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行业标准 > FZ/T 73036-2010吸湿发热针织内衣
FZ/T 73036-2010

基本信息

标准号: FZ/T 73036-2010

中文名称:吸湿发热针织内衣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Moisture-absorption and heart-generating knitted underwear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0-08-16

实施日期:2010-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相关标签: 吸湿 发热 针织 内衣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服装工业>>61.020服装

中标分类号:纺织>>针织>>W63针织品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2-21353

页数:8页

标准价格:14.0

出版日期:2010-12-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王智、单丽娟、周磊、姚渊学、方国平、关春红、吴鸿烈、曹海辉、黄聿华、刘爱莲、王锡良、奚斌、龚益辉、胡怡然、莫合领

起草单位: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国家针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

归口单位: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09/SC 6)

提出单位: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主管部门: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09/SC 6)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吸湿发热针织内衣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号型、要求、试验方法、判定规则、使用说明、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吸湿发热针织内衣的品质。
本标准的附录A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6)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国家针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婷美集团保健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罗纳服饰有限公司、上海帕兰朵高级服饰有限公司、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江苏AB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莉芳(中国)服装有限公司、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浪莎内衣有限公司、江苏新雪竹国际服饰有限公司、珠海兆天贸易有限公司、浙江顺时针服饰有限公司、东洋纺织株式会社上海代表处、旭化成纺织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智、单丽娟、周磊、姚渊学、方国平、关春红、吴鸿烈、曹海辉、黄聿华、刘爱莲、王锡良、奚斌、龚益辉、胡怡然、莫合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296.4 消费品使用说明 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GB/T4856 针棉织品包装
GB/T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GB/T9995 纺织材料含水率和回潮率的测定 烘箱干燥法

标准图片预览

FZ/T 73036-2010吸湿发热针织内衣
FZ/T 73036-2010吸湿发热针织内衣
FZ/T 73036-2010吸湿发热针织内衣
FZ/T 73036-2010吸湿发热针织内衣
FZ/T 73036-2010吸湿发热针织内衣

标准内容

ICS61.0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73036—2010
吸湿发热针织内衣
Moisture-absorption and heat-generating knitted underwear2010-08-16发布
数码防伪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
行业标准
吸湿发热针织内衣
FZ/T73036—2009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
邮政编码:100045
网址www.spc.net.cn
电话:6852394668517548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
开本880×12301/16
2010年11月第一版
印张0.5
字数9千字
2010年11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155066·2-21353定价14.00元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
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8533533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FZ/T73036-—2010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针织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9/SC6)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国家针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婷美集团保健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罗纳服饰有限公司、上海帕兰朵高级服饰有限公司、北京爱慕内衣有限公司、江苏AB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莉芳(中国)服装有限公司、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浪莎内衣有限公司、江苏新雪竹国际服饰有限公司、珠海兆天贸易有限公司、浙江顺时针服饰有限公司、东洋纺织株式会社上海代表处、旭化成纺织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智、单丽娟、周磊、姚渊学、方国平、关春红、吴鸿烈、曹海辉、黄聿华、刘爱莲、王锡良、奚斌、龚益辉、胡怡然、莫合领。CHINA
1范围
吸湿发热针织内衣
FZ/T73036—2010
本标准规定了吸湿发热针织内衣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号型、要求、试验方法、判定规则、使用说明、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吸湿发热针织内衣的品质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GB5296.4
GB/T4856
消费品使用说明
针精织品包装
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8170
阿织材料含水率和回潮率的测定烘箱干燥法GB/T9995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吸湿发热针织内衣
moisture-absorptionand heat-generatingknitted underwear由吸湿发热材料编织而成,并满足本标准升温值指标要求的针织内衣。R
4产品号型
按针织内衣相关产品标准规定执行。5要求
5.1要求内容
要求分为内在质量、外观质量两个方面,内在质量包括吸湿发热升温值指标和针织内衣相关产品标准规定的内在质量指标。外观质量按针织内衣相关产品标准执行。5.2分等规定
产品在达到吸湿发热升温值指标前提下,分等规定按针织内衣相关产品标准执行。5.3内在质量要求
吸湿发热升温值指标见表1。
吸湿发热升温值指标
最高升温值
30min内平均升温值
温度/℃
FZ/T73036—2010
5.3.2其他内在质量按针织内衣相关产品标准规定执行。5.4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按针织内衣相关产品标准规定执行6试验方法
6.1抽样数量
吸湿发热针织内衣的升温值抽样数量为1件,其他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按针织内衣相关产品标准规定执行。
6.2内在质量及外观质量检验
6.2.1吸湿发热升温值的检验按附录A的规定执行。6.2.2其他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的检验,按针织内衣相关产品标准规定执行。7判定规则
吸湿发热升温值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吸湿发热升温值合格,按针织内衣相关产品标准7.11www.bzxz.net
进行判定。
7.2复验
7.2.1任何一方对所检验的结果有异议时,在规定期限内均可要求复验。7.2.2提请复验时,应保留提请复验数量的全部。7.2.3复验时检验数量为初验时数量的2倍,复验结果按7.1规定处理,以复验结果为准。8产品的使用说明、包装、运输和购存8.1产品使用说明按GB5296.4规定执行。产品执行标准编号:标明本标准的编号和执行的针织内衣相关产品标准的编号。
8.2产品包装按GB/T4856或协议执行。8.3产品运输应防潮、防火、防污染。8.4产品应放在阴凉、通风、干燥、清洁的库房内,并防蛀、防霉。2
A.1设备和用具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吸湿发热升温值的试验方法
FZ/T73036—2010
A.1.1恒温恒湿试验箱
A.1.1.1箱内配备温度传感器,箱内温度为(20士0.5)℃,相对湿度为(90士3)%,风速0.2m/s~0.6m/s,试样温度测试传感器的精度为士(0.2%×|示值|+0.15)℃。A.1.1.2恒温恒湿试验箱放置在温度为(20土2)℃,相对湿度为(65土4)%的恒温恒湿室内。A.1.2温度记录仪,与恒温恒湿试验箱内的传感器相连接。A.1.3刻度尺。
涤纶缝纫线。
缝纫机。
剪力。
称量瓶。
烘箱,符合GB/T9995的规定。
干燥器。
A.2试样制备
一般在成品上均匀取样,对于成品的组织结构变化较大的情况,应取组织结构较大面积的部A.2.1
位,所取面料要求平整、无折皱。A.2.2共制备3个组合试样。每个组合试样由两块60mm×100mm的试样组成,试样里层相贴合,沿三边缝合成一袋状插入口,形成一个组合试样,缝合线应与织物的长度或宽度方向相平行,采用涤纶缝纫线平缝,针迹密度为8针/2cm~9针/2cm。组合试样缝制方法如图A.1所示。单位为毫米
缝线处
温度传感器插入口
图A.1组合试样缝制方法示意图
A.3试验步骤
A.3.1将组合试样和称量瓶(打开盖子)一同放入烘箱内,烘燥时间按GB/T9995规定的方法确定,烘燥温度为(105士2)℃。打开烘箱门,将试样迅速放入称量瓶中,盖严称量瓶的盖子,然后放入密封的干燥器中,在A.1.1.2规定的条件下平衡1h。A.3.2启动恒温恒湿试验箱和温度记录仪,待仪器稳定到A.1.1.1规定参数,读取3个温度传感器的FZ/T73036-2010
测试值,分别作为空白温度值。A.3.3将平衡1h的试样从称量瓶中取出,打开恒温恒湿试验箱,在30s内将A.3.2中读取空白值的3个温度传感器分别并完全插人3块组合试样,组合试样的摆放距恒温恒湿试验箱内壁至少10cm,避免重叠放置或卷装放置,关闭恒温恒湿试验箱,同时开启温度记录仪,试验时间为30min。A.4试验结果的计算和表示
A.4.1在某个时间点上,温度升高值(△T)即为每块组合试样的温度值减去温度传感器的空白温度值所得结果。
A.4.2根据试验结果,分别读取3个组合试样的升温最高值△Tmax及(ti,ATmx)、(0,△T。)、(10,△T)、(20,△T)、(30,△T)。在相同时间点上,组合试样的温度升高值以3个组合试样温度升高值的平均值作为结果,按GB/T8170修约到一位小数。A.4.3绘制出组合试样升温值与时间的关系图,如图A.2所示。min)
图A.2组合试样升温值与时间的关系图A.4.4将以上各点按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命名为a、b、c、de,分别连接ba(延长至与横坐标相交于点D、bc、cd、de。
A.4.5计算直线ba的方程,一次项系数按GB/T8170修约到一位小数。A.4.6计算点f的坐标值,按GB/T8170修约到一位小数。分别计算三角形面积S,和梯形面积S2至S.,结果按GB/T8170修约到三位小数。A.4.730min内平均温度升高值按式(A.1)计算,按GB/T8170修约到一位小数。AT
式中:
—30min内平均温度升高值,单位为摄氏度(℃);三角形Si和梯形Sz至S的面积总和,单位为摄氏度分(℃·min);30min。
FZ/T73036-2010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
书号:155066·2-21353
定价: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