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行业标准 > FZ/T 99019-2017喷气织机数字控制系统
FZ/T 99019-201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FZ/T 99019-2017

中文名称:喷气织机数字控制系统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Numerical control system for air jet weaving machine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7-04-12

实施日期:2017-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相关标签: 喷气 织机 数字 控制系统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机械>>59.120.30织机、织造机器

中标分类号:纺织>>纺织机械与器具>>W92纺织机械用电气与自动化控制装置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0页

标准价格:21.0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李加波、赵利、陈宗农、赵关红、武艳红、胡天亮、吉学齐、张卫东、王荣军、陈天丰、李子军、张志刚

起草单位:北京经纬纺机新技术有限公司、陕西长岭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汇坤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咸阳经纬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归口单位: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15)

提出单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管部门: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15)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喷气织机数字控制系统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多项开口、电子引纬、电子送经、电子卷取等组成的喷气织机数字控制系统。


标准图片预览

FZ/T 99019-2017喷气织机数字控制系统
FZ/T 99019-2017喷气织机数字控制系统
FZ/T 99019-2017喷气织机数字控制系统
FZ/T 99019-2017喷气织机数字控制系统
FZ/T 99019-2017喷气织机数字控制系统

标准内容

ICS59.12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 99019—2017
喷气织机数字控制系统
Numerical control system for air jet weaving machine2017-04-2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2017-10-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FZ/T99019—2017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5)归口,全国工业机械电气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纺织机械电气系统分技术委员会(SAC/TC231/SC1)专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经纬纺机新技术有限公司、陕西长岭纺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汇坤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山东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咸阳经纬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加波、赵利、陈宗农、赵关红、武艳红、胡天亮、吉学齐、张卫东、王荣军、陈天丰、李子军、张志刚。
1范围
喷气织机数字控制系统
FZ/T99019—2017
本标准规定了喷气织机数字控制系统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多项开口、电子引纬、电子送经、电子卷取等组成的喷气织机数字控制系统(以下简称:数字控制系统)。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16935.1一2008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idtIEC60664-1:2007)
GB/T17626.2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B/T17626.3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GB/T17626.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GB/T17626.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GB/T17626.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GB/T17626.11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GB/T21067—2007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电磁兼容通用抗扰度要求纺织机械仪器仪表产品包装
FZ/T90054
:喷气织机
FZ/T94058
FZ/T99014—2014纺织机械电气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误探wrongdetection
没有纬纱到达探纬头位置时,数字控制系统探测到纬纱信号。3.2
漏探missingdetection
有纬纱到达探纬头位置时,数字控制系统没有探测到纬纱信号。3.3
长纬H2fault
纬纱超过长纬探纬头(H2)的位置。1
FZ/T99019—2017
短纬H1fault
纬纱没有到达短纬探纬头(H1)的位置。3.5
花型pattern
基本的花色信息和综框动作信息。3.6
系统参数systemparameters
与喷气织机机型配置有关的参数。3.7
workingparameters
工作参数
数字控制系统正常工作所需参数。4要求
4.1功能
纬纱控制
应能适配单色、双色或多色织造系统。4.1.2
织轴类型
应能适配单织轴、左右双织轴、上下双织轴等多种织轴类型,适用不同织物品种的要求3开口类型
应能适配曲柄连杆、积极凸轮、消极凸轮、多臂,提花等多种开口类型,适用不同织物品种的要求。4.1.4
4工作模式
应能适配正常织造模式、慢引纬织造模式、测试模式等多种工作模式。4.1.5
输入输出接口
4.1.5.1应具有图形化的人机交互界面。应具备标准输入输出接口,如CAN接口、485接口、以太网接口。
应至少具备一种文件交互接口(如:USB接口),用于花型文件的传输。联网接口
应具备设备互联功能的接口。
花型存储
存储花型数量应不少于5个。
3花型处理
花型文件可根据需要调用、在线编辑,并可以在机台之间相互复制等,方便操作。2
4.1.9参数设定
FZ/T99019—2017
数字控制系统应能对系统参数和工作参数进行设置或在线修正,并具有权限设置功能。4.1.10上电自检
数字控制系统上电后应能对受控各对象进行自动测试。4.1.11断电记忆bzxz.net
外部供电系统发生断电时,数字控制系统应能立即保存相关信息,待供电恢复后,数字控制系统应能立即重启,但必须经过人工操作才能再次启动织机,且能对当前花型进行续织。4.1.12报警和保护
数字控制系统应对断经、短纬、长纬、断绞边纱、断废边纱、落布、经纱张力异常、探纬灵敏度异常等故障设有传感端口,能自动报警。应对电机过载、电源异常和程序错误能进行保护和报警。4.1.13智能织造
可选配智能织造功能。
4.2控制
4.2.1主传动
应具有主电机超起动控制、刹车和织机角度实时监测功能,应具有主电机和刹车盘过热保护功能。4.2.2送经
应具有送经电机驱动装置,并应有经纱张力反馈装置,获取经纱张力,实现经纱张力的恒定控制。应具有经纱张力过大、过小保护。4.2.3卷取
应具有卷取电机驱动装置,实现卷取辊的控制。应具有卷布速度实时可调功能,实现织物纬密可调。
4.2.4引纬
根据花色类型,应具有引纬电磁阀驱动装置,实现纬纱的引纬控制。引纬角度应在线可调。4.2.5探纬
应具有纬纱探测装置,实现纬纱的长纬、短纬探测。且应具有探测环境的自适应调节功能。4.2.6储纬
根据花色类型,应具有设定储纬相关参数的功能。4.2.7花型
应具有相应开口类型的花型控制方式,适用选配的开口机构,根据花型程序驱动综框,应能和储纬、引纬系统配合,实现平纹、斜纹、缎纹等花纹和多种花色的组合控制。3
FZ/T99019—2017
4.3性能
4.3.1基本要求
应满足FZ/T94058的要求。
4.3.2织造速度
应适应不高于1500r/min的织造速度。4.3.3纬密织造范围
应满足100纬/cm以内的纬密范围。4.3.4
探纬失误率
探纬失误率应不大于1/200000。5张力控制范围
应实现5000N以内的张力检测及控制。4.4安全性
连接与布线
应符合FZ/T99014—2014中12.1条的规定。4.4.2
保护联结电路
应符合FZ/T99014—2014中6.5的规定。3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应大于等于2Ma。
4耐压强度
应进行耐压强度试验,试验中不得有击穿和飞弧现象。5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应符合FZ/T99014—2014中8.3条的要求。4.4.6
停车保护
应具备停车维修保护能力。
4.5环境适应性
4.5.1温湿度适应性
在温度5℃~40℃、相对湿度10%~85%的环境下,数字控制系统应能正常运行。电源适应性
海拔高度1000m以下,数字控制系统应能在交流电源电压380V士38V、频率50Hz士1Hz的范4
围内正常运行。需要变频电源的系统,可适用变频电源工作。4.5.3外壳防护要求
按防护等级IP51的要求执行。
4.5.4低温适应性
数字控制系统在一20℃C环境下存储,恢复常温环境后,应能正常工作。4.6电磁兼容性(EMC))
4.6.1外壳端口抗扰度
应符合GB/T21067一2007中表1外壳端口抗扰度试验的规定。4.6.2信号端口抗扰度
应符合GB/T21067一2007中表2信号端口抗扰度试验的规定。4.6.3交流电源输入/输出端口抗扰度应符合GB/T21067一2007中表4交流电源输人、输出端口抗扰度试验的规定。5试验方法
5.1试验条件
5.1.1状态条件
FZ/T99019—2017
在与织机模拟检测装置(模拟主机运行的专用装置见附录A)联机、通电条件下进行,并完成系统参数和工作参数的设定,具体试验项目中有明确规定其他状态条件的试验除外。5.1.2环境条件
温度5℃40℃、相对湿度10%~85%,通电状态下,交流电源电压380V士38V、频率50Hz士1Hz,具体试验项目中有明确规定其他环境条件的试验除外。5.2功能检查
5.2.1纬纱控制
在人机界面上设定储纬、引纬、花型等相关参数,其中花型包括单色、双色、多色等花色类型,启动运行,织机模拟检测装置按设定参数工作。5.2.2织轴类型
在人机界面上设定织轴类型、张力、幅等相关参数,启动运行,织机模拟检测装置按设定参数工作。
5.2.3开口类型
在人机界面上设定开口类型、花型等相关参数,启动运行,织机模拟检测装置按设定参数工作。5
FZ/T99019—2017
5.2.4工作模式
5.2.4.1按下安全按钮和开车按钮,对应的织机模拟检测装置正常运行。5.2.4.2在人机界面上按慢引纬按钮,按下安全按钮和正向点动按钮,对应的织机模拟检测装置慢引纬织造。
在人机界面上按测试按钮,可进行数字控制系统输入输出接口的测试。5.2.4.3
5.2.5输入输出接口
进行输人操作,目测显示装置能准确显示操作结果;插入存储介质,能准确识别存储介质上的内容。5.2.6联网接口
将数字控制系统的联网接口和织机模拟检测装置的联网测试接口连接,进行联网测试,能正常通讯。
5.2.7花型存储
进行5个以上花型文件的传输和保存。5.2.8花型处理
在人机界面上,任意选择一个花型文件,能正常进行花型的显示、修改、保存和调用等操作。5.2.9参数设定
对系统参数和工作参数逐一进行设置或在线修正,能正常操作。5.2.10上电自检
人为制造故障和异常,然后上电,上电自检正确。5.2.11断电记忆
人为切断电源,断电2min以上,然后上电,检查当前花型文件和参数设置不丢失,经人工操作再次起动模拟检测装置,目测系统从中断点继续织造,检查织物花纹正确。5.2.12报警和保护
人为制造4.1.12中的故障和异常,检查数字控制系统的保护、报警功能正常工作。5.2.13智能织造
选配智能织造功能的系统,在人机界面上分别设置不少于5种织物品种,智能织造系统能生成对应的织造工艺参数。
5.3控制试验
5.3.1主传动
按下安全按钮和开车按钮,对应的织机模拟检测装置能正常运行。按下停车按钮,织机模拟检测装置能刹车并停在设定角度。
5.3.2送经
FZ/T99019—2017
在人机界面按下送经电机正转按钮,织机模拟检测装置显示织轴正转,经纱张力变小;按下送经反转按钮,织机模拟检测装置显示织轴反转,经纱张力变大。设定经纱目标张力的上限值小于当前经纱张力,人机界面显示张力过大故障。5.3.3卷取
在人机界面按下卷取电机正转按钮,织机模拟检测装置显示卷取辊正转;按下卷取电机反转按钮,织机模拟检测装置显示卷取辊反转。5.3.4引纬
在人机界面按下阀试验按钮,织机模拟检测装置显示引纬电磁阀依次动作正常。5.3.5探纬
无纬纱开车,织机模拟检测装置显示短纬停车。5.3.6储纬
设定储纬相关参数,开车,织机模拟检测装置按照设定参数动作。5.3.7花型
设定任意花型,织机模拟检测装置按照设定花型动作。5.4性能试验
5.4.1基本要求
按照FZ/T94058规定的方法测试正确性。5.4.2织造速度
在织机模拟检测装置上,使用测速仪检测运行速度达到1500r/min的时候,数字控制系统各单元运行正常。
5.4.3纬密织造范围
在人机界面分别设定纬密100纬/cm以内,开车运行,织机模拟检测装置运行正常。5.4.4探纬失误率
在正常织造环境下,数字控制系统的探纬失误统计数据不大于1/200000(40支白色纱线)。5.4.5张力控制范围
在织机模拟检测装置上,给张力检测装置施加5000N以内的张力,数字控制系统能显示相应的张力值。
5.5安全性试验
5.5.1连接与布线
按照FZ/T99014一2014中12.1条的要求,目测检查各导线的连接与布线的正确性。FZ/T99019—2017
保护联结电路
按照FZ/T99014—2014中17.3的方法进行试验。5.5.3绝缘电阻
按照FZ/T99014一2014中17.4的方法进行试验。5.5.4耐压强度
按照FZ/T99014-2014中17.5的方法进行试验。5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按照GB/T16935.1一2008第6章试验和测量的方法进行测试。5.5.6停车保护
当织机模拟检测装置正常运行时,按下停车按钮,能正常停车。5.6环境适应性试验
5.6.1温湿度适应性
受试数字控制系统放入温湿度试验柜内,使柜内温度升至40℃土2℃,使相对湿度达到85(1土2%)(40℃不凝露),温湿度稳定后接通数字控制系统电源,连续运行48h,数字控制系统应正常运行。5.6.2电源适应性
电源适应性按表1进行试验,每种组合条件下试验持续时间不小于15min,试验时数字控制系统运行正常。
表1电源适应性试验条件
电压/V
5.6.3外壳防护
频率/Hz
按照GB4208的方法进行试验。
5.6.4低温适应性
电压/V
频率/Hz
数字控制系统放在一20℃环境下24h,恢复常温环境下,数字控制系统仍能正常工作。5.7电磁兼容性(EMC)试验
5.7.1试验条件
在脱机条件下,数字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装置、信号反馈装置、驱动装置和执行装置装配连接,具体试验项目中有明确规定其他试验条件的试验除外。8
2外壳端口抗扰度
FZ/T99019—2017
射频电磁场调幅试验方法按GB/T17626.3规定进行;射频电磁场脉冲调制试验方法按GB/T17626.3规定进行;静电放电试验方法按GB/T17626.2规定进行。5.7.3信号端口抗扰度
射频共模试验方法按GB/T17626.6规定进行;快速瞬变试验方法按GB/T17626.4规定进行;浪涌试验方法按GB/T17626.5规定进行。5.7.4交流电源输入/输出端口抗扰度射频共模试验方法按GB/T17626.6规定进行;快速瞬变试验方法按GB/T17626.4规定进行;浪涌试验方法按GB/T17626.5规定进行;电压暂降和电压中断试验方法按GB/T17626.11规定进行。6
检验规则
检验分类
数字控制系统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种。制造厂应在产品定型和生产中按照本标准的规定进行检验。检验项目见表2。表2
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4.1功能
4.2控制
出厂检验
型式检验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