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4958.11-1988 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 第三部分:仿真系统的测量 第三节:黑白和彩色电视传输的测量
GB/T 4958.11-198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4958.11-1988

中文名称: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 第三部分:仿真系统的测量 第三节:黑白和彩色电视传输的测量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equipment used in terrestrial radio-relay systems Part 3: Measurements on emulation systems Section 3: Measurements on black-and-white and color television transmissions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88-03-28

实施日期:1989-0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711018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无线通信>>33.060.30无线中继和固定卫星通信系统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通信设备>>M34微波通信设备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SJ/Z 9094.12-1987

采标情况:≡IEC 487-3-3-1981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29页

标准价格:22.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8-05-26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周金满

起草单位:邮电部第四研究所

归口单位:邮电部邮电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通信)

标准简介

本标准给出在仿真无线电接力系统中进行黑白和彩色电视传输的各种测量方法。这些测量方法是对本系列标准第三总值发第二节《基带测量》中已给出的通用于电话和电视的测量方法的补充。在附录B的参考文件中列出了有关的CCIR建议和报告,这些文件规定了适宜 和于各种通用电视制式的测试波形。 GB/T 4958.11-1988 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 第三部分:仿真系统的测量 第三节:黑白和彩色电视传输的测量 GB/T4958.11-198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4958.11—1988
idtIEC487—3—3:1981
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
第三节
第三部分:仿真系统的测量
黑白和彩色电视传输的测量
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equipment used in terrestrialRadio-relay systems Part3:Simulated systemsSection Three:Measurement for monochrome and colourTelevision
1988-03-28发布
1989-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第三部分:仿真系统的测量
第三节黑白和彩色电视传输的测量Methods of measurement for equipmentused in terrestrialRadio-relay systems Part 3:Simulated systemsSection Three:Measurement for monochrome and colourTelevision
621.317.08
GB/T4958.11—1988
IEC487—3—3(1981)
本标准为国家标准《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系列标准之一。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487-—3—3(1981)《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第三部分:仿真系统的测量第三节1适用范围
黑白和彩色电视传输的测量》。本标准给出在仿真无线电接力系统中进行黑白和彩色电视传输的各种测量方法。这些测量方法是对本系列标准第三部分第二节《基带测量》中已给出的通用于电话和电视的测量方法的补充。在附录B的参考文件中列出了有关的CCIR建议和报告,这些文件规定了适用于各种通用电视制式的测试波形。
注:专用于传输黑白和彩色电视节目信号的实际电路系统,按照GB3659—83《电视视频通道测试方法》执行。2引言
般可选用合适的商用测量仪表,但要确保其性能胜任所规定的各项测量。例如,要求示波器至少应在视频频带标称上限频率范围以内有平坦的频率响应和良好的回波损耗(例如30dB)。测量显示在示波器屏幕上波形的幅度时,时间校准、电压校准和显示的线性都是重要的因素,有时难以达到所需要的精度。当要求0.1dB精度时,屏幕上的刻度不一定能达到所需要的精度,但是却常常需要这样的精度,例如,在测量同步脉冲失真的时候。使用附录A中介绍的校准器可以使这个矛盾缓和些。当要进行的测量项目很多时,这个方案还可以节省时间。本标准所涉及的各种测试波形是用以叠加到标准的行同步脉冲上时,一般用以提供这些波形的商用波形发生器足以忽略其内部失真,勿需校准可直接用于测量。若情况并非如此,或测量要求的精度范围与测量仪器自身的精度范围可以相比时,测量结果应按照测试仪器的失真进行适当修正。3测试信号电平
除非另作说明,本标准要求把测试信号以标称电平加到系统输入端。系统的标称输入电平是指没有预加重时产生8MHz峰-峰频偏所需的电平(即1V峰-峰值,见附录BB.1)4杂波
就测量而言,电视系统中的杂波分为三类: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1988-03-28批准1989-02-01实施
周期性杂波
b.连续随机杂波
c。脉冲杂波
GB/T4958.11—1988
下述各项杂波测量要在没有输入信号的情况下进行。4.1周期性杂波的测量方法
周期性杂波的测量在两段频带中进行,第一段从10kHz到视频频带的上限频率,第二段在10kHz以下。周期性杂波的性质取决于它的来源,为保证测得的杂波有恰当的含义,需要在时域和频域都进行测量。时域测量需要一台宽带示波器和合适的带限滤波器。频域测量需要一台选频电平测试仪,其调谐范围要能覆盖要求的频带。这类仪表通常以功率定标,在测得的电平值上加9B一股就能以足够的准确度转换为峰-峰电压电平。
就彩色电视而言,必须保证视频频带上限频率以上的周期性杂波分量与彩色副载波,与连续导频,或者同时与两者在视频频带内不产生超过规定电平的差拍分量,这种差拍效应可以这样检查:在系统输入端加一个峰-峰幅度等于标称幅度峰一峰值、频率等于彩色副载波频率的正弦信号,在系统输出端用窄带选频表搜索整个视频频带(彩色副载波周围的一小段除外)。为避免测试仪器过载,被测系统和测试仪器之间要插入一个调谐在彩色副载频上的窄带带阻滤波器。这种情况下,测试结果应按照滤波器的介入损耗作适当修正。为了验证搜索到的周期性杂波分量是否为互调产物,可以暂时把彩色副载波或连续导频去掉,或两者同时去掉,如果是互调产生的,应随之消失。视频频带内搜索到的各互调分量的电平均不应超过详细设备规范的容许值。注:①出现在视频频带外的连续基带分量的电平可远高于带内分量的容许值,除非另有特殊规定。带外信号可能是有用信号,诸如声音副载波。在这种情况下测量周期性杂波时,系统中要传输的所有副载波均应以正确的电平同时存在。
②当周期性杂波的幅度与随机杂波的幅度可以相比时,测量过程中要留意。从测量角度出发,为分辨这些低电平杂波,需要一台时基可以锁到低电平信号上的示波器。4.2连续随机杂波的测量方法
连续随机杂波要用合适的带限滤波器在已知亮度信号电平点上测量,带限滤波器用来滤除高于视频频带上限(图1)和低于约10kHz(图2)的杂波。但是如果电源产生的周期性杂波的频率超过10kHz时,可使用截止频率较高的滤波器。考虑到杂波的主观效果随杂波的频率分布而异,人眼对视频频带上部杂波的灵敏度较低,测量时总是采用一个杂波加权网络。图3所示的加权网络适用于所有的电视制式,必要时可使用图4所示的网络作一些附加测量。测量10kHz以上频带内的杂波时,应使用宽带的方均根仪表,前提是只存在连续随机杂波。如果周期性杂波或脉冲杂波与随机杂波同时存在,方均根响应的仪表测得的结果不能代表连续随机杂波的真实值。可用示波器检查是否存在其他分量。必要时,在测量随机杂波之前,应适当降低其他杂波分量的电平。
不必测量10kHz以下频带中的连续随机杂波,因为这一频域里的杂波一般是由电源产生的周期性杂波。
4.3脉冲杂波的测量方法
脉冲杂波用示波器进行测量,测量时不用加权网络。4.4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应以表格形式表示,并列出每一种测量结果的测试条件4.4.1周期性杂波
周期性杂波的测量结果应以亮度信号的峰-峰幅度与周期性杂波的峰一峰幅度的比值的分贝数表示。
有可辨认的周期性杂波存在时,应将其电平、频率或重复周期填入表1:2
频率或重复周期
4.4.2连续随机杂波
GB/T4958.11—1988
相对于亮度信号的电平
表2所列各种情况下连续随机杂波的测量结果应以亮度信号峰-峰值与连续随机杂波加权方均根值的比值的分贝数表示。
接力段数
接收机射频”
输入相对电平dB
信噪比
视频频带加权
色度频带加权**
所给数据只作为举例,0dB表示相应性能规范中每接力段上接收机的射频标称输入电平。一般情况下,只有在5MHz点每单位带宽里的杂波功率超过1MHz处单位带宽杂波功率11dB时才需要做这项测量(见附录BB.3)。图4为适合于这项测量的一个加权网络的例子。4.4.3脉冲杂波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应说明是否观察到这种杂波。如果观察到了,应记下其持续时间、电平值及大致波形。4.5要规定的细节
在详细设备规范中,根据需要包括下列项目:a.
杂波测量所用的带宽;
采用的加权特性;
容许的连续随机杂波电平;
容许的周期性杂波电平;
容许的脉冲杂波电平。
5线性波形失真
对于理想系统,在正常工作电平范围内,线性波形失真与输入信号的电平无关。视频信号的波形失真及其对所显示图像的影响可按引起的损伤分为四种不同的时间尺度,它们分别与多场,一场、一行和个象素的持续时间相对应。本测量方法在考虑其中一种时间尺度时,不考虑其他三种所对应的损伤。线性失真由许多因素引起,为了充分估价它对系统的影响,需要进行多种受控制的测试。3
5.1长时间波形失真
5.1.1定义和一般考虑
GB/T4958.11—1988
长时间波形失真主要是由基带交流耦合产生的,它是仿真无线电系统的线性响应与一个时间常数和多场持续时间相近的单一电阻电容电路的线性响应之差的量度(见附录BB.4)。仿真系统输入端加一电视测试信号,该信号模仿图像信号从低平均图像电平变到高平均图像电平,或从高平均图像电平变到低平均图像电平,仿真系统输出信号中的消隐电平不能准确地跟随输入信号中的消隐电平,即产生长时间波形失真。其结果或者是指数形式或者是叠加在信号上的频率很低的阻尼振荡形式。
对这个振荡应测量下列项目:
信号过冲的峰值幅度;
振荡衰减到某规定值所需的时间。5.1.2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是:仿真系统输入端接入电视测试信号,其平均图像电平可以在12.5%和87.5%之间变换。变换的间隔要足够长,以使在下一次变换之前阻尼振荡能衰减到可忽略的值。在输出端上,用本身无此类失真的直流耦合示波器测出超过信号包络最终稳态的最大过冲量(图5的X值)和信号达到某-规定值X:并保持在该值以下的阻尼时间t,这项测量可以在所显示波形的照片上做,也可用记忆示波器做。
通常从低平均图像电平变到高平均图像电平引起的过冲是主要的,因为它超过了稳态幅度范围。从高平均图像电平变到低平均图像电平所引起的过冲,大部分处于稳态范围以内,因此测量结果应该给出超过稳态范围的过冲量的最大值。5.1.3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应以叙述方式表示,即最大过冲量与亮度信号幅度之比为y(以百分数表示),达到详细设备规范所规定的值的阻尼时间为t秒。最好备有示波器显示的波形照片。5.1.4要规定的细节
在详细设备规范中,根据需要包括下列项目:a容许的最大过冲百分数(例如X=20%)b.达到并保持在低于亮度信号幅度某给定百分数X,的阻尼时间t(例如达到3%时,t=5秒)注:长时间波形失真与级连的调制器和解调器数量有关,与不解调的接力站数量无关。5.2场时间波形失真
5.2.1定义和一般考虑
仿真系统输入端加入一个持续时间与场持续时间同量级,幅度为标称亮度幅度的方波信号时,场时间波形失真定义为输出端上该方波顶部形状的变化。这项测量不计及方波始端和未端相当于儿行时间内的失真。
5.2.2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是:在仿真系统的输入端加入一个符合图6的方波信号,用直流耦合式示波器检测系统输出端的波形。测量该方波信号顶部电平与其中心点电平的最大偏差,并以该方波信号幅度的百分数表示。这项测量不计及始端和末端250μs(约四行时间)内的失真。5.2.3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应以叙述方式表示,即场时间失真不超过方波中点处测得的幅度的文%。测量结果应包括一幅收到的波形的照片。
5.2.4要规定的细节
在详细设备规范中,根据需要包括下列项目:a方波信号的重复频率(如50Hz);4
b.容许的失真百分数。
5.3行时间波形失真
5.3.1定义和一般考虑
GB/T4958.11—1988
仿真系统输入端加入一个持续时间与行持续时间同量级、幅度为标称亮度幅度的方波信号时,行时间波形失真定义为输出端上方波顶部形状的变化。这项测量不计及该方波始端和末端相当于几个象素时间内的失真。
5.3.2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与5.2.2类似,但所用的波形要符合图7的B3方波信号。所用的原理及注意事项也相同。该项测量不计及方波始端和末端1us时间内的失真。5.3.3结果的表示
结果表示方法与5.2.3相同。
5.3.4要规定的细节
在详细设备规范中,根据需要包括下列项目:a。方波信号的持续时间;
b.容许的失真百分数。
注:行时间波形失真的大小与级连的调制器和解调器的数量有关,与不解调的接力站数量无关。5.4短时间波形失真
5.4.1定义和一般考虑
仿真系统输入端加入一个幅度和形状确定的短脉冲或快速阶跃信号时,短时间波形失真定义为输出脉冲(或阶跃)相对于其原来形状的偏离。5.4.2测量方法
测量使用的测试信号由图7的B1和B2组成。用这两种波形测量失真分两步进行:首先,将B1脉冲幅度表示为B2中心幅度的百分数,然后,将滞后或导前于脉冲或条信号的凸起部分(“振铃”的幅度分别表示为收到的脉冲或条信号的幅度的百分数。图7中的脉冲B1的半幅持续时间为2T,用作条测量的该脉冲可用半幅持续时间为T的脉冲代替。
5.4.3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中应说明下列内容:
以条信号中点幅度的百分数表示的2T脉冲幅度;a.
阻尼振荡的幅度和各个峰值相对于2T脉冲最大幅度瞬间的时间位置;b.
以条信号幅度的百分数表示的T脉冲的幅度。c.
同时给出表现上述波形外观的照片。阶跃信号的测量结果应反映出与容限图是否符合,并同时说明:a。测得的上升时间;
b。过冲(一个或多个)的最大幅度,c.“振铃”的频率;
d.“振铃”幅度超过容限值的时间间隔。5.4.4要规定的细节
详细设备规范中,根据需要包括下列项目:a.2T脉冲和T脉冲对条信号之比,b.2T脉冲振铃的最低频率;
c。2T脉冲凸起部分的幅度。
阶跃信号测试时,应规定下列各项:5
a.输出脉冲的上升时间,
b.容许的过冲幅度;
c。容许的最低振铃频率。
5.5亮度/色度差
5.5.1定义和一般考虑
GB/T4958.11—1988
亮度/色度差是电视传输系统基带中测量的增益/频率响应不平坦和包络时延响应不平坦造成的。国际标准化的彩色电视制式中,部分亮度频带与色度频带共用,因此需要规定色度信号相对于亮度信号的幅度和时延,就测量而言测试信号中应具有亮度频带成分和色度频带成分。5.5.2测量方法
将图9所示的复合波形加到仿真系统输入端。该复合波形由两部分信号叠加而成,一部分是正弦平方脉冲,其幅度为标称亮度信号幅度的一半,另一部分是彩色副载波,它被正弦平方脉冲进行100%的调制。复合信号的峰-峰幅度等于标称亮度信号幅度。亮度/色度增益差在显示的图形上呈现为基线相对于消隐电平向上或向下的弯曲。时延差呈现为基线的正弦畸变,其峰-峰幅度正比手亮度/色度时延差(见图10)。使用一台具有刻度板的示波器,其垂直方向标刻一10~+100单位,调节示波器使显示的脉冲正好在0~100范围内,测量出消隐电平上下两边观察到的凹凸部分的峰一峰幅度,如图10中Y。和Y,用这两项测量计算出增益差和时延差。如果Y。和Y。以相对于某指定基准电平(例如消隐电平)的线性单位表示,那么当示波器增益被调到使系统输出的图像信号(亮度加色度)的幅度相对于同一基准电平恰好为100个单位时,则增益差为:2(Y。-Y)
100+(Y,-Y)×100%
N100×100
武中:T-
2(对于5MHz带宽,T=100 ns)
一与色度脉冲的半幅持续时间成正比(对于10T脉冲,n=10)n
注:①时延差公式②为近似公式,不管n是否为整数都适用。(1)
②凡可通过调节校准均衡器抵消固有失真的商品仪器,都可采用来测量增益差和时延差,示波器仅用作零点指示器。
③在有串扰的情况下(见6.3),测量亮度/色度差时需要考虑测试波形上呈现的附加失真。增益差也可用比较法测量,将图7所示的行条B2的峰-峰幅度与图16中测试信号单元G1的峰-峰幅度进行比较,或与G2的最后一个阶跃的峰-峰幅度进行比较。对于525行制式,应考虑B2和G信号在原始信号中的相对幅度。
5.5.3结果的表示
亮度/色度增益差应表示为亮度峰值幅度的百分数,当色度信号超过亮度信号时,取正号。亮度/色度时延差以纳秒为单位,当色度信号滞后于亮度信号时,取正号。5.5.4要规定的细节
在详细设备规范中,根据需要包括下列项目:所用脉冲的半幅持续时间;
容许的增益差(士X%);
c。容许的时延差(士yns)。
6非线性失真
长距离电视电路的传输特性不完全是线性的。所产生的非线性失真的大小,取决于下列因素:6
平均图像电平:
亮度信号的瞬时幅度。
色度信号的幅度。
GB/T4958.11—1988
般说来,试图规定传输电路中的全部非线性意义不大。因此有必要限定被测参数的数量,只测量被认为与图像质量有直接关系的项目。此外,要用系统分类法对要测量的项目下定义,限制其测试条件。视频信号的波形特点是:电路非线性失真对同步信号的影响与对图像信号的影响不同。而且非线性可能分别影响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或者导致它们之间相互影响。这就得出如下的非线性失真的系统分类(见附录BB.2):
非缓性失真
向比情号
亮照失真
怪度失真
主高度信号
度引起
由色度信号标度
引起(互调)
幅度先真
当像信号
色度信号
柑拉失点
由包度信号
忙度引起
雨色度信号度引起
由毫度馆导忙度
引起做分相位
由亮虚信号幅度引起
守增益)
上面的分类适用于稳态条件,相对于图像周期来说,时间间隔较长。在这种条件下,平均图像电平有确切的含义。如果这些条件得不到满足,例如直流分量产生了一个突然的变化,就可能产生附加的非线性影响,其影响程度取决于线路对很低频率信号的瞬态响应。6.1亮度信号失真
6.1.1定义和一般考虑
亮度信号非线性失真的定义是:对于某一给定的平均图像电平,当阶梯信号的电平从消隐电平变到白电平时,电路输入端的小单位阶跃幅度与输出端的相应幅度间的相对偏离。6.1.2测量方法
亮度非线性失真测量,使用图11和图12的阶梯波形D1,该波形以0dB和+3dB(相对于系统标称输入电平送到被测系统输入端,波形的平均图像电平为12.5%和87.5%。这两种平均图像电平由信号D1和提供图13所示的最大亮度和最小亮度的信号组合而成。接收到的波形通过一个微分成形网络,微分成形网络把阶梯信号转换为近似于正弦平方形的五脉冲序列(见图14)。比较这些脉冲的幅度,把它们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表示为最大值的百分数,从而得出失真的数值。这项测量在12.5%和87.5%的平均图像电平上进行。图14a表示一个合适的滤波器,图中给出了脉冲半幅持续时间为1us时的元件值。测量长距离仿真无线电系统时,使用这样的滤波器有助于降低噪声。6.1.3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应以叙述方式表示,即非线性失真为X%,对于系统的两个输入电平都应给出在12.5%和87.5%平均图像电平情况下的X%值。7
GB/T4958.11—1988
必要时,可附上示波器显示的图形的照片。6.1.4要规定的细节
在详细设备规范中,根据需要包括下列项目:12.5%和87.5%平均图像电平及相对于系统的标称输入电平0dB和+3dB各种情况下容许的失真值。
6.2同步信号失真
同步信号失真有两种形式。第一种随图像电平变化而出现,并一直持续到图像电平再一次变化,这种失真称为同步信号的静态失真。第二种也随图像电平变化而出现,但只持续极短时间,称为同步信号的瞬态失真。两种失真都应在87.5%和12.5%平均图像电平及相对于系统的标称输入电平0dB和十3dB的系统输入电平的条件下进行测量。6.2.1静态失真
6.2.1.1定义和一般考
同步信号的静态失真的定义是:对于给定的平均图像电平,同步脉冲的中点幅度相对于标称值的偏离。电路的介入损耗和介入增益应考虑在内。介入增益的定义是:在仿真系统输出端上视频信号的亮度信号(从消隐电平到白电平)峰-峰幅度与输入端上该信号幅度的比值,以分贝数表示。6.2.1.2测量方法
同步信号的静态失真,采用如图13所示的测量信号,或与其类似的能得到要求的12.5%和87.5%平均图像电平的信号,仿真系统输入端总电平相对于系统的标称输入电平为0dB和十3B。测量同步脉冲中心与平均消隐电平之间的幅度(见附录BB.2),所测电平与标称电平差表示产生的失真度。6.2.1.3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应以叙述方式表示,即同步脉冲的静态失真为×%,X为测得值与标称值之差,表示为标称值的百分数。还应给出12.5%和87.5%平均图像电平及两种系统输入电平等情况下的×值,测得值小于标称值(即压缩)时,X值为负,测得值大于标称值(即扩张)时,X值为正。6.2.1.4要规定的细节
在详细设备规范中,根据需要包括下列项目:a.每一种系统输入电平情况下,容许的最大压缩道,b.每一种系统输入电平情况下,容许的最大扩张值;c。使用的测试信号
6.2.2瞬态失真
6.2.2.1定义和一般考虑
同步信号瞬态失真的定义是:当输入端的平均图像电平在规定的范围之间变化时,被测系统输出端的同步脉冲偏离标称中点幅度的最大瞬时值。如果突然改变平均图像电平,由此而产生的直流阶梯加到被测系统就可能由于各种因素,例如各种基带耦合和可能由于任何自动频率控制电路的时间常数,而产生阻尼振荡(见5.1),因此信号可能在短时间例如几场的时间)进入转移特性非线性区。这种失真是短暂的,一般对图像区域无显著影响,但是,同步脉冲的压缩可能使图像失去同步。6.2.2.2测量方法
测量这种失真采用图13所示的测试信号:或采用平均图像电平可以从12.5%变到87.5%的类似信号。将平均图像电平从12.5%变到87.5%,隔儿秒钟再变回来,即可测出同步脉冲幅度的最大瞬态变化。过渡时间应小于一个行周期。由于这种失真的短暂性,可用图形照片或存储式示波器测量。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在波形加到示波器之前,要用一滤波器(见图14a)进行微分,用这种方法在显示屏幕上显示的消隐电平位置与亮度电平无关。示波器的时基置于慢速(例如0.1cm/s),调节Y轴增益使同步脉冲经过微分成形的脉冲包络发生的偏转与微分前1V峰-峰值视频信号的偏转(例如100个单位)相同。图像信号经过微分后出现的8
GB/T4958.11—1988
响应脉冲忽略不计。当平均图像电平变化时对显示的图形拍照,从拍得的照片上量出包络高度的最天变化量(见图15)。
这项测量在总电平相对于标称的系统输入电平0dB和十3dB两种情况下进行。6.2.2.3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应以叙述方式表示,即同步脉冲的瞬态失真%,×是每种系统输入电平情况下其标称值与测得的随平均图像电平变化的极值之差,以标称值的百分数表示。必要时应提供确定结果的照片。6.2.2.4要规定的细节
详细设备规范中,根据需要包括下列项目:a.每一种系统输入电平情况下,容许的最大瞬时压缩;b。每一种系统输入电平情况下,容许的最大瞬时扩张。6.3色度/亮度串扰
6.3.1定义和一般考虑
测量色度/亮度串扰时把信号单元B2(图7)作为亮度信号。色度/亮度串扰的定义是:每一特定的平均图像电平的情况下去掉色度信号时亮度信号电平的变化。6.3.2测量方法
测量色度/亮度串扰时把信号单元B2(图7)作为亮度信号。把信号G,G1或G2叠加在50%基准亮度信号上(图16)。经系统传输后,当色度副载波出现最大幅度时,测出该基准信号幅度产生的增量变化,以行条信号B2幅度的百分数表示。为便于测量,在接收点用一个滤波器把副载波滤除后再送到示波器上。
基准电平向白电平方向变化时,串扰为正值,向相反方向变化时,串扰为负值。这项测量应在相对于标称的系统输入电平0dB和+3dB条件下进行。6.3.3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应以叙述方式表示,即每一一种系统输入电平情况下的色度/亮度串扰不超过X%,其中X是基准电压幅度相对于行条信号B2的幅度的变化。测量的结果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6.3.4要规定的细节
在详细设备规范中,根据需要包括下列项目:每一种系统输入电平条件下,容许的串扰值。6.4微分增益失真
6.4.1定义和一般考虑
电视系统的微分增益失真是色度信号的幅度随亮度信号的变化量,微分增益的定义是:亮度信号上叠加一恒定幅度的彩色副载波,平均图像电平保持在特定值,亮度信号从消隐电平变到白电平时,系统输出端上彩色副载波的幅度变化。6.4.2测量方法
这项测量,使用具有五个上升阶梯的波形D2(图11、图12和图13)。在平均图像电平为12.5%和87.5%及总电平为相对于标称系统输入电平0dB和十3dB条件下,对微分增益失真进行测量。为了分离彩色副载波信号,应在测量示波器与被测仿真系统的输出端之间接入一个带通滤波器。这样,由示波器显示的副载波包络可方便地测出每一阶梯的副载波幅度。滤波器的带宽要这样选择:既要保证足够的信噪比,又要避免阶梯转换时产生瞬变,使两者得到最佳的折衰。这两个因素都可能影响测量精度。625行制式通常使用带宽为1MHz的滤波器。分别测出消隐电平处和亮度信号逐渐升高的1至5号阶梯处的彩色副载波的幅度,由(3)式算出微分增益失真X%和Y%,这两个值表示各点测得的副载波幅度相对于消隐电平点副载波幅度的极值(最大值和最小值)。
消隐电平点的副载波幅度用A。表示,各阶梯处副载波幅度按亮度信号电平上升顺序,分别用A19
GB/T4958.11—1988
A2、A3、A4、As表示。比较A。到As的幅度,超过A。的幅度的最大值表示为A。的百分数,即:(Ao,,A6)max - 1] × 100
A。为最大值时,X=0。
若这些幅度中有小于A。的,则把最小值表示为A。的百分数,即:Y =[(Ao,,As)min
-1×100
A。为最小值时,Y=0。
峰-峰微分增益表示为:
[x + ] [,A)max(,.)min] ×100Ao
注:如果要求更高的分辨力,可将滤波器输出端的波形进行包络检波,这样示波器就可使用较高的增益,不然示波器增益受到相对高的副载波幅度的限制。6.4.3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表示为消隐电平处副载波幅度的百分数(X和Y),并填入表3。表3
相对于标称值的
系统输入电平
6.4.4要规定的细节
在详细设备规范中,根据需要包括下列项目:益失真
微分增
87.5%平均图像电平
12.5%平均图像电平
系统输入电平为标称值,对于每一平均图像电平,容许的微分增益失真;a.
b.系统输入电平相对于标称值为十3dB,对于每一平均图像电平,容许的微分增益失真。6.5微分相位失真
6.5.1定义和一般考虑
电视系统的微分相位失真是色度信号的相位随亮度信号的变化量。微分相位的定义是:亮度信号上叠加一恒定幅度的彩色副载波,平均图像电平保持在特定值,亮度信号从消隐电平变到白电平时,系统输出端上彩色副载波的相位变化。6.5.2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和使用的波形与6.4.2条相似,不同点在于,微分相位测量的是相对于消隐电平点的彩色副载波相位的极值(正或负),而不是幅度极值。这两个值分别用X°和Y°表示:X=(o,,9s)maxqo(度)
Y=(qo,,q)min—o(度)
式中:9,98-
GB/T4958.11—1988
从消隐电平到最大亮度信号电平的每一阶梯上测出的副载波的相位。X和Y都可能为零。
峰-峰微分相位失真表示为:
x+Y=(qoq)max-(qo,,)min(度)注:测量副载波的相位需要专用仪器,这种仪器市场上可以买到。6.5.3结果的表示
测得的值以相对于消隐电平点副载波的相位(度)X°和Y°表示,并填入表4:表4
相对于标称值的
系统输入电平
6.5.4要规定的细节
在详细设备规范中,根据需要包括下列项目:a.
系统输入电平为标称值,对于每微分相位失真
12.5%平均图像电平
87.5%平均图像电平
平均图像电平,容许的微分相位失真,Yo
系统输入电平相对于标称值为十3dB,对于每一平均图像电平,容许的微分相位失真。(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