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 20683-1998
关联标准
相关单位信息
标准简介
SJ 20683-1998 相控阵雷达T/R组件数字式波束控制器模块通用规范 SJ20683-199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FL5963
SJ20683-1998
相控阵雷达T/R组件数字式波
束控制器模块通用规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 of digital beam controller moduleofT/Rmoduleforphasedarrayradan1998-03-18发布
1998-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批准1范围
引用文件
质量保证规定
交货准备
6说明事项
附录A测试用模拟负载(参考件)自次
iKAoNrKAca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相控阵雷达T/R组件数字式波束控制器模块通用规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digital beamcontroller module of T/R module for phased array radar1范围
1.1主题内容
SJ206831998
本规范规定了相控阵雷达T/R组件用的数字式波束控制器(以下简称波控器)模块的分类、要求、质盘保证规定等。1.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的波控器模块。1.3分类
波控器模块按驱动器输出路数分为8、12、16、20路:按驱动形式分为双向导通型(A型)和单向导通型(B型):按使用环境分为地面及舰船用(I类)和机载用(Ⅱ类)。2 引用文件
GJB150.3---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高温试验GJB150.4—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低温试验GJB179A—96计数抽样检查程序及表GJB360A--96电子及电气元件试验方法GJB89990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GJB1182—91防护包装和装箱等级GJB1765—93军用物资包装标志
GJB2711-96军用运输包装试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1999-03-18发布1998-05-01实施
3要求
3.1合格鉴定
SJ 20683—1998
按本规范提交的产品应是经鉴定合格或定型批准的产品。3.2模块组成和性能特性(见4.7.3~4.7.6)波控器模块划分及其性能特性见表1,模块组成及原理框图见图1。表1
驱动器输出路数
最大驱动电流
截止电压
建文时间us
转发输出路数
转发输出电平
转发延时ns
电源电压
输入路数
输入电平bzxZ.net
静态功耗W
MBC8A MBC8B|MBC12A|MBC12B|MBC16A|MBC16B MBC20A/MBC20B8
80(输出电压不低于-4.2V)
iiikAoNirkAca
3.3模块外形和安装尺寸
SJ20683--1998
驱动器输出
(分别至移相器、T/R开关、衰减器等)波
控制逻辑
自波控计算机
除另有规定外,模块外形和安装尺寸见图2和表2。2
转发输出
(至其它T/R组件)
4 -Φ25
MBC12BMBCI6AMBC16BMBC20AMBC20BMBC8B
MBC12A
3.4可靠性
SJ20683—1998
波控器模块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由产品规范规定,但不得小于100000h,3.5环境适应性
3.5.1低温赔存
波控器模块应能承受-55°C的低温贮存条件。3. 5. 2低温工作
I类波控器模块在-40°℃低温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II类波控器模块在~55°C低温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3.5.3离温贮存
波控器模块应能承受70°℃的高温贮存条件。3.5.4 高温工作
波控器模块在85C商温条件下应能正常工作3.5.5温度冲击
I类波控器模块在-55°C~85°C的温度冲击底应能正常工作。3.5.6低气压
II类波控器模块在4.39kPa的低气压条件下应能正常T.作。3.5.7湿热
波控器模块在经受40C,相对湿度93%的稳态湿热试验后,应能正常工作。3.5.8振动
I类波控器模块在经受10~500Hz、加速度100m/s2的振动试验后,不应出现机械损仿,并能正常工作。
I类波控器模块在经受10~2000Hz、加速度100m/s2的振动试验后,不应出现机械损伤,并能正常工作。
3.5.9冲击
波控器模块在经受加速度为300m/s2、脉冲持续时间为11ms的半正弦波冲击试验后,不应出现机械损伤,并能正常工作。3.6接口和互换性
3.6.1输入/输出连接器采用CH87—2.54—50ZM型印制板连接器。3.6.2输入指令为TTL电平,输入路数见表1。3.6.3型号及逻辑功能相同的波控器模块,不需调整即能互换:型号相同而逻辑功能不同的模块,在重新编程后即能互换。3.7标志和代号
模块上应标志模块型号和代号:-4-
KANKAca
模块代号组成如下;
SJ 20683—1998
改进序号(用人写字母表示)
使用环境类别(见1.3)
单向或双向导通型(见1.3)
驱动路数
波控器模块
例:驱动器输出路数为8,单向导通型使用环境为机载条件第一次改进的波控器模块表示为:MBC—08—B—I—1。3.8外观质量
3.8.1印制板表面应无大于0.08mm的气泡及目测可见的白斑、分层现象。3.8.2外观应清洁、无污痕及残余焊剂,字符、标志清晰。4质量保证规定
4. 1检验责任
除合同或订单中另有规定,承制方应负贡完成本规范规定的所有检验。必要时,订购方或上级鉴定机构有权对本规范所述的任一检验项目进行检查。4.1.1合格责任
所有产品必须符合规范第3章和第5章的所有要求。本规范中规定的检验应成为承制方整个检验体系或质量大纲的一个组成部分。若合同中包括本规范未规定的检验要求,承制方还应保证所提交验收的产品符合合同要求。质量一致性抽样不允许提交明知有缺陷的产品,也不能要求订购方接收有缺陷的产品。4.2检验分类
本规范规定的检验分为:
a.鉴定检验;
b.质最一致性检验。
4.3检验条件
,除另有规定外,啦在GJB360A规定的“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检验:b.所有测试仪器和设备都应经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其准确度应不低于被测参数允许误差的三分之一。
4,4鉴定检验
鉴定检验一般只在设计定型和生产定型时进行,但在模块的主要设计、T艺,元器性及材料有重大改变而影响模块的主要性能时,也应进行鉴定检验,- 5 -
4.4.1检验样品
SJ 20683-1998
鉴定捡验的样品应是在生产中用通赏的设各和I艺所生产的模决。样品数量由产品规范规定,但不得小于两件。4.4.2检验项目和顺序
鉴定检验的项目见表3。检验顺序由产品规范规定。4.4.3合格判据
当所有检验项目均满足第3章和第5章要求时,则判为鉴定检验合格:如果任何一个检验项目不符合规定的要求,则应停止检验,承制方应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分析,找出缺陷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后可继续进行检验,若所有检验项目都符合规定要求,则判鉴定检验合格,若继续检验仍有某个项目不符合规定的要求,则判为鉴定检验不合格。
4.4.4鉴定合格资格的保持
为保持鉴定检验的合格资格,承制方应按订购方或鉴定机构的要求,定期提供产品的试验资料,提交频次由产品规范规定。4.5质量致性检验
4.5.1检验分组
质量一致性检验分为A、C、D三组。4. 5. 2 A 组检验
4. 5.2. 1检验项目
A组检验的检验项目见表3.
4.5.2.2合格判据
A组检验采用遂件检验逐件判定。各检验项目中出现一个不合格项日,即为不合格。
不合格品可以返修以纠正其缺陷,并重新提交复验。-6-
TKANKAca
项日名称
标志及外观质遣
外形和安装尺寸
最大驱动电流
截止电压
建文时间
转发延时
静态功耗
温度冲击
低气压
司靠性
接口和互换性
SJ20683--1998
要求的
章条号
3.7、 3.8
3.5.1,3.5.2
3.5.3,3.5.4
5.1、5.2.1
检验和试验
方法的意条号
注:表中“O”表示必做项目,“△”表示根据需要确定的检验项目4.5.3C组检验
4.5.3.1检验周期
下述情况下应进行C组检验:
a:批量生产时每年进行一次:
b,元件,材料或工艺有重大修改,影响其性能时:c.订购合同有明确要求时。
一致性检验
4.5.3.2抽样
SJ 206B3—1998
C组检验的样品,应在A组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除另有规定外,抽样按GJB179A的一次正常检验抽样特殊检验水平S一2,AQL值由产品规范规定。4.5.3.3检验项目和顾序
C组检验项目见表3。检验顺序由产品规范规定。4.5.3.4合格判据
根据检验结果,若缺陷数不大于规定值,卿判C组检验合格,否则,判C组检验不合格。
4. 5. 4D 组检验
4.5.4.1检验周期
D组检验在订购合同有规定时进行。4.5.4.2抽样
按合同相应规定确定抽样方案。4.5.4.3检验项目
D 组检验项且见表 3。
4.5.4.4合格判据
合格判据根据试验方案和合问有关规定确定。4.5.5不合格
如果样品未通过C组或D组检验,则应停止产品的验收和交付。承制方应将不合格情况通知合格鉴定单位。在采取纠正措施之后,应根据合格鉴定单位的意见,重新进行全部试验,或只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检验。若试验仍不合格,则应将不合格的情况通知合格鉴定单位。
4.6包装检验
4.6.1每一包装件,都应按4.7.15.1检查包封、装箱和包装标志。遂件检查,逐件判决。
4.6.2包装鉴定时或包装结构、材料有重大改进时,应抽取一箱(盒)模块,按4.7.15.2进行包装跌落试验。
4.7检验方法
4.7.1标志及外观质量
目测法检查标志及外观质量,必要时可用测量显微镜检查印制板中的气泡。4.7.2外形和安装尺寸
用量具检验外形和安装尺寸。
4.7.3最大驱动电流
KANKAca
SJ20683-1998
用设计评审的方法捡查输入路数、转发输出路数电路电压。4.7.3.1测试系统图
测试系统图见图3。
接口卡
4.7.3.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被测模块
a.PC机:模拟雷达波束控制计算机指令;电源
b.接口卡:专用测试接口卡,根据微机输出指令,产生波控器控制信号:c.转换开关S:路数不少于被测模块驱动输出路数:d.电源:电压应符合表1规定,负载稳定度租电压稳定度优于1x102,纹波不人于80mV:
电流表:数字式电流表,推确度不低于0.5级:e.
f.负载:测试用模拟负载,见附录A(参考件)。4.7.3.3测试步骤
按图3连接,转换开关接被测模块各驱动输出端:a.
b.PC机产生模块测试所需的时序,避过接口卡加至被测模快;转动转换开关分别测出各路驱动输出的电流。c.
4.7.4建立时间和截止电乐
4.7.4.1测试系统图
测试系统图见图4。
接口卡
被测模块
双踪示波器
4.7.4.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a.PC 机:见 4.7.3.2a:
b.接口卡:见4.7.3.2b;
C.转换开关S:见4.7.3.2c:
d.电源:见4.7.3.2d;
SJ 20683—1998
双踪示波器:带宽不小于100MHz;e.
f.负载:见4.7.3.2f
4.7. 4. 3潮试步骤
按图4连接,转换开关分别接被测模块各驱动输出端a.
PC机产生模块测试所需时序,通过接口卡加至被测模块:b.
调节双踪示波器,分别测出驱动输出相对于输入的上升延时,和下降延时(现图5),取1,和(,中较大者为建立时间测试值:d.对单向导通型模块,从双踪示波器中读出截止电压U(见图5b);e。利用转换开关分别测出各路驱动输出的建立时间和截止电压。4.7.5转发延时
4.7.5.1测试系统图
测试系统图见图 4。
4.7.5.2测试设备及其要求
测试设备及其要求见4.7.4.2。
4.7.5.3测试步骤
转换开关接被测模块的各转发输出端,其余测试步骤与4.7.4.3相同,示波器上波形见图6。取t,和中较大者为转发延时测试值。 10 -
TKAON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