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 20798-2001
标准分类号
中标分类号: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光电子器件>>L51激光器件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页数:16页
标准价格:17.0 元
出版日期:2002-01-01
相关单位信息
起草人:韩瑞福、林学栋、杨在富、李如旺、梁秀荣、马俊镛
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四研究所
归口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四研究所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军用激光器和相关支持设备的激光辐射安全设计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作战、军训或出于国家安全考虑需要保密的所有激光产品及其相关支持设备。本标准不适用于通信、建筑、维修、办公以及类似用途的非作战或非军训专用的激光产品。 SJ 20798-2001 军用激光器及相关支持设备的安全设计要求 SJ20798-2001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FL4240
SJ20798—2001
军用激光器及相关支持设备的
安全设计要求
Safety design requirements formilitarylasers and associated support eguipment2001-12-27发布
2002-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批准2
引用文件
4激光器,
4.1一般要求,
4.2详细要求
4.2.11类、2类和3A类激光器,
4.2.23B类和4类激光器
5相关支持设备
5.1般要求
5.2详细要求.
5.2.11类、2类和3A类激光支持设备5.2.23B类和4类激光支持设备
附录A激光系统辅助设施的设计(补充件)附录B激光防护眼镜(参考件)
KAoNiKAca=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军用激光器及相关支持设备的
安全设计要求
Safety design requirements for militarylasers and associated supportequipment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军用激光器和相关支持设备的激光辐射安全设计要求。1.2适用范围
SJ20798--2001
本标准适用于作战、军训或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要保密的所有激光产品及其相关支持设备。本标准不适用于通信、建筑、维修、办公以及类似用途的非作战或非军训专用的激光产品。引用文件
GB4793.1-1995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GB72471995激光产品的辐射安全、设备分类、要求和用户指南GJB470A—97军用激光器危害的控制和防护GJB895-90激光辐射警告标志
GJB900-90系统安全性通用火纲
GJB1099A—2000激光安全防护术语激光防护眼镜生理卫生防护要求GJB1762-—93
3定义
除本标准规定的以外,其他术语见相关标准。3.1可达发射限值(AEL)accessibleemissionlimit所定的危害类别内允许的最大发射水平。3.21类可达发射限值AELforClass1受试激光器在任何可能条件下,在任何规定的照射持续时间,用光学观测仪器观察时,其输出不超过GB7247第13章规定的最火允许照射量(MPE)。3.3窗口aperture
激光产品防护罩、屏蔽物或其他围封上的开孔。3.4衰减attenuation
光束通过介质时其辐射功率或能量减少的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001-12-27发布2002-01-01实施
3.5试验模型breadboard
SJ20798-2001
实验室进行可行性试验用的专门试验装置。3.6坎[德拉]]candela
发光强度单位,1坎=1流明/球面度(1m/sr)。3.7封闭式装置closedinstallation封闭使用激光系统和激光产品的设备,或在激光器工作时对未加防护的人员不透光的设备。3.8伴随辐射collateralradiation伴随激光器运行而必然产生的,或因激光器运行而使激光产品发射的,波长为180m~1mm范围内激光辐射以外的电磁辐射。3.9连续波(CW)
continuous wave
提供稳态或连续输出功率而不是脉冲功率的激光器输出波,在本标准中,为连续输出时间大于或等于0.25s的激光发射。
3.10没发射diffusereflection
辐射光束通过表面或介质多向散射而改变辐射光束的空间分布,理想漫反射可破坏出射方向与入射方向的所有关系。
3.11电磁辐射electromagneticradiation由以光速在空间传播的正交的交变电场和磁场的形成的能量横向传播。3.12人员接触humanaccess
有害激光辐射照射到人体某一部位的能力。该激光辐射或是从窗口射出,或由于使用反射器、光导向器而使激光方向改变为由壳内转向壳外,或由于部分肢体通过孔隙进入激光系统内部或因激光设备处于某一单项失效状态时而产生。3.13红外辐射(IR)infraredradiation波长为700nm~10°nm的电磁辐射。通常按波长分为三个波段:近红外(IR~A),波长为700nm~1400nm;中红外(IR~8),波长为1400nm~3×10nm:远红外(R~C),波长为3x10nm~10°nm。
3.14辐照度irradiance
对某一表面的一部分,入射到该表面的辐射功率与该表面的单元面积之比,其单位为瓦[特]每平方米(W·m-2)。
3.15朗伯面lambertiansurface
其发射或反射的辐亮度(或亮度)与视角无关的一种理想浸反射面。3.16激光器laser
主要通过受控受激光发射过程而产生或放大波长为180nm~10°nm电磁辐射的器件。3.17激光能源laserenergysource为激光原子、离子或分子提供能量而与激光器联在一起的装置。不能认为一般能源(如供电电源或电池)是激光能源。
3.18激光产品laserproduct
用于构成或准备用于构成一台激光器或激光系统的任何产品或部作的组合。作为一个部件或代用件售给其它制造者的电子产品元件不属于激光产品。3.19激光辐射laserradiation
iKAONiKAca-
SJ20798-—2001
由激光产品的受控受激发射而产生的波长为180nm10°nm的所有电磁辐射。3.20激光系统laserststem
带有相应的激光能源的激光器,也可带有附加的部件。对武器系统而言,术语“激光子系统”应理解为具有同样的含义。
3.21激光受控区lasercontrolledarea为防止激光危害而需对人员活动进行控制和监视的区域。3.22维护maintenance
执行制造厂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调整方式或程序,为了保证激光产品的正常工作,用户要执行这些程序。“维护”不包括操作和检修。3.23最大允许照射量(MPE)
maximumpermissibleexposure
人体受激光照射后,一般情况下无损伤效应的激光辐射水平。它与激光辐射波长、脉冲宽度、照射时间、被照射的生物组织,以及波长为400nm~1400nm的激光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大小有关。参见GB7247的3.43和GJB1099A的5.14。nominal ocular hazard distance3.24标称眼危害距离(NOHD)
激光辐射度或辐照量等于相应的眼照射限值的距离。如果通过有缩束作用的光学仪器看激光源,这一距离将大G倍(光学仪器放大倍率)。此时的标称眼危害距离为“扩展的标称眼危害距离(NOHD*)\。
3.25操作operation
使激光产品执行其所有预定功能。“操作”不包括维护和检修。3.26光密度(D)opticaldensity透射比倒数的以10为底的对数。3.27光辐射opticalradiation
波长为180nm~10°nm的电磁辐射。光辐射通常按波长分为三个光谱区:紫外辐射(180nm~400nm)、可见辐射(400nm~700nm)、红外辐射(700nm~10nm)。3.28脉宽pulseduration
在脉冲前沿和后沿上的半峰值功率点之间的时间间隔。3.29脉冲激光器pulselaser
以持续时间小于0.25s的单脉冲或脉冲串形式发射的激光器。3.30辐[射]亮度(L)radiance单位发射立体角内,单位辐射面积上的辐射功率,其单位为瓦(特)每球面度平方米(W- sr-l .m-?).
3.31辐射能【量】(Q)
radiantenergy
辐射通量在给定的持续时间At内对时间的积分。3.32辐照量(H)radiantexposure入射到某一给定表面上的每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其单位为焦耳每平方米(J·m-2)3.33辐射功率(P)或辐射通量(Φ)radiantpower/flux以辐射的形式发射、传播或接收的功率。3.34辐射强度()radiantintensity在给定方向上的立体角元内,离开点辐射源(或辐射源面元)的辐射功率除以该立体角元,其3
单位为瓦(特)每球面度(W:sr-l)。3.35反射比(p)reflectance
SJ20798—2001
在一定条件下反射的总辐射功率与入射的总辐射功率之比。3.36重复脉冲激光器repetitivelypulsedlaser连续产生重复脉冲输出的脉冲激光器。3.37检修service
执行制造厂检修说明书中所述的程序或调整,它可影响产品的性能。“检修”不包括维护或操作。
3.38支持设备supportequipment专为激光器试验、校准、维护而采购或改进的设备或围封,或不属于激光器基本部件的其它支持件。
3.39透射比(t)transmittance在一定条件下透射的总辐射功率与入射的总辐射功率之比。3.40紫外辐射ultravioletradiation波长为180nm~400nm的电磁辐射。使用中分为三个波段:近紫外(UV~A),波长为315nm~400nm:中紫外(UV~B),波长为280nm~315nm:远紫外(UV~C),波长为180nm~280nm。3.41可见辐射(光)
visibleradiation(light)
能直接引起视觉的辐射。本标准中,取波长为400nm~700nm的电磁辐射为可见辐射。4激光器
激光产品按危害程度划分为:1类、2类、3A类、3B类和4类,关于分类的规定见GB7247的9.2和GJB470A的5.1.2.1。应根据不同的危害类别选择适合的设计要求。4.1一般要求
4.1.1识别标志
每一个激光产品外壳上都应有永久性标志,并能很容易地看到。标志应标明承制方的全名、产品名称、激光器型号及其批号。4.1.2控制钮的位置
对每一个激光产品,其操作和调节旋钮的位置应使人员在进行操作或调节时,所受到的激光器辐射的照射不会高于相应的最大允许照射量。4.1.3非期望输出
激光产品的设计应使之不产生不希望有的输出,即不产生意外发射。4.1.4外部辐射和光束不均匀性
对于激光器及相关光学元件的设计,应使之不产生执行预定功能以外的其他二次光束。应尽可能减少聚焦光束、辐射热点和伴随辐射。对使用频移或谐波倍增器改变基波输出波长的激光系统,其产生的无用发射应降到最大允许照射量以下。4.1.5无用工作模式
激光系统的设计应尽可能避免产生非期望自激振荡、锁模、双脉冲或无用工作模式。如果这些模式无法消除,则激光器应按可能的最坏情况下的可达发射水平来分类。4
TKAONiKAca=
4.1.6联锁
SJ20798—2001
为了保护人员免受高压电源和超过可达发射限值的意外激光辐射和伴随辐射的危害,应有联锁式防护罩。联锁失效时应有声或光指示。检修孔盖复位时,联锁装置应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当可能接触到超过1类可达发射限值的激光辐射时,则蛾上合适的激光防护眼镜时应能很容易地看清指示。
4.1.7光学孔
供操作人员观察激光辐射用的观察孔或显示屏,应能屏减激光辐射,使人员受到的照射低于相应的最大允许照射量。
4.1.8光学观测器
放大倍数大于1的激光产品光学指示部件或观测部件,应在其光路范围内装有内装式激光安全滤光片,保护操作人员免受镜面反射或直接照射。这种滤光片不应明显降低可视度,并且其安装或设计应使之缺了滤光片就不能形成光路。激光系统或单个光学观测器应标识出观测部件提供的防护能力,其标识方法可用光密度(D)和波长表示。4.1.9相关危害
相关电子系统可参照GB4793.1进行安全性设计。激光器或激光器工作所带来的其它危害应按GJB900进行控制。附录A中A1.2列出了必须予以考虑的其他危害。4.1.10激光警告标志
激光警告标志应对操作人员、维护人员和可能在场的其他人员提供明确的警示,以避免激光危害:警告标志应按GJB895。4.2中包含了与这些警告标志有关的详细内容。4.2详细要求
4.2.11类、2类和3A类激光器
1类、2类和3A类激光器的标志应牢固地粘贴或刻写在产品上,使产品装配完成供使用时标志清晰醒目,警告标志应粘贴在激光系统外壳上靠近激光束出口孔处和(或)激光触发按钮附近,如果可能,其位置应使人们观看标志无需暴露于激光辐射之中。与国家安全有关的保密内容不应在任何标志中泄露。如果1类激光产品联锁装置有可能会失效,而且当联锁失效时会使人员接触3B类或4类发射水平,则应在档板上或档板附近设置如下附加标志:当心激光
打开时及联锁失效时有激光辐射,应避免眼睛或皮肤暴露于辐射之中。
4.2.23B类和4类激光器
4.2.2.1警告标志
警告标志应牢固地粘贴或刻写在激光产品上,使产品整个装配好供使用时标志清晰醒目。标志应粘贴在激光系统外壳上靠近激光触发按钮和激光出口孔处,当出口孔离操作人员较远时,应使操作人员观看标志不会暴露于激光辐射之中。必要时,标志中还应包含提供给操作人员或在场人员的提示性安全说明或控制信息,例如:对于3B类和4类地面目标指示器,对操作人员的警告标志应m
SJ20798—2001
写明“不得瞄准人或平板玻璃或10米以内的目标”;对于可见光和近红外(400nm~1400nm)3B类和4类激光器,对在场人员的警告标志应写明“不得窥视出射孔”;对于红外(1400nm~10°nm)和紫外(180nm~400nm)3B类和4类激光器,对在场人员的替告标志应写明“眼晴或皮肤不得暴于直接的或镜反射的激光束。4.2.2.2非期望输出
操作人员一次操作失误或材料失效所产生的激光器非期望输出不应超过1类可达发射限值。使激光器投入工作状态应至少需要操作人员执行两个动作,其中有一个用于激光器的预燃控制,当其控制钮处于安全位置时,不可能产生激光输出。电源控制开关可以作为激光器预燃控制器。只有当来购方作出规定时,才需要设置总开关控制器。4.2.2.3激光器发射开关
激光器的发射触发器或发射开关应清楚地标识出来,并应有机械保护以防意外触发。可能时,发射开关应是需要操作人员连续操作激光器按钮的,带有保护的确认动作(失知制动)型开关。脉冲激光器的激光触发电路应采用故障一一安全保护设计,使得发射控制开关连续按动或短路时不会导致反复发射,但在执行所需预定功能时例外。从使用上考患不能采用确认动作(失知制动)型开关时,可以采用钮子开关,但在采取适当的安全保护设计,防止长时间意外激光发射,例如可以使用监控计量器和系统逻辑开关。4.2.2.4出射孔盖
出射孔应有盖,永久性地安装在激光产品内,或附在设备外壳上,能防止人体任何部位所接触的所有激光辐射量超过1类可达发射限值。这种盖子可以是装在激光出射端口上可关闭的转盘光阑,也可以是带链子的螺纹罩。使激光器旋转到一个封闭的隐藏位置处也是允许的。出射孔盖应能清楚地表明其处于关闭还是打开位置,且不论处于何种位置,都不能由于激光反射发射而造成损坏。4.2.2.5遥控联锁连接器
激光产品(或激光产品的辅助电源系统)应具有易于操作的遥控联锁功能,以便在进行维护或修理期间使系统经由一根电缆与激光器维修区出入门的开关联锁,但如果在维修过程中激光始终对准联锁的测试设备内部时,则不必强调此一要求。当连接器端子没有进行电连接时,应使人员接触到的所有激光辐射和伴随辐射量不超过1类可达发射限值。连接器断开时,除非人为复位,系统不应自动恢复工作。
4.2.2.6准直
准直调整和保持功能的设计应与系统任务要求相一致,应把准直看作安全性关键项目。4.2.2.7发射指示器
应设置激光器工作状态指示器,以便激光器操作人员知道激光器何时作好了发射准备(“准备\)、何时激光器正在发射激光(“发射”)。这种指示器的指示应是可闻(声音)或可视(光)的,或者按使用方的规定,指示器应不影响伪装。如果选用了可视指示器,则无论白天或黑夜都应能看得见:而且,如果要求在进行操作、维护或修理过程中须佩裁针对所发射的激光辐射波长而专门设计的激光防护眼镜时,裁上这种防护眼镜也应能看得见该指示器。可视指示器的位置应使人员观看时不至于暴露在超过1类可达发射限值的激光照射中。可以用指示灯以连续发光或闪烁发光来区分“准备”和“发射”两种状态。当“准备”和“发射”两种状态分别用连续声音(或连续光)和断续声音(或断续光)来区分时,则连续声音(或连续光)应指“准备”,断续声音(或断续光)应指“发射”。
-TTKAoNiKAca-
4.2.2.8机载激光器
SJ20798—2001
对于机载激光器,其设计应能防止飞机不在空中飞行时产生激光输出,但可以安装一个防止意外发射的消除开关,用以跳过地面联锁装置,便于进行地面操作、维护或检修。4.2.2.9光束指向
激光产品应设计有控制器,以供操作者控制激光束的指向,使之达到实际上的最佳状态,包括确保准直固位和软件系统安全。对于具有自动跟踪目标能力的系统而言,应具有在下列情况下自动中止激光发射的能力:目标跟踪范围超出系统规定时,或激光束到达方向架边界或系统防护罩边界时。应安装中止动作硬件,或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的系统使激光器中止工作。可以设计某种装置,使之在战斗期间跳过这些自动中止功能。4.2.2.10扫描光束
使用光束扫描技术的激光产品应具有下述特性:扫描一旦中止或扫描图形一旦发生紊乱(如扫描速度或振幅变化)时,立即中止或减弱光束输出,使之低于1类可达发射限值。这一要求适用于下述情况:扫描图形紊乱使激光产品工作不正常,以及非预期扫描图形变化会加大激光产品潜在危害。
4.2.2.11训练模式
当合同要求激光器可用于训练模式时,则应采取措施使有害发射减小到与训练要求相应的最低发射水平。为此,可以在激光器上使用激光衰减器、扩束器或散射器。另外,也可以使用危害较小的激光器、电视摄像机等单独的系统来满足这一要求。当激光器既可用于作战模式又可用于训练模式进行工作时,则应能提供可视指示,以便告知操作人员和外部观察人员:激光器下工作训练模式。4.2.2.12特大功率激光器
能发射特大功率连续辐射或特大能量脉冲辐射的激光系统可能需要具有特殊的安全特性,因此,需要对安全作进一步的考虑。4.2.2.13标称眼危害距离的确定可以利用适当的激光系统输出参数相对于使用激光器的环境条件计算出标称眼危害距离估算值。尽管在系统设计期间可以使用承制方确定的标称眼危害距离。但最终的标称眼危害距离值必须根据使用方进行的试验予以认定。4.2.2.14光学观测器
光学瞄准元件所使用的标度线应能在激光器所设计的任何照明条件下都能看得到。标度线亮度应不影响观测者眼睛的暗适应能力。标度线经校准后应使激光器操作者能够确定激光束至目标缓冲区的距离。
5相关支持设备
支持设备包括测试设备、固定器材和支持激光系统和其它附件。有关激光系统辅助设施的设计要点见于附录A。支持设备的设计应根据GB7247对与这些支持设备一起使用的激光器所规定的危害类别满足以下各项要求。激光系统连同支持设备一起应满足本标准第4章的要求。5.1一般要求
5.1.1设计目标
相关支持设备的设计应确保在进行维护或检修时所发射的激光辐射量不大于1类可发射限值并根据实际情况,伴随辐射不超过相应限值。支持设备应将激光辐射限制在被可靠联锁的不透明外7
SJ20798—2001
壳内,以便在外壳卸下时能防止辐射水平超过1类可达发射限值。这种外壳应有适当的外部警告指示器和标志:封闭的设备可以不采取专门的措施。5.1.2相关危害
来自支持设备以及激光器操作、维护或检修过程中的其它相关危害应按GJB900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控制。在相关技术手册中,应对安全技术和人身防护方法给出充分的说明,如果激光产品带有潜在的危害部位,则应予以清楚地标出。5.2详细要求
5.2.11类、2类和3A类激光支持设备1类、2类和3A类激光器的支持设备应满足4.2.1的要求。5.2.238类和4类激光支持设备
5.2.2.1测试设备
测试准直和激光器性能用的激光系统测试设备应能封闭或衰减光束,使其对人员的辐射低于1类可达发射限值:如果测试设备不是用在封闭式装置中,则还应与激光器联锁,以防止意外操作。5.2.2.2联锁开关
安全联锁开关与受试3B类和4类激光系统的连接,应使测试装置在意外拆除或连接不良时,能中断或限制激光输出,使之低于1类或2类(适用时)可达发射限值。5.2.2.3警告系统
警告系统(例如闪光灯、声响指示器或测试装置外部的其他机械指示器)应在激光器工作之前先行启动并保持启动状态,直到激光输出降到低于1类或2类(适用时)可达发射限值。警告系统的设计应使人员对它的关注不会招致潜在的危害。5.2.2.4操作开关
对于能直接触发激光器的所有激光器硬件支持设备,应最好配备一个确认动作(失知制动)型开关,当需要使激光器发射激光时,必须触发该开关。当末配备这种开关时,则应提供一应急制动开关,以便紧急中止超过1类或2类(适用时)可达发射限制的激光输出。这个开关应能从操作者的位置处得容易地触及,并能一步操作到位。通常的电源开关或控制开关就具备这种功能(见4.2.2.3)。
5.2.2.5总开关
应使用钥匙开关,以防止未经许可而启动直接给激光器提供电力的任何测试设备部件。5.2.2.6光束终止器
激光束应使用光束终止器终止,该光束终止器应在激光波长上以很低的反射比漫反射(接近朗伯面)。如果可能,光束终止器还应是耐火的,而且当这种终止器被激光照射时,不会发射出有害的或致癌的烟雾。光束终止器上应标出其类型和功率,或它所适用的激光器。大功率红外激光器的“后障可以选用耐火砖、某些陶瓷和石墨材料。但是,有些耐火砖可能含有铍化合物,会产生有害的铍烟劳气体。在不能防止产生有害气体的场合,则应采取适当的人员防护控制措施,例如在系统设计中考虑到通风换气。如果从安全出发要求通风换气,则通风系统应进行联锁,以防止激光器在通风系统未启动的情况下工作。
-TiKAoNiKAca-
SJ20798-2001
附录A
激光系统辅助设施的设计
(补充件)
激光系统各种辅助设施的设计应满足激光专用部件标准的要求,对于尚未制订专门标准的,则应根据激光器的类别满足本附录的基本要求。激光系统辅助设施包括专用的有蓬车辆、激光工作舱和激光工作区围封等。这些辅助设施连同激光系统一起应满足本标准第4章的要求。A1般要求
A1.1辅助设备
相关支持设备的设计应确保激光系统在维护或检修期间,其激光辐射不大于1类可达发射限值;并在可行时,其伴随辐射应不超过相应的限值。支持设备应将激光辐射限制在与其联锁的围封内,以防在拆去围封内,以防在拆去围封时,辐射能量超过1类可达发射限值。该围封外部应设有相应的报警指示器和警告标志。
A1.2相关危害
由相关支持设备和激光器操作、维护或检修所引起的其他相关危害应按GJB900的规定,采取适当的工程方法予以控制。有关的安全技术和人员防护的方法应详细写在说明书中。若人员可能接近有潜在危险的部位,则上述内容应简单清晰地标记在激光产品上。下面列出了一部分有潜在危险的部位。
电气方面:
高电压/大电流:
飞弧:
电容器充电/放电:
变压器和脉冲成形网络:
接地:
短路。
压力系统:
贮压箱:
进气管;
管道:
压力调节器:
防爆盘:
密封件:
减压和清洗系统:
排气玻璃管。
电离和非电离辐射及辐射场:
激光束;免费标准bzxz.net
x射线(iokv及以上电源):
紫外荧光灯;
磁场:
射频和微波辐射;
镜反射面:
闪光盲光和眩光。
化学方面:
有毒燃料/流体/金属微粒:
SJ20798——2001
汽化的目标材料(臭氧、氧化物):冷却剂;
低温液体:
材料相容性;
液压流体(可燃性);
燃料存贮:
通风和生命支持系统。
噪声/振动方面:
高压气体流动/流放:
液压泵(涡凹);
水锤(液力冲击)。
A1.3人员接触
激光辅助设施的设计应能限制人员接触,3B类和4类激光器的辅助设施应是封闭的装置。A1.4工作区照明
考虑到操作人员在使用激光防护眼镜时会降低明视度,工作区的照度应适当高一些(10001x)。A1.5防护装备
可行时,激光设施的设计应使人员无需防护装备。当人的手或其他部位可能暴露于具有潜在危害的较强激光时,应为所有相关人中提供防护手套、防护累或防护服等防护装备。防护眼镜(防护眼罩)应能对人员的视力提供充分的保护,并应符合GJB1762关于激光防护眼镜生理卫生方面的防护要求。应根据所使用的激光设备来佩戴防护眼镜。因此,如果安装有多种类型的激光器时,要求配用几付不同类型的防护眼镜。防护眼镜应根据个人是否佩戴矫正镜片(眼镜)合理地选择。附录B给出了正确选用防护眼镜的指南。A23B类和4类激光系统辅助设施的详细要求A2.1警告标识
在通向设施的入口处和门口应有激光警告标识。警告标识应使用调语“当心激光”并相应注明“可见光辐射”和(或)“不可见光辐射”。标识还应包含一个相应的命令性语句,如“先敲门再进“入”或“仅供特许人员进入一先敲门并等候”。A2.2联锁开关
安全联锁开关与受试3B类和4类激光系统的连接,应使测试装置在意外拆除或连接不良时,能中断或限制激光输出,使之低于1类或2类(适用时)可达发射限值。A2.3警告系统
警告系统(例如铃、闪光灯或测试装置外部的其它可视指示器)应在激光器工作之前先行起动保持起动状态,直至激光输出降到低于1类或2类(适用时)可达发射限值。10
-LKANKACa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