一复火摊凉
+茶花拌合一收堆窖制→通花
复堆睿制→摊凉→筛花→复火摊凉→装箱(袋)→继或提花。6.5官指标
6.5.1蒙山特色茶系列产品感官指标见表3。表3
蒙顶黄芽
蒙项石花特级
蒙顶石花级
蒙頭石花级
蒙顶甘露特级
蒙顶甘露一级
蒙顶甘露二级
蒙山毛特级
蒙山毛峰-级
蒙山毛蜂二级
蒙山春露
扁平挺直
扇平匀真
扁平匀整
扁平尚直
细秀勾卷
细紧勾
细紧勾卷
嫩黄润
全荪披毫
嫩绿油润
嫩芽银毫
嫩绿油润
绿油润
嫩绿油润
细嫩多毫
细嫩有毫
细嫩银毫
嫩绿油润
细嫩多毫
绿油润
细嫩显毫
嫩绿油润细嫩多毫
紧细较直多锋菌
紧细较直显锋苗
繁细较直有锋苗
紧细有锋
绿油润
尚绿油润
细嫩显毫
细嫩有毫
细嫩有率
甜香馥郁
嫩黄明亮
嫩香浓郁
清香持久
嫩香馥郁
清澈绿亮
嫩绿明亮
鲜爽甘醇
鲜嫩甘爽
鲜醇甘爽
鲜爽回甘
嫩缘明亮
嫩绿鲜亮
嫩缘明亮
嫩香持久
清香持久
清香鲜洁
清香持久
清香持久
黄绿明亮
嫩缘明亮
黄绿明亮
黄绿明亮
黄绿明亮
鲜嫩醇爽
鲜爽回甘
醇厚回甘
鲜嫩醇爽
鲜醇甘爽
厚甘爽
厚爽口
黄亮鲜活
全芽匀冕
嫩黄明亮
绿黄明
嫩黄明亮
嫩黄勾凳
绿黄勾亮
嫩黄明亮
绿黄匀癌
黄绿勾凳
黄绿勾亮
GB 18665--2002
蒙山特色茉莉花茶系列产品感官指标见表4。表4
蒙顶甘露花茶
蒙山毛峰花茶
蒙山香茗花茶
细紧显锋苗有毫
紧细有锋苗带毫
紧细有锋苗
黄绿润
黄绿尚润
黄绿尚润
蒙山烘青绿茶系列产品感官指标见表5。净度
紧细有毫
紧细带毫
尚稍实
稍粗松
尚勾整
尚匀整
欠勾整
欠勾整
绿尚润
绿稍润
稍枯黄
稍有嫩茎
有嫩茎
显嫩梗
稍有朴片
有梗朴片
多梗朴片
6.5.4蒙山炒青绿茶系列产品感官指标见表6。表6
紧细有锋苗
紧实有锋苗
尚紧实
尚匀整
尚勾整
欠匀整
欠勾整
绿尚润
绿稍润
稍枯黄
稍有嫩茎
有嫩茎
显嫩茎
有嫩梗片
有梗朴片
显梗朴片
鲜灵持久
鲜灵浓郁
绿黄明亮
鲜爽回甘
绿黄明亮
鲜浓甘醇
鲜浓持久绿黄明亮
带栗香
有粗气
黄绿明亮
黄绿尚亮
黄绿稍亮
黄稍暗
黄绿明亮
黄绿尚亮
黄绿明
绿黄尚明
绿黄稍暗
稍粗淡
浓尚醇
稍粗淡
绿黄明亮、
芽叶较完整
绿黄明亮、
芽叶较完整
黄绿明亮、
芽叶较完整
黄绿细嫩明亮
嫩勾绿亮
绿尚嫩明
欠绿亮
黄绿稍暗
黄绿粗硬
细嫩黄绿明亮
绿嫩明亮
黄绿尚嫩尚亮
黄绿欠嫩稍摊张
黄绿有摊张
黄绿粗老稍暗
6.5.5蒙山蒸青绿茶系列产品感宫指标见表7品
挺秀松针形
多嫩芽
紧直松针形
嫩芽显露
松针形
稍有嫩芽
松针形
夹长条
松针形
稍扁直
带松针形
稍扁直
夹狭长条
尚匀整
鲜明油润
深绿油润
深绿油润
蒙山茉莉花茶系列产品感宫指标见表8。净
稍有嫩茎
有梗片
筋梗片
黄朴片
有朴片梗
黄朴片
紧细眼锋苗
紧直有锋苗
尚紧略直
稍松带块
松扁轻飘
勾净度
稍有嫩茎
有嫩茎
显嫩茎
有茎梗
有硬梗朴片
多梗朴片
绿润、花干白色
绿尚润、
花十黄白色
尚绿润、
花干黄白色
黄绿欠润、
花干黄白色
绿黄稍暗
花干黄白色
绿黄稍枯、
花干黄色
鲜持久
尚鲜浓
清香鲜嫩
尚持久
尚清香
粗青气
醇厚鲜爽
浓醇爽口
尚浓醇
带青涩
浓醇鲜爽
浓醇尚鲜
尚醇和
GB18665—2002
嫩绿明亮
嫩绿明亮
绿明亮
绿明亮
黄绿明亮
绿黄尚亮
绿黄尚明
绿黄稍明
黄稍暗
嫩匀多芽
鲜嫩明亮
嫩匀显芽
青绿明亮
嫩匀绿亮
柔软绿亮
绿勾明亮
尚匀黄绿
欠匀黄绿
稍粗老
黄绿稍暗
黄绿明亮
细嫩有芽
黄绿明亮
细嫩柔软
黄绿尚亮
尚嫩柔软
黄绿尚明
稍有摊张
黄绿稍暗
欠软较粗
黄绿带暗
较粗老
GB 18665--2002
6.6理化指标
蒙山特色茶、特种茉莉花茶理化指标见表9。6.6.1
蒙山特色茶
蒙山特色花茶
总灰分
非茶类夹杂物
蒙山烘青绿茶、炒青绿茶、蒸青绿茶理化指标见表10。6.6.2
1~~3级
总灰分
蒙山装莉花茶系列产品理化指标现表11。6.6.3
1~2级
3~5级
卫生播标
总灰分
非茶类夹杂物
有毒、有害物质高残留限量应符含表12的要求。表12
铅(Pb)
铜(Cu)
六六六
滴滴滴
非茶类夹杂物
单位为%
含花量
单位为%
单位为%
含花量
单位为毫克每干克
7试验方法
7.1感官指标试验方法
按GB/T9172和实物标样执行。
7.2理化指标试验方法
7.2.1水分:按GB/T8304执行。
7.2.2粉末:按GB/T8311执行。
7.2.3总灰分:按GB/T8306执行。7.3卫生指标试验方法
GB 18665 --2002
茶叶中铅含量按GB/T5009.12执行;茶叶中铜的含量按GB/T5009.13执行:茶叶中六六六、滴滴递含量按GB/T5009.19执行。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8检验规则
8.1产品批次确定
产品均以同批拼配茶为一批次。8.2抽样
按GB/T8302执行,取样量为400g。8.3检验分类
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8.3.1出厂检验:正常情况下,应对标签、包装、感官指标、理化指标按标准规定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并附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方能出厂。8.3.2型式检验:产品有下列情况之时,必须进行型式检验。a)原料来源变动较大时;
b)生产工艺有较大变更时;
c)正常生产一年;
d)国家监督抽查时。
8.4判定规则
8.4.1在样品中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该批产品不合格。a)感官指标不符合干看、湿评和实物标样规定的;b)理化指标任一项不符合规定的;c)卫生指标不符合表12中任一项指标的;d)标签不符合GB7718规定的。
8.4.2复检
对检验不合格批次,应对留样进行复检或在同批产品中按GB/T8302的规定重新抽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9标志、标签
9.1标志
包装贮运图示标志按GB191执行。9.2标签
除按GB7718执行外.还应标注原料产地、产品原产地域、原产地域产品专用标志。259
GB 18665-2002
包装、运输、贮存
10.1包装
10.1.1包装用纸卫生指标应符合GB11680规定包装应能防潮、无毒、无异味。10. 1.2
10.1.3包装计量:小包装净含量,整件包装计量偏差按原国家技术监督局令[1995]第43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执行。
10.2运输
运输的各种交通工具应清洁、卫生、于燥、无异味;运输时必须防雨、防潮、防曝晒;严禁与有毒、易污染物品混装、混运
10.3贮存
10.3.1成品茶应贮存在清洁卫生、干燥、防潮、无异味的库房。特色茶、特色花茶要作保鲜库房内贮存,库房内应保持0C~5的低温.相对湿度50%以下,定期检查茶叶的贮存情况260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