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4958.8-1988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无线通信>>33.060.30无线中继和固定卫星通信系统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通信设备>>M34微波通信设备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0页
标准价格:15.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8-05-26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董福康、周好开、邱炎
起草单位:邮电部西安微波设备厂和邮电部邮电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归口单位:邮电部邮电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通信)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适用于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的接收机(不包括分波道网络和倒换网络)的电气特性的测量方法。图1的方框是这类接收机的功能方框图,实际接收机的方框图在细节上会有差异的,例如可省去某些功能块如:射频放大器。 GB/T 4958.8-1988 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 第二部分:分系统的测量 第八节:接收机 GB/T4958.8-198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958.8—1988
idtIEC487—2—8:1986
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第二部分分系统的测量
第八节接收机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equipment used in terrestrialRadiorelaysystems
Part 2:Measurements forsub-systems SectionEightRadio receivers
1988-03-28发布
1989-02-01实施bZxz.net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第二部分分系统的测量
第八节接收机
Methods ofmeasurement forequipmentused in terrestrialRadiorelaysystems
Part 2: Measurements for sub-systems SectionEightRadio receivers
621.396:
621.317.08
GB/T4958.8—1988
IEC487—2—8(1986)
本标准为国家标准《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系列标准之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487方法,第二部分:分系统的测量第八节接收机》1适用范围
-8(1986)《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所用设备的测量本标准规定了适用于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的接收机(不包括分波道网络和倒换网络)的电气特性的测量方法。图1的方框图是这类接收机的功能方框图,实际接收机的方框图,在细节上会有差异的,例如可省去某些功能块如:射频放大器。国自自血
1.射频波道滤波器
5.前置中频放大器
2.射频放大器
3.混频器
6.中频滤波器
8.主中额放大器(带A.G.C)
4.本机振荡器
7.幅度和群时延均衡器
图1接收机通用方框图
本机振荡器的噪声,虽然是接收机的一项重要指标,但通常不在接收机中进行测量,而是在无线电接力系统的基带终端设备中测量。由于该指标只形成与路径损耗无关的基带噪声,因此,在本标准中不予考虑。
2射频测量
2.1本机振荡器频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988-03-28批准1989-02-01实施
2.1.1准确度
2.1.1.1定义和一般考虑
GB/T4958.8—1988
本机振荡器频率的准确度是指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所测量的值与标称值的最大容差。本机振荡器的频率准确度,应符合设备技术规范中所规定的频率偏差。2.1.1.2测量方法
可将本机振荡器直接接到数字式频率计上测量其频率。假如有一个经适当隔离的测量点,最好选在该点上进行测量,见附录A。
如果既无适当隔离的测量点,又无振荡器输出端可利用,或如果断开本机振荡器的输出端口将引起振荡器频率偏移时,则可使用下述的方法进行测量。将射频信号发生器接到接收机的输入端,测出射频输入频率f及中频输出频率于。然后根据实际应用由f十f或f一fu,算出本机振荡器的频率f10。射频信号发生器频率的稳定度要足够高,以保证满足总的准确度的要求。
2.1.1.3结果的表示
所测得的准确度,可用绝对值表示,例如:50kHz,也可用相对值表示,例如:25×10-6。两种表示方式都应注明标称频率。
2.1.1.4要规定的细节
在详细的设备规范中,根据要求应包括下列各项,a。本机振荡器标称频率;
b.要求的准确度,
c.频率计的平均计数时间(例如:1秒);d.频率计的准确度
2.1.2稳定度
2.1.2.1定义
稳定度是指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和(或)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或电源电压变化范围内的最大频率变化。
2.1.2.2测量方法
见本标准2.1.1.2。
2.1.2.3结果的表示
所测得的稳定度,应以下述两例方式表示:a例如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本机振荡器频率的稳定度为1.25×10-6。b.例如电源电压变化60士12V时,本机振荡器频率的稳定度为士5kHz。2.1.2.4要规定的细节
在详细设备规范中,根据要求应包括下列各项:a。进行测量的时间间隔;
b.环境条件
c.电源电压变化范围;
d.要求的稳定度;
e:频率计的平均计数时间(例如:1秒)2.2射频杂散信号
2.2.1定义
杂散信号是指由接收机产生并在接收机输入端出现的那些杂散频率。其中最重要的是由本机振荡器泄漏而引起的杂散信号。
2.2.2测量方法
最好选用有校准刻度的频谱分析仪,将它连接到接收机的输入端进行测量。2
2.2.3结果的表示
GB/T4958.8—1988
测量结果,可将杂散信号的频率及其绝对值电平(dBm)列表表示,也可用合适的带有校准刻度的频谱分析仪显示的图形表示。
2.2.4要规定的细节
在详细设备规范中,根据要求应包括下列各项:a。要测量的杂散信号的频带;
b.容许的杂散信号的电平,
c.规定的杂散信号测量点;
2.3射频波道滤波器的振幅/频率特性(如果滤波器不包括在分波道网络中)2.3.1一般考虑
这项测量通常只是在定型试验时才要求测量。2.3.2测量方法
最好选用扫频法测量。将被测波道滤波器的输入端接到扫频信号发生器:其输出端送到一个跟踪选择式电平表或具有平坦振幅/频率特性的宽带检波器上进行测量。另一种方法,也可用逐点法测量。对任一种方法,相应的仪表都能在市场上买到。2.3.3结果的表示
扫频测量的结果,应给出显示的照片或描绘成X一Y坐标曲线,当测量的结果不用图形表示时,应按下例方式表示:
“振幅/频率特性:在6.0~6.4GHz范围内,相对于6.2GHz的幅度为十0.2~一0.1dB之内”。逐点测量的结果,可用列表或如上所述表示。当波动分量很易识别时,必须要表示出这些幅度(用峰一峰值的分贝数表示)和频率(用兆赫兹表示)各个特性的测量结果。
2.3.4要规定的细节
在详细设备规范中,应包括一个描述介入损耗与频率关系的特性曲线,该图是以中心频率点的损耗为基准而绘制的。
3中频范围内的测量
3.1输出阻抗和回波损耗
见GB6662一86《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第一部分:分系统和仿真系统通用的测量第三节中频范围内的测量》第1章。4射频至中频的测量
4.1振幅/频率特性和群时延/频率特性如果能将中频均衡器(通常用于一个接力段间的均衡)从测量中排除,这些特性才有意义。按照GB6662一86第3.2和6.2条给出的方法进行测量。但要用射频扫频信号发生器替代中频扫频信号发生器。
测量振幅/频率特性时,应注意使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不工作,而用人工调节增益控制电压,以便使它与扫频信号发生器所加的输入电平相适应。4.2噪声系数
4.2.1定义
噪声系数(F)是指在相同带宽条件下,接收机输入端的信噪比与接收机输出端信噪比的比值:F
(S/N)
式中:S——信号功率。
GB/T4958.8—1988
N一噪声功率:在(S/N)入中,N是有效噪声功率或以290K为基准温度时的标称阻抗的负荷。F——噪声系数,dB。
根据这个定义可知,噪声系数还能以接收机输出端实际上存在的噪声功率,与接收机不引入噪声时该端所存在的噪声功率之比表示。4.2.2测量方法
图2所示的测量配置中.3dB中频固定衰减器和连续可变射频衰减器都应精确地校准。测量应在接收机波道滤波器的输入端进行。如果波道滤波器是分波道网络的一部分(即它不是接收机的一部分),这时需在接收机输入端连接一个代用的波道滤波器。在进行测量之前,应使接收机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不工作,人工调节中频增益,以便使它与要测量的噪声系数的输入电平相适应。a ts
测量噪声系数的典型配置
测量噪声系数应按下列步骤进行:a。用一个有足够灵敏度的功率计或中频电平表,测量接收机的输出电平。关掉已知的噪声源,并短路3dB中频固定衰减器。必须注意保证在这种条件下,噪声源阻抗与其相关装置应处于匹配状态。b.接入3dB中频固定衰减器,开启噪声源,并调节射频可变衰减器使中频电平表达到与a项相同的读数。
c.如果β(单位用分贝表示)是射频可变衰减器引入的衰减值,则噪声系数可按下式算出:F(dB)=α—β
式中:α(单位用分贝表示)是噪声源常数。α=10 1g(290
式中:T为噪声源温度K。
注:①只有当射频衰减器温度为290K时,(2)式才适用。②使用在市场上能买到的闸门选通式噪声源测试仪直接显示噪声系数。4.2.3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应表示为在规定的接收机输入电平条件下测得的噪声系数,或表示为测得的噪声系数作为接收机输入电平函数的一条曲线。4.2.4要规定的细节
在详细设备规范中,根据要求应包括下列各项:a。接收机输入电平范围,例如:一40~一75dBm,b。对应于一个或几个规定的接收机输入电平所容许的最大噪声系数;c.与噪声系数有关的接收机输入端。4.3选择性
4.3.1定义
选择性是指接收机在有用信号和与其共存的无用信号中,选择鉴别出有用信号的能力。4.3.2测量方法
GB/T4958.8—1988
放司,
可用射频混合连接器代替定向耦合器图3接收机选择性的测量配置
图3所示的测量配置中,射频信号发生器2的频率调到与接收机标称频率相一致的频率上,以模拟有用信号,射频信号发生器1模拟无用信号。在接收机波道滤波器输入端上进行测量时,应按下列步骤进行:a.将射频信号发生器1去掉,射频可变衰减器1置于最大衰减,调节射频可变衰减器2直到接收机输入端有用信号达到规定值。b。重新接上射频信号发生器1,并将其频率调谐到接近射频信号发生器2的频率,但在频谱分析仪上要能区分出来。
c.调节射频可变衰减器1,直到接收机输入端上无用信号电平(从而在输出端上电平)远比有用信号电平低,以防止自动增益控制电平的变化。d.然后使射频信号发生器1的频率ft在合适的范围内变化,并在频谱分析仪上测量接收机输出端的无用信号电平与项所记录的参考电平之间的比值。还应测出无用信号的频率。选择性对于产生落在接收机中频放大器通带内的那些射频频率是特别重要的。这些频率是:a,f=f10土f(接收机标称频率)f一f10干f(镜象频率)
b.fu=f1o(本机振荡器频率)
c.fu-f1士nfu
d.fuf1士
通常是在规定的接收机输入电平范围内,在个不同的有用信号输入电平重复测量几次,这样才能方便地找出与有用信号组合(例如b与c项的各种组合)后产生,落入接收机中频通带内的那些无用信号的频率成分。
4.3.3结果的表示
选择性的测量结果,最好以图形表示。图形是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有用与无用输出信号电平之比值作为频率的函数绘制。
4.3.4要规定的细节
在详细设备规范中,根据要求应包括下列各项:a。所加有用信号的输入电平;
b所加无用信号(一个或几个)的输入电平和频率c。要求的选择性(频率响应曲线或有关的频率的输出电平范围大小)。4.4静态自动增益控制特性
4.4.1定义
接收机自动增益控制的静态特性,用输出电平与输入电平的关系曲线来表示。输入和输出电平均以相对于1mW的分贝数表示,输入信号频率为标称输入频率。4.4.2测量方法
图4表示一种适用的测量配置。其频率近似于接收机标称输入频率的射频信号发生器,经一个带有校准刻度的射频可变衰减器送到接收机的输入端。5
GB/T4958.8—1988
调节射频可变衰减器和射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平,使接收机输入电平为最大值。然后,在规定的范围内增加衰减并记录电平表上的读数。点号
图4测量静态自动增益控制特性的配置4.4.3结果的表示
图5自动增益控制静态特性实例
测量结果可用图5所示的图形给出,也可按下例方式表示:接收机输入电平为一20~一70dBm时,接收机输出电平在+5.0~十3.2dBm之内。4.4.4要规定的细节
在详细设备规范中,根据要求应包括下列各项:a.接收机输出电平容许变化范围;b.射频输入电平范围;
c。输入连接点位置。
4.5中频静噪和载频重置
4.5.1—般考虑
在中频转接时,当接收机输出端的信噪比下降到某一规定的电平以下时,接收机输出的中频信号通常被抑制,并由一个中频振荡器的输出所替代。另一种是中频振荡器的输出被插入在发射机的输入端上。在这种情况下,中频振荡器的插入可以由接收机静噪逻辑电路控制,也可由发射机中频输入电平的下降来控制。
这类装置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相邻波道中由于高电平宽带噪声引起的有害干扰被加到后面的发射机上。另外,当接收机被抑制时,本机中频振荡器插入,以保证以后接力段上进行次基带或超基带公务信道的传输。
4.5.2启动和恢复电平
4.5.2.1定义
GB/T4958.8—1988
静噪启动电平是指静噪启动并提供告警时,接收机的输入功率电平。静噪恢复电平是指中频静噪解除时的电平。注:①启动电平通常可在一个规定范围内调节。②规定恢复电平高于启动电平xdB,有时X是可调的。4.5.2.2测量方法
将模拟接收信号的射频信号发生器,通过一个有校准刻度的连续可变衰减器,接到接收机输入端。连续降低输入信号电平其频率近似于接收机标称频率,直到中频静噪启动。然后,连续增加输入信号电平,直到静噪解除。
4.5.2.3结果的表示。
启动和恢复电平应列表表示。
4.5.2.4要规定的细节
在详细设备规范中,根据要求应包括下列各项:a。启动电平范围,例如:一70~一80dBm,b.恢复电平或恢复电平范围,例如:高于启动电平5dB,或高于启动电平510dB。4.5.3启动时间
4.5.3.1定义
静噪启动时间是指自接收机输入功率下降到低于中频载频重置启动电平时刻开始,到接收机中频输入信号由中频代振信号置换瞬间的时间间隔。注:当载频重置启动时间影响备用波道倒换设备的工作时,这项测量是重要的。4.5.3.2测量方法
可以使用图6所示的测量配置。将接收机输入信号电平调到规定值(例如:一40dBm),启动电平也调到规定值。然后通过由触发信号发生器驱动射频开关得到周期性中断的输入信号。要使射频开关的开启时间比测量的启动时间长。通常,开关重复频率为10~100Hz。启动时间的测量,是用一台有校准刻度的示波器,测出从开关中断接收机的射频信号瞬间(对应于示波器上正常中频信号终止时刻),至插入中频代振信号瞬间两者之间的时间间隔。北赶信专
然牛资
别切开
图6测量中频静噪和载频重置的配置器
图7表示中频载频重置启动时间测量的一个图例。这项测量,可用中频固体开关代替射频开关。中频开关要放在前置中频放大器与主中频放大器之间。7
GB/T4958.8—1988
启“间
乐文动
中球代志谷心
图7示波器显示测量中频静噪和载频重置启动时间的图例4.5.3.3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最好用有校准刻度的示波器显示的图形表示,也可用文字来说明启动时间。4.5.3.4要规定的细节
在详细设备规范中,根据要求应包括下列各项:a.接收机输入电平(例如:一40dBm);b。中频静噪启动电平(或电平范围);c.容许最大启动时间。
4.5.4中频代振信号的电平和频率4.5.4.1—般考虑
接收机输入电平低于中频静噪启动电平时,应在接收机输出端上测量中频代振信号的电平和频率。4.5.4.2测量方法和结果的表示
见GB6662—86第2.2,8.1和8.2条。4.5.4.3要规定的细节
在详细设备规范中,根据要求应包括下列各项:a.中频代振信号电平容许范围(例如:+2~+5dBm);b要求的中频代振信号的频率准确度。8
GB/T4958.8—1988
附录AD
本机振荡器频率的测量方法
(补充件)
测量本机振荡器频率的通用配置如图A1所示。衰减器用以保证所测电平在数字频率计容许的输入电平范围内。如有寄生信号,最好在本机振荡器的输出端加一个带通滤波器进行测量。换测车机
液测量点
带造想波格
数字指总训
图A1测量本机振荡器频率的通用配置在测量之前,被测本机振荡器和测量仪表都应达到热稳定工作状态。如有可能,周围的能量处理装置应停止工作,以保证测量的准确。然后读出数字频率计在计数时间(例如:1秒)内的读数。另一种方法,是用记录仪记录数字频率计显示的数字,对于实际情况而言,记录一百次是足够的,但是这个次数视有无噪声和调制与否而定。通常,只要分析在儿次测量时间间隔内的统计平均值证明其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即可。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邮电部邮电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由邮电部西安微波设备厂和邮电部邮电工业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董福康、周好开、邱炎。①本附录是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EC487—1第9条编写的。9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