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T 383-201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QX/T 383-2017
中文名称:玉米干旱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标准类别:其他行业标准
英文名称:Assessment method for maize drought disaster risk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2017-06-09
实施日期:2017-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pdf .zip
相关标签:
玉米
干旱
灾害
风险
评价
方法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数学、自然科学>>07.060地质学、气象学、水文学
中标分类号:综合>>基础学科>>A47气象学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气象出版社
标准价格:0.0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19-01-09
起草人:张继权、王春乙、郭春明、刘兴朋、郭恩亮
起草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吉林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39)
提出单位: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39)
发布部门:中国气象局
主管部门: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39)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干旱灾害风险评价的指标、计算方法及等级划分。 本标准适用于玉米干旱灾害风险评价。
标准内容
ICS07.0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
QX/T 383—2017
玉米干旱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Assessmentmethodformaizedrought disasterrisk2017-06-09发布
中国气象局
2017-10-01实施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玉米千旱灾害风险评价计算方法5玉米于旱灾害风险等级划分
附录A(规范性附录)
附录B(规范性附录)
附录C(资料性附录)
附录D(资料性附录)
附录E(资料性附录)
附录F(资料性附录)
参考文献
玉米干旱灾害风险评价指标标准化.
水分亏缺指数计算方法
层次分析法计算过程
摘值法计算过程
玉米干旱灾害风险防控措施
玉米作物系数Kc参考值
QX/T383—2017
QX/T383—2017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39)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继权、王春乙、郭春明、刘兴朋、郭恩亮。1范围
玉米于旱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干旱灾害风险评价的指标、计算方法及等级划分。本标准适用于玉米干早灾害风险评价。2规范性引用文件
QX/T383—2017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0481气象干旱等级
3术语和定义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玉米干旱灾害
maizedroughtdisaster
由于水分供应不足造成玉米体内水分失去平衡,发生水分亏缺,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导致减产或绝收的农业气象灾害。
玉米干旱灾害风险
maizedroughtdisasterrisk
玉米干旱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的大小,3.3
maizedrought disasterhazard
玉米干旱灾害危险性
某一地区某一时段造成玉米干旱灾害的自然变异因素、程度及其导致玉米干旱灾害发生的可能性。3.4
Emaizedroughtdisasterexposure玉米干旱灾害暴露性
可能受到干旱灾害危险因素威胁的玉米种植数量。3.5
maizedroughtdisastervulnerability玉米干旱灾害脆弱性
给定地区的玉米面对某一强度的干旱灾害致灾因子可能遭受的伤害或损失程度3.6
maizedroughtdisasteremergencyresponse&recoverycapability玉米干旱灾害防灾减灾能力
受灾玉来种植区在长期和短期内对干旱灾害预防、抗御和恢复的能力。4玉米干早灾害风险评价计算方法4.1玉米干旱灾害风险指数
玉米干旱灾害风险指数按公式(1)计算:1
QX/T383-—2017
式中:
玉米干旱灾害风险指数,用于表示玉米干旱灾害风险程度,其值越大,玉米干旱灾害风险程度则越大;
玉米干旱灾害危险性指数;
玉米干旱灾害暴露性指数;
玉米干旱灾害脆弱性指数;
玉米干旱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指数。玉米干旱灾害危险性指数
玉米干旱灾害危险性指数计算方法玉米干旱灾害危险性指数按公式(2)计算:H
式中:
玉米干旱灾害危险性指数;
玉米干旱灾害危险性指标的标准化值,计算方法见附录A;玉米干旱灾害危险性指标的权重;..(2)
评价玉米干旱灾害危险性的第i个指标,主要包括作物水分亏缺距平指数和干旱频率;玉米干旱灾害危险性指标的个数。作物水分亏缺距平指数计算方法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水分亏缺距平指数按公式(3)计算:{Cw - CwoT, CwDi > 0
式中:
100-CwD
某生育阶段水分亏缺距平指数;,CwDr0
某生育阶段水分亏缺指数,计算方法见附录B;所计算时段同期作物水分亏缺指数平均值(取30年),计算方法见附录B。于旱频率
干旱频率按公式(4)计算:
式中:
干旱频率;
某时段干旱次数,由作物水分亏缺距平指数确定。第个年份;
资料总年数,取值为30。
玉米干旱灾害暴露性指数
玉米干旱灾害暴露性指数按公式(5)计算:2
··(4)
式中:
玉米于旱灾害暴露性指数:
某行政区多年平均玉米种植面积,单位为公项(hm\);第m个行政区;
某行政区耕地总面积,单位为公项(hm)。4.4玉米干旱灾害脆弱性指数
玉米干旱灾害脆弱性指数计算方法玉米干旱灾害脆弱性指数按公式(6)计算:式中:
玉米干旱灾害脆弱性指数;
QX/T383—2017
···(5)
评价玉米干旱灾害脆弱性的第i个指标,包括区域易早面积比和玉米产量气候波动指数:玉米干旱灾害脆弱性指标的个数;一玉米干旱灾害脆弱性指标的标准化值,计算方法见附录A;玉米干旱灾害脆弱性指标的权重。区域易旱面积比
区域易旱面积比按公式(7)计算:Xu
式中:
区域易旱面积比,单位为百分率(%);S
区域多年玉米平均受旱面积,单位为公项(hm2):区域玉米播种总面积,单位为公项(hm)。4.4.3玉米产量气候波动指数
玉米产量气候波动指数按公式(8)计算:(Yu)\/(n1)
式中:
式中:
·(7)
玉米产量的气候波动指数。X,表示因气候影响导致玉米产量波动值的相对大小,其值为01,X值越大,产量受气候影响越大,年际之间的变率越大;年份;
年数,n取值为30年;
第i年产量波动值,单位为千克每公项(kg/hm),计算方法见公式(9);累积多年平均单位面积实际产量,单位为千克每公项(kg/hm2)。Y=Y-Y
QX/T383—2017
第i年产量波动值,单位为千克每公项(kg/hm);玉米单位面积实际产量,单位为千克每公项(kg/hm2);Y
一时间趋势产量,为玉米单位面积实际产量的五年滑动平均值,单位为千克每公项(kghm\)。
4.5玉米干旱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指数4.5.1玉米干旱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指数计算方法玉米干旱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指数按公式(10)计算:R
式中:
玉米干旱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指数:xw
评价玉米干旱灾害防灾减灾能力的第个指标,包括有效灌溉率和机电井数量;玉米干旱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指标的个数;玉米干旱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指标的标准化值,计算方法见附录A;玉米干旱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指标的权重。4.5.2
有效灌溉率
有效灌溉率按公式(11)计算:
式中:
有效灌溉率,单位为百分率(%);S
区域多年有效灌溉面积,单位为公项(hm);区域耕地总面积,单位为公项(hm)。机井数量
单位面积机井数量按公式(12)计算:Xe
式中:
区域机井数量,单位为眼每公项(眼/公);区域多年平均机井数量,单位为眼;区域耕地总面积,单位为公项(hm)。权重确定方法
指标权重按公式(13)计算:
式中:
指标的综合权重;
一指标i的主观权重,计算方法参见附录C;....(10)
·(11)
.....(12)
(13)
W2—指标的客观权重,计算方法参见附录D。玉米干旱灾害风险等级划分
QX/T383—2017
玉米干旱灾害风险划分为:轻风险,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划分标准见表1,玉米干旱灾害风险防控措施参见附录E表E.1。
轻风险
低风险
中风险
高风险
划分标准
-28RADRI≤-
+RADRI>+20
玉米干旱灾害风险等级划分标准风险等级颜色
风险程度
减产率可能危害参考值Ya
Ya≤5%
5%10%Ya>15%
受灾面积可能危害参考值C
10%15%<<20%
注:αx为玉米种植区RADR的算术平均值,为玉米种植区ADRI的标准差,具体算法为:所有评价单元的RADRr值减去的平方和,所得结果除以评价单元的总个数,再把所得值开根号,所得之数就是该玉米种植区的标准差。
QX/T383—2017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玉米干旱灾害风险评价指标标准化玉米干旱灾害风险评价指标标准化值计算方法见公式(A.1)和公式(A.2):正向指标:指标值越大,玉米干旱灾害风险越大,计算方法见公式(A.1):X,jmin
Cjmaxjmin
式中:
T jimin
T jmax
无量纲化处理后第i个对象的第项指标值;第个对象的第i项指标;
第项指标的最小值;
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
负向指标:指标值越大,玉米干旱灾害风险越小,计算方法见公式(A.2):X,=工jmx-a
jmaxjmin
..........(A.)
..............(A.2)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水分亏缺指数计算方法
水分亏缺指数计算方法见公式(B.1):QX/T383—2017
CwDI=aXCwDIj-4+bXCwDIj-3+cXCwDIj-2+dXCwDIj-1+eXCwDIj式中:
CwDIj-1
CwDtj-2
CwDIj-3
CwDj-4
a,b,c,d,e
式中:
式中:
式中:
某生育期内的累计水分亏缺指数(%);第i旬内的水分亏缺指数(%);第j一1旬内的水分亏缺指数(%);第j一2旬内的水分亏缺指数(%);第j一3旬内的水分亏缺指数(%);第j一4旬内的水分亏缺指数(%);......(B.1)
从某生育阶段开始的那天算起,向玉米生长前期推50天,按照旬计算水分亏缺指数,取值为5;
各时间单位水分亏缺的权重系数,a取值为0.3;6取值为0.25;c取值为0.2;d取值为0.15;e取值为0.1。各地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历史资料或田间试验确定相应系数值。
30年,代表最近3个年代;
各年的序号,i=1,2,,n。
CwDI,=
某10天的累计降水量,单位为毫米(mm);某10天的灌溉量,单位为毫米(mm);X100%
玉米某10天的潜在蒸散量,单位为毫米(mm),可由公式(B.4)计算:ET=KcET。
某10天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见GB/T20481;...(B.2)
..(B.3)
.(B.4)
某10天某种作物所处发育阶段的作物系数,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实验数据来确定本地的作物系数,无条件地区可以直接采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数值或者国内临近地区通过实验确定的数值(参见附录F)。7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