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438-1985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电信系统>>33.040.20传输系统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广播、电视网>>M61广播、电视系统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14页
标准价格:12.0 元
出版日期:1986-06-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5-09-29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杜淑庭、李宪平
起草单位:广东省广播电视厅
归口单位:全国广播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
发布部门:国家标准局
主管部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广播专用传输单声、立体声节目的微波中继、电缆和卫星固定业务系统。 GB/T 5438-1985 单声和立体声节目传输特性和测量方法 GB/T5438-1985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5438—1985
单声和立体声节目传输特性和
测量方法
Characteristics andmeasuring methods formonophonicandstereophonic transmissions1985-09-29发布
国家标准局
1986-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单声和立体声节目传输特性和
测量方法
Characteristics and measuring methods formonophonicand stereophonictransmissionsUDC 534.86 :681
GB/T 5438—1985
本标准适用于广播专用传输单声、立体声节目的微波中继、电缆和卫星固定业务系统。1术语解释
1.1假设基准电路
hypothetical reference circuit一个有规定长度,并有规定终端和中间设备数量的系统设计模型。1.2噪声电压定义
1.2.1峰值
peakvalue
重复噪声脉冲的最大幅度,而且与脉冲的重复频率无关,或者与脉冲的随机相隔时间无关。1.2.2准峰值
quasi-peak value
与峰值和脉冲重复频率有关的一个值。准峰值表内有一个测量电路,其时间常数可使其快速充电、缓慢放电。
2测量单位缩写词的定义(按GB3383一82《电信传输单位-分贝》)2.10dBms
加在一个600Q负荷上的0.775V(有效值)正弦波电压(相当于1mW的功率)取为零分贝,定为声音节目传送的零电平点。
取1毫瓦作基准值,相对于声音节目传输中的零相对电平点,以分贝表示的绝对功率电平。S是声音节目传输的代号。
用分贝表示的声音节目信号的相对电平(本缩写只适用于声音节目电路中相对于输入端可用简单系数换算的各点)。
2.4dBqOps
取0.775V有效值作基准电压,相对于声音节目传输中的零相对电平点,用准峰值噪声计加权测量(声音节目加权),以分贝表示的绝对电压电平。3技术要求
本标准在假设基准电路的基础上,对声音节目电路的传输特性制定技术指标。3.1声音节目传输系统的假设基准电路(图1)的主要特征有:国家标准局1985-09-29发布
1986-06-01实施
GB/T5438—1985
3.1.1B到c之间的总长度为2500km。3.1.2两个中间音频点(M和M')将电路分为三段等长度段。3.1.3各音频段能完全独立,亦可以连接一起工作。3.2对卫星固定业务系统声音节目传输的假设基准电路,其主要特征有:窗
1一地面站;2一同步卫星,3
最设基准电路(2500km)
3.2.1从地面站经卫星再至地面站为一个中继,亦作为2500km假设基准电路。3.2.2
一对调制和解调设备将基带转换为射频,再由射频转换为基带。4标准参数
单声传输参数(见表1)
立体声传输时附加参数(见表2)表1
项目名称
标称带宽
输入阻抗
输出阻抗?
电平稳定度
幅频特性
参数值
0.04~15kHz
600Q平衡
低阻抗平衡
最大音频电平+9dBm
+6dBrs
±0.5dB/d
0.04~0.125kHz+0.5~-2.0dB
0.125~10kHz:+0.5~—0.5dB
最大加权
噪声电平
非线性失真
项目名称
幅频特性
群时延差
空载通路噪声
节目调制噪声
选测单音干扰
GB/T5438—1985
参数值
10~14kHz:+0.5~-2.0dB
14~15kHz:+0.5~-3.0dB
0.04kHz;与最小时延之差小于55ms0.075kHz:与最小时延之差小于24ms14kHz:与最小时延之差小于8ms15kHz:与最小时延之差小于12ms—42dBqOps
—30dBqOps
(—73—)dBmo
总失真
谐波失真
次谐波和
三次谐波选测
0.8与1.42kHz
互调失真
5.6与7.2kHz
4.2与6.8kHz
幅度/幅度响应误差?
可靠串音
声音节目电路串音比
远近端串音衰减①
重组频率误差
0.04~0.125kHz:1%
0.125~7.5kHz:0.5%
0.04~0.125kHZ:0.7%
0.125~7.5kHz:0.35%
三阶差频
0.18kHz:0.5%
二阶差频1.6kHz:0.5%
三阶差频
输入幅度:
1.6kHz:0.5%
-6~+6dBmOs测试信号1kHz
:0~12dB误差±0.5dB
输出幅度:
0.04kHz:50dB
续表1
0.04~0.5kHz:线性分贝和对数频率坐标图上的斜线段0.5~5kHz:74dB
5~15kHz:线性分贝和对数频率坐标图上的斜线段15kHz:60dB
不大于1Hz
注:①该输出阻抗是设计为同600Q标称负载阻抗相连接的。应该低到在开路输出端接上600Q负载时,其标称传输范围内的输出电平降低量不超过0.3dB。拟同声音节目线直接相连的放大器,在传输范围内的各个频率上,输出阻抗的串联电抗部分的最大值为1002。对传输立体声线对的电抗部分,要求尽量一致,以保证相位差指标。3
GB/T5438—1985
②当传输声音节目通路使用压扩器时,需进行本项目的测量,方法待定。③一路声音节目电路,被另一路声音节目电路,或电话电路干扰的可懂串音比。④电话电路被声音节目电路干扰的远端近端可懂串音衰减值。③重组频率误差,在多路复用系统中一般称为频率稳定度。这主要是由于主振频率的偏移而导致通路两端信号频率的偏移,由于频率偏移的容限是全程载波通路中经过多级变频和多次转接后的最终要求,即收端和发端之间产生的音频频率的净变化,故高质量的音频系统传输通路中的重组频率误差不得大于1Hz。表2
项目名称
左、右声道间电平差
左、右声道间相位差
可懂串音比
左、右声道间串音比
总串音比
0.04~0.125kHz:1.5dB
0.125~10kHz:0.8dB
10~14kHz:1.5dB
14~15kHz:3.0dB
0.04kHz:30%
参数值
0.04~0.2kHz:线性度和对数频率坐标图上的斜线段0.2~4kHz:15
4~14kHz:线性度和对数频率坐标图上的斜线段14kHz:30%
15kHz:40%
0.0415kHz:50dB
注:总串音比主要由互调而引起的。互调干扰实质上以噪声的形式表现出来。由于互调造成的噪声干扰值不能大于一51dBqOps。又因空载通路固有噪声值不同,制订互调引起的噪声增值容限为:空载通路噪声:-60、—57、—54、51、—48、—45、—42dBqops。噪声容限增值:9.5、7、4.8、3、1.8、1.0.5dB。5单声和立体声节目传输测量方法本测量方法适合测试单声和立体声节目传输标准中所订的各项指标。5.1电平稳定度
适用于本标准表1序号5项目的测量。5.1.1测试频率:1kHz
5.1.2测试电平:-12dBm0
5.1.2测试联接图:
GB/T5438—1985
1一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阻抗置600α平衡位置,2一被测设备(单声或立体声节目传输系统);3一音频电平表:输入阻抗署600Q平衡位置。外接电平记录仪5.1.4测试方法:
由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测试频率信号至传输系统的音频输入端,由音频电平表在设备音频输出端测电平值,用外接电平记录仪记录24小时电平变化。若测量立体声设备则左、右通路分别测量一次。5.2幅频特性:
适用于本标准表1序号6项目的测量。5.2.1参考频率:1kHz
5.2.2测试电平:-12dBmOs
5.2.3测试频率:从0.04~15kHz的频率范围内选测。5.2.4测试联接图:
1—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阻抗置600Q平衡位置;2一被测设备(单声或立体声节目传输系统)3音题电平表:输入阻抗置6002平衡位置5.2.5测试方法:
由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测试频率信号至传输系统的音频输入端,用音频电平表在输出端测出对应频率的幅值,若设备是立体声通路,则左、右通路分别测量一次。5.3非线性失真:
适用于本标准表1序号10项目的测量。5.3.1谐波失真测量:
5.3.1.1测试频率:0.04~7.5kHz5.3.1.2测试电平:小于4kHz频率用+9dBm0s大于4kHz频率用+6dBmOs
5.3.1.3测试联接图:
1一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阻抗置600Q平衡位置;2一被测设备(单声或立体声传输系统,但不包括传输线路),3一失真测试仪;选频表(置窄带),音频频谱仪5.3.1.4测试方法:
由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测试频率信号至被测设备的入端,出端用失真仪直接测出总失真。测二、三5
GB/T5438—1985
次谐波失真系数是:用选频表在出端选测出基频及二、三次谐波分量,二、三次谐波分量的基波分量相比,即为二、三次谐波失真系数。若用音频频谱仪可直观基波和各次谐波的相对电平。上述测试方法不宜在载频系统中进行端对端的非线性失真测量,以免导致严重干扰其他传输通道。只允许在调制和解调设备的末端进行局部的非线性失真测量。若在特殊情况下,必须进行时(如:检查故障)。要求不高于1kHz的传输信号频率在十9dBm0时的电平持续时间不能超过4秒。5.3.2互调失真测量:
5.3.2.1测试频率:
0.8与1.42kHz的三阶差频:0.18kHz5.6与7.2kHz的二阶差频:1.6kHz4.2与6.8kHz的三阶差频:1.6kHz5.3.2.2测试电平:小于4kHz+3dBm0大于4kHz0dBm0
5.3.2.3测试联接图:
1、1°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阻抗置6002平衡位置,2一音频混合网络,3被测设备(单声或立体声节目传输系统)4一选频表(置窄带)或音频频谱仪5.3.2.4测试方法
由两部音频信号发生器分别输出按规定频率f1和f2的等幅测试信号,经混合网络后送入被测设备入端,在出端用选频表或音频频谱仪测出基频、二阶或三阶差频△f的幅值,并按下式求出互调失真值:
Af的振幅×100%
的振幅
注:若测量立体声设备则左、右通路分别测量一次。5.4噪声:
适用于本标准表1序号8项的测量。5.4.1传输通路噪声的测量:
5.4.1.1测试联接图:
1一被测设备:单声或立体声节目传输系统;2根据CCIR468-2建议出推荐的声音节目电路,测量噪声的加权网络(图8),3一准峰值表(优先采用)或用均方根值表5.4.1.2测试方法:免费标准bzxz.net
被测设备加电源,并在入端用600Q纯电阻终接。在被测设备出端,接入468-2声音节目加权网络,用准峰值表测量噪声值。
GB/T5438—1985
注:①若用均方根值仪表测量,所测出的数值要比准峰值表低约5dB。②对非加权噪声测出数值是不精确的,这是因为它取决于电路噪声的特性。若用非加权进行噪声测量,最差值应达到—41dBmOs或—36dBqOs。6AH
图8CCIR468-2声音节目加权网络10
图9cCIR468-2声音节目加权网络曲线2= 6000
顾(2)
图10CCIR468-2声音节目加权网络容差曲线7
16 000
GB/T5438—1985
图9、图10CCIR468-2声音节目加权网络响应值和容差值。5.4.2传输通路使用压扩器后产生的节目调制噪声的测量。5.4.2.1测试频率:60Hz
测试电平:+9dBmo
测试联接图:
推荐容差
【±+2.8
1一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阻抗置的6002平衡位置;2一被测设备(使用压扩器的单声或立体声节目传输系统);3一高通滤波器(截止额率小于等于400Hz)衰减量大于等于60dB/60Hz;4—CCIR468-2声音节目加权网络;5—准峰值表5.4.2.4测试方法:
由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十9dBm0的60Hz测试信号至被测设备的入端,在被测设备的出端接入高通滤波器、声音节目加权网络,用准峰值表测出其通路噪声。8
GB/T5438—1985
注:若测量立体声设备则左、右通路分别测量一次。5.5群时延差:
适用于本标准表1序号7项目的测量。5.5.1参考频率:最小群时延的频率。5.5.2测试电平:—10dBm0s
5.5.3测试频率:40,75,14000,15000Hz。5.5.4测试联接图:
1-群时延测试仪,2、21—音频调制、解调设备2
1-音频信号发生器,2、21—音频调制、解调设备,3低频相位计5.5.5测试方法:
被测设备发、收环接自成回路。5.5.5.1群时延差测试法:
(优先采用)(见图12(a))
群时延测试仪提供一参考频率(最小群时延的频率)为基准,发出测试频率信号进入被测设备,经环接后把测试信号送回仪器接收端,由它与参考频率相比较求出两频率的群时延差。5.5.5.2从相频特性求群时延差:5.5.5.2.1相频特性测试法(见图12(d))由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一对同频、同相、同幅的测试频率信号至被测电路的入端和低频相位计的A端,把2环接后的出端,将测试信号送入低频相位计的B端,由它比较出测试信号经被测设备后的绝对相移。顺序测试不同的频率信号(0.04~15kHz)并记下其数值即得到要求的相频特性。5.5.5.2.2从相频特性求群时延差值:群时延公式:
式中:t一群时延(s/km);
dq—相位微分(rad/km);
dの——角频率微分(rad/s)。
群时延差公式:
tty-trmin
式中:t——被测频率的时延;
参考频率的时延。
GB/T5438—1985
注:若测量主体声设备则左、右通路分别测量一次。5.6选测单音干扰:适用于本标准表1序号9项目的测量。5.6.1测试联接图:
1一被测设备(单声或立体声节目传输系统);2一选频表(置窄带)5.6.2测量方法:
在被测设备入端用600Q纯电阻终接,在出端用选频表选出815kHz范围内的单音干扰频率的电平,再减去校正值g@值可根据CCIR468-2声音节目加权网络曲线查出)。注:若测量立体声设备则左、右通路分别测量一次。5.7可懂串音比:
适用于本标准表1序号12项目的测量5.7.1声音节目电路串音比
5.7.1.1测试频率:0.04~15kHz
5.7.1.2测试电平:—10dBmOs
5.7.1.3测试联接图:
1—音频信号发生器;2、2—被测设备(2声音节目电路或电话电路,2声音节目电路):3一选频表(置窄带)5.7.1.4测试方法:
由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测试频率信号(路声音节目信号串入另一路声音节目信号时送0.04~15kHz。一路电话电路信号串入另一路声音节目电路时送0.3~3.4kHz)至被测设备一通路(称干扰电路)入端,由选频表在出端测出其基频分量和在另一通路出端(称被于扰电路)选测出送进于扰电路的测试频率的基频分量,然后求其差值(被干扰电路加电源,输入端用600Q电阻终接)。5.7.2远近端串音衰减;
5.7.2.1测试频率:0.04~15kHz
5.7.2.2测试电平:—10dBm0s
5.7.2.3测试联接图:
GB/T5438—1985
1—一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阻抗置600Q平衡位置,2—声音节目传输系统,2一电话电路传输系统,3一选频表(置窄带)5.7.2.4测试方法;
图15a为声音节目通路2串入电话通路2的远端串音,测量方法同5.7.1.4。图15b为声音节目通路2串入电话通路2的近端串音。干扰电路和被干扰电路加电源,输出端各自终接600Q纯电阻。由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测试信号至被测设备一通路(称干扰电路)的入端,用选频表(置窄带)测出其基频分量的传输电平(dB),在另一通路入端(称被干扰电路)选测出与干扰电路相同频率电平(dB),然后求其差值。
5.8左、右声道间电平差与相位差测量适用于本标准表2序号1、2项的测量。5.8.1测试电平:-12dBmOs
5.8.2测试频率:0.04~15kHz
5.8.3测试联接图:
1一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阻抗置600Q平衡位置;22一被测设备(立体声传输系统的左、右通路);3低频相位计(测相位差)或音频电平表(测电平差)5.8.4测试方法:
5.8.4.1相位差测试法:由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一对同频、同相、同幅的测试频率信号,至被测设备的入端,用低频相位计在出端测出两通路间的相位差。5.8.4.2电平差测试法:由音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一对同频、同相、同幅的测试频率信号至被测设备的入端,用音频电平表在出端分别测出两通路各自的电平,然后求其差值。5.9左、右声道间串音比的测量:适用于本标准表2序号3项目的测量。5.9.1左、右声道间可懂串音比:测量方法同5.7.1两个声音节目间的可懂串音比。5.9.2总串音比:
5.9.2.1测试信号:频率范围在20Hz~20kHz白噪声。5.9.2.2测试电平和时间:
—4dBmOs
+3dBmOs
无信号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