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6821-1997 通信用电源设备通用试验方法
GB/T 16821-199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6821-1997

中文名称:通信用电源设备通用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7-05-28

实施日期:1998-02-01

作废日期:2007-09-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738265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电信系统>>33.040.01电信系统综合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通信设备>>M41通信用电源设备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被GB/T 16821-2007替代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4148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28, 字数:5千字

标准价格:16.0 元

出版日期:2004-07-25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武汉洲际通信电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归口单位:信息产业部(通信)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通信)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通信用电源设备通用试验项目的试验一般规定: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及要求、试验部位、试验条件和方法、计算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通信用的整流设备、直流-直流变换设备、逆变设备及配电设备。但各类受试设备需要进行哪些试验项目和技术指标应在各自技术标准的检验规则中作出规定。 GB/T 16821-1997 通信用电源设备通用试验方法 GB/T16821-199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ICS33.04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6821—1997
通信用电源设备通用试验方法
General test methods of powersupply equipmentsfortelecommunications
1997-05-28发布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8-02-01实施
GB/T16821—1997
本标准规定的通信电源设备通用试验方法,是为了保证在试验条件和试验程序上统一。所有通信电源设备标准中,不论技术指标如何,都应采用本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提出。本标准由邮电部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归口。本标准由武汉洲际通信电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宋小刚、宋建华、倪贻邦、张顺林。V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通信用电源设备通用试验方法
General test methods of power supply equipmentsfor telecommunications
GB/T16821—1997
本标准规定了通信用电源设备(以下简称受试设备)通用试验项目的试验一般规定: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及要求、试验部位、试验条件和方法、计算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通信用的整流设备、直流-直流变换设备、逆变设备及配电设备。但各类受试设备需要进行哪些试验项目和技术指标应在各自技术标准的检验规则中作出规定。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2423.1-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GB2423.2一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GB2423.5—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2423.9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b:设备用恒定湿热试验方法GB2423.10一199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GB3768—83噪声源声功率级的测定简易法GB/T3873—83通信设备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7260—87不间断电源设备
GB10292—88通信用半导体整流设备YD282—82邮电通信设备可靠性通用试验方法IEC1000-4-5:1995冲击抗扰性试验IECCISPR22:1993第二版规定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特性的测量方法和允许值3总则
3.1试验环境条件
试验应在正常环境条件下进行
正常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15℃~35℃
一相对湿度:45%~75%
一大气压力:86kPa~106kPa
需进行环境试验及特殊环境条件下试验的项目,按各自的相关标准规定执行。3.2对正常环境条件下受试设备的要求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5-28批准1998-02-01实施
GB/T16821—1997
3.2.1受试设备在通电前应与环境温度平衡。3.2.2受试设备的保护接地端应可靠接地。3.2.3按相应的技术条件或标准的规定对受试设备进行预热。3.3对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的要求3.3.1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应有合格证书和按技术条件定期经计量检定的证明。3.3.2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精度应采用比受试设备技术指标至少高一个等级,且具有足够的分辨力、准确度和稳定度。
4定义
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4.1主保护接地点mainprotectionearthingpoint指在受试设备工作时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或机架上设置的与本体连通的接地螺母或螺柱。4.2并联工作workinginparallel指同型号不同规格的同种设备输出并联工作状态。4.3定点settingworkpoint
指在给定条件下调整受试设备输出的电流(电压)工作点。4.4均分负载电流load sharing
指多台受试设备并联工作时,各台受试设备自动输出比例相同的电流。4.5限流currentlimitting
指工作在稳压状态的受试设备在输出电流超过该设备技术条件规定限流值时,输出电压自动降低,限制输出电流上升的状态。
4.6三遥remotecontrolling,signallingandmeasuring指对受试设备的遥控、遥信和遥测。4.7 本地三遥local controlling,signallingandmeasuring指将受试设备的监控单元用直接连线的方式与监控设备(中心)相连,通过监控设备(中心)对受试设备进行遥控、遥测和遥信。
4.8远程计算机三遥remotecomputercontrolling,signallingandmeasuring指受试设备的监控单元通过电信网络与计算机终端连接,并通过计算机终端对受试设备进行遥控、遥测和遥信。
4.9反灌杂音电流reflectednoisecurrent指输入用直流供电的受试设备运行中直流电流中产生的脉动成分。5试验方法
5.1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适用于人工的方法创造各种环境条件,模拟客观环境的影响,以测量受试设备的环境适应性能。
5.1.1低温试验
低温试验适用于测量受试设备在低温环境条件下,受试设备的低温适应性能。5.1.1.1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及要求低温试验室或低温箱,相关的试验用仪器仪表。5.1.1.2试验部位
整套受试设备的各性能指标测试点。5.1.1.3试验条件和方法
a)工作温度下限试验
GB/T16821—1997
按GB2423.1中试验Ad的试验方法进行。此时受试设备应无包装、承受额定输入电压和额定输出电流,试验温度为工作温度下限士3℃,试验持续时间按受试设备技术条件的规定。b)贮存、运输温度下限试验
按GB2423.1中试验Ab的试验方法进行。此时受试设备应无包装、不通电,试验温度为贮存、运输温度下限士3℃,试验持续时间按受试设备技术条件的规定。5.1.2高温试验
高温试验适用于测量受试设备在高温环境条件下,受试设备的高温适应性能。5.1.2.1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及要求高温试验室或高温箱,相关的试验用仪器仪表。5.1.2.2试验部位
整套受试设备的各性能指标测试点。5.1.2.3试验条件和方法
a)工作温度上限试验
按GB2423.2中试验Bd的试验方法进行。此时受试设备应无包装、承受额定输入电压和额定输出电流,试验温度为工作温度上限士3℃,试验持续时间按受试设备技术条件的规定。b)贮存、运输温度上限试验
按GB2423.2中试验Bb的试验方法进行。此时受试设备应无包装,不通电,试验温度为贮存、运输温度上限士3℃,试验持续时间按受试设备技术条件的规定。5.1.3恒定湿热试验
恒定湿热试验适用于测量受试设备在恒定湿热环境条件下,受试设备的湿热适应性能。5.1.3.1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及要求高低温湿热试验室或高低温湿热试验箱,相关的试验用仪器仪表。5.1.3.2试验部位
整套受试设备的各性能指标测试点。5.1.3.3试验条件和方法
按GB2423.9中试验Cb的试验方法进行。此时受试设备应无包装、不通电,试验严酷等级(温度、相对湿度、时间)按受试设备技术条件的规定。5.1.4振动试验
振动试验适用于测量受试设备耐受机械振动适应性能。5.1.4.1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及要求振动试验台和相关的试验用仪器仪表。5.1.4.2试验部位
整套受试设备的各性能指标测试点。5.1.4.3试验条件和方法
按GB2423.10中试验Fc的试验方法进行。此时受试设备应无包装、不通电,试验严酷等级(频率范围、振幅值和持续时间)按受试设备技术条件的规定。采用运输试验代替振动试验时,按GB/T3873—83附录A中的A10公路运输试验方法进行。5.1.5冲击试验
冲击试验适用于测量受试设备耐受机械冲击的适应性能。5.1.5.1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及要求冲击试验台和相关的试验用仪器仪表。5.1.5.2试验部位
整套受试设备的各性能指标测试点。5.1.5.3试验条件和方法
GB/T16821—1997
按GB2423.5中试验Ea的试验方法进行。此时受试设备应无包装、不通电,试验严酷等级(加速度、保持时间、冲击次数、波形)按受试设备技术条件的规定。5.2电气绝缘强度试验
电气绝缘强度试验适用于测量受试设备的绝缘耐压状况,在对受试设备进行电气绝缘强度试验前应先测量其绝缘电阻,目的在于防止不必要的高电压破坏。绝缘电阻只作为电气绝缘强度试验参考,不作考核。
5.2.1绝缘电阻测量试验
绝缘电阻测量试验适用于测量受试设备绝缘电阻。5.2.1.1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及要求绝缘电阻表(兆欧表),其等级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绝缘电阻表电压等级
≤250
《1000
绝缘电阻表电压
Um:为任何一对端子之间的空载最高峰值电压,取最高值[对变流器,可取电路最高瞬时电压(不包含过电压)的1.25倍」。
5.2.1.2试验部位
a)彼此无电连接的电路之间;
b)电路与机壳之间。
5.2.1.3试验条件和方法
a)受试设备应与外部供电网络和负载分开;b)受试设备输入(输出)端子与主电路相连的电容器以及半导体器件的各级端子应短接或断开;c)主电路中的开关器件常开触点均应闭合或短接;d)主电路中的本身技术条件不能承受试验的其他器件应从电路中拆除或短接;e)辅助设备(如系统控制装置、风机)与主电路无电连接。则应与柜壳相接。若与主电路有电连接则应断开。插入的或多端子的印刷板和组件可以拔下f)按GB10292—88中6.10.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5.2.2绝缘强度试验
绝缘强度试验适用于测量受试设备的电气的绝缘耐受电压强度能力。只有当受试设备的绝缘电阻大于1MQ时,才能作电气绝缘强度试验。5.2.2.1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及要求频率为50Hz,量程、精度和容量符合受试设备技术条件要求的试验设备。5.2.2.2试验部位
试验电压根据受试设备各自技术条件施加于:a)输出端子与柜壳之间;
b)输入端子与柜壳之间;
c)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之间;
d)交流配电设备的各相之间;
e)控制电路对地。
5.2.2.3试验电压和漏电流
GB/T16821—1997
a)对低电压受试设备按表2规定的50Hz试验电压(方均根值)进行试验表2试验电压
≤125
≤250
≤500
试验电压(方均根值)
b)当受试设备不便施加交流试验电压时,可以施加与上述规定试验电压的峰值相等的直流试验电c)漏电流小于20mA。
5.2.2.4试验条件和方法
a)试验电压从零升至规定电压值的时间应不大于10s:或者由规定电压值的50%开始,以每级为规定值的5%的有级调整方式上升至规定值。到达规定值后维持1min,漏电流应符合受试设备技术条件规定;
b)出厂检验时,可在1s内逐渐施加到规定的试验电压值;c)重复的电气绝缘强度试验应降低前次试验电压15%的试验电压进行;d)按5.2.1.3规定执行。
5.3保护接地试验
保护接地试验适用于测量受试设备主保护接地点与可能触及的金属部分的接地电阻。5.3.1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及要求亳欧表或凯文电桥。
5.3.2试验部位
受试设备主保护接地点与柜壳或应予接地的导电金属之间。5.3.3试验条件和方法
将受试设备与供电网络和负载断开,并清洁测量点,直接测量。5.4并联工作性能试验
并联工作性能试验适用测量具有并联工作性能的受试设备在并联工作条件下,受试设备的性能指标。
5.4.1整流设备并联工作性能试验整流设备并联工作性能试验适用于测量多台整流设备并联工作的性能。5.4.1.1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及要求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交流调压装置和可调负载。5.4.1.2试验部位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受试设备各性能测试点。
5.4.1.3试验条件和方法
a)按受试设备技术条件和有关规定,连接好多台受试设备,b)整流设备的输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校准在输入电压为额定值,用标准电流表校准整流设备的电流表,用标准电压表校准整流设备的电压表,其误差应小于该各表的允差值;如整流设备无电流表而用电流取样电路亦应校准其电流取样电路或整流设备仅用发光二极管或光柱表示负载电流的大小时,则应按外接相应精度的电流表或钳型电流表进行校准,用同样的方法校准电压表;
c)定点
GB/T16821—1997
在输入电压为额定值、输出电压为稳压工作上限、负载电流为额定输出电流50%时,分别调整并联工作的整流设备的负载电流在尽可能的同一比例数值上,并以此为定点,如整流设备有浮充和均衡充电电路,则应先校调好浮充充电上限的定点再校调好均衡充电上限的定点;
d)按受试设备技术条件,测量所有的模拟量并记录;e)在受试设备技术条件规定的负载均分范围内,调整负载电流将各台受试设备的电流值分别填入表3中,
f)按受试设备技术条件和说明书,人工控制受试设备的工作状态(如开,关机,均衡浮充转换等):记录控制结果;
g)按受试设备技术条件,模拟故障告警和恢复,记录告警状态;h)增加负载,使各台受试设备均进入限流状态,分别记录各台受试设备的限流值,填入表3中。表3均分负载电流测量记录输出电压输
负载电流
输入电压
上限值
额定值
下限值
负载电流下限值
负载电流50%
负载电流额定值
注:负载电流下限值为受试设备技术条件规定的下限值。中点值=(下限值十额定值)/2。1、2、3N指的是所并联各单机或模块的序号,在同电压和同一负载电流档内来检查这一组均分负载电流的性能。5.4.1.4计算方法
均分负载电流不平衡度的计算方法见GB10292—88中的6.2。5.4.2直流-直流变换设备并联工作性能试验直流-直流变换设备并联工作性能试验适用于测量多台直流一直流变换设备并联工作性能。5.4.2.1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及要求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可调负载。5.4.2.2试验部位
输入端、输出端、信号与告警端。5.4.2.3试验条件和方法
a)按受试设备技术条件和有关规定,连接好多台受试设备,b)校准受试设备的电流表、电压表在输入电压为额定值时,用标准电流表校准受试设备的输出电流表,用标准电压表校准受试设备的直流电压表,其误差应小于各表的允差值,c)定点
在输入、输出电压均为额定值、负载电流为均流范围的中点值时,分别调整直流-直流变换设备的负载电流尽可能在同一比例数值上,并以此为定点;d)按受试设备技术条件,测量所有的模拟量并记录:e)在受试设备技术条件规定的均分负载电流范围内,调整负载电流将各台受试设备的电流值分别填入表3中
f)按受试设备技术条件和说明书,人工控制受试设备的工作状态(如开、关机等),记录下控制结6
GB/T16821—1997
g)按受试设备技术条件,模拟故障告警和恢复,记录告警状态,h)增加负载,使各台受试设备均进入限流状态,分别记录各台受试设备的限流值。5.4.2.4计算方法
均分负载电流的不平衡度计算方法同GB10292—88中的6.2。5.4.3逆变设备并联工作性能试验逆变设备并联工作性能试验适用于测量多台逆变设备并联工作的性能。5.4.3.1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及要求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直流调压装置和可调负载。5.4.3.2试验部位
输入端、输出端、信号与告警端。5.4.3.3试验条件和方法
a)按受试设备技术条件和有关规定,连接好多台受试设备,b)校准受试设备的输出电流表、电压表在输入电压为额定值时,用标准交流电流表校准受试设备的输出交流电流表,用标准交流电压表校准受试设备的输出交流电压表,其误差应小于各表的允差值;c)定点
在输入直流电压、输出交流电压均为额定值时,取受试设备技术条件规定的自动均分负载电流范围的中点值定点,调整所有并联工作受试设备使之输出电流尽可能在同一比例数值上,d)按受试设备技术条件,测量所有的模拟量并记录;e)在受试设备技术条件规定的均分负载电流范围内,调整负载电流将各台受试设备的电流值分别填入表3中#
f)按受试设备技术条件和有关规定,人工控制受试设备的工作状态(如受试设备旁路切换等),记录下控制结果:
g)按受试设备技术条件,模拟故障告警和恢复,记录告警状态;h)增加负载,使各台受试设备均进入限流状态,分别记录各台受试设备的限流值。5.4.3.4计算方法
均分负载电流的不平衡度计算方法同GB10292—88中的6.2。5.5温升试验
温升试验适用于测量受试设备在额定条件下各部件的温升,温升试验可与合适的其他项目合并进行。
5.5.1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及要求热电偶、温度计或其他热传感器件。5.5.2试验部位
按受试设备技术条件指定的受试部位测试。5.5.3试验条件和方法
a)在受试设备的额定条件及最不利散热的条件下进行;b)按GB10292—88中6.13的方法进行。5.6效率和功率因数试验
效率和功率因数试验适用于测量受试设备在额定输入,额定输出条件下的效率和功率因数。5.6.1整流设备效率和功率因数试验整流设备的效率和功率因数试验适用于测量交流输入、直流输出的受试设备的效率和真实功率因数。
5.6.1.1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及要求GB/T16821—1997
数字功率计、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真实功率因数测量仪、直流电压表、电流表和互感器、调压装置及可调负载。
5.6.1.2试验部位
交流输入端、直流输出端。
5.6.1.3试验条件和方法
a)按图1接入受试设备、测量仪器、仪表和阻性负载;b)输入为额定电压值、输出为额定电流值和稳压上限电压值;c)直接记录测量数据。
注:需在不同工作条件下测量其效率和功率因数时其方法相同。U
a)三相整流
b)单相整流
整流设备效率和功率因数试验电路图图1
5.6.1.4计算方法
测量效率和功率因数时,一般采用输入为额定电压值、输出为额定电流值和稳压上限电压值,负载为阻性。
数字功率计和真实功率因数测量仪可直接读出或打印出输入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再以直流输出功率和交流输入有功功率之比计算效率。LU·I×100%
式中:n——效率,%;
一输出电压稳压上限值,V
I——额定负载电流值,A;
P——输入交流有功功率,W。
5.6.2直流-直流变换设备效率试验直流一直流变换设备效率试验适用于测量直流输入、直流输出的变换设备的效率。5.6.2.1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及要求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
5.6.2.2试验部位
输入端、输出端。
5.6.2.3试验条件和方法
a)按图2接入受试设备、测量仪表和阻性负载;b)输入为额定值、输出为额定电流值和稳压上限电压值,c)直接记录测量数据。
注:需在不同工作条件下测量其效率时其方法相同。8
5.6.2.4计算方法
式中:n——效率,%,
GB/T16821—1997
直流-直流变换设备效率试验电路图n
U2——输出额定电压值,V;
12——输出额定电流值,A;
U1——输入额定电压值,V
一输入额定电流值,A。
U2·12
U1·11
5.6.3逆变设备和铃流发生设备效率利功率因数试验负摄
++++**+++*(2)
逆变设备和铃流发生设备效率和功率因数试验适用于测量直流输入、交流输出的逆变设备和铃流发生设备的效率和真实功率因数。5.6.3.1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及要求数字功率计、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真实功率因数测量仪、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可调负载。5.6.3.2试验部位
输入端、输出端。
5.6.3.3试验条件和方法
a)按图3接入受试设备、测量仪器、仪表和阻性负载;b)输入为额定值、输出为额定电流值和稳压上限电压值c)记录测量数据。
注:需在不同工作条件下测量其效率和功率因数时其方法相同。翰
a)单相输出
b)三相输出
图3逆变设备和铃流发生设备效率和功率因数试验电路图5.6.3.4计算方法
式中:n
效率,%;
一输出有功功率,W;
一输入功率值,W;
×100%=×100%
U1——输入额定值电压值,V;
11—输入额定值电流值,A。
5.7稳定工作性能试验
·(3)
稳定工作性能试验适用于测量受试设备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及稳定工作状态下的各性能指标。5.7.1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范围试验9
GB/T16821—1997
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范围试验适用于测量整流设备、变换设备、逆变设备和铃流发生设备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范围。5.7.1.1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及要求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调压装置及可调负载。5.7.1.2试验部位
输出端、输入端。
5.7.1.3试验条件和方法
a)按图4接入受试设备、调压装置、仪器仪表和可调负载,b)输入电压按产品技术条件规定的变化范围内变化;c)输出电流按产品技术条件规定的变化范围内变化;d)输出电压能在外部调节的受试设备,输出电压按产品技术条件规定的变化范围内变化e)测量和记录电压或电流连续变化范围内各种组合状态极限条件下的数据。试
图4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范围试验电路图5.7.2稳压精度试验
稳压精度试验适用于测量受试设备输出电压稳定偏差程度。5.7.2.1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及要求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调压装置和可调负载。5.7.2.2试验部位
输出端。
5.7.2.3试验条件和方法
a)输入电压为额定值,以负载电流为额定值的50%时,调整受试设备的输出电压至额定值,并以此定点为标准值:
b)整流设备有较宽的输出电压范围,则取浮充下限、浮充上限、均衡上限三个输出电压定点的标准值,
c)在输入电压允许的变化范围内、负载电流在规定的变化范围内逐一测量输出电压并填入表4中。
d)其他受试设备,按其技术条件和有关规定规定的输出电压定点,在输入电压允许的变化范围内,负载电流在规定的变化范围内逐一测量输出电压并填入表4的(2)、(3)两栏内。表4稳压精度测量记录
输出电压
标准值U。
输入电压
输入上限
额定值
输入下限
负载电流下限值
负载电流50%
(3)输出电压测量值U
负载电流额定值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