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73026-201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FZ/T 73026-2014
中文名称:针织裙、裙套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Knitted skirt and lady suit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4-10-14
实施日期:2015-04-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相关标签:
针织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纺织和皮革技术>>纺织产品>>59.080.30纺织物
中标分类号:纺织>>针织>>W63针织品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0页
标准价格:21.0
出版日期:2015-04-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杨珂、曹海辉、鲍进跃、吴一鸣、王建国、单丽娟
起草单位: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安莉芳(中国)服装有限公司、浙江浪莎内衣有限公司、北极绒(上海)纺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岁孚服装有限公司、国家针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09/SC 6)
提出单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管部门: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09/SC 6)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针织裙、裙套的产品号型、要求、试验、判定规则、产品使用说明、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以针织面料为主要材料制成的针织裙及裙套等针织裙类产品的品质。
本标准不适用于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服饰。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FZ/T73026—2006《针织裙套》,与FZ/T73026—200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增加了本标准不适用于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服饰的规定(见第1章);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6年版的第2章);
———增加了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拼接互染程度、洗后外观质量的考核项目(见4.3);
———调整了顶破强力、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光色牢度指标(见4.3,2006年版的4.3.1);
———合并了印花部位和非印花部位的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指标(见4.3,2006年版的4.3.1);
———删除了接缝强力的考核项目(2006年版的4.3.1);
———增加了接缝性能考核项目和试验方法(见4.3和5.1.2.15);
———删除了耐汗渍色牢度考核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见2006年版的4.3.1);
———删除了采用针织牛仔布的产品色牢度按GB18401的规定执行(2006年版的4.3.1);
———删除了对10%以下纤维含量的规定(2006年版的4.3.3);
———细化了内在质量要求(见4.3.2~4.3.10)
———细化了表面疵点要求(见4.4.1,2006年版的4.4.2);
———细化了对称部位尺寸差异规定(见4.4.3,2006年版的4.4.4);
———修改了缝制规定(见4.4.4,2006年版的4.4.6);
———增加了水洗尺寸变化率试验中对毛含量≥30%或再生纤维素纤维含量≥50%以及蚕丝含量
≥50%的成品的洗涤程序和干燥方法的规定(见5.1.2.1.3.1);
———增加了水洗后扭曲率试验示意图及取样部位(见5.1.2.3.3);
———修改了纤维含量计算方法,结合公定回潮率计算(见5.1.2.20,2006年版的5.2.17);
———修改了成衣测量部位规定(见5.2.4,2006年版的4.4.5);
———修改了抽样规定(见6.1,2006年版的5.1);
———修改了复验的内容(见6.4,2006年版的6.3);
———增加了拼接互染程度试验方法(见规范性附录A)。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安莉芳(中国)服装有限公司、浙江浪莎内衣有限公司、北极绒(上海)纺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岁孚服装有限公司、国家针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珂、曹海辉、鲍进跃、吴一鸣、王建国、单丽娟。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FZ/T73026—2006。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5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251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
GB/T1335.2 服装号型 女子
GB/T1335.3 服装号型 儿童
GB/T2910(所有部分)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GB/T2912.1 纺织品 甲醛的测定 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B/T3920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摩擦色牢度
GB/T3921—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皂洗色牢度
GB/T3922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GB/T4802.1—2008 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 第1部分:圆轨迹法
GB/T4802.3 纺织品 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 第3部分:起球箱法
GB/T4856 针棉织品包装
GB5296.4 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
GB/T5711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干洗色牢度
GB/T5713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水色牢度
GB/T6411 针织内衣规格尺寸系列
GB/T6529 纺织品 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GB/T7573 纺织品 水萃取液pH 值的测定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8427—200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
GB/T8629—2001 纺织品 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GB/T8878 棉针织内衣
GB9994 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GB/T14576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
GB/T14801 机织物与针织物纬斜和弓纬试验方法
GB/T17592 纺织品 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GB18401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GB/T19976—2005 纺织品 顶破强力的测定 钢球法
标准内容
ICS59.08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73026-2014
代替FZ/T73026—2006
针织裙、裙套
Knittedskirtandladysuit
2014-10-14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2015-04-01实施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FZ/T73026—2014
本标准代替FZ/T73026-2006针织裙套》,与FZ/T73026—2006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名称;
增加了本标准不适用于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要幼儿服饰的规定(见第1章);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06年版的第2章);增加了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拼接互染程度、洗后外观质量的考核项目(见4.3);调整了顶破强力、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光色牢度指标(见4.3,2006年版的4.3.1);合并了印花部位和非印花部位的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指标(见4.3,2006年版的4.3.1);删除了接缝强力的考核项目(2006年版的4.3.1);增加了接缝性能考核项目和试验方法(见4.3和5.1.2.15);删除了耐汗渍色牢度考核直接接触皮肤的产品(见2006年版的4.3.1);删除了采用针织牛仔布的产品色牢度按GB18401的规定执行(2006年版的4.3.1);删除了对10%以下纤维含量的规定(2006年版的4.3.3);细化了内在质量要求(见4.3.2~4.3.10)细化了表面疵点要求(见4.4.1,2006年版的4.4,2);细化了对称部位尺寸差异规定(见4.4.3,2006年版的4.4.4);修改了缝制规定(见4.4.4,2006年版的4.4.6);增加了水洗尺寸变化率试验中对毛含量≥30为或其生纤维素纤维含量≥50%以及蚕丝含量≥50%的成品的洗涤程序和干燥方法的规定(见5.1.2.1.3.1);增加了水洗后扭曲率试验示意图及取样部位(见5.1.2.3.3);修改了纤维含量计算方法,结合公定回潮率计算(见5.1.2.20,2006年版的5.2.17);修改了成衣测量部位规定(见5.2.4,2006年版的4.4.5);修改了抽样规定(见6.1,2006年版的5.1);修改了复验的内容(见6.4,2006年版的6.3);增加了拼接互染程度试验方法(见规范性附录A)。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6)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安莉芳(中国)服装有限公司、浙江浪莎内衣有限公司、北极绒(上海)纺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岁孚服装有限公司、国家针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珂、曹海辉、鲍进跃、吴一鸣、王建国、单丽娟。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FZ/T73026-2006.
1范围
针织裙、裙套
FZ/T73026-2014
本标准规定了针织裙、裙套的产品号型、要求、试验、判定规则、产品使用说明、包装、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鉴定以针织面料为主要材料制成的针织裙及裙套等针织裙类产品的品质。本标准不适用于年龄在36个月及以下的婴幼儿服饰。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50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251
色牢度试验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纺织品1
2服装号型女子
GB/T1335.2
服装号型儿童
GB/T1335.3
GB/T2910(所有部分)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GB/T2912.1
GB/T3920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色牢度
GB/T3921--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GB/T3922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
GB/T4802.1-2008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圆轨迹法
GB/T4802.3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3部分:起球箱法
GB/T4856
GB/T5711
GB/T5713
GB/T6411
GB/T6529
GB/T7573
GB/T8170
针棉织品包装
消费品使用说明
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干洗色牢度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
针织内衣规格尺寸系列
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427--2008
GB/T8629—2001
GB/T8878
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氛弧纺织品
试验用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
棉针织内衣
GB9994纺织材料公定回潮率
GB/T 14576
GB/T14801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机织物与针织物纬斜和弓纬试验方法2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GB/T17592
GB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T19976-2005
纺织品顶破强力的测定钢球法
FZ/T730262014
GB/T29862
FZ/T01026
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
定量化学分析四组分纤维混合物纺织品
FZ/T01031--1993
针织物和弹性机织物接缝强力和伸长率的测定抓样拉伸法FZ/T01057(所有部分)
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
FZ/T01095
FZ/T01101
FZ/T30003
纺织品氨纶产品纤维含量的试验方法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测定物理法
麻棉混纺产品定量分析方法显微投影法FZ/T80007.3
GSB 16-1523
GSB16-2159
GSB16-2500
GSB16-2922
GSB16-2923
3产品号型
使用粘合衬服装耐干洗测试方法针织物起毛起球样照
针织产品标准深度样卡(1/12)
针织物表面疵点彩色样照
粗梳毛针织品起球标准样照
精梳毛针织品起球标准样照
针织裙、裙套的号型按GB/T6411或GB/T1335.2、GB/T1335.3规定执行。4要求
4.1要求内容
要求分为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两个方面。内在质量包括水洗尺寸变化率、干洗尺寸变化率,水洗后扭曲率,起球,顶破强力,耐皂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干洗色牢度,耐光色牢度,耐光、汗复合色牢度,拼接互染程度,接缝性能,甲醛含量,pH值,异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纤维含量,洗后外观质量等项指标。外观质量包括表面疵点、规格尺寸偏差、对称部位尺寸差异、缝制规定等项指标。
4.2分等规定
4.2.1针织裙、裙套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4.2.2内在质量按批评等,外观质量按件评等。两者结合以最低等级定等。4.2.3内在质量各项指标,以试验结果最低一项作为该批产品的评等依据。4.2.4在同一件产品上发现属于不同品等的外观质量问题时,按最低等症点评定。在同一件产品上只允许有两个同等级的极限表面症点存在,超过者应降低个等级。4.3
内在质量要求
内在质量要求见表1。
表1内在质量要求
水洗尺寸变化率/%
干洗尺寸变化率/%
直间、横向
优等品
一等品
-1.5~+1.5
合格品
水洗后扭曲率/%
起球/级
顶破强力/N
耐皂洗色牢度/级
耐汗渍色牢度/级
耐水色牢度/级
耐摩擦色牢度/级
耐干洗色牵度/段
耐光色牢度/级
耐光、汗复合色毕度(减性)/级拼接互染程度/级
耐汗溃色牢度
耐水色牢度
接缝性能
耐干摩擦色牢度
耐皂洗色牢度/级
甲醛含量/(mg/kg)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mg/kg)纤维含量/(%)
洗后外观质量
表1(续)
优等品
FZ/T73026--2014
3(深色2-3)
合格品
2-3(深色2)
按GB18401规定执行
拉力达到120N时未出现缝线断裂、织物破裂或其他断裂情况
拉力达到70N时未出现缝线断裂、织物破裂或其他断裂情况
按GB18401规定执行
按GB/T29862规定执行
印花部位不允许起泡、脱落,绣花部位缝纫线无严重不平整,黏花部位无脱开,附件无脱落、锈蚀,不允许破摄、明显变色及里料外漏注:色别分档按GSB16-2159标准执行,>1/12标准深度为深色,≤1/12标准深度为浅色。3
FZ/T73026-2014
抽条、镂空、烂花、蕾丝结构的产品和弹力织物不考核顶破强力。弹力织物不考核横向水洗尺寸变化率、褶皱产品不考核褶皱方向的水洗尺寸变化率。4.3.3
弹力织物指含有弹性纤维的织物或罗纹织物。起球只考核正面,正面磨毛、起绒、植绒的产品、蓄丝类产品不考核起球。4.3.5
耐干洗色牢度、干洗尺寸变化率只考核使用说明中标注可干洗产品,耐皂洗色牢度、水洗尺寸变4.3.6
化率、水洗后扭曲率只考核使用说明中标注可水洗产品。4.3.7耐光、汗复合色牢度只考核直接接触皮肤类产品。4.3.8
拼接互染程度只考核使用说明中注明可水洗且为深色和浅色相拼接的产品。4.3.9非直摆上衣和臀围小于下摆围的裙类产品不考核水洗后扭曲率。4.3.10抽条、镂空、烂花、蓄丝结构的产品不考核接缝性能。4.4
外观质量要求
表面点评等规定
表面斌点评等规定见表2。
表2表面疵点评等规定
疣点名称
纹路歪斜(条格)
缝纫曲折高低
缝纫油污线
止口反吐
烫黄、锈斑、水渍亮光
缝纫不平服
破损性抵点
优等品
相同面料之间4级
一等品
轻微的1cm两处或2cm一处领、襟、袋部位不允许不允许
不允许
0.3cm及以内
不允许
轻微允许
不允许
注1;未列入表内的点按GB/T8878中表面概点评等规定执行。注2表面疵点程度按照GSB16-2500执行。注3:轻微:直观上不明,通过仔组帮认才可看出,明显;不影响整体效果,但能感觉到症点的存在,显著:明显影响整体效果的症点。2规格尺寸偏差
规格尺寸偏差见表3。
表3规格尺寸偏差
长度方向
(衣长、袖长、裙长)
60cm及以上
60cm以下
宽度方向(1/2陶圈,1/2腰图、1/2臀围)注:1/2臀围不考核臀围小于下摆图的裙类产品。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相同面料之间3-4级
轻微的20cm
明显的10cm
0.5cm及以内
明显允许、显著不允许
单位为厘米
合格品
3对称部位尺寸差异
对称部位尺寸差异见表4。
尺寸范围
>5cm且≤50cm
缝制规定(不分品等)
5试验
合肩处、缝迹边口应加固。
表4对称部位尺寸差异
优等品
一等品
缝制应牢固,线迹要平直、圆顺、松紧适宜,线头修清,领型端正。采用与面辅料相适应的缝纫线(装饰线除外)。内在质量检验
准备和试验条件
所取的试样不应有影响试验的疵点。FZ/T73026-2014
单位为厘米
合格品
5.1.1.2水洗尺寸变化率、水洗后扭曲率试验前,需按GB/T6529规定的标准大气进行预调壶,调湿符合要求后再进行试验。
试验方法
5.1.2.1水洗尺寸变化率试验
5.1.2.1.1测量部位
上衣或连衣裙取衣长或裙长与后背宽作为直向和横向的测量部位,衣长或裙长以前后身左右四处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短裙取裙长与裙长的1/2处作为直向和横向的测量部位,裙长以左右侧裙长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在测量时做出标记,以便水洗后测量。上衣测量部位见图1,连衣裙测量部位见图2,短裙测量部位见图3。
横向一
图1上衣水洗前后测量部位示例
FZ/T73026—2014
连衣裙水洗前后测量部位示例
5.1.2.1.2
水洗尺寸变化率测量部位
水洗尺寸变化率测量部位见表5。短据水洗前后测量部位示例
表5水洗尺寸变化率测量部位
连衣裙
5.1.2.1.3
5.1.2.1.3.1
测量方法
测量衣长或裙长,由肩缝最高处垂直量到底边测量后背宽,由袖噻缝与助缝的交点向下5cm处横量测量裙长,沿裙缝由侧腰边垂直量到底边裙长的1/2处横量
洗涤和干燥试验
洗涤程序免费标准bzxz.net
按GB/T8629--2001中5A程序执行,毛含量≥30%或再生纤维素纤维含量≥50%的产品按7A程序执行,蚕丝含量≥50%的产品或明示“手洗”的产品按GB/T8629一2001中“仿手洗”程序执行。试验件数为3件。
5.1.2.1.3.2干燥方法
采用悬挂晾干,上衣用竿穿过两袖,使胸围挂肩处保持平直,并从下端用手将前后身分开理平。裙子延宽度方向对折搭晾。蚕丝含量≥50%的产品采用雄平晾干。将晾干后的试样放置在(20士2)℃,相对湿度为(65士4)%环境的平面上,静置4h以上,轻轻拍平折痕,再进行测量。6
5.1.2.1.4结果计算
FZ/T73026—2014
按式(1)分别计算直向和横向的水洗尺寸变化率,以负号()表示尺寸收缩,以正号(十)表示尺寸伸长(倒涨),以全部试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若同时存在收缩与伸长(倒涨)试验结果时,以收缩(或伸长)的两件试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最终结果按GB/T8170修约到-位小数。Li- L。
2×100%
式中:
A—直向或横向水洗尺寸变化率,%;L—一直向或横向水洗后尺寸的平均值,单位为厘米(cm));L。一—直向或横向水洗前尺寸的平均值,单位为厘米(cm)。2于洗尺寸变化率试验
.........
..(1)
按FZ/T80007.3规定执行,采用常规于洗法,按水洗尺寸变化率试验方法进行测量和结果计算。3水洗后扭曲率试验
5.1.2.3.1
洗涤和干燥
按水洗尺寸变化率试验方法进行洗涤和干燥。5.1.2.3.2测量方法
将水洗后的成衣平铺在光滑的台面上,用手轻轻拍平。每件成衣以扭斜程度最大的一边测量。5.1.2.3.3成衣扭曲率测量部位
5.1.2.3.3.1上衣扭曲率测量部位示例见图4,说明:
侧缝与袖限交叉处垂直到底边的点与水洗后侧缝与底边交点间的距离,需要时应在水洗前做出“侧缝与底边交点”的标记,单位为厘米(cm);侧缝与袖缝交叉处垂直到底边的距离,单位为厘米(cm)。图4上衣扭曲率测量部位示例
5.1.2.3.3.2
短裙扭曲率测量部位示例见图5。FZ/T73026-2014
说明:
裙腰与侧缝交叉处垂直到底边的点与扭后端点间的距离,需要时应在水洗前做出“侧缝与底边交点”的标记,单位为厘米(cm);
帮腰与侧缝交叉处垂直到底边的距离,单位为厘米(cm)。图5短裙扭曲率测量部位示例
5.1.2.3.4结果计算
水洗后扭曲率款式(2)进行计算,以3件的扭曲率平均值作为计算结果,最终结果按GB/T8170修约到一位小数,
F=(a/b)×100%
式中:
F扭由率.。
5.1.2.4洗后外观质量试验
按本标准水洗尺寸变化率试验方法进行洗涤、干燥后,结合表1进行评价。5.1.2.5起球试验
按GB/T4802.1一2008中E法规定执行,评级按GSB16-1523针织物起毛起球样照评定。含毛量≥30%的产品按GB/T4802.3规定执行,精梳按GSB16-2923精梳毛针织品起球标准样照评级,粗梳按GSB16-2922粗梳毛针织品起球标准样照评级。5.1.2.6顶破强力试验
按GB/T19976—2005规定执行,钢球直径为(38士0.02)mm。5.1.2.7耐皂洗色牢度试验
按GB/T3921-—2008的试验方法A(1)规定执行。5.1.2.8
耐汗渍色牢度试验
按GB/T3922规定执行。
耐水色牢度试验
按GB/T5713规定执行。
耐摩擦色牢度试验
按GB/T3920规定执行,只做直向。5.1.2.11
耐干洗色牢度试验
按GB/T5711规定执行。
耐光色牢度试验
按GB/T8427-2008方法3规定执行。5.1.2.13
耐光、汗复合色牢度试验
按GB/T14576规定执行。
拼接互染程度试验
按附录A规定执行。
5接缝性能试验
FZ/T73026-2014
按FZ/T010311993的方法B规定执行。测试1件(套)产品,取样部位如表6所示。5.1.2.15.1
接缝性能取样部位
后背缝
裙侧缝
5.1.2.15.2
取样部位
后领中向下约25cm为中心
袖產处沿袖子方向向下10cm为中心袖產底向下约10cm为中心
腰头向下约20cm为中心
当拉力达到表1中接缝性能规定的负荷时停止试验,观察试样的情况。测试过程中若试样出现缝纫线断裂、织物破裂等现象则停止试验。5.1.2.16
甲醛含量试验
按GB/T2912.1规定执行。
pH值试验
按GB/T7573规定执行。
异味试验
按GB18401规定执行。
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试验
按GB/T17592规定执行。
纤维含量试验
按FZ/T01057、GB/T2910、FZ/T01026、FZ/T01095、FZ/T01101、FZ/T30003等规定执行,结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