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6953-199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6953-1997
中文名称:卫星电视上行站通用规范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7-08-26
实施日期:1998-05-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574066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无线通信>>33.060.30无线中继和固定卫星通信系统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广播、电视设备>>M75卫星广播设备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4383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26, 字数:44千字
标准价格:15.0 元
出版日期:2004-07-19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7-08-26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电子工业部第五十四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广播电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卫星电视上行站的站型分类和设备组成、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本标准适用于传送PAL-D彩色电视制式的C波段卫星广播电视上行站的设计、建设和设备的制造;其他类型卫星广播电视上行站亦可参照使用。 GB/T 16953-1997 卫星电视上行站通用规范 GB/T16953-199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GB/T16953-1997
—云南卫星电视上行站建成之后,各省、部门陆续兴建或筹自从我国第一个卫星电视专用上行站建卫星电视上行站。但在设计和建设中尚无统一的技术标准作依据。本标准以IESS-306《国际卫星地球站标准》为参考,结合我国卫星电视上行站设计和建设的实践,并考虑到卫星电视传输设备的技术发展而制定的。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 D 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子工业部第五十四研究所、广播电影电视部广播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登春、贾文元。107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卫星电视上行站通用规范
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satellitetelevision up-link earth stationGB/T 16953--1997
本标准规定了卫星电视上行站(以下简称上行站)的站型分类和设备组成、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传送PAL-D彩色电视制式的C波段卫星广播电视上行站的设计、建设和设备的制造,其他类型卫星广播电视上行站亦可参照使用。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191—9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3174—1995PAL-D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GB4859—84电气设备的抗于扰特性基本测量方法GB6277—86电视发射机测量方法GB6992一86可靠性与维修性管理GB7400.4—87广播电视名词术语卫星广播
GB897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9159—88无线电发射设备安全要求GB11299.4一89卫星通信地球站无线电设备测量方法第1部分:系统和分系统组合通用的测量第4节:基带测量
GB 11299. 6—89
第2部分:分系统测量第1节:概述卫星通信地球站无线电设备测量方法第2节:天线(包括馈源网络)
GB/T 11442-1995
5卫星电视地球接收站通用技术条件GB12194-—90电视广播发射设备名词术语GB12638-90
微波和超短波通信设备辐射安全要求GB13421--92无线电发射机杂散发射功率电平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13615-92地球站电磁环境保护要求GB14050--93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JB151一86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GBJ4工业三废排放试验标准
GBJ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YJ44—91卫星广播电视地球站建设标准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8-26批准108
1998-05-01实施
3定义
GB/T16953--1997
除下列定义外,本标准采用GB7400.4和GB12194中规定的定义。3.1电视上行线路televisionup-link将电视信号从地球站送到卫星的地对空传输线路。3.2 电视上行站 television up-link earth station完成电视上行线路发射业务的地球站。3.3地球站earth station
指设在地球表面(包括陆地、水上和大气层中)的宇宙(空间)无线电通信站。4站型分类与设备组成
4.1站型分类
卫星电视上行站按其功能和天线口径(D)、品质因数(G/T)和等效全向发射功率(EIRPe)分为二类见表1。
【类站(广播级)
1类站(节目回传站)
注:G/T值在天线工作仰角、晴天微风条件下测试值。4.2设备组成
卫星电视上行站设备由天线伺服跟踪分系统(简称天线分系统),高功放分系统(简称高功放),低噪声放大器分系统(简称低噪声放大器),上行信道设备,下行信道设备、监控台和供电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传输模拟电视与传输数字电视的设备的差别见附录D(提示的附录)所示。5要求
5.1站址选择
站址选择应依据上行站设计任务书中的环境要求,在保证卫星电视传输质量的前提下,力求节省工程造价、方便维修管理。具体要求如下:a)站址应足够开阔。天线前方净空区内不应有树木、烟窗、水塔、建筑物、金属反射物、电力线杆等障碍物如图2所示;离开人口居住的最小距离应不小于200㎡;b)应避免与相同工作频段的微波通信站构成视通路径,天线主波束偏离角不应≥5°;c)应避免上行站天线波束与同一频段的微波接力通信站天线的主波束在大气层内交叉:d)站址应远离机场。上行站天线波束应避免与飞机航线(尤其是起飞和降落航线)交叉;e)站址应选择在地层结构坚实、地质稳定,适合房屋、天线、铁塔建筑的地区;严禁将站址选择在地震多发带、溢洪道和矿山开采区;f)应避免在强噪声源(如大型机场、火车站、矿山)附近建站,离噪声源边缘地区不得小于2km;g)上行站与有腐蚀性排放物的工业企业之间的距离应执行国家标准GBJ4和GB8978的有关规定;
h)上行站与易燃、易爆的仓库和材料堆积场及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火灾、爆炸、危险的工业企业之间的距离应执行国家标准GBJ16的有关规定;i)上行站场地建设应照GYJ44—91第4章的规定执行。109
GB/T 16953-1997
接收汇接盘
发射汇接盘
绿能尔按长迪
5.2外观质量
GB/T16953—1997
波束仰角
一天线直径,mH-
离.m;9—
天线高度,mid一
管形波束
商开天线的水平距
管形波束保护角:天线工作频率4/6GHz时,≥5°,天线工作频率11/14GHz时,8≥10°图2上行站天线前方净空区要求
5.2.1上行站设备及其附属设施应配置布局合理。5.2.2设备的外观颜色协调,造形大方,不应有划痕,损伤。5.2.3设备的结构应坚固、耐用。5.3安全性
5.3.1上行站的供电配电系统宜采用三相五线制,接地采用TN-S系统。传输设备机房宜采用直接接地,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TT系统。技术安全要求应符合GB14050的规定。5.3.2上行站设备的微波和超短波辐射强度不应超过GB12638规定的安全限值。5.3.3大功率发射设备的防有害电击和射频皮肤烧伤,防高温、火及其他危害等措施应符合GB9159--88中第4、5、6章的规定。5.4工作环境
5.4.1室外
寒带地区:温度:35℃~40℃相对湿度:5%~95%;温带地区:温度:一25℃~50℃相对湿度:10%~95%,热带地区:温度:15℃~55℃相对湿度:10%~100%;寒温带地区应考虑防积雪防冰凌的措施。5.4.2室内
一般机房内温度应保持在15℃~30℃范围,相对湿度在10%~60%;配备空调设备的机房温度应保持在(25土3)℃,相对湿度50%以下。5.4.3电源
三相交流:电压:(380士38)V;频率:(50士1)Hz。单相交流:电压:(220±22)V;频率:(50±1)Hz。5.4.4供电保障
a)双路供电的上行站应配备柴油发电机组和不间断电源系统(UPS);b)只能单路供电的上行站,更应配备柴油发电机组和不间断电源系统(UPS)。5.4.5防雷保护
应配置防落雷、侧击雷及雷电感应的排雷装置。5.5电磁兼容性
5.5.1上行站电磁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干扰其电平应低于GB13615中规定的干扰允许值。信号与干扰功率的防护比,同频道应大于31dB。5.5.2上行站的发射设备的杂散发射功率电平应不超过GB13421一92中第4章规定的限值。GB/T16953-1997
5.5.3上行站中选用的接收设备和其他敏感设备应具备足够的抗传导,抗电磁辐射干扰的能力。针对其工作部位参照GJB151的有关条文,由产品规范提出具体的抗干扰要求。5.6可靠性与维修性
a)建设上行站前应依据合同和国家有关可靠性、维修性规定进行可靠性、维修性的预计和设计b)站上的设备和设施应按GB6992进行可靠性和维修性管理;c)站上的传输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的下限值8,大于1000h。5.7上行站技术性能
5.7.1工作频率
a)上行站应能在5925MHz~6425MHz频率范围内任何指定的中心频率上工作;也可将频率范围扩展为5850MHz~6650MHz,
b)上行站应能接收3700MHz~4200MHz频率范围内的任意载波;也可将接收频率范围扩展为3 400 MHz~4 200 MHz
5.7.2天线特性
5.7.2.1旁瓣特性
在发射和接收工作频带内应满足:第一旁瓣:≤—14dB;
广角旁瓣:偏离天线主波束中心1°的天线旁瓣峰数的90%,不得超过式(1)所规定的包络线。G= 29- 25Ig0(°1≤6≤20°)
式中:G—天线增益,dB;
の偏离主轴方向的角度,(°)。5.7.2.2极化、轴比、交叉极化鉴别率(1)
a)天线应具备双圆极化和双线极化两种极方式并能电动转换,线极化工作时极化面应能电动微调,
b)圆极化时,对卫星传输方向的发射和接收电压轴比≤1.06;c)发射和接收交叉极化鉴别率,轴向≥33dB;一1dB点≥30dB。5.7.2.3跟踪及精度
a)天线应能预置几个卫星位置,具有自动捕获,自动跟踪卫星的能力;b)跟踪精度:
当风速小于13.3m/s,阵风小于20m/s时,跟踪精度应小于0.04°;当风速小于20m/s,阵风小于26.6m/s时,跟踪精度应小于0.055.7.3发射特性
5.7.3.1发射载波功率稳定度
除恶劣气候条件外,载波功率稳定度应保持土1dB/d。5.7.3.2发射载波频率容差
一般情况下,发射载波频率总容差(包括载波频率的初始偏离和长期漂移)保持士15kHz之内。5.7.3.3带内杂散输出抑制度
带内杂散输出与信号载波功率比应小于一50dB。5.7.3.4带外杂散辐射
在工作带宽以外并在5925MHz~6425MHz或14.0GHz~14.5GHz发射频率范圈内的杂散辐射(包括单频信号、频带噪声及其他无用信号,但不包括互调信号)应不劣于4dBW/4kHz。5.7.3.5发射参数
a)半转发器工作。发射工作带宽17.5MHz时,相对于视频信号预加重15kHz点频偏4.22MHz(p-p),相对于视频信号预加重0dB点频偏14.98MHz(p-p);112
GB/T16953-1997
b)全转发器工作。发射工作带宽30MHz时,相对于视频信号预加重15kHz点频偏5.1MHz(p-p)相对于视频信号预加重0dB点频偏18.1MHz(p-p);c)全转发器工作。发射工作带宽36MHz时,相对于视频信号预加重15kHz点频偏6.0MHz(p-p),相对于视频信号预加重0dB点频偏21.1MHz(p-p);d)伴音副载波引起主载波频偏是视频信号引起主载波频偏的0.1~~0.13。5.7.3.6能量扩散信号
波形对称三角波;
频率:25Hz士1Hz,
频偏:有信号时2MHz;无信号时4MHz。5.7.4调制特性
5.7.4.1调制方式
图像:正极性调频制;
伴音:副载波调频。
5.7.4.2调制线性
主载波:f。士20MHz时,线性<1.5%;副载波:f±200kHz时,线性<1%。5.7.5基带特性
5.7.5.1传输电视制式
PAL-D制应符合GB3174规定。
10 Hz~6 MHz。
5.7.5.2图像基带
5.7.5.3视频信号预加重特性
参照CCIR建议405-1,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5.7.5.4伴音基带
0. 04 kHz~15 kHz。
5.7.5.5伴音信号预加重特性
参照CCITT建议J17,见附录B(标准的附录)。5.7.5.6伴音信号副载波颊率
单路伴音:6.6MHz;
二路伴音:6.6 MHz,7.28 MHz。
5.7.5.7伴音副载波频偏(峰值)士100kHz(测试音为1.42kHz,输入电平0dBm)。5.7.6信道设备的群时延/频率特性和振幅/频率特性上行信道设备特性指发射中频至射频的特性;下行信道设备特性指接收射频到中频的特性。群时延/频率特性和振幅/频率特性应符合附录C(标准的附录)的规定。5.7.7上行站接口
5.7.7.1视频接口
输入/输出阻抗:75Q(不平衡);输入/输出电平:1V(p-p);
回波损耗:≥30dB。
5.7.7.2音频接口
输入/输出阻抗:6002(平衡,不平衡);输入电平:0dBm,
输出电平:0dBm士3dB。
5.8传输指标
GB/T16953-1997
上行站传输指标系指卫星电视上行站经卫星转发器自环测试的指标(发基带--射频一卫星转发器一射频一收基带)。
上行站工作在最坏月份的99%时间内应满足下述指标。5.8.1视频传输
a)白条幅度误差:不劣于土2%,b)上升时间:不大于200ns;
c)上冲:不大于2%;
d)白条倾斜:不大于2%;
e)基线线性失真:不劣于2%;
f)2T脉冲形状失真(K,):不劣于1%;g)色度/亮度增益不等(C/LGAIN):不劣于士5%,h)色度/亮度时延不等(C/LDELAY):不劣于士20ns;i)微分增益失真(DG):不劣于士3%j)微分相位失真(DP):不劣于士3°;k)色度/亮度交调(C/LINTERMOD):不劣于士2%;1)视频增益/频率特性:多波群(MULTIBURST)测试0. 5 MHz±0. 3 dB
1.5 MHz±0. 3 dB
2. 5 MHz±0. 3 dB
4. 0 MHz±0. 3 dB
4. 8 MHz±0. 3 dB
5.8 MHz-1 dB
m)图像信杂比
I类站:统一加权值不少于54dB;I类站:统一加权值不少于50dB。5.8.2伴音传输
5.8.2.1伴音信噪比(S/N)
伴音信号与噪声不加权有效值之比大于等于55dB,(测试频率为1.42kHz,频偏100kHz)。5.8.2.2伴音失真度
输入电平0dBm时,失真不劣于1%;输入电平9dBm时,失真不劣于1.5%。5.8.2.3伴音频率响应
-1. 0 dB~~0. 5 dB(0. 04 kHz~~0. 125 kHz)—0. 5 dB-~0. 5 dB(0. 125 kHz~14 kHz)1. 0 dB~~0. 5 dB(14 kHz~~15 kHz)5.9 G/T值和EIRPe
指标见表1。
5.10入网验证
卫星广播电视上行站投入运行前,应经过入网验证测试。人网验证至少应测试下列项目:a)天线发射和接收交叉极化鉴别率;114
GB/T16953—1997
b)天线圆极化时,对卫星传输方向的发射和接收电压轴比;c)天线收、发旁瓣特性;
d)发射载波功率稳定度;
e)发射载波频率容差;
f)杂散信号;
g)能量扩散信号。
6试验方法
6.1外观质量
上行站设备安装后,应用目视法进行主观评价。6.2安全性
a)配电安全按GB14050的方法进行检测;b)辐射安全按GB12638附录(补充件)方法检测;c)人身或机器安全按GB9159中有关试验方法检测。6.3工作环境
设备的工作环境试验按GB11442-1995中5.5的规定方法进行。6.4电磁兼容性
a)上行站电磁环境测试方法按GB13615—92附录B(补充件)《地球站电磁环境测试方法》进行;b)杂散发射功率电平测试可按图3所示方法进行,c)辐射敏感度的测量,按GB4859中规定的有关方法进行被测发射设备
定向耦合器
频谱分析仪
图3发射杂散测试框图
6.5可靠性与维修性
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按产品规范进行检验;系统的可靠性与维修性按现场考核统计方法检验。6.6上行站技术性能
6.6.1工作频率
a)发射工作频率可按图4所示方法进行测试:高功率放大器
假负载
频率计数器
测试口
分路器
射频开关
额谱分析仪
图4发射频率测试框图
b)接收工作频率可按图5所示方法进行测试:殿负载
上变频器
上变频器
调制器
调制器
衰碱器
低噪声放大器
信号源/频率合成器
6.6.2天线特性
GB/T16953-
分路器
下变频器
图5接收频率测试框图
解调器
中颗输出口
频谱分析仪
a)天线发射旁瓣和接收旁瓣特性分别按图6(a)和图6(b)的所示方法进行测试:卫星
馈源网络
馈源网络
低噪声放大器
额谱分析仪
辅助地球站
天线角度显示
绘图仪
驱动装置
天线控制单元
高功率放大器
测试口
分路器
频率计数器
信号源
功率计
被测地球站
注:辅助站天线波束中心指向卫星,被测站(发射载波)天线按辅助站要求的天线转速和范围转动。由辅助站绘制(记录)天线旁瓣图。
图6(a)
馈源网络
高功率放大器
信号源
频率计数器
辅助地球站
分路器
天线发射旁瓣测试框图
测试口
功率计
大线角度显示
驱动装量
天线控制单元
馈源网络
低噪声放大器
额谱分析仪
绘图仪
被测地球站
注:辅助站天线波束中心指向卫星,发射载波。被测站按要求的速度和范围转动天线,同时记录(绘制)天线接收旁图。
图6(b))
b)交叉极化鉴别率
天线接收旁瓣测试框图
发、收交叉极化鉴别率分别按图7A和图7B的所示方法进行测试:116
馈源网络
低噪声放大器
频谱分析仪
记录仪
辅助地球站
GB/T16953—1997
测试口
分路器
频率计数器
馈源网络
高功率放大器
信号源
功率计
被测地球站
被测站发射同向极化波,辅助站记录最大电平Lm(dBm);被测站馈源网络转90°发射交叉极化波,辅助站记录到最低电平Lmin(dBm)交极化鉴别率即为XPD=Lmx—Lain(dB)。当发射天线主波束中心指向卫星时,测得的是波束中心轴向交叉极化鉴别率,当发射天线主波束的一1dB点指2
向卫星时,测的结果为一1dB点交叉极化鉴别率。图7(a)发射交叉极化鉴别率测试框图卫星
馈源网络
高功率放大器
信号源
辅助地球站
被测地球站
馈源网络
低噪声放大器
额谱分析仪
记录仪
辅助站发射载波,被测站先接收同极化波记录最大电平Lmx(dBm)再将辅助站网络转90°,被测站接收到的是交叉极化波最低电平Lmia(dBm),接收交叉鉴别率为XPD=Lmax—Lmin(dB)。当被测站天线主波束中心指向卫星时测得结果为波束中心交叉极化鉴别率;当被测天线主波束2
一1 dB 点指向
卫星时所测结果为一1dB点接收交叉极化鉴别率。图7(b)接收交叉极化鉴别率测试框图c)圆极化时收发电压轴比
测试框图与图7B相同。两地球站天线波束中心都对准卫星。辅助站发射线极化波,并在0°~360°范围内慢慢旋转网络。被测地球站用频谱分析仪观察并记录接收的功率电平,选出最高电平Lmax(dBm)和最低电平Lmin(dBm),电压轴比的数值用公式(1)计算电压轴比=1g
「Lmax
(1)
d)跟踪精度
GB/T16953—1997
天线跟踪精度用测量的天线初始捕获误差和稳态跟踪精度来衡量,测试框图见图8。1)初始捕获误差
先将天线偏离卫星方向,信标电平值比卫星方向低2.5dB以上。再让天线自动捕获卫星,当实现自动跟踪后(信标电平不再增加),记录天线轴角显示器显示的方位角QAzi和俯仰角GEL1。标电平指示最大值处停下来,记录6Az2;再转动天线俯仰角,细心调整到信标电平指示最大值处,停下来记录EL2。
初始捕获误差用公式(2)和公式(3)表俯仰角△OEL=QEL1OeL2
方位角A0Az=(0AzI—A22)cOsOEL22)稳态跟踪精度
天线实现自动跟踪后,记录接收信标电平。比较20min内电平的波动,取其最大值△Pmax。根据天线发射方向图,折算△Pmax(dB)对应的天线主波束偏离的角度△β作为天线稳态跟踪精度。测试方法如图8所示。
馈源网络bzxz.net
驱动装置
低噪声放大器
分路器
下变顏器
频谱分析仪
跟踪接收机
天线控制单元
方位角显示
俯仰角显示
图8天线跟踪精度测试框图
6.6.3发射特性
记录仪
发射载波功率稳定度、发射载波频率容差和杂散辐射等发射特性可按图9所示方法进行测试11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