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4958.6-1988 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 第二部分:分系统的测量 第五节:频率解调机
GB/T 4958.6-198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958.6-1988

中文名称: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 第二部分:分系统的测量 第五节:频率解调机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equipment used in terrestrial radio-relay systems Part 2: Subsystem measurements Section 5: Frequency demodulator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88-03-28

实施日期:1989-0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25829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无线通信>>33.060.30无线中继和固定卫星通信系统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通信设备>>M34微波通信设备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SJ/Z 9094.6-1987

采标情况:≡IEC 487-2-5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9页

标准价格:15.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8-05-26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段中贤、武冰梅

起草单位:邮电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归口单位:邮电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通信)

标准简介

这一节给出了频率解调机电特性的测量方法。因为视距无线电接力系统通常不要求门限特性,因此这里没有包括。而且,如有可能,只考虑基本解调机的测量,而不包括解调机的基带部分去加重网络和与伴音载频信号导频信号和辅助信号有关的网络。在第四节已经给出了频率调制机的测量方法。调制机和解调机系统基带端对端的测量,在本系列标准第三部分各节中给出。 GB/T 4958.6-1988 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 第二部分:分系统的测量 第五节:频率解调机 GB/T4958.6-198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958.6—1988
idtIEC487——2—5
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第二部分:分系统的测量
第五节一频率解调机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equipment used in terrestrialRadio-relay systems
Part2.Measurementsforsub-systemsSectionFive-Freguencydemodulators1988-03-28发布
1989-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第二部分:分系统的测量
第五节一频率解调机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equipment used in terrestrialRadio-relaysystems
Part 2:Measurements for sub-systemsSection Five-Frequency demodulators621.396:
621.317.08
GB/T4958.6—1988
IEC487—2—5
本标准是国家标准《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系列标准之一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EC487-2—5《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第二部分:分系统的测量第五节一—频率解调机》。1范围
这一节给出了频率解调机电特性的测量方法。因为视距无线电接力系统通常不要求门限特性,因此这里没有包括。而且,如有可能,只考虑基本解调机的测量,而不包括解调机的基带部分一一去加重网络和与伴音副载频信号、导频信号和辅助信号有关的网络。在第四节已经给出了频率调制机的测量方法。调制机和解调机系统基带端对端的测量,在本系列标准第三部分各节中给出。
2定义
就本标准而言,频率解调机是一个分系统,它以模拟的方法解调一个用基带信号调制过的中频信号,这个基带信号可能是多路电话信号或包括伴音副载频信号、导频信号和辅助信号在内的电视信号。这种基带信号通常是模拟的,但也不排除数字信号。然而,本节所叙述的测量方法旨在评价传送模拟信号时解调机性能。
解调机分系统通常由以下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中频部分;
-中频到基带部分(鉴频器);
基带部分。
3概述
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使用的典型解调机的配置图示于图1。所测特性可以分成以下三大类:一非传输特性;
-中频到基带特性;
-和测量调制器联测时,某些基带到基带的传输特性。第一类测量应用于中频输入端的测量(第4条)和基带输出端的测量(第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988-03-28批准1989-02-01实施
GB/T4958.6—1988
第二类测量是本标准的主要部分,因为被测设备的特征是将中频转换成基带。为评价中频输入电平的影响,应当在额定,最小和最大儿种特定中频输入电平情况下,进行某些规定的测试,注:在本标准中,不包括调幅所产生的影响的测量。因为输入电平全部在限幅器的工作范围之内,并假定限幅器的调幅/调相转换可以忽略。
第三类测量包括整个调制机和解调机系统,即仅包括测量调制器取代实际调制器或系统调制机的情况。
了解解调器本身对总的特性容差的单独影响是很必要的。因为一种设计或一个制造商的解调器可能和另一种调制器配合工作。调制器和解调器之间的补偿作用是不希望的,每个解调器和测量调制器相联时都应当达到规定的技术条件,这种方法要求测量调制器的性能优于被测解调器的规定性能。4中频输入回波损耗
见本系列标准第一部分第三节——中频范围内的测量。(GB6662一86)还可以要求在中频谐波上测量。
5基带输出阻抗和回波损耗wwW.bzxz.Net
参见本系列标准第一部分第四节:基带测量。6解调机频偏灵敏度
6.1定义和一般考虑
对于一般给定频率的正弦信号,解调机的频偏灵敏度S,用基带输出电压V。与频偏A的比值来表示:
(V/MHz)
V。和Af两参数都用峰值或都用有效值表示。(1)
由于去加重网络的影响,解调机的频偏灵敏度通常是基带频率的函数。有时,能在去加重网络前得到基带输出电压V。时(看图1),被测解调器的频偏灵敏度与所用基带频率无关。6.2测量方法
利用一已知精确频偏的测试信号,测量频偏灵敏度的方法有两种,即下面要讨论的贝塞尔零值法和双信号法。
第一种方法,利用精确给定的调制指数2.40483,在相对低的频率上(例如低于2MHz左右)进行测量:第二种方法,使用低的调制指数(例如不超过0.2左右),在相对高的调制频率上(例如大于2MHz)进行测量。因此,第二种方法对于导频和伴音副载频处的测量是特别有用的。6.2.1贝塞尔零值法
为了测量解调机频偏灵敏度和校准测量调制器的频偏,一种合理的配置示于图2。这种测量方法称为贝塞尔零值法。测量调制器的频偏灵敏度的校准基于以下事实:在正弦调制情况下,当调制指数m为下式给出的数值时,载波频率谱线首次消失:4f=2.40483
式中:Af是峰值频率
于是调制频率
在频谱分析仪上观测中频载波的“零点”或首次消失点,但由于基带信号发生器的残余谐波失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零值。然而,载波电平降低30dB或更多即可认为达到零值。因为得到载波为零的调制指数有许多个数值,因此确保首次零点的最好方法是调制电压由零平稳地增加到载波首次消失的点。
测量程序如下:
GB/T 4958.6—1988
a。调整基带发生器至测量频偏灵敏度所要求的频率。b首先把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置于零,然后平稳地增加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直到频谱分析仪上中频载波首次消失。
c。测量解调机基带输出端的电压有效值Vb。d调制频率为fi时,解调机频偏灵敏度由下式计算:2V
Sa-2.40483fi
(V/MHz))
注:由于调制指数2.40483对应着一个中频带宽,该中频带宽随调制频率线性增加。因此,应用这种方法局限于调制频率不超过最高基带频率的三分之一。6.2.2双信号法
为了用双信号法测量解调机频偏灵敏度,种合理的配置示于图3,这种校准解调机频偏灵敏度的方法适用于使用低调制指数(最大约0.2)和高调制频率(2一10MHz)。因此,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导频和伴音副载频。
用两个输出电平相等而频率不同的中频晶体振荡器,在规定频率处产生一准确的频偏。第一个晶体振荡器工作在标称载频(即70MHz),第二个频率与标称载频相差一已知值fx。如图3所示,晶体振荡器No.2的输出信号按下面规定适当的衰减后,和晶体振荡器No.1的信号相加。然后用衰减器No.2把混合信号的电平调到适合被测解调机的输入电平。由于解调机的限幅作用,能够产生一个几乎纯净的角调制信号。为了减小不希望的幅度调制,在被测解调机前,必须插入一个外接的限幅器。这个限幅器的调幅/调相转换应很小,以便使测量误差降至允许值。有效频偏用下式给出:
式中:α'是衰耗器1的电压衰减值。(4)
从此式可以计算出所需的电压衰减值α。例如,为了在8500kHz的频率f处产生一个有效值为140kHz的频偏,则所需衰减为201og10α',式中a由下式给出al
它对应于32.7dB。
实际上,使用足够高的调制频率,满足f>Af(即201og10a>14dB)。当用上述方法得到已知的频偏,就可以用下式计算解调机的频偏灵敏度:2 .Va(V /MHz)
式中:V是解调机输出端上频率为fx时的电压有效值。6.3结果表示
结果应按下例方式给出:
“频偏灵敏度(S)为.V/MHz”或者“频偏有效值为…kHz时的基带输出电平为.dBm”6.4要规定的细节
如果需要,详细的设备规范中应包括下列内容:a测量方法(6.2.1条或6.2.2条);b.在使用贝塞尔零值法时中频输入信号的调制频率或使用双信号法时两个输入载波频率之差3
c.中频输入信号的频偏
GB/T4958.6—1988
d。要求的频偏灵敏度或规定频偏时的输出电平e.基带连接点(即去加重前或后,见图1);f.所采用的去加重特性(是否合适);g。中频输入电平(最大、标称和最小值)。7解调方向
7.1定义和一般考虑
如果中频频率的升高导致输出电压向正的方向变化,则频率解调机的解调方向是正的。在电视传输中,解调方向是很重要的。
7.2测量方法
检查解调机方向的简单方法是用非对称的波形信号,去调制一个已知调制方向的测量调制器,将该调制器输出的中频信号加到被测解调机。如果解调机输出信号的极性和调制器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同,则解调方向和已知的调制方向相同。另一种方法是,用一个低频调制信号去产生一个很大的中频频偏,然后把这个已调载波和一个已知中频频率的等幅小信号一起,加到被测解调机的输入端。在解调机的输出端,能够在示波器屏幕上看到干扰载波和已调载波之间的拍频。如果当干扰载频频率升高时,拍频点向高电平变化,则解调方向是正的。
测量配置图和示波器显示图示于图4。8微分增益/非线性和微分相位/群时延8.1定义和一般考虑
被测解调机被一中频载波激励,此载波已被一个叠加在低频扫频信号上的等幅和恒定相差的正弦测试信号所调制,在解调机的基带输出端,解调后的测试信号幅度和相位与扫频载频的瞬时值有关。被测解调机的微分增益和微分相位定义为这个瞬时值的函数,由下式给出:DG(X)=A(X)
DP(X)=(X)-0
式中X——输入载频的瞬时值;
一表示解调机微分增益的函数;A(X)——输出的测试信号幅度,是X的函数,Ao
载频在中心频率处输出测试信号的幅度;一一表示解调机微分相位的函数;DP(X)-
g(x)输出测试信号的相位,是X的函数,o
载频在中心频率处输出测试信号的相位。(7)
对于不失真的理想解调机、微分增益和微分相位都为零,对于实际的解调机,上述函数将是变化的实际解调机或者用这些函数本身或者用微分增益和相位失真来表征。后者定义为上述函数的极值间的差,通常分别用百分比和度数表示如下:DG失真(百分比)=100×(Am×二Amm)Ao
DP失真(度)=Pmx一min
测试信号频率的选择取决于解调机所要评价的那一部分和所要测量的那些参数(即微分增益或非线性,微分相位或群时延)。非线性和群时延的定义及决定测试信号频率选择的一些因素,在本系列标准4
第一部分第四节“基带测量”中给出。GB/T4958.6—1988
DG和非线性是用相同方法测量的,但使用不同的测试频率。非线性是解调机的一个重要的性能参数,因为它表示输出电压/输入频率特性与理想线性响应的偏差。非线性测量使用相对低的测试信号频率,其典型范围为50kHz至500kHz。8.2测量方法
为了测量解调机的微分增益/非线性和微分相位/群时延,需要一个理想的调制器。根据定义,当理想调制器用复合的测试信号和扫描信号激励时,将产生一个频偏相位恒定的测试信号调制,它与扫描载频的瞬时值无关。
为了这个用途,如下的配置就非常接近一个理想的调制器。使用两个频率比中频高得多的调制器,它们在频率上相差一个中频,其中一个调制器由扫描信号调频,另一个由测试信号调频。通过把两个信号外差到中频,将产生一个扫描的中频测试信号,该信号频偏的幅度和相位恒定。测量解调机DG和DP的简化配置图如图5所示。上述理想调制器就配置在图中标有发送部分”的虚线内。在标有“接收部分”的虚线内。用调谐到测试频率的带通滤波器来提取测试信号分量。用包络检波器和相位检波器来检测输出测试信号的幅度调制和相位调制,并把这个DG和DP信号供给显示器的垂直偏转。某些情况下,在解调机的输出配置一个低通滤波器,可以得到供给示波器的扫描电压,在另外一些情况下,这个电压可由扫描信号发生器提供。还需要一个合适的移相器。注:①商业用的测试设备,通常称为“线路分析仪”,可用来实现图5中虚线框内的测试配置。虽然在图5中没有指明,但这种测试设备通常带有校准显示器垂直轴和水平轴的附加设备。②用高频率测试信号时,探测的频率范围将不接近于扫描宽度而是近似于扫描宽度加上两倍的测试信号频率。③必须保证解调机后面的基带放大器在大幅度扫描信号时不过载,为满足这一要求,常常把扫描宽度限制在可以应用的宽度。另外,解调机的基带部分可与测量部分分开,这样就允许扫描宽度足够宽,以测定整个解调机的特性。当基带放大器的低端截止频率较高,而不能够传送扫描信号时,也需要将基带放大部分与解调机分开。
8.3结果表示
微分增益和微分相位最好采用两轴具有合适校准的函数显示照片给出,通常给出一张能同时显示两个函数的照片。另外,可以用文字来说明测出的微分增益失真、微分相位失真和扫描范围。8.4要规定的细节
如果需要,详细的设备规范中应包括下列项目:a.中频扫描范围(例如士10MHz);b.在上述范围内允许的最大微分增益失真(例如3%)c.在上述范围内允许的最大微分相位失真(例如0.8°);d.所用测试频率;
e.基带连接点(例如在基带放大器之前或之后)f.中频输入电平(最大、标称和最小值)。9基带振幅/频率特性
9.1定义
解调机基带振幅/频率特性是表示基带输出电平与参考电平之比(用分贝表示)的曲线。它是中频输入频偏恒定时基带调制频率的函数。参考电平是在规定基带频率处的输出电平。9.2一般考虑
为了测量解调机基带振幅/频率特性,需要一个测量调制器。根据定义,测量这一特性的测量调制器要提供一个频偏恒定的中频输出信号,该中频输出信号频偏是基带输入电平恒定时输入基带频率的函数。为了避免在最高调制频率处有效幅度的高阶边带,应当使用小频偏。如果被测解调机不能与去加重网络分开,必须使用具有校准过的和相应预加重网络的测量调制器。但在某些情况下,去加重网络可以与解调机分开,这样基本解调机的振幅/频率特性就能够测量。在这种5
GB/T4958.6—1988
情况下,去加重网络的基带振幅/频率特性应单独测量。解调机基带振幅/频率特性最好在几种规定的中频输入电平条件下进行测量。注:目前,因为测量解调器/调制器与被测调制机/解调机具有相同量级的贡献,所以不可能单独把被测调制机/解调机的基带频率特性贡献区分出来。因此往往习惯于测试解调机/调制机系统和规定总的调制机/解调机特性。9.3测量方法
本系列标准第一部分第四节中的图3给出了测量配置图。注意基带终端和终端之间的*被测设备”是由在中频处互连的测量调制器和被测解调机组成的。9.4结果表示
对于扫频测量,应给出示波器显示的照片或XY记录。当测量结果不用图形给出时,应当如下列方式给出:
“解调机(或背对背连接的调制机和解调机)的基带振幅/频率特性从300kHz至8MHz,相对于1MHz点的值,在十0.2dB到一0.1dB的范围内”。逐点测量可以列表给出或用如上表示方法。9.5要规定的细节
如果需要,详细的设备规范中应包括下列项目:a.基带参考频率,
b.基带频率范围;
c.基带振幅/频率特性容差;
d。在参考频率点的中频频偏;
e.预加重/去加重特性(需要时);f.中频输入电平(最大、标称和最小值)10频分复用电话测量
目前,因为测量调制器与被测解调机具有相同量级的贡献,所以不可能单独把被测解调机的互调噪声贡献区分出来。因此,对于这项测试通常是利用系统调制器,并且只规定总的调制机/解调机的噪声值。除本系列标准第三部分第四节“频分多路传输测量”所列出的应规定的细节外,还应当规定中频输入电平范围。
为了测量解调机的基底噪声(basicnoise)(即没有噪声负载),可以应用极低噪声的等幅波发生器如晶体振荡器或合成器,来代替未加载的系统调制器。11电视测量
目前,因为测量调制器与被测解调机具有相同量级的贡献,所以不可能单独把被测解调机的波形失真贡献区分出来。因此,对于这项测试通常是利用系统调制器,并且只规定总的调制机/解调机的失真值。使用的测量方法,见本系列标准第三部分第三节“黑白和彩色电视传输测量”。注:大多数线性和非线性波形失真不受基本调制器/解调器的影响,但受基带部分影响(包括带限滤波器、预加重网络和去加重网络等)。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部分可以分开,它们的性能可以直接在基带上进行测量。除本系列标准第三部分第三节中规定的测量外,还可以规定中频输入电平范围。为了测量解调机的基底噪声,可见本系列标准第三部分第三节,可以应用极低噪声的等幅波发生器如晶体振荡器或合成器,来代替未加载的系统调制器。6
GB/T4958.6—1988
一滤波
一段点
图1.典型解调机分系统的配置
英世信号
图2.用贝塞尔零值法测量解调机频偏灵敏度的设备配置a
图3.用双信号法测量解调机频偏灵敏度的设备配置十版情事
请岁12
图4。测量解调方向的设备配置
附加说明:
GB/T4958.6—1988
图5.测量解调机微分增益和微分相位的简化配置本标准由邮电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邮电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中贤、武冰梅。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