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770-1997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能源和热传导工程>>27.020内燃机
中标分类号:机械>>活塞式内燃机与其他动力设备>>J94燃油供热系统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4407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7, 字数:11千字
标准价格:8.0 元
出版日期:2004-04-04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6-01-17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上海内燃机研究所
归口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功率柴油机用带或不带调速器的柱塞式喷油泵总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抽样、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功率柴油机用喷油泵。 GB/T 5770-1997 柴油机柱塞式喷油泵总成 技术条件 GB/T5770-199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GB/T 5770---1997
本标准非等效采用前苏联国家标准『OCT10578一86《柴油机喷油泵--般技术条件》修订原国家标准GB5770一86《柴油机柱塞式喷油泵总成技术条件》。考虑到技术项目函义的一致性,本标准的技术指标全部采用检验值。如:(1)标定工况下各缸平均供油基偏差,本标准由原标准的调试值土1.5%改为检验值土3%。(2)多缸合成式喷油泵各缸供油量不均匀度全部为检验值。同时保留了原GB5770一86中实践证明适合我国国情又不妨碍国际通用的且与rOCT10578中相同的技术内容及对应的技术指标。如多缸合成式喷油泵各缸供油始点与指定的基准缸供油始点之间夹角的极限偏差为士30°。多缸合成式喷油泵总成清洁度根据JB/T7661一1995《柴油机油泵油嘴产品清洁度限值及测定方法》要求采用不解体法检验。
本标准规定了可靠性考核内容。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5770—86。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油泵油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机械工业部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上海浦东伊维燃油喷射有限公司、无锡威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天纬油泵油嘴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一拖工程机械公司油泵分公司、上海拖内公司油嘴油泵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佩娜。
本标准委托机械工业部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负责解释。278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柴油机柱塞式喷油泵总成
技术条件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jerk fuel injection pumpGB/T5770—1997
代替GB5770--86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功率柴油机用带或不带调速器的柱塞式喷油泵总成(以下简称喷油泵)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抽样、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功率柴油机用喷油泵。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252—94轻柴油
GB2021—89军用柴油
GB 2828—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2829--87J
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GB 8029-87
柴油机喷油泵校泵油
JB/T6291.1—92活塞式输油泵总成技术条件
JB/T 6291.2—92
活塞式输油泵总成试验方法
JB/T 7173.1---93 =
柴油机喷油泵柱塞偶件技术条件JB/T 7174.1--93
柴油机喷油泵出油阀偶件技术条件JB/T 7661-1995
柴油机油泵油嘴产品清洁度限值及测定方法合成式喷油泵总成可靠性考核评定方法JB/T 51178.1—94台
合成式喷油泵总成可靠性考核台架试验方法JB/T 51178.2—94
喷油泵试验台技术条件
ZB J94 016—90
ZBJ94 017-90喷油泵试验台用标准喷油器总成技术条件ZB/TJ94024—90柴油机柱塞式喷油泵总成交货验收技术条件3技术要求
3.1喷油泵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并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3.2喷油泵使用GB252、GB2021标准中规定的燃油时,应能保证正常工作。3.3多缸合成式喷油泵各缸供油顺序按用户与制造厂的协议规定。3.4喷油泵的供油预行程按用户与制造厂的协议规定。3.5多征合成式喷油泵各缸供油始点与指定的基准缸供油始点之间夹角的极限偏差为士30°凸轮轴转角。
3.6喷油泵的油量调节机构应灵活无阻。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8-26批准1998-05-01实施
GB/T 5770---1997
3.7喷油泵的供油量特性及其极限偏差按用户与制造厂的协议规定。注:3.3、3.4、3.7若用户与制造厂没订协议,就按制造厂的有关文件规定。3.8多缸合成式喷油泵和多缸柴油机用单缸喷油泵在喷油泵试验台上检验时,标定工况下的各缸平均供油量对标定值的偏差为士3%。多缸合成式喷油泵各缸平均供油量对标定值的偏差按公式(1)计算。Q-Q
式中:—各缸平均供油量对标定值的偏差,%;Q-各缸平均供油量,mL;
Q—标定供油量,mL。
× 100%
多缸柴油机用的单缸喷油泵在油量调节杆上应有表示标定供油量位置的刻线。3.9多缸合成式喷油泵在喷油泵试验台上检验时,各缸供油量不均匀度应不大于表1的规定。表1多缸合成式喷油泵各缸供油量不均勾度喷油泵缸数
各缸供油量不均匀度3,%
标定工况(或最大扭矩工况)
如有特殊要求按用户与制造厂的协议规定。喷油泵各缸供油量不均匀度按公式(2)计算。2(Qmax - Qmin)
×100%
Qmax +Qmin
式中:—各缸供油量不均匀度,%;各缸中供油量最大的-个缸的供油量,mL,Qmax
一各缸中供油量最小的-~个缸的供油量,mL。Qmin
急速工况
·(2)
3.10喷油泵上柱塞上止点或供油始点的记号标志的方式和部位按用户与制造厂的协议或有关技术文件规定。
3.11喷油泵各密封处不得有渗油现象。3.12喷油泵的清洁度应符合JB/T7661中4.1,4.5的规定。3.13喷油泵上的输油泵应符合JB/T6291.1的有关规定。其他附件按用户与制造厂的协议或有关技术文件规定。
3.14喷油泵调试结束后应铅封或漆封。在用户与制造厂取得协议的条件下,允许在柴油机上对喷油泵作个别调整后铅封或漆封。3.15喷油泵的可靠性考核的评定方法应符合JB/T51178.1的规定。3.16在用户遵守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及喷油泵铅封或漆封完好的情况下,喷油泵的保用期自出厂之日起一年内,且累计运转时间不超过2000h。在保用期内因制造不良而损坏的零件、部件,制造厂应予以280
GB/T 5770—1997
更换(柱塞偶件和出油阀偶件的保用期按JB/T7173.1中3.13及JB/T7174.1中3.12的规定)。4试验方法
4.1试验设备和试验用油
4.1.1喷油泵试验台应符合ZBJ94016的有关规定。4.1.2喷油泵试验台用标准喷油器总成应符合ZBJ94017的有关规定。4.1.3喷油试验用油为GB8029校泵油。4.2试验程序
4.2.1供油预行程的测定
喷油泵不带出油阀弹簧及出油阀,在喷油泵进油口处通入压力为0.015MPa的试验油,试验油通过出油阀座中孔,从溢流管(内径为2mm,长为100mm)流出。转动喷油泵凸轮轴使柱塞由下止点缓慢地上外,当试验油从溢流管口流出量为每10滴8~12s时测定的柱塞从下止点至此位置的距离。4.2.2各缸供油始点与基准缸供油始点间隔角的测定松开喷油泵试验台标准喷油器溢流阀,从喷油泵进油口输入具有一定压力的试验油(其压力按出油阀开启压力规定),使其经出油阀紧座由喷油泵试验台上的喷油器溢流管流出。缓慢地转动喷油泵试验台飞轮,以溢流管口处的油停止流出的瞬间确定其供油始点。以基准缸的供油始点为基点,按供油顺序测定各缸供油始点与基准缸供油始点之间的间隔角。4.2.3喷油泵油量调节机构灵活性试验单缸泵:当喷油泵柱塞处于上止点和下止点之间的任何位置时,拉动油量调节杆(或调节臂)应无任何阻滞感觉。
不带调速器的多缸喷油泵:喷油泵呈静止状态,将油量调节杆置于水平位置,在全行程范围内使油量调节杆缓慢地往燃油增加和减小的方向移动,测定其阻力值,其阻力值范围应符合经一定程序批准的技术文件规定。
带调速器的多缸喷油泵:在喷油泵试验台上,将喷油泵调速器操纵手柄固定在全负荷位置,使喷油泵转速从标定转速逐渐增加到停油转速,再逐渐降到标定转速,测定前后两次标定转速时的供油量。后一次对前次的各缸平均供油量偏差应符合经一定程序批准的技术文件规定。4.2.4各缸供油量不均匀度试验
4.2.4.1以规定压力的试验油供给喷油泵,在喷油泵调节到指定的拉杆(齿杆)位置及转速下测定一定循环数从喷油泵流出的油量。
4.2.4.2读数前油应有30s下沉时间,读取油量时以量筒中盛油的弯月面底部读取数值。倒油时量筒架应倾斜45°并维持30s。
4.2.5供油量特性试验
将调速器操纵手柄分别固定在全负荷位置和怠速位置上,测定喷油泵全负荷和怠速供油量特性。供油量测量点按用户与制造厂的协议规定。允许采用用户与制造厂商定的样泵作比较的方法来评价喷油泵的供油量特性。每次测量的延续时间应保证供油量不小于20mL,测量怠速供油量时,应不小于5mL。高速断油转速时,经喷油器喷出的试验油油量应不大于怠速供油量的四分之一。4.2.6喷油泵密封性试验
4.2.6.1在喷油泵进油口处通入压力为0.5MPa的压缩空气(对柱塞偶件与喷油泵体之间采用0型密封圈密封的喷油泵,在喷油泵进油口处通入压力为0.4MPa的压缩空气),关闭出油阀紧座出油!,然后将喷油泵浸在柴油中,保持15s,应不漏气(允许柱塞偶件颈部有少量漏气)。4.2.6.2在调速器或喷油泵通气孔通人压力为0.02MPa压缩空气,然后将喷油泵浸在柴油中,保持15s,应不漏气。允许油量调节杆(齿条)中心线以上部位有一处微量漏气。281.
GB/T 5770 --- 1997
4.2.6.3在喷油泵性能试验过程中,不允许有渗漏油现象。4.2.7喷油泵清洁度测定
喷油泵清洁度测定方法应符合JB/T7661的有关规定4.2.8喷油泵上所安装的输油泵吸油真空度和手压泵性能的试验方法按JB/T6291.2有关规定。4.2.9喷油泵可靠性考核的台架试验方法按JB/T51178.2的有关规定。5抽样
5.1每台喷油泵必须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按3.5、3.6、3.8、3.9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5.2检验抽样规则及合格与否的判断,应按GB2828的有关规定。型式检验技术抽样规则及合格与否的判断,应按GB2829的有关规定。5.3用户的验收,应按ZB/TJ94024的有关规定。6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6.1标志
每台喷油泵应在显著部位标明:a)制造厂名;
b)产品名称;
c)商标
d)产品型号或标记;
e)制造日期或生产批号。
在使用期限内标志应保持清晰可认。6.2包装
6.2.1喷油泵上应装有各种防护零件(护罩、护帽等),以防止内腔被污染。6.2.2与柴油机分开单独发货的喷油泵应装入衬有防潮材料的坚固包装箱内。充分保证喷油泵在运输途中不受到损伤和受潮。
6.2.3作为备件的喷油泵,其每个包装箱内都应有经检验人员签章的产品合格证及出厂文件。在包装箱外表面应标明:
a)产品名称;
产品型号;
产品合格证;
标准号;
制造厂的厂标或商标;
数量,
制造厂名;
h)装箱日期(年
月),www.bzxz.net
i)运输保护标志。
6.3运输
包装应充分保证喷油泵在运输途中不受到损伤和受潮。6.4贮存
喷油泵应贮存在干燥的仓库内,不得与酸、碱及其他能引起腐蚀的化学药品存放在一起。在正常保管情况下,自出厂之日起,制造厂应保证产品一年内不发生锈蚀。282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