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7113.2—201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7113.2—2014
中文名称:绝缘软管第⒉部分: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zip .pdf
标准分类号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GB/T 7113.2—2014.
1范围
GB/T 7113的本部分规定了包括热收缩管在内的绝缘软管的试验方法。这类软管主要被用于电气设备的导体部分和接头处的绝缘。
GB/T 7113.2适用于绝缘软管。
注:规定试验的目的是控制软管的质量,但这些试验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软管的浸渍.包胶工艺过程或其他特定应用。必要时试验方法还需要补充适宜的浸渍或相容性试验以适应特殊环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28--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ISO 37;2005,IDT)GB/T 1034-—2008塑料吸水性的测定(ISO 62:2008,IDT)
GB/T 1408.1—2006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工频下试验(IEC 60243-1:1998,IDT)
GB/T 1409—2006测量电气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和高频(包括米波波长在内)下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的推荐方法(IEC 60250:1969,MOD)
GB/T 1410—2006固体电气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IEC 60093,1980,IDT)
GB/T 2406.2--2009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⒉部分:室温试验(ISO 4589-2:1996,IDT)
GB/T 2423.28—200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⒉部分:试验方法﹐试验T;锡焊(IEC 60068-2-20:1979,IDT)
GB/T 7196—2012用液体萃取测定电气绝缘材料离子杂质的试验方法(IEC 60589:1977,IDT)GB/T 10582—2008电气绝缘材料﹐测定因绝缘材料引起的电解腐蚀的试验方法(IEC 60426;2007,IDT)
GB/T 11026.1—2003
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第1部分:老化程序和试验结果的评定
(IEC 60216-1:2001,1DT)
GB/T 11026.2—2012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第⒉部分:试验判断标准的选择(IEC 60216-22005,1DT)
GB/T 11026.3—2006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第3部分:计算耐热特征参数的规程(IEC 60216-3 : 2002,1DT)
GB/T 11026.4—2012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第4部分:老化烘箱﹑单室烘箱(IEC 60216-4-1;
标准内容
ICS29.035.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7113.2—2014
代替GB/T7113.2—2005
绝缘软管
第2部分:试验方法
Flexibleinsulatingsleeving
Part 2:Methods of test
(IEC60684-2:2003,MOD)
2014-06-2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015-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
国家标准
绝缘软管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7113.2—2014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spc.net.cn
发行中心:(010)51780235
总编室:(010)64275323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印张4字数113千字2014年8月第一版
文2014年8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1-49498定价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如有印装差错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10107
GB/T7113《绝缘软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
第2部分:试验方法
第3部分:聚氯乙烯玻璃纤维编织软管:第4部分:内烯酸酯玻璃纤维编织软管:第5部分:硅橡胶玻璃纤维编织软管:第6部分:聚氨酯(PUR)玻璃纤维编织软管;...
本部分为GB/T7113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GB/T7113.2—2014
本部分代替GB/T7113.2—2005《绝缘软管试验方法》,与GB/T7113.2—200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对标准“范围”作了进一步说明;一对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所引用标准进行了相应更新;一增加了长期耐热性(3000h)”“室温动态剪切”“高温动态剪切”、“热冲击和热老化后动态剪切”“对铝材的旋转剥离”、“密封”、“双层热缩基片粘结后T型剥离”等章节(见第38章、第51章~第57章)。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EC60684-2:2003《绝缘软管第2部分:试验方法》(第2.1版)及IEC60684-2A2Ed2.0(2005)。
本部分对IEC60684-2:2003及IEC60684-2A2Ed2.0(2005)进行了如下编辑性修改:将第38章与第51章合并编写,标题改为“热耐久性/长期耐热性(3000h)”;一一对第27章“火焰蔓延试验”的试验用钢琴丝直径改用表格方式编制;一对第45章“毒性指数”的有毒物组成列表上增加表头:将C值改用表格列出:气体浓度单位由“ppm”改为”μg/L”表示;
将所有图示放于文本最后的编排方式改为将每个图示置于其对应的章节后编排。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部分由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1)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杭州萧山绝缘材料厂、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常熟江南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罗传勇、张胜祥、宋玉侠、赵婕、张志刚。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7114--1986.GB/T7113.2—2005。I
1范围
绝缘软管
第2部分:试验方法
GB/T7113.2—2014
GB/T7113的本部分规定了包括热收缩管在内的绝缘软管的试验方法。这类软管主要被用于电气设备的导体部分和接头处的绝缘。本部分适用于绝缘软管。
注:规定试验的目的是控制软管的质量,但这些试验并不一定完全适用于软管的浸溃、包胶工艺过程或其他特定应用。必要时试验方法还需要补充适宜的浸溃或相容性试验以适应特殊环境。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528—2009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ISO37:2005,IDT)GB/T1034—2008塑料吸水性的测定(ISO62:2008,IDT)GB/T1408.1一2006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第1部分:工频下试验(IEC60243-1:1998,IDT)
GB/T1409一2006测量电气绝缘材料在工频、音频和高频(包括米波波长在内)下电容率和介质损耗因数的推荐方法(IEC60250:1969,MOD)GB/T1410—2006固体电气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IEC60093:1980,IDT)
GB/T2406.2-2009
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室温试验(ISO4589-2:1996,IDT)
GB/T2423.28—2005
2-20.1979,IDT)Www.bzxZ.net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T:锡焊(IEC60068-GB/T7196—2012用液体萃取测定电气绝缘材料离子杂质的试验方法(IEC60589:1977,IDT)GB/T10582一2008电气绝缘材料测定因绝缘材料引起的电解腐蚀的试验方法(IEC60426:2007IDT
GB/T11026.1—2003
(IEC60216-1:2001IDT)
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第1部分:老化程序和试验结果的评定GB/T11026.2—2012
2电气绝缘材料
耐热性第2部分:试验判断标准的选择(IEC60216-2:2005.IDTX
GB/T11026.3一2006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第3部分:计算耐热特征参数的规程(IEC60216-3:2002,IDT
GB/T11026.4—2012
2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第4部分:老化烘箱直单室烘箱(IEC60216-4-1:
2006.IDTX
GB/T11026.5—2010
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
第5部分:老化烘箱温度达300℃的精密烘箱(IEC60216-4-2:2000,IDT)
GB/T7113.2—2014
ISO5-1:2009摄影和印刷技术密度测量——第1部分:几何学和功能符号(Photographyandgraphic technologyDensity measurements-Partl:Geometry and functional notation)ISO5-2:2009摄影和印刷技术密度测定第2部分:透射密度的几何条件(Photographyandgraphic technology-Density measurementsPart 2:Geometric conditions for transmittance density)ISO5-3:2009摄影和印刷技术密度测定第3部分:光谱条件(Photographyandgraphictech-nology-DensitymeasurementsPart 3:Spectral Conditions)ISO5-4:20o9摄影技术密度测定第4部分:反射密度的几何条件(PhotographyandgraphictechnologyDensity measurements-Part 4:Geometric conditions for reflection density)ISO105-A02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第A02部分:颜色变化评定用灰度标(Textiles一Testsforcolour fastness-Part Ao2:Grey scalefor assessing change in colour)ISO105-Bo1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第Bo1部分:光色牢度:日光(TextilesTestsforcolourfastnessPart Bol:Colour fastness to light:Daylight)ISO182-1:1990塑料以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为基的复合物及制品高温下放出氯化氢和其他酸性产物倾向的测定第1部分:刚果红法(Plastics-Determinationof thetendencyofcompoundsand products based on vinyl chloride 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to evolve hydrogen chloride andany other acidic product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Part l:Congo red method)ISO182-2:1990塑料以氯乙烯均聚物和共聚物为基的复合物及制品高温下放出氯化氢和其他酸性产物倾向的测定第2部分:pH法(Plastics一Determinationofthetendencyofcompoundsandproducts based on vinyl chloride 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to evolve hydrogen chloride and anyother acidic product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Part 2:pH method)ISO974:2000塑料冲击脆化温度的测定(Plastics--Determinationof thebrittlenesstempera+tureby impact)
ISO1431-1:2004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臭氧龟裂性第1部分:静态应变试验(Rubber,vulcanized or thermoplastic-Resistance to ozone crackingPart 1:Static and dynamic strain test)ISO4589-3:1996塑料通过氧指数测定燃烧性能第3部分:高温试验(PlasticsDetermination of burning behaviour by oxygen index-Part 3:Elevated-temperature test)ISO13943:2008防火安全词汇(Firesafety—Vocabulary)IEC60068-2-2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T:引线式元件的可焊性和耐焊接热试验方法(Environmentaltesting—Part2-2o:TestsTestT:Testmethodsfor solder-ability and resistance to soldering heat of devices with leads)IEC60212:2010固体电气绝缘材料试验前或试验时采用的标准条件(Standardconditionsforuse prior to and during the testing of solid electrical insulating materials)IEC60587:2007评定在严酷环境条件下使用的电气绝缘材料耐电痕化性和电蚀损的试验方法(Electrical insulating materials used under severe ambient conditions-Test methods for evaluating resistance to tracking and erosion)IEC60695-6-30:1996着火危险试验第6部分:评定电工产品着火产生的烟阻光引起的视觉模糊危险的方法和导则第30节:小规模静态法烟阻光度的测定(Firehazardtesting一Part6:Guidance and test methods on the assessment of obscuration hazards of vision caused by smoke opacityfrom electrotechnical products involved in fires-Section 3O:Small scale static method-Determinationof smoke opacity-Description of the apparatus)IEC60754-1:1994电缆材料燃烧过程中释放的气体的试验第1部分:取自电缆的聚合物材料燃烧过程中释放的卤酸气体量的测定(Testsongasesevolvedduringcombustionof materialsfromca-bles-Part l:Determination of the amount of halogen acid gas)GB/T7113.2—2014
IEC60754-2:1991电缆材料燃烧中释放气体的试验第2部分:通过测定pH值和电导率来测定取自电缆的聚合物材料燃烧过程中释放的气体的酸度的测定(Testongasesevolvedduringcombus-tion of electric cables-Part 2:Determination of degree of acidity of gases evolved during the combus-tion of materials taken from electric cables by measuring pH and conductivity3试验条件
3.1除非另有规定,所有试验应按IEC60212:2010在标准大气下,即在温度15℃~35℃和周围环境相对湿度下进行。
有争议时,这些试验应在23℃土2℃和相对湿度(50士5)%下进行。3.2当某一试验程序规定在高温下加热时,试样应在符合GB/T11026.4一2012的均匀加热烘箱中保持规定的时间。
3.3对规定需要在低温下进行的试验,在产品规范中可以要求在一t℃或更低的温度下进行试验。该温度的偏差按IEC60212:2010中规定取士3℃。注:一t℃为各产品规范中规定的低温试验温度值。4内径、壁厚及同心度的测量
4.1内径
4.1.1试样数量
应试验三个试样。
4.1.2通用方法
应使用合适直径的圆柱塞规或锥形塞规对试样的内径作出上下限值的推断。塞规应能深人试样的内部但不引起软管扩张。如需要,在对某些型号的软管进行测量时,可借助粉末状润滑剂进行。4.1.3可扩张编织软管的松弛后内径选取一根250mm长的钢芯棒,其直径等于规定的最小松弛后内径。将芯棒完全插人软管,使芯棒伸出软管的切割端50mm。在软管的另一端,于紧靠芯棒端头处,用金属丝将软管扎紧以阻止芯棒进一步穿人软管内。从软管扎紧端沿切割端将紧贴在芯棒上的软管抚平并扭挤软管,直至软管的切割端与芯棒端头对齐,再用金属丝缠绕固定。
用一种不会腐蚀软管的标识媒质,例如,打字机修改液,在软管中央位置画出两条间隔为200mm的基准线。
松开切割端,让软管松弛。
测量基准线之间距离,准确至1mm。如果测量尺寸大于或等于195mm,则该软管具有规定的最大松弛后内径。如果测量尺寸小于195mm,则用直径逐增大的芯棒重复测量直至测量尺寸大于或等于195mm。
4.1.4可扩张编织软管的扩张后内径选取一圆柱塞规,其直径等于规定的最小扩张后内径。3
GB/T7113.2—2014
紧握切割端以下50mm处的软管。(纵向)剖开软管的切割端10mm并插人圆柱塞规。设法将圆柱塞规向软管未部开而被紧握住部分推进。如果不需用力就能将圆柱塞规推进,则该软管具有最小扩张后内径如果需用力才能将圆柱塞规推进,则用逐渐缩小的圆柱塞规重复测量。4.1.5结果
取所有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2编织软管的壁厚
4.2.1试样数量
应试验三个试样。
4.2.2程序
用圆柱塞规或芯棒插入软管,做到能自由插人但其直径应不小于软管内径的80%。然后用一种具有直径约6mm平面测量头的测微计测量软管外径总尺寸。在测量时,测微计施加于试样上的压力应恰好使软管紧贴插人的圆柱塞规或芯棒。以外径总尺寸与圆柱塞规或芯棒直径之差的一半计算壁厚。4.2.3结果
取所有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4.3
挤出软管的最小/最大壁厚和同心度4.3.1试样数量
应试验三个试样。
4.3.2壁厚
本标准不规定强制性测量方法。通过适当次数的试验,找出软管壁上相应最小壁厚和最大壁厚的点。
注:下述测量法证明是适用的:光学轮廊投影仪,光学比较仪,适用的测微计。有争议时,采用光学方法中的一种。4.3.3同心度
按式(1)计算每一软管的同心度:同心度
4.3.4结果
最小壁厚
最大壁厚
取所有最小壁厚和最大壁厚及同心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5密度
5.1试样数量
应试验至少三个试样。
.......(1)
5.2程序
可采用任何测定密度的方法,只要该方法能保证准确度为0.01g/cm即可。注:小内径软管试样可沿其长度方向切割并开,以避免测定过程中夹人空气。5.3结果
GB/T7113.2—2014
注明所选用的测定方法并报告所有测得的密度值。除非产品规范另有规定,取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
6受热后的抗破裂
6.1试样数量
应试验三个试样。
6.2试样形状
试样应切成环状,其切割长度等于壁厚。切割时应保证切口整齐,因为切口缺陷会影响试验结果。注:对因实际操作困难而不可能把试样切成方形截面的环时,长度可以增加到不超过2.5mm。6.3程序
用一根斜度为(15士1)的锥形芯棒对试样进行试验。除产品规范另有规定,试样应在70℃士2℃温度下保持(168士2)h,然后让其冷却至23℃土5℃。然后沿着芯棒往上翻卷试样,使其扩张量等于产品规范中规定的标称内径的一定百分比。试样应在23℃士5℃下保持(24土1)h,然后检查其破裂情况。
6.4结果
报告是否有任何破裂情况。
7热冲击
7.1试样数量
应试验五个试样。
7.2试样形状
几段约75mm长的软管,或按第20章制备的用于测定拉伸强度或断裂伸长的试样。7.3程序
试样应垂直地悬挂在烘箱中,在产品规范中规定的温度下保持4h士10min。取出试样让其冷却至室温。然后,检查其是否有任何滴流、开裂或流动迹象。另外当产品规范有规定时,试样还应试验拉伸强度和/或断裂伸长。7.4结果
除非产品规范另有规定,取所有拉伸强度和/或断裂伸长测试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5
GB/T7113.2—2014
8耐焊热性
8.1试样数量
应试验三个试样。
8.2试样形状
采用60mm长的软管和大约150mm长的镀锡铜线,该铜线直径容许能与软管滑动配合。在铜线的中点处,沿一根直径三倍于软管标称内径的芯棒将铜线弯成90°。应将软管沿铜线滑动并逐渐穿过铜线弯曲部分,让试验时处于垂直状态铜线的直线部分套有软管的长度等于1.5倍的软管标称内径,但最小长度为1mm(见图1)。在处于垂直部分的铜线超出软管20mm处切断。
在试验时处于水平部分的铜线于软管端头处切断。在铜线被弯曲好至少5min后,把铜线伸出下部的6mm涂以由25%(质量份)松香和75%(质量份)2-丙醇(异丙醇)或乙醇组成的高级焊剂(只能使用非活性松香,其酸值以KOH计不低于155mg/g。详见GB/T2423.28—2005附录C)。8.3程序
在23℃土5℃下将铜线涂上焊剂后的60min内对软管进行试验。在距铜线弯曲部分至少25mm的水平部分夹住铜线。把铜线的垂直部分浸入熔融焊锡槽的中央,使铜线浸人部分为6mm;常用方法是预先在铜线上做记号。浸焊时间为(15土1)s或按产品规范规定。焊锡槽的直径应不小于25mm,深度不小于12mm及在试验期间焊锡温度应保持在260℃士5℃。试验后检查试样有无开裂、熔化或明显膨胀,轻微的熔化是允许的(见图2)。8.4结果
报告是否有开裂、膨胀或明显熔化现象。单位为毫米
说明:
1—夹持试样部位
一距夹持试样部位至少25mm;
软管内径的1.5倍;
焊接液面;
绕直径为3倍于软管内径的芯棒弯曲而成的弯头。5
图1耐焊热性试验用试样
不合格
一轻微熔融
2经受耐焊热性试验后的软管实例图2
9无涂层编织玻璃纤维软管的加热质量损失9.1试样数量及质量
应试验三个试样,每个试样质量为(5士1)g9.2程序
GB/T7113.22014
试样应经105℃士2℃、1h的加热条件处理,随后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然后,对试样进行称重(m,),准确至0.0002g。之后,在600℃士10℃的通风的加热炉内加热60min~75min。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再对试样称重(mz)。9.3计算
按式(2)计算质量损失率:
M=ml=m2×100%
式中:
质量损失率,以百分数(%)表示;热处理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l
高温加热灼烧后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m2
9.4结果
除非产品规范另有规定,取质量损失百分数所有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10长度变化
10.1试样数量
应试验三个试样。
10.2试样形状
(2)
把每个试样切成长约150mm,用一种不会损害软管的标识媒质,在试样的大致中间位置作两条间隔为100mm的基准线。测量基准线之间距离(L,),准确至0.5mm。10.3程序
试样应水平放置于能让其自由复原的某种材料上,并将它们一起置于烘箱内按产品规范规定的温GB/T7113.2—2014
度和时间进行处理。
然后,让试样冷却至室温,重测基准线之间距离(L),准确至0.5mm。10.4计算
按式(3)计算长度变化(L。):L-Li
×100%
式中:
L。—长度变化量,以百分数(%)表示:Li起始长度,单位为毫米(mm)L自由收缩后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10.5结果
取所有长度变化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11负荷变形(高温耐压力)
11.1试样数量
应试验三个试样
试验应在软管挤出16h后进行。
11.2试样形状
.(3)
试样制备:沿软管长度方向将其剖开,然后把剖开的软管切成约10mmX5mm的切片,如果软管周长小于5mm,则按全周长切割,并使试样长度中心线平行于软管长度方向。11.3装置
试验装置是由一种能测量试样受力变形至土0.01mm的仪器组成,仪器上带有一个厚(0.70士0.01)mm用来加载负荷于试样的矩形压痕板,除非产品规范另有规定,施加的负荷为(1.20土0.05)N。将试样置于支承在V型块上的直径为(6.00士0.10)mm的金属芯棒上。如图3所示。除非产品规范对温度另有规定,在加热期间应把该装置放人恒定在110℃士2℃的烘箱内。为了减少振动,应安装在具有适当减震垫的自流循环的烘箱内。11.4程序
按4.2的方法测量试样壁厚,不同的是塞规和软管试样应由静置于芯棒上的试样代替。壁厚应是测得的总尺寸与芯棒直径之差。除非产品规范对温度另有规定,试验前应把带有芯棒而无试样的装置置于110℃土2℃的烘箱内处理至少2h。
升高压痕板,将试样置于芯棒上,使试样长度中心线与芯棒平行,再缓慢降下压痕板至试样表面。注:对小内径软管试样操作起来可能会有困难。这时推荐在将试样置于芯棒上之前,先在室温下将试样置于1kg重物下压平处理约10min。
然后将该装置和试样放人烘箱,在规定的温度下保持(60土5)min。记录压痕板的位置。取出试样,使压痕板直接触及芯棒并再次记录压痕板的位置。从原先测得的壁厚减去这两次读数之差即得到压痕值。三次压痕板直接触及芯棒后记录的位置读数中任何两次读数之差,应不大于0.02mm。8
11.5结果
试样压痕值应以对原始壁厚的百分率来表示。取三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压痕百分率。A
A-A剖面(放大后)
说明:
1—试样;
2压痕板;
3—试样:
压痕板:
12PVC软管的热稳定性
12.1原理
5-芯棒;
6V型块:
7——芯棒;
8—V型块。
3高温耐压力试验用装置
GB/T7113.2—2014
单位为毫米
本方法是测定聚氯乙烯(PVC)、聚氯乙烯共聚物或以聚氯乙烯为基的复合物或产品加热时释放出氯化氢所需要的时间。
检测氯化氢释放可通过使用刚果红试纸或通过测定盛在测量池中的氯化钾溶液的pH值变化来实现。
12.2试样形状
12.2.1方法A
按ISO182-1:1990的规定。应备有足量试样使填人两个试管内的试样深度达到50mm。制备试样是把软管切成最大尺寸为6mm的小段,需要时把它开。安装时应让软管小段在试管内保持自由松弛的状态。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