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5748-1985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GB/T 5748-198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5748-1985

中文名称: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 workplaces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85-01-01

实施日期:1986-05-01

作废日期:2007-12-30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474277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环保、保健与安全>>空气质量>>13.040.30工作场所空气

中标分类号:医药、卫生、劳动保护>>卫生>>C52劳动卫生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被GBZ/T 192.1-2007代替;被GBZ/T 192.3-2007代替;被GBZ/T 192.4-2007代替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标准价格:12.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5-11-04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

归口单位:卫生部

发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管部门:卫生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粉尘分散度。 GB/T 5748-1985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GB/T5748-1985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Methods for airborne dust
measurement in workplace
UDC 613.. 638
GB 5748--85
为了评价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危害程度,加强防尘措施的科学管理,保护职工的安个和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订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氛化注含载和粉公分救度。1术语
1.1作业场所
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1.2粉尘
悬浮于作业场所空气t的固体微粒。1.3粉尘浓度
单位体积密气山所含粉的质量(mg/m*)或数量(粒cm)=本方法采用质量浓度。1.4 游离氧化硅
指结晶型的二氧化硅。
1.5粉尘分散度
各粒径区间的粉小数量或质量分布的自分比。本方法采用数卧分布前分北,1.6测尘点
受粉污染的作业场所中必须进行监测的地点。2测尘点的选择原源则
2.1测尘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工人接少地点。2.2测尘位置,应选择在接尘人员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且粉尘分作较均勾处的呼吸带。有风流影响时,“-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移动式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应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将采样器架设于移动设备上。3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3.1原理抽取·-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将粉少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中來样后滤膜的增量,求出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的质量(切g/m3)3.2器材
8.2.1采样器采用经过产品检验合格的粉尘采样器,在需要防爆的作业场所采样时,用防爆型粉尘采样器,采样头的气密性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9.2.2滤膜采用过氯乙烯纤维滤膜。当粉尘浓度低于50m/m*时,用直径为40mm的滤膜,高50mg/m时,用直径为75mm的滤膜。当过氯乙烯纤维滤膜不适用时,改用皱璃红维滋膜。3.2.3气体流量计常用15~401/nin的转「流量计,也可用涡轮式气体流量计,需要加大流量时,可提高到80l/min的上述流量计,流量计至少每半件用钟罩式气体计量器、皂膜流量计或精度为土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986 01-27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
1986-05-01实施
GB 5748-85
的转了流监计校正次。流计有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清洗校正。3.2.4天用感量不低于0.0001g的分析天。按计量部门规定,每作检定次。3.2.5秒表或相当于秒表的计时器。3.2.6t燥器内盛变色碎胶。
3.3测定程序
3.3.1滤膜的准备用镊了取下滤膜两面的灾衬纸,置天平上称量,记求初始质量,然后将滤膜装人滤膜夹,确认滤膜无褶皱或裂隙后,放人带编号的样品盒里备用。3.3.2采样器的架设取出准备好的滤膜夹,装入采样头中打紧,采样时,滤膜的受尘面应迎向含尘气流。当迎向含尘气流无法避免飞溅的泥浆、砂粘对样品的污时,受尘面可以侧向。3.3.3采样开始的时间连续性产尘作业点,应在作业斤始30min后。阵发性产尘作业点,应在工人上作耐来样:
3.3.4采样的流量常用流量为15-401/min。浓度较低时,可适当加人流量,但不得超过801/min。在整个来样过程打,流量应稳。$.3.5采样的持续H间根据测尘点的粉尘浓度估计值及滤膜上所需粉上增量的最低值确定采样的持续时间,但·般不得小于10min(当粉坐浓度高于10mg/m*时寸,采气量不得小于0.2m3,低于2mg/m时,采气邓0.5~1m\),采样持续时问-般按式(1)估算:Am ×1000
武中:t-采样持续时间,min;
一要求的粉小增量,其质鼠应大十或等厂1mg:一作业场所的估计粉尘浓度,mg/招3,(1
Q——采样时的流鼠,1/min。
3.3.6采集在滤膜上的粉尘的增量直径为40mm滤膜L的粉尘的增就,不应少于1mg,但不得多于10mg,直径为75mm的滤膜,应做成锥形谢斗进行采样,其粉尘增量不受此限。3.3.7采样后样品的处理采样结束后,将滤膜从滤膜夹上取下,·-般情况下,不需1燥处理,可直接放在3.2.4规定的天1称绒,记录质量。如果采样时现场的相对湿度在90%以上或有水雾存在时,应将滤膜放在F燥器内F燥2h宿称最,并记录测定结果。称量后再放入燥器中媒30min,再次称量。当相邻两次的质量差不超过0.1m过,取其最小值。3.4粉尘浓度按式(2)计算:
C- mom.10..
一粉尘浓度,mg/m3,
式中: C—
采样前的滤膜质,Ⅱg;
采样后的滤膜质量,mg:
采样时i,min
Q——采样流量,I/ min。
(2)
3.5本方法为基本方法。如果使用其他仪器或方法测定粉尘质量浓度时,必须以本方法为基准。4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方法4.1陈理
硅酸盐溶于加热的焦磷酸,而石英儿乎不溶,以质量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4.2器材
4.2.1锥形烧瓶(50ml),
4.2.2射简(25ml)。
4.2.3烧杯(200~400ml)
4.2.4 玻璃漏斗和斗架。
4.2.5 温度计 (0 ~360℃) 。
4.2.6电炉(可调)。
高温电炉(附温度控制器)。
GB 5748—85
瓷堆埚或铂埚(25ml,带盖)。蜗钳或铂尖增蜗钳。
f燥器(内盛变色硅胶)。
分析天平(感量为0.0001g)。
玛瑙研钵。
定鱼滤纸(慢速)
4.2.14 pH试纸。
4.3试剂
4.3.1焦磷酸(将85%的磷酸加热到沸腾,至250℃不冒泡为止,放冷,些存于试剂瓶中)。4.3.2氢氟酸。
4.3.3结晶硝酸铵。
4.3.4盐酸。
以上试剂均为化学纯。
4.4 采样
采集工人经常工作地点呼吸带附近的悬浮粉尘。按滤膜直径为75mm的采样方法以最大流量采集0.2g左右的粉尘,或用其他合适的采样方法进行采样;当受采样条件限制时,可在其呼吸带高度采集沉降尘。
4.5分析步骤
4.5.1将采集的粉尘样品放在105±3.℃烘箱中烘12h,稍冷,于+燥器中备用。如粉尘粒了较大,需用玛瑙研钵研细到手捻有滑感为止。4.5.2准确称取0.1~0.2g粉尘样品于50ml的锥形烧瓶中4.5.9样品中者含有煤、其他碳素及有机物的粉尘时,应放在瓷埚中,在800~900℃下灼烧30min以上,使炭及有机物完全灰化,冷却后将残渣用焦磷酸洗人锥形烧瓶中,名含有硫化矿物(如黄铁矿、黄铜矿、烊矿等),应加数毫克结晶硝酸铵于锥形烧瓶中。4.5.4用基简取15m1焦磷酸,倒人锥形烧瓶,摇动,使样品全部湿润。4.5.5将锥形烧瓶置于可调电炉上,迅速加热到245250℃,保持15min,并用带有温度计的玻璃摔不断搅拌。
.5.6取下锥形烧瓶,在室温下冷却到100~150℃,再将锥形烧版放人冷水中冷却到40~50℃,在冷却过程中,加50~80℃的蒸馏留水稀释到40~45m1,稀释时--面加水,面用力搅拌混勾。4.5.7将锥形烧瓶内容物小心移人烧杯中,再用热滤馏水冲洗温度计、玻璃棒及锥彬烧瓶。把洗液并倒人烧杯中,并加蒸馏水稀释至150~200ml,用玻璃棒搅勾。4.5.8将烧杯放在电炉上煮沸内容物,趁热用灰滤纸过滤(滤液中有尘粒时,须加纸浆),滤液勿倒太满,·般约在滤纸的三分之二处。4.5.9过滤后,用0.1N盐酸洗涤烧杯移人漏斗中,并将滤纸E的沉渣冲洗3~5次,再用热蒸馏水洗至无酸性反应为止(可刃pH试纸检验),如用铂蜗时,要洗至尤磷酸根反应后再洗三次(检验方法见4.8)。上述过程,应在当大完成。4.5.10将带有沉渣的滤纸折登数次,放于恒量的瓷块中,在80的烘箱[烘上,再放在电炉F低温炭化,炭化时要加盖并稍留-小缝隙,然后放人高温电炉(800~900℃)烟烧30min,取出资地璃,在室温下稍冷后,再放入!燥器冷却1h,称至恒量并记求。GB 5748—85
4.6粉尘中游离氰化硅含量按式(3)计算:SiO,(F) =
一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武中: SiO,(F) -
m-地埚质基,g
一均蜗加沉质量,g,
G——粉尘样品质鼠,g。
4.7粉尘含有难溶物质的处理
4.7.1当粉尖样品小含有难以被焦磷酸溶解的物质时(如碳化硅、绿杜石、电气石、黄玉等),则需用氢氟酸在铂坤埚中处理。
4.7.2向铂地蜗内加入数滴1:1硫酸,使沉渣全部润湿。然后再加40%的氢氟酸5~10m1(在通风柜内),稍加热,使沉渣中游离氧化硅济解,继续加热蒸发金不冒凸烟为正(防止沸腾)。再于900℃温度下灼烧,称至恒量。
4.7.3处埋难溶物质后游离‘氧化硅贪量按式(4)计算:m2-m2×100
Si0,(F)=wwW.bzxz.Net
式中:m:—经氢氟酸处理后蜗加沉渣质量,g,其他符号表示的含义间式(3)。4.8磷酸根(PO)的检验方法
4.8.1原理
磷酸和钼酸铵在pH4.1时、用抗坏血酸还原生成监色。4.8.2.试液的配制
4.8.2.1乙酸盐缓冲液(pH4.1)取0.025N乙酸钠溶液,0.1V乙酸溶液等体积混合。4.8.2.21%抗坏血酸溶液(保存于冰箱中)。4.8.2.3钼酸铵济液取2.5g钳酸铵溶于100ml1的0.05N硫酸中(临用时配制)。4.8.3检验方法
4.8.3.1测定时分别将4.8.2.2和4.8.2.3两溶液用1.8.2.1液各稀释10倍。4.8.a.2取1ml滤液加上述溶液各4.5ml混匀,放置20min,如有磷酸根离f则显监色。4.9本法为基本方法。采用其他方法时,必须以本方法为基准。5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
5.1滤膜溶解涂片法
5.1.1原理
采样后的滤膜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粉少粒子的混悬液,制成标本,在显微镜下测定。5.1.2试剂和器材
5.1.2.1乙酸能(化学纯)。
5.1.2.2瓷埚(25ml)戎小烧杯(25ml),5.1.2.3玻璃棒。
5.1.2.4玻璃滴管或吸管。
5.1.2.5载物玻片(75×25×1mm)。5.1.2.6 显微镜。
5.1.2.7日镜测微尺。
5. 1.2.8 物镜测微尺,
以上器材在使用前必须擦洗1净,避免粉尘污染。-(4)
5.1.3操作步骤
GB 5748—-85
5.1.3.1将采有粉尘的滤膜放在瓷蜗或小烧杯中,用吸管加人1~2m1乙酸1酯,再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制戒均匀的粉尘混悬液,立即用滴管吸取一滴,滴于载物玻片上,用另--载物坡片成45“角推片,贴上标签、编号、往明采样地点及日期。5.1.3.2镜检时如发现涂片上粉生密集而影响测定时,可再加适量乙酸!酯稀释,重新制备标本。5.1.3.3制好的标本应保存在玻璃平I[中1,避免外界粉尘的污染。5.1.3.4在400~600倍的放大倍率下,用物镜测微尺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一刻度的间距,即将物镜测微尺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且镜测微尺放在月镜内。在低倍镜下(物镜4×或10×),找创物镜测微尺的刻度线,将其刻度移到视野中央,然后换成测定时所需倍率,在视野中心,使物镜测微尺的任…刻度与目镜测微尺的任·-刻度相重合。然后找出两尺再次重合的刻度线,分别数出两种测微尺重合部分的刻度数,计算出目镜測微尺·个刻度的问距。5.1.3.5分散度的测定
取下物镜测微尺,将粉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找到粉尘粒子,然后用400~600倍观察。用目镜测微尺尤选择地依次测定粉尘粒子的大小,遇长径量长径,遇短径量短径。至少测量200个尘粒,按下表记录,算分数。
粉数分散度测量记录表
粒、径,μm
尘粒数,个
百分数,路
5.1.3.6“对可溶干有机溶剂t的粉尘和纤维状粉尘本法不适用。此:国然沉降法。5.2自然沉降法
5.2.1原理
将含尘空气采集在沉降器内,使尘粒自然沉降在盖玻片上,在显微镜下测定。5.2.2器材
5.2.2.1格林沉降器。
5.2.2.2盖玻片(18×18mm)
5.2.2.3载物玻片(75×25×1mm)05.2.2.4显微镜。
5.2.2.5尺镜测微尺。
5.2.2.6物镜测微尺。
5.2.3操作步骤
5.2.3.1将盖玻片用铬酸洗液浸泡,用水冲洗后,再用95%乙醇擦洗1净。然后放在沉降器的凹槽内,推动滑板至与底座平齐,盖上圆筒盖以备采样。5.2.3.2采样时将潜板向凹槽方问推动,直至圆筒位于底座之外,取下筒盖,上下移动数次,使含尘空气进入圆筒内,盖上圆筒盖,推动滑板至与底座齐。然后将沉降器水平静置3h,使全粒自然降落在盖玻片1:。
5.2.3.3将滑板推出底座外,取出盖坡片贴在载物坡片上,编号,注明来样H期及地点。然后在显微镜下测量。
5.2.3.4粉尘分散度的测量及计算与5.1.3.5同。GB5748$5
附录人
测尘器材的主要技术指标
(补充件)
A,1滤膜滤膜的阻留率,当用直径0.3μm的油雾进行检测时,应不小F99%,滤膜的阻力,当用201/mi的流量采样,过滤面积为8cm2时,应不大!1000Pa;滤膜质量的稳性,因大气t湿度变化而造成滤膜的质量变化,应不大于0.1归。A2来样头的气密性将滤膜夹上装有塑料薄膜的采样头放于盛水的烧杯中、向采样头内送气加压,当压差达到1000Pa时,水中应尤气泡产。A.3流量计流量计精度为±2.5%。A,4抽气机应能连续运转100min以h,采样流量(带滤膜)应大于151/min,负压成大于1500Pa。mB1点
GB5748—85
附录B
工厂测尘点和采样位置的确定
(参考件)
B.1.1“个厂\房内有多台间类设备生产时,三台以下者选个测少点,四台至十台者选两个测尘点,十台以上者,至少选个测尘点,间类设备处理不屁物料时,按物料种类分别设测生点,单台产尘设备设个测尘点。
B.1.2移动式产尘设备按经常移动范围的长度设测尘点。20m以下者设个,20m以上者在装卸处各设-个。
B.1.3在集中控制室内,至少设个测尘点,但操作岗位也不得少于·个测尘点。B.1.4皮带长度在10m以下者设-个测尘点10m以上者在皮带头,尾部各设个测少点。高式皮带运输转运站的机头、机尾各设一个测尘点,低式转运站设·个测尘点。B,2采样位置
采样位置选择在接近操作岗位(般为1.5m左右)或产尘点的呼吸带。C.1测点
GB5748—85
附录C
地下矿山隧道工程测尘点和采样位置的确定(参考件)
C.1.1掘选长度在10m以上的T作面、刷帮、拉底、挑顶和掘进酮室连续作业五个班以上的工作面,按工作面各设一个测尘点。·班多坏的工作面,只按·个凿岩測尘点计算。C,1.2·碱室型采场按作业类别设测尘点。道型采场按作业的巷道数设测:点,切割工程量在50m以「的采准1作面设…个测尘点,严凿漏斗时以一个矿块作为个测尘点。C1.3溺斗放矿按采场设测尘点,但在间风流中相邻的几个采场同时放矿时,只设…个测尘点,毯道型果矿法出矿按巷道数设测尘点。使用皮带转载机运输时,每、皮带转载机、装车站、翻车笼等各设:个测尘点。溜并的倒矿和放矿分别设个测尘点。主要运输巷道按中段数设测尘点。C,1.4破碎酮室设个测尘点,
C.1.5打错杆、搅拌混上、喷浆当月在力个班以上时,分别设测尘点。C.1.6更衣室按房问数设测尘点。C.2采样位置
C.2.1 凿作业的采样位置,设在距工作面 3~ 6 m[可风侧的工,人呼吸带。机械装作业、打眼与装召同时作业和掘进机与装岩机同时作业的采样位置,设在距装岩机4~6 m的可风侧:人工装器在距装岩,I约1.5 m的下风流中。普通法掘进天片的采样位置,设在安全棚下的回风流中,吊罐或爬罐祛掘进大并的采样位置,设左天并 下的回风流中。
C,2.2室型、巷道型采场作业的采样位置,设在距产尘点3~6m的国风流中;多台常光机司时作业的采样位置,设在通风条件较差的·台处。电耙作业的采样位置,设在距工人操作地点约1.5m处。C.2.3井和漏斗的倒矿和放矿作业的采样位置,设在下风侧约3m处。皮带转载机、装车站、翻罐笼等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均设在产尘点下风侧1.5~2 m处。主要运输巷道的采样置,设在污染严重的地点。.2.4喷浆,打锚杆作业的采样位置,设在距上人操作地点下风侧5~10m处。D,1测尘点
GB5748—85
附录D
需天矿山测尘点和采样位置的确定(参考件)
D、1,1每台钻机(潜孔钻、牙轮钻、冲击钻等)的司机室内设一个测尘点,钻机处设一个测尘点。台架式风钻(包括轻型,,重凿岩机)凿岩,按工作面设测尘点。D.1.2每台电铲、柴油铲的司机室内设一个测尘点,司机室外设一个测尘点。每台铲运机司机室内设一个测尘点,司桃室外设一个测尘点。每台T-2G、T-4G装君机设--个测尘点。每个人工挖掘工作面设-个测尘点。D1.车辆(汽车,电机车、内燃机车、推土机和压路机等)的司机室内设个测尘点。其他运输<索道、皮带,斜坡道、板车、人工等运输)在转运点或落料处设测尘点。D,,4-杀工作台阶路面设个测代点。永久路面(采矿场到卸矿仓或度石场之间)设2~4个测尘点。
D,1.5每个二次爆破凿岩区设个测尘点,D.1.6每个废石场、卸矿仓、转运站的作业处各设个测生点。D.1.7每一个独立风源设个测尘点。D.1.8溜矿并的倒矿利1放矿处分别设测尘点。计量房、移动式空压机站分别设个测尘点。保养场,材料库、卷扬机房,水泵房和休息室等处,均应分别设一·个测尘点。D.2采样位置
D.2.1电铲,钻机,铲运机,车辆等司桃室内的采样位置,设在司机呼吸带内。D,.2钻机外的采样位置,设在距钻机3~5扣的下风侧。铲运机外的采样位,设在距铲岩处1.5-3m的下风侧。
台架式风钻消岩的采样位遭,设在距工人操作处1,5~3m的下风侧。D,2.电铲外的采样位置,设在电铲铲斗装载和御载中点的下风侧。铲斗容积为1m\者,测点距中点15m左右;3→5m者,20~30m:大于8m3者,为3040m。T-2G,T-4G等装者机及人工挖掘E作面的采样位置,设在距挖掘处1.5~3m的F风侧。D.2.4机动车辆以外的其他运输作业的采样位置,设在距转运点或落料处1.5~3m的下风侧。厂作台阶路面,永久路面的采样位置,设在扬尘触大地段的下风侧,距路面中心线5~7Ⅱ处。D ,2,5-次爆破凿岩区的采样位置,设在距凿岩处 3 ~ 5 m的下风侧。D.2,6:度石场、卸矿仓、转运站的采样位置,均设在卸载处的下风侧。其距离为:人力卸料,3-5m,0t以下机车拖运,5-10m/30t以上机车拖运,15~20m。.2.7独立风源的采样位置,设在采场的实际上风侧,而且不应受来场内任何含尘气流的影响。溜矿并倒矿,放矿作业的采样位置,设在距并口5~10m的下风侧。计量房、移动式空压机站、保养场、水泵房等场所的采样位置,设在工人操作呼吸带高度。E.1测尘点
GB5748—85
附录E
车站、码头、仓库产尘货物搬运存放时测尘点和采样位置的确定
(参考件)
E.1.1车站、码头、仓库、车船等装卸货物作业处,分别设个测尘点,皮带输送1分别设一个测尘点。
E.1.2车站、码头、仓库存放货物处,分别设个测尘点。E.1,3人工搬运货物时,来往行程超过30m以上者,除装卸处设测尘点外,中途设一个测尘点。E.1.4晾晒食时,设·个测尘点。E.1.5物品存放仓库,在包装、存放过程中产生粉尘时,在包装、发放处各设个测尘点E.2采样位置
采样位置一般设在距工人2m左右呼吸带高度的下风侧,粮食囤边案样,应距应10m左右。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卫生部卫生防疫司和劳动人事部劳动保护后提出。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和冶金1.业部安全技术研究所负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秉衡、符绍昌、李烈勋、徐赛同、黄延龙、皇德威、唐产沛:张维昌、刘后金,王德玄。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