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7218-1998 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性评价
GB/T 17218-199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7218-1998

中文名称: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性评价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8-01-21

实施日期:1998-10-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53164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环保、保健与安全>>>>13.060.20饮用水

中标分类号:医药、卫生、劳动保护>>卫生>>C51环境卫生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ANSI/NSF 60-96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9, 字数:13千字

标准价格:8.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8-01-21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

归口单位:卫生部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管部门:卫生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饮用水化学处理剂的卫生安全性要求和监测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混凝、絮凝、消毒、氧化、pH调节、软化、灭藻、除氟、氟化等用途的饮用水化学处理剂。 GB/T 17218-1998 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性评价 GB/T17218-199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GB/T17218—1998
本标准是在参考了由美国全国卫生基金会负责,美国自来水协会研究基金会、美国州立的饮水管理人员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厂协会协助制定的美国全国卫生基金会标准《饮水处理用化学品健康效应》(ANS1/NSF60--1996)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实际使用情况后提出并制定的。本标准为贯彻执行建设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同时也为卫生部实施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许可证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本标准从1998年10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辽宁省卫生防疫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凤丹、李长誉、陶毅、刘桂兰、冯朝华。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负责解释。680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卫生安全性评价Hygienic safety evaluation for chemicalsused in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本标准规定了饮用水化学处理剂的卫生安全性要求和监测检验方法。GB/T17218—1998
本标准适用于混凝、絮凝、消毒、氧化、PH调节、软化、灭藻、除氟、氟化等用途的饮用水化学处理剂。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5749—1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50-19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7919—1987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GB/T9857--1988化学试剂氧化镁3卫生要求
3.1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在规定的投加量使用时,处理后水的-一般感官指标应符合GB5749的要求,3.2有毒物质指标的要求
3.2.1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带入饮用水中的有毒物质是GB5749中规定的物质时,该物质的容许限值不得大于相应规定限值的10%。本标准规定的有毒物质分为四类。3.2.1.1金属:砷、硒、汞、镉、铬、铅、银。3.2.1.2无机物:取决于产品的原料、配方和生产工艺。3.2.1.3有机物:取决于产品的原料、配方和生产工艺。3.2.1.4放射性物质:直接采用矿物为原料的产品应测定总α放射性和总β放射性。3.2.2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带入饮用水中的有毒物质在GB5749中未做规定时,可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判定,其容许限值不得大于相应限值的10%。3.2.3如果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带入饮用水中的有毒物质无依据可确定容许限值时,必须按附录B确定该物质在饮用水中最高容许浓度,其容许限值不得大于该容许浓度的10%。4监测检验方法
4.1饮用水化学处理剂的样品采集和配制:见附录A。4.2本标准规定的监测检验方法:见GB/T5750。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8-01-21 批准1998-10-01实施
A1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GB/T 17218—1998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饮用水化学处理剂的样品采集和配制正确的采集方法、合理的保存和及时送检是保证饮用水化学处理剂的分析质量的必要前提。根据饮用水化学处理剂的物理形态不同,特制定本方法。A1.1样品采集
根据下述要求,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或使用单位采得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样品。样品不得从破损或泄漏的包装中采集。
A1.1.1液体样品的采集
A1.1.1.1批量样品的采集:在批量产品的储存容器中,于不同深度、不同部分,分别采集每份约100mL的五份独立样品,将五份样品充分混合成约500mL的混合样品。A1.1.1.2包装样品的采集:在没有批量贮存的情况下,可从一批包装中采集个混合样品,采集数量约为该包装的5%,最少为5个,最多为15个。如果包装少于5个,则采样方法与批量产品的储存器中的采集方法相同(见A1.1.1.1)。A1.1.1.3分析和保存用样品的储存:将A1.1.1.1和A1.1.1.2所述方法采集的混合样品,分别分装在3个约160mL隔绝空气、防潮的玻璃容器或适宜的容器中。每个样品的容器上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家、产地、批号、样品包装类型、采集日期以及采集负责人。其中一份样品用于分析,另二份样品以备重新评价(如果需要)。保存期为一年。A1.1.2固体样品的采集
A1.1.2.1批量样品的采集:在批量产品的储存器中,于不同深度、不同部分,分别采取每份约100g的五份样品,将这五份样品充分混合成约500g的混合样品。A1.1.2.2包装样品的采集:可从一批包装中采得一个混合样品,采集的数量为该包装中的5%,最少为5个,最多为15个。如果包装少于5个,则采集方法与批量储存器中的采集方法相同(见A1.1.2.1)。A1.1.2.3分析和保存用样品的储存:将A1.1.2.1和A1.1.2.2所述方法采集的混合样品,分别分装在3个隔绝空气、防潮的玻璃容器或适宜的容器中,每份约160g左右。每个样品的容器上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家、产地、批号、样品包装类型、采集日期以及采集负责人。其中一份样品用于分析,另二份样品以备重新评价(如果需要),保存期为一年。A1.1.3气体样品的采集和储存
用适当的气体采样管采得一个有代表性的样品。样品的采集应遵照生产厂家的详细说明和安全措施。
每个样品容器上应标明产品名称、生产厂家、产地、批号、采集日期以及采集负责人。A2供有毒物质指标测定样品的配制样品的配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测定项目而异,但必须采取相应的质量保证程序和安全防护措施。A2.1试剂空白和实验用水
按照测定样品同样方法测得试剂空白。所有实验用水均为纯水。A2.2样品的配制方法
A2.2.7本法适用于以下产品:硫酸铜、次氯酸钙等。按10倍于评价剂量称取样品(参照表A1)于250mL烧杯中,以100mL纯水溶解,在通风橱中以682
GB/T 17218—1998
硝酸[e2c=1.42g/mL]酸化至pH<2,将溶液移至1000mL的容量瓶中,用纯水定容。按式(A1)计算称样量。按GB/T5750取样和保存。m = 10 × p × 1. 000
式中:m—称样量,mg,
p——产品建议的评价剂量,mg/L,10——倍数因子,
1.000--样品定容的体积,L。
A2.2.2本法适用于以下产品:氟化钠、高锰酸钾、次氯酸钠、碳酸钠、氟硅酸钠、氢氧化钠等(Al )
参考A2.2.1,用盐酸Lp20=1. 18g/mL]代替硝酸酸化至pH<2。加盐酸羟胺至溶液清澈。配制次氟酸钠溶液时,不加盐酸羟胺,但加碘化钾作稳定剂,加到显深稻草色为止。A2.2.3本法适用于以下产品:氧化钙、氢氧化钙、氧化镁等。首先将样品粉碎并通过100目筛,然后按2倍于评价剂量称取样品(参照表A1)于250mL烧杯中,用少量纯水润湿,在搅拌下,缓慢滴加硝酸溶液(1十4),至样品完全溶解,再加硝酸溶液(1十4)5mL。将溶液全部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纯水定容。按式(A2)计算称样量。按GB/T5750取样和保存。
m = 2 × p × 1. 000
式中:m—称样量,mg;
0—产品建议的评价剂量,mg/L,2——倍数因子,
1.000——样品定容的体积,L。
A2.2.4本法适用于以下产品:硫酸、盐酸等。于1000mL容量瓶中加入400mL纯水,缓慢加入10mL样品,并不断振荡,用纯水定容。按GB/T5750取样和保存。
A2.2.5本法适用于碳酸钙。
-(A2 )
称取碳酸钙(CaCO,)624g于2000mL锥形瓶中,加入1000mL纯水,用塑料膜捆严瓶口。充分摇动后,置于23℃士5℃恒温箱中24h。然后,倒掉水液。另加1000mL纯水,摇动,再放入恒温箱24h。重复以上步骤。直到第三次24h放置时间后,用定量快速滤纸过滤,收集滤液。按GB/T5750取样和保存。
A2.2.6本法适用于以下产品:硫酸铁、聚合氯化铝等。称取1.5g固体样品(或3.0g液体样品)于250mL烧杯中,加纯水至100mL。小心加入2mL过氧化氢[(H,0,)=30%]和2mL硝酸Lpz0=1.42g/mL],放在95℃水浴上加热1h,使体积降到50mL以下。冷至室温,移入1000mL容量瓶中,用纯水定容。按GB/T5750取样和保存。A2.2.7本法适用于氯气等。
于1000mL容量瓶中加入960mL纯水后,将容量瓶、塞子和所装的水一起称量。在通风良好的通风橱中,向容量瓶水中通入气体后,称量到所需量。其所需重量按(A3)计算。然后用纯水定容,盖好瓶塞,并缓慢地倒置容量瓶三次,立即进行测定。m = 100 × p × 1. 000
式中:m—通入气体重量,mg,
p—产品建议的评价剂量,mg/L;100——倍数因子,
1.000—样品定容的体积,L。
·(A3)
A2.2.8本法适用于聚丙烯酰胺类。称取5.0g样品于125mL棕色玻璃瓶中,加50mL甲醇水溶液Lg(CH.OH)=80%稀释,于振动683
GB/T 172181998
器上振动3h。静置,吸取上清液,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丙烯酰胺。A2.3计算
A2.3.1饮用水化学处理剂中有毒物质的含量:按式(A4)计算样品中有毒物质的含量。=mxye
-样品中有毒物质的含量,μg/g;式中 -—
一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样品溶液中的含量,ug;V,—测定用样品溶液的体积,mL;V,—-样品配制溶液的体积,mL;m-称取样品量,g。
A2.3.2饮用水化学处理剂中有毒物质被带人饮用水中的含量:按式(A5)将样品有毒物质含量换算为饮用水中的浓度。
式中:o
有毒物质被带入饮用水中的浓度,ug/L;样品中有毒物质的含量,ug/g;1g
1 000 mg
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建议的评价剂量,mg/L。表A1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建议的评价剂量化学名称
聚合氯化铝
[Al2(OH),CI, · nH,O]
硫酸铁
氟化钠
氟硅酸钠
硫酸铜
次氟酸钠
次氯酸钙
高锰酸钾免费标准bzxz.net
阳离子聚丙烯酰胺
氢氧化钠
碳酸钠
氧化钙
碱式氯化铝、羟
基氟化铝
五水硫酸铜、胆
矾、蓝矾
灰锰养
苛性钠
石灰、生石灰
消毒、氧化
消毒、氧化
消毒、氧化
消毒、氧化
(聚电解质)
pH调节
pH调节
pH调节
近似分子量
评价剂量,mg/L
25.0(以AI表示)
240.2(n=0)
399.88(n=0)28.0(以Fe表示)
1.0(以F-表示)
1.0(以F表示)
249.68(n=5)1.0(以Cu表示)
30(以Cl2表示)
30(以Cl,表示)
(A5)
可能含有的杂质
标准中规定的金属1
标准中规定的金属\
标准中规定的金属\
标准中规定的金属1)
标准中规定的金属1
标准中规定的金属1
标准中规定的金属\
标准中规定的金属1
汞、可吹除的卤化碳
1.0(以活性聚合物丙烯酰胺
表示)
铬、铅
标准中规定的金
属\、氟化物、放射性
核素\
化学名称
氢氧化钙
碳酸钙
氧化镁
17硫酸
18盐酸
水解聚丙烯酰胺
熟石灰、消石灰
石灰石
浓硫酸
氢氯酸
GB/T 17218-1998
表A1(完)
pH调节
pH调节
pH调节
pH调节
pH调节
(聚电解质)
1)本标准中规定的金属:砷、、铬、铅、汞、银和硒。近似分子量
」评价剂量,mg/L
4百万~
2千万
2)直接使用矿物原料的产品应考虑可能的放射性核素污染。附录B
(标准的附录)
可能含有的杂质
标准中规定的金
属\、氟化物、放射性
核素2
标准中规定的金
属\、放射性核素2)
砷、铅、放射性核素2
砷、铅、硒
砷(其他杂质随来源
变化)
1.0(以活性聚合物
丙烯酰胺
表示)
饮用水化学处理剂赛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B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饮用水化学处理剂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饮用水化学处理剂带入饮用水中的有毒物质凡在GB5749和有关卫生标准中未作规定,需通过本程序和方法确定该物质在饮用水中的最高容许浓度。
B2总要求
B2.1申请者应提供有关产品的下述资料:B2.1.1产品的用途、应用条件、实际使用的剂量范围;B2.1.2产品的原料配方、生产工艺;B2.1.3产品及其组分的化学结构式和理化特性;B2.1.4产品可能带入饮水中的物质及估计浓度。B2.2用于毒理学评价的物质可包括最终产品、产品成分、杂质或其他的衍生物。B3毒理学评价程序
根据附录A中计算出的有毒物质在饮用水中浓度确定毒理学评价的水平。毒理学评价共分四级水平,各级程序如下:
B3.1 水平I
有毒物质在饮用水中的浓度小于10 μg/L。B3.7.7毒理学试验:包括以下遗传毒性试验各一项:基因突变试验(Ames试验)和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685
验)。
B3.1.2结果评定
GB/T17218-1998
B3.1.2.1如果上述两项试验均为阴性,则该产品可投入使用。B3.1.2.2如果上述两项试验均为阳性,则该产品不能投入使用,或者进行慢性(致癌)试验,以便进步评价。
B3.1.2.3如果上述两项试验中有一项为阳性,则需选用另外两项遗传毒理学试验作为补充研究。如果两项均为阴性,则该产品可投入使用,如有一项为阳性,则不能投入使用,或者进行致癌试验,以便进一步评价。
B3. 2 水平 1
有毒物质在饮用水中的浓度等于或大于101g/L~50μg/L之间。B3.2.1毒理学试验包括水平1全部试验和大鼠90天经口毒性试验。B3.2.2结果评定
B3.2.2.1对水平1中遗传毒理学试验的评价同水平1。B3.2.2.2通过大鼠90天经口毒性试验,确定有毒物质在饮用水中的最高容许浓度(根据阅下剂量,安全系数可选用1000)。
B3.3水平
有毒物质在饮用水中的浓度等于或大于50μg/L~1000ug/L。B3.3.1毒理学试验:包括水平1全部试验和大鼠致畸试验。B3.3.2结果评定
B3.3.2.1对水平中遗传毒理学试验的评价同水平1。B3.3.2.2通过大鼠90天经口毒性试验和大鼠致畸试验,确定有毒物质在饮用水中的最高容许浓度(大鼠90天经口毒性试验:根据阀下剂量,安全系数可选用1000;致畸试验:根据阙下剂量,安全系数可选用范围100~1000)。
B3.4水平V
有毒物质在饮用水中的浓度等于或大于1000μg/L。B3.4.1毒理学试验:包括水平全部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B3.4.2结果评定
B3.4.2.1对水平N中遗传毒理学试验的评价同水平1。B3.4.2.2通过大鼠90天经口毒性试验、大鼠致畸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确定有毒物质在饮用水中的最高容许浓度(慢性毒性试验:根据阙下剂量,安全系数可选用100)。B4毒理学试验方法:按照GB7919进行。68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