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6982-1997 国际海事卫星C船舶地球站技术要求
GB/T 16982-199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6982-1997

中文名称:国际海事卫星C船舶地球站技术要求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7-09-08

实施日期:1998-06-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064147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无线通信>>33.060.30无线中继和固定卫星通信系统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通信设备>>M35卫星通信设备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4892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28, 字数:50千字

标准价格:16.0 元

出版日期:2004-04-1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7-09-08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中国交通通信中心

归口单位:全国导航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电子)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国际海事卫星C船舶地球站的接收和发送信号特性,天线、接收和发送系统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G/T值等于或大于-23dB/K的国际海事卫星C船舶地球站的设计、制造和设备生产前的型号批准及启用申请。 GB/T 16982-1997 国际海事卫星C船舶地球站技术要求 GB/T16982-199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6982—1997
国际海事卫星C船舶地球站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INMARSATstandard C ship earth station1997-09-08发布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8-06-01实施
GB/T16982—1997
本标准是根据国际海事卫星组织《C标准通信系统定义手册》2.0版本第三部分船站技术要求制定的,在技术内容和编写规则上与该定义手册等效。由于在技术上与国际海事卫星组织的C标准要求尽可能一致或等同,可使我国生产的标准船站满足C标准系统的通信功能要求,同时具有较好的环境和运动适应性。依据系统定义手册制定本标准时,为符合GB/T1.1一1993的规定,增加了前言和三章:第1章范围、第2章引用标准、第3章术语和缩略语,对系统定义手册中的条号稍有改变而内容不变。本标准的附录A为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交通通信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永健、陈建成、李仕。本标准委托中国交通通信中心负责解释。I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国际海事卫星C船舶地球站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INMARSATstandard C ship earth stationGB/T16982—1997
本标准规定了国际海事卫星C船舶地球站的接收和发送信号特性,天线、接收和发送系统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G/T值等于或大于一23dB/K的国际海事卫星C船舶地球站的设计、制造和设备生产前的型号批准及启用申请。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3454—82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之间的接口电路定义表GB7619一87在数据通信领域中通常同集成电路设备一起使用的平衡双流接口电路的电气特性GB995088数据通信37插针及9插针DTE/DCE接口连接器和插针分配3术语、符号和缩略语
3.1术语和符号
3.1.1国际海事卫星C标准船舶地球站inmarsatstandardCshipearthstation能进行电报和数据通信的G/T值等于或大于一23dB/K,满足本标准要求的船舶地球站,称为国际海事卫星C标准船舶地球站,简称C站。3.1.2第一类C站能进行岸到船、船到岸电报和数据通信的C站,能够打印或显示遇险和安全信息。
3.1.3第二类C站能进行岸到船、船到岸电报和数据通信,并能在它空载时接收EGC报文,能够打印或显示遇险和安全信息。
3.1.4第三类C站能进行岸到船、船到岸电报和数据通信,配置有第二台接收机,可在通信的同时连续接收EGC报文,能够打印或显示遇险和安全信息。3.1.5G/T用分贝表示的接收天线增益G与接收系统噪声温度T的比值。3.1.6dBc以分贝表示的相对电平,c是载波电平的代号。3.1.7dB/K相对于K氏温度倒数的电平。3.1.8C/N载波功率与噪声功率谱密度之比,简称载噪比,单位为dBHz。3.2缩略语
3.2.1TDMTimeDivisionMultiplex时分多路复用3.2.2TDMA
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时分多址接续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9-08批准1998-06-01实施
GB/T16982—1997
3.2.3EIRP1
EquivalentIsotropicRadiatedPower等效全向辐射功率LandEarthStation陆地地球站
3.2.5NCSNetworkCoordinationStation网络协调站3.2.6SES
ShipEarthStation船舶地球站
DataCircuitTerminatingEquipment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
DataTerminalEquipment数据终端设备3.2.9
EnhancedGroupCalls强化群呼业务EGC
3.2.10IMO
InternationalMaritimeOrgnization国际海事组织3.2.11GMDSSGlobalMaritimeDistressandSafetySystem1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
4总要求
4.1C站的组成
如图1所示,C站由DCE和DTE组成。DCE是DTE与海事卫星信道间的接口电路,完成信令和接续功能。DTE则完成站控制、显示接收报文、状态信息并传输格式化报文。C标准SES必须符合IMO关于GMDSS的规定。
1255PS
1252315
抗援、卷
机科数字
活,步
积机总
择文们
用户数
烽山粥
假文宁
变理动
HPA:高功率放大器;LNA:低噪声放大器;LO本机振荡器图1C站功能框图
4.2通信功能
4.2.1C站应能以电报或数据方式与LES进行可靠通信。4.2.2C站应能在下列频段的任意一个通信频率对上工作:接收频段1530.0MHz1545.0MHz
发射频段1626.5MHz~1646.5MHz
4.2.3C站应具备下述能力:
a)以全双工方式,存储并发射前向报文;b)接收并存储前向报文;
GB/T16982—1997
c)用于安全信息的2位前缀寻址码;d)在洋区内申请开始或停止服务;e)发射遇险报警报文;
f)申请自动测试(性能测试和启动测试)和应答测试指令g)发射遇险优先报文;
h)第二类C站工作在EGC方式时和第三类C站,应能够连续接收NCS在公共信道发布的EGC信息。
4.3环境条件
4.3.1气候环境条件
a)环境温度:舱内设备0~45℃;舱外设备-35℃~55℃
b)相对湿度:最高95%(40℃)冰
e)降
冻:最大冰厚为25mm(舱外设备);雨:最大为100mm/h(舱外设备);f)风:在平均相对风速为185.2km/h,应正常工作(舱外设备)。4.3.2机械环境条件
a)振动
振动值如表1。
表1振动值
频率范围,Hz
舱外设
舱内设备
b)加速度
加速度值如表2。
舱外设备
舱内设备
)天线倾角
表2加速度值
频率范围,Hz
10~100
天线向任意方向倾斜与水平线夹角为20°时,其对卫星的仰角应大于54.4电源
额定值:交流:电压100V~250V,频率50Hz~60Hz直流:电压12V24V,
变化范围:交流:频率士6%,电压土10%,直流:电压+10%~-20%
蓄电池:电压+35%~一20%。
5射频系统要求
5.1天线系统要求
5.1.1—般要求
峰值振幅,mm
加速度,m/s2
GB/T16982—1997
天线G/T值和EIRP应满足全向无控制天线的要求,在1530.0MHz1545.0MHz和1626.5MHz~1646.5MHz频率范围内增益应满足给定的G/T值和EIRP要求。5.1.2极化
接收、发射均为右旋圆极化。
5.1.3轴比
在覆盖区域内(天线仰角5~90,方位角0~360°)不超过6dB(2:1)。5.2接收系统要求
5.2.1增益与噪声温度比
船站接收系统在天线指向卫星方向的总增益与噪声温度比G/T值,应大于图2所给出的最小值,其表达式为:
G/T≥-23—1.5sin(—5)
G/T≥—27+4cos[4.5(0—5)]
图2最小G/T值分布图
式中:0一—天线仰角(天顶为90°)G/T值的测定应满足下列条件:
+590°;
-155,
a)包括接收机低噪声放大器在环境温度为25℃时所产生的噪声,b)包括天线罩所产生的损耗;
c)使用双工器时,发射机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电平为额定值。4
GB/T16982—1997
天线接收增益G在1535.0MHz~1545.0MHz频率范围内测量。接收系统的噪声温度T用相对于1K温度的dB数表示。
5.2.2接收信号电平
在地球表面,船站接收系统和解调器应能够正常接收下列强度的信号电平:a)天线仰角为5°时,最小无衰减信号载波功率密度:一148dBW/m2;b)卫星覆盖中心,最大无衰减卫星信号载波功率密度:-136dBW/m;c)在1530.0MHz~1559.0MHz频率范围内,最大卫星信号合成功率密度:—105dBW/m2。5.2.3带外信号抗扰度
船站接收系统应对1626.5MHz~1646.5MHz带宽内的信号有足够的衰减抑制,当此带宽内强度为一15dBW/m2的信号直接作用于接收天线时,接收系统应能正常工作。5.2.4调谐
船站接收系统应能在1530.0MHz~1545.0MHz带宽内以5kHz间隔,调谐到任何信道,起点频率为1530.000MHz,终点频率为1545.000MHz。信道设置如下:
频率(MHz)
00000006
5.3发射系统要求
5.3.1EIRP
信道(十进制D)
信道(十六进制)
EIRP在1626.5MHz~1646.5MHz频段内应不低于图3所给出的最小值,其最大值在任何方向不应大于+16dBW。在任何情况下EIRP不允许超过规定值,其表达式为:EIRP≥12-1.5sin(e-5)
EIRP>8+4cos[4.5(e-5)
式中:0一一天线仰角(天顶为90°)。5.3.2发射频谱
+5+90°
-15+5%,
未调制载波的发射频谱在1kHz带宽内应满足表3的要求:5
载波偏移
载波电平值(第一代卫星)
载波电平值(第二代卫星)
发射频谱如图4所示。
GB/T16982—1997
最小EIRP分布图
发射频谱
—26.5dBc
±48.6kHz
—48.0dBc
—45.0dBc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5.3.3发射载波关闭时的功率电平GB/T16982—1997
第一长立民
图4发射频谱
rrkHay
发射机在非工作状态下的辐射不应大于一45dBW,并在1626.5MHz至1646.5MHz范围内任何3kHz带宽内的电平不大于-63dBW。5.3.4寄生噪声输出功率
在任一3kHz频带内的寄生噪声输出功率,包括谐波成分,应低于表4的值和图5所确定的频谱包络。
率,MHz
1530.0~1545.0
1626.5~1646.5
1530.0以下,1751.5以上
表4寄生噪声输出功率
寄生噪声功率,dBW/3kHz
GB/T16982—1997
频率MH)
图5寄生噪声输出频谱
未调制载波的杂波信号应低于表5所给出的频谱包络曲线。表5杂波信号输出功率
偏离载波频率范围,kHz
100~1000
5.3.5谐波输出
在18GHz以下的任意频率上均应小于一25dBW。5.3.6相位噪声
寄生噪声功率,dB
载波的相位噪声功率谱密度不超过图6所示的包络。如果含有超过此包络的离散相位噪声频谱,则离开载波10Hz至100kHz的载波所有离散与连续成分之和的均方根值应不超过0.10rad。8
5.3.7调谐
GB/T16982—1997
6单边带相位噪声
确出载或(llr
船站发射系统应能在1626.5MHz~1646.5MHz带宽内以5kHz间隔,调谐到任何信道,起点为1626.500MHz,终点为1646.500MHz。信道设置如下:
频率(MHz)
s0000006
专电电
5.3.8频率精度
信道(十进制)
电电电
信道(十六进制)
除遇险报警外,船站发射载波频率误差最大不应大于岸站TDM载波指配频率的士150Hz。5.3.9工作周期
C站以脉冲方式工作,在SES信令信道中的最大工作周期为2顿时隙的3.07%,3顿时隙的2.05%。
6接收信号特性
6.1岸到船信号的特性
在地球表面L波段TDM载波的特性为:6.1.1通量密度电平
信号载波功率密度最小为一148dBW/m2,最大为一136dB/m。6.1.2相位噪声
载波感应的相乘相位噪声,其功率谱密度不应大于图7所示的包络。9
6.1.3相加性噪声
GB/T16982—1997
值离端遗(Hx)
7接收机相位噪声
无衰减的TDM载波与相加性噪声密度(上行链路噪声和互调产物)比至少为55.7dBHz。6.1.4绝对频率偏移
包括船站移动效应在内为士970 Hz。6.1.5最大频率变化率
短期内最大频率允许变化率为:3s内从+50Hz至—50Hz。
6.2岸到船TDM信道调制特性
6.2.1调制
无滤波二相相移键控(BPSK)。
6.2.2交叉
交叉矩阵如图8所示,未交叉前的独特字为(=0)
用16进制表达为
32E9B888。
(i=63)
交叉矩阵按照行=0至i=63排列,传输则按照j=0至j=63进行,和j的关系如下式:i=(jx39)模64
j=(i×23)模64
(用于发射机)
(用于接收机)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