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4759-1995 内燃机排气消声器测量方法
GB/T 4759-199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759-1995

中文名称:内燃机排气消声器测量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exhaust muffler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5-06-15

实施日期:1996-0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39615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能源和热传导工程>>27.020内燃机

中标分类号:机械>>活塞式内燃机与其他动力设备>>J93进、排气系统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GB 4759-1984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7, 字数:10千字

标准价格:8.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4-11-26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内燃机排气消声器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功率内燃机消声器的试验,进气消声器也可参照使用。 GB/T 4759-1995 内燃机排气消声器测量方法 GB/T4759-1995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内燃机排气消声器测量方法
Measurement procedure for exhaust silencers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内燃机排气消声器(以下简称消声器)的试验方法。GB/T4759—1995
代替GB4759--84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功率内燃机消声器的试验,进气消声器也可参照使用。2引用标准
GB3785声级计的电、声性能及测试方法GB3241声和振动分析用的1/1和1/3倍频程滤波器GB1105.1~1105.3内燃机台架性能试验方法GB3947声学名词术语
3术语
3.1排气消声器
排气消声器为具有吸声衬里或特殊形式的气流管道,可有效地降低气流噪声的装置。注:内燃机排气消声器一般包括从消声器进气口开始的整个消声器部件,不包括内燃机排气歧管和排气管。3.2插入损失
消声器的插入损失为装置消声器前后,通过排气口辐射声功率级之差。符号:D;单位:dB。注:在通常情况下,管口大小、形状、声场分布保持近似相同,这时插入损失就等于在给定测点处装置消声器前后声压级之差。
3.3功率损失比
消声器的功率损失比是内燃机在标定工况下,使用消声器前后的功率差值和没有使用消声器时功率值的百分比。符号:r。
4测量仪器
4.1声学测量仪器
4.1.1测量声压级应使用1型或2型的声级计或其它声学测量仪器,所用仪器应符合GB3785的有关规定。
4.1.2进行频谱分析使用的1/1倍频程或1/3倍频程滤波器,应符合GB3241的有关规定。4.1.3每次连续测量前后,应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声级校准器的准确度应优于或等于士0.5dB。两次校准值相差不应超过1dB。
4.2内燃机台架试验的测量仪器应符合GB1105.3中的有关规定。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06-15批准1996-02-01实施
5测量条件
GB/T4759—1995
5.1在试验室测基中,内燃机应按GB1105.1中规定的标定工况,即在标定功率和相应转速下稳定运转。油温、水温(风温)达到稳定时方能进行测量。对车用内燃机等,可根据使用要求在不同工况时进行测量,并在报告中予以说明。
5.2内燃机排气系统(包括消声器、管道)的长度、管径及形要接近其实际使用情况。5.3除排气噪声外,其它噪声均作为测量时的背景噪声,测量噪声与背景噪声声压级之差值应在10dB以上,若测量噪声与背景噪声声压级之差在3dB以下,则应对背景噪声声源采取措施后,再进行测量,如在3dB~10dB应按表1进行修正(即测量噪声减去修正值)。表1背景噪声修正值
测量噪声和背景
噪声声级之差值
修正值
10和10以上
5.4测点位置的风速超过2m/s时,应使用防风罩,当风速超过5m/s时,应停止测量。5.5测点位置要求在与排气口气流轴向成45°方向上,距离500mm处,传声器指向排气口(图1)。若有两个排气口时,测点选在与两个排气口轴向成45°方向上,按图2所示的两个假定园的交点处(图2)。对于大型内燃机,测点距离可适当增加,小型内燃机可适当缩短,但测点到排气口距离应大于3倍的管口直径。且测量结果应不受气流影响。测点距地面高度大于1m,测点距其它反射面的距离大于二倍测距。在试验中,测点和排气口相对位置保持不变。5.6为保持测量时声场分布状况不变,测点附近应符合自由场条件,或测点和周围环境中反射面保持相对位置不变。
消尚器本体
排气口
传南器
图1一个排气口的消声器的测点位置252
6测量方法
消声器本体
GB/T4759—1995
传声器
传声器位置(假设线上)
图2具有两个排气口的消声器的测点位置本标准规定了三种测量方法:试验室测量方法、现场测量方法和消声器表面辐射噪声测量方法。消声器性能的全面评价应以试验室方法为准,主要评价量为A、C计权声压级插入损失和功率损失比。测量未加消声器的排气噪声时,应加装和消声器长度相同,管径和排气管相同的空管。6.1试验室测量方法
6.1.1测量内容,主要测量消声器的A、C插入损失和功率损失比。6.1.2测量方法,首先对内燃机及其辅助设备噪声进行屏蔽。在标定工况下测量不带消声器和带消声器的排气噪声的A,C声压级或频带声压级和内燃机的功率。进行两次测量,其测量结果差值应小于2dB。测量结果均应记录,数据处理时应取两次平均值。消除大气条件和其它因素影响所产生的误差,上述测量应在一次试验中进行,停车时间应不超过 30 min。6.1.3测量A,C声压级时,应使用声级计的“慢”档测量。并读取声级计指针在观察周期内的平均值。如进行频谱分析,应使用中心频率31.5~~8000Hz的1/1倍频程或1/3倍频程滤波器,读取平均值的观察时间,对于中心频率在200Hz及200Hz以上者为10s,对于中心频率在160Hz及160Hz以下者为30s。
6.1.4插入损失按下式计算:
D = L— L,
插入损失,dB,
式中:D— 
-不带消声器带空管的排气噪声A、C声压级或频带声压级,dB(基准量0dB=20μPa);带消声器后的排气噪声A、C声压级或频带声压级,dB(基准量0dB=20uPa)。L,
6.1.5内燃机功率P1,P,的测量,可按GB1105中规定的测量方法进行。6.1.6功率损失比按下式计算:
Pi= Pz × 100%
式中:r-—功率损失比;
GB/T 4759-1995
P,—不带消声器带空管时的内燃机功率,kW;Pz—带消声器后内燃机功率,kW。6.1.7如果需要,也可以用消声器在不同工况下的功率比来评价。6.2现场测量方法
6.2.1本方法适合于现场实际使用条件下内燃机(如处于空档的内燃机驱动的车辆、设备等)消声器插人损失的测量。它仅能提供同一台内燃机不同消声器消声性能的相对比较。6.2.2消声器测量应在配套的内燃机上进行。不同消声器测量插入损失时,内燃机应保持相同工况,并在报告中予以说明。
6.2.3测量消声器插入损失值,按6.1.3、6.1.4条进行。6.3排气消声器表面辐射噪声测量方法6.3.1本方法适用于内燃机消声器表面辐射的噪声测量。6.3.2除消声器表面辐射噪声外,其它噪声均作为背景噪声处理。6.3.3消声器表面辐射噪声级测点距辐射表面0.5m,测点数目同消声器的长度有关,消声器长度0.5m以下,可采用-个测点,每增加0.5m,增加一个测点。测点距地面的高度应大于1m。6.3.4消声器表面辐射噪声级用各测点的A声压级的平均值来评价。6.3.5试验方法按6.1.3条进行。7
试验报告
7.1试验内燃机及消声器参数记入表2。表2内燃机和消声器参数记录表
内燃机型号
制造厂
排量L
标定功率kW
标定转速/min
消声器容积L
消声器质量kg
7.2消声器试验结果记入表3。
测量时间
环境温度℃
试验地点
测量仪器wwW.bzxz.Net
测点距离
背景噪声dB
测量人员
内燃机转速
油温℃
水温℃
计权声压级
频带声压级
(倍频带中心频率,Hz)
附加说明:
GB/T4759—1995
表3内燃机消声器性能试验数据记录表P.kw
本标准由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天津内燃机研究所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文堂、赵伸。L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