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7246-1998 电力系统通信业务导则
GB/T 17246-1998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7246-1998

中文名称:电力系统通信业务导则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8-03-16

实施日期:1998-01-02

作废日期:2005-10-14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915922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33.060无线通信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通信设备>>M30通信设备综合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作废;

采标情况:eqv IEC 1085:1992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5366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27, 字数:45千字

标准价格:15.0 元

出版日期:2004-04-12

相关单位信息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电力工业部电力自动化研究院

归口单位: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的目的是全面阐述电力部门通信业务的具体问题及要求。 GB/T 17246-1998 电力系统通信业务导则 GB/T17246-199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GB/T17246-1998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技术报告IEC1085《电力系统通信业务导则》(1992年第1版)。电力系统通信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它与一般公用通信虽有很多共同点,又有不少特殊性,需要专门研究。IEC1085全面阐述了电力系统通信业务的具体问题,是电力系统通信规划设计及其他工作的指南,其中一些内容已为我国长期实践所证实,又包含很多国际上新的技术发展。将它采用为我国国家标准,对我国电力系统通信事业的发展及现代化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标准与IEC1085在编写方法上完全相同,但在采用过程中作了一些编辑性处理或修改,技术上也有一些小差异。因此,本标准采用国际棕准的程度是等效采用。最主要的编辑性修改是标准名称。IEC1085的名称用了general considerations一词,应译为“基本考虑”。这与我国标准名称用词习惯相差过远,采用时将该词改为“导则”,英文名称仍按原文不变。按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定,在本标准文本中,已以采用说明方式将技术上的小差异一指出。本标准由电力工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力远动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电力工业部电力自动化研究院、电力科学研究院、西北电力设计院、南京有线电厂、扬州电讯仪器厂、许昌继电器厂。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道元、姜威宁、李顺、陈自强、顾澄之、张国义。387
GB/T17246—1998
IEC 前言
1)由所有特别关切的国家委员会都参加的技术委员会所制定的国际电工委员会有关技术问题的正式决议或协议,尽可能地体现了对涉及问题的意见的国际协商一致性。2)这些决议或协议以建议形式供国际上使用,并在此意义上为各国家委员会接受。3)为了促进国际上的统一,国际电工委员会希望各国家委员会,在其国内条件许可范围内,尽量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建议作为他们的国家规定。国际电工委员会建议与相应国家规定间的任何不致处,应尽可能地在国家规定中明确指出。本技术报告由国际电工委员会57技术委员会(电力系统远动远方保护及其通信)编制。本报告的文本以下列文件为基础:六月法文件
57(CO)56
有关本报告投票通过的情况可见上表中的投票报告。本报告是型式2的技术报告。
投票报告
57(CO)59
本报告自发布之日起,将在三年内复审,并作出以下选择:再延长三年,转为国际标准,或者撤销。38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力系统通信业务导则
General considerations for telecommunicationservices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sGB/T17246—-1998
eqv1EC1085:1992
不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电力系统的规模及复杂程度都在迅速增长,要求提供更多的通信业务,以满足运行、维护及行政通信需要。因此,制定一个导则说明通信业务的要求十分有助于通信业务的规划设计工作。
本导则的编制以国际大电网会议文献(2.1)及国际电工委员会57技术委员会有关标准为基础。应用本导则时,应注意到实现电力系统通信业务要求的技术可能性和具体方法与有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有很大关系,还应符合当地邮电部门的要求,并与当地无线电、广播系统相配合。1范围
本标准的目的是全面阐述电力部门通信业务的具体问题及要求。2引用的国际标准及文献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涉及本标准各方面的标准及文献很多按专业类别分列如下:2.1概述
电力系统通信网设计导则(1985)国际大电网会议35学术委员会04工作组ANSI/IEEESTD367:1987IEEE关于确定电站内地电位升高及故障感应电压方法的建议2.2远动
国际电工委员会为远动专业编制着一个很有用的出版物系列IEC870,包括以下6部分:IEC870-1远动设备及系统第1部分总则IEC870-2远动设备及系统第2部分工作条件IEC870-3:1989远动设备及系统第3部分接口(电气特性)IEC870-4:1990远动设备及系统第4部分性能要求IEC870-5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IEC870-6远动设备及系统第6部分与IEC和CCITT标准兼容的远动规约,国际电工委员会及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出版了以下标准及文献:IEC50(371):1984国际电工词汇(IEV)——371章远动IEEEP565/D35-27—77电站自动控制及监控数据结构手册2.3远方保护
国际电工委员会57技术委员会为远方保护设备性能及试验方法出版了以下标准:IEC834-1:1988电力系统远方保护设备性能及试验方法第1部分,窄带命令系统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03-16批准1998-12-01实施
GB/T17246-1998
3电力系统远方保护设备性能及试验方法第2部分模拟比较系统IEC834-2:1993
2.4电力线载波(PLC)
国际电工委员会57技术委员会出版了以下标准:IEC3531989交流电力系统线路阻波器IEC481:1974电力线载波结合设备IEC495:1993单边带电力线载波机IEC663:1980单边带电力线载波系统的设计2.5无线电
CCIR第16次全体会议建议及报告,1986,卷X,第1部分无线电中继系统固定式通信CCIR第16次全体会议建议及报告,1986,卷,第1~3部分移动通信2.6电信
频分制:
CCITT蓝皮书(1988),卷1,I-2分册国际模拟载波系统传输介质特性时分制:
CCITT蓝皮书(1988),卷I,-3分册数字网传输系统及复用设备CCITT蓝皮书(1988),卷E,-7分册数据通信网信息管理系统,X.400~X.420建议2.7电磁兼容性
抗扰性试验(IEC801及IEC1000系列标准)3概述
电力系统是由分布于一个国家各地区的发电厂(火电厂和水电站)通过输配电网向远离电站、遍布国内各地的负荷供电而形成的。发电厂与变电站通过输电网连接,在变电站进行运行操作,降低电压,并通过配电网向民用及工业负荷供电。一个电力系统常是一个公用电力企业。为了对这个企业及其发电厂、变电站进行管理和运行,需要建立以下一些单位(图1):
企业管理中心;
火电厂
GB/T 17246—1998
电力企业
管理中心
变电站
计算中心
变电站
维护中心
图1电力企业组成示意
水电站
个或几个控制中心,确定那些电站需要运行以及输配电网如何运行;个或几个维护中心;
个或几个计算中心,为管理中心及控制中心提供支持。显然,这些单位不能孤立地进行工作,需要为它们提供通信业务。本章以下各条说明通信系统应实现的功能及为满足这些功能需要的通信业务3.1功能
3.1.1行政电话(图2)
最基本的通信业务是管理中心与企业内各单位间的话音通信,即电话;还要使用电传、传真及电子信函。各单位之间也需要通信联系。各单位还需要与企业外部通电话,即与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及其他主要行业用户专用网连接,这也包括电传,传真等业务。采用说明,
17“及其他主要行业用户专用网”等字是采用时加入的。391
火电厂
企业内部电路
企业外部电路
PSTN公用电话交换网
及用户专用网
3.1.2调度电话(图3)
火电厂
GB/T 17246--1998
电力企业
管理中心
变电站
维护中心
图2行政电话
电力企业
管理中心
计算中心
计算中心
水电站
变电站
水电站
变电站
变电站
维护中心
调度电话
GB/T 17246—1998
控制中心需要迅速方便地与发电厂、变电站及维护中心电话联系,也需要为计划安排及交换电能等事宜与邻近电力公司电话联系。3.1.3远动(SCADA系统)(图4)控制中心为实现其功能,需要远方的各发电厂、变电站向它传送电力系统的各种信息,即断路器、隔离开关的位置状态,告警状态,模拟量读数,读数总加等,也需要对火电厂、水电站进行控制。如采用负荷频率控制LFC(或称自动发电控制AGC),还需要遥控发电机。与水电站工作有关的雨量、水位等水情数据也需送到控制中心。
在控制中心,用这些信息驱动由模拟屏、显示器组成的人机接口。这样的系统称为远动系统或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电力企业
管理中心
计算中心
水电站
火电厂
变电站
变电站
·远动电路
图4远动
3.1.4负荷管理(图5)
维护中心
电力部门可能希望用户在一天的某些时间里多用电,以提高系统的负荷率。这可以通过遥控投入及切除负荷实现,称为负荷管理。负荷管理可以由控制中心控制或自动控制,例如路灯的自动控制。393
3.1.5远方保护(图6)
火电!
发射机
GB/T17246—1998
电力企业
管理中心
计算中心
变电站
维护中心bzxz.net
图5负荷管理
变电站
水电站
在电力系统一处发生故障而需要其他地点的保护装置动作时,使用远方保护。电力企业
管理中心
计算中心
水电站
火电厂
变电站
变电站
远方保护电路
维护中心
图6远方保护
3.1.6移动无线电通信(图7)
GB/T17246—-1998
为使电力系统正常运行,需在电力系统管辖范围内建立由控制中心指挥的一处或几处维护检修组织。维修中心设有可移动的检修队,他们能使用车载通信工具或直接以对讲机联系。这需要使用移动无线电通信,般工作在甚高频频段VHF或特高频频段UHF。电力企业
管理中心
计算中心
水电站
火电厂
变电站
变电站
移动无线电
3.1.7计算机通信(图8)
维护中心
移动无线电通信
在现代化企业中通常在中心配置大型主计算机,与各地的较小的计算机连接。主计算机可以为控制中心作离线的规划设计工作,也可进行工资、财务等行政工作。395
3.2通信业务
3.2.1行政电话
GB/T 17246—1998
电力企业
管理中心
变电站
计算机通信主电路
计算机通信可能电路
维护中心
图8计算机通信
计算中心
变电站
水电站
为适应企业行政管理要求(3.1.1),一般可使用由适当的传输介质(5.1)与自动交换机组成的专用通信网。如通信网较大,还可配置汇接交换机。一般要为需要连接公用网的地点提供公用交换线路。3.2.2调度电话
为满足调度电话要求(3.1.2),一般可使用专用的电话系统,其中部分分机实行按键呼叫。该系统与行政专用电话网(3.2.1)共用时,调度人员应具有优先权,保证随时与需要的分机通话。3.2.3远动
远动系统(3.1.3由控制中心的设备(或称为主站)及通过适当的通信介质连接的发电厂(火电厂及水电站)、变电站中的被控站组成。这些被控站与有关的电气参数相接口,接收命令并迅速、准确、连续地返回信息。
控制中心由计算机组成,这些计算机与被控站一起工作,驱动人机接口。3.2.4负荷管理
负荷管理系统对民用及工业负荷进行远方监视和控制,需要向很多用户发送信号,有时还要求用户向控制中心发送信号,因此需采用单方向或双方向的通信方法。例如对路灯及家用热水器进行控制,可以使用单方向的音频或无线电负荷控制系统;对工业用户进行控制,可以使用双方向的无线电或配电线载波负荷控制系统。2
3.2.5远方保护
远方保护系统能将保护信息或命令通过适当的通信介质从一个地点传到另一个地点。对它的基本要求是迅速,可靠,不错误动作。3.2.6移动无线电通信
采用说明:
23.2.4中双方向负荷控制内容是采用时加入的。396
GB/T 17246—1998
在移动无线电通信覆盖区域内一般设一个或几个基地站,通过无线电与检修维护中心联系。车上设无线电发射接收机,使用一个或几个甚高频、特高频频道。如通信距离很近,可使用手持设备,一般为特高频频道。有的车辆可配置传送报文的设备。3.2.7计算机通信
计算机通信通常由向主计算机输入输出或双向传输的大量数据组成,也可能还有大量的交互式通信。这种通信应具有防止差错功能,采用适当的传输介质,以高速率传送信息,速率一般为2.4kbit/s,9.6kbit/s,64kbit/s等,或再高--些。3.2.8其他业务
调度、行政中心之间常需要电传、传真及电子信函等通信业务。这些通信业务的信息量不大,传输速率由电传的50bit/s到传真、电子信函的2.4kbit/s。电传及传真一般不用防止差错,电子信函用ITU-T建议X.400方法防止差错。需要采用适当的通信介质。电传及电子信函如采用信息交换方法可以降低费用,更为有利。
注:国际电信联盟于1994年改组,成立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SS及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S,原CCITT及CCIR建议改称ITU-T及ITU-R建议。本标准采用这种表述方法。3.2.9内部广播系统(PA系统)
电力部门可以采用内部广播系统播发行政、安全(火警、辐射报警、疏散通知)及运行操作等信息。对于只需要单方向发送的厂站内部操作信息,内部广播系统是通知群体的最方便的方法。3.2.10通信网管理
现代化企业常采用网络管理技术管理通信网。通信管理中心采集远方的信息量、传输质量及故障情况等数据,并可通过软件选择最可靠的路由。3.2.11电源
需要为以上通信业务配置与其高度可靠性及安全性要求相适应的电源设备,并应有备用电源,例如蓄电池,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仍可继续供电。3.3结论
基于以下理由,一个电力企业的通信业务应全部或部分由它本身提供:在综合性、可用性方面,电力部门主要通信业务的要求高于邮电通信能达到的水平。一从经济性方面考虑,邮电部门可能难以提供电力部门需要的全部通信设施。不论由电力部门自已或由邮电部门提供这些通信业务,必须充分考虑发电厂、变电站的电位隔离及电磁兼容(EMC)问题,保证通信系统可以安全可靠地工作。4业务要求
4.1通信及调度业务
4.1.1行政电话
与所有工业、商业部门一样,电力部门需要行政电话通信业务。但与其他部门相比,电力部门对行政电话的要求更高,因为它的电话设施的使用效果会影响电力企业对用户的供电服务。电力部门的行政电话常用于接受用户申诉、用电要求及企业内部的组织、燃料供应、燃料运输等工作。4.1.2调度电话
电力部门发电,输电、配电等运行值班人员之间的语言联系十分重要,需为此建立调度电话系统。调度电话是电力部门最重要的一种操作工具,它与远动系统一道管理、监视着电网的运行。即使远动系统发生故障,调度电话也必须保持畅通。调度电话的话务量不大,但业务要求很高,只有特殊的专用通信网才能提供,除要求高度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外,还应具有以下功能:迅速接通电话;
GB/T 17246--1998
一一有优先权的用户可以插入呼叫及强拆;—会议电话;
一迁回呼叫;
一自动连选呼叫路由;
一选择空闲中继线;
无阻塞交换;
封闭式编号系统;
-对部分分机呼叫区外用户实行限制。最好还能显示呼入用户的号码。为实现以上功能,必须装设专用的调度交换机,它的信令系统比普通交换机复杂得多。例如,优先用户呼叫时,优先权信息应能通过信令系统在全网传送,使各交换机执行规定的优先功能。如中继线或用户线已被占用,优先用户应能插入,或强制中断级别较低的用户的通话。组织会议电话或进行迁回呼叫,也同样需要将呼叫形式、呼叫级别及交换机的中继线状态等信息通过信令系统在通信网内传送,不论传输通道是模拟的或数字的,单路的或多路的,都应如此。调度电话网中的呼叫可能是非常紧急的,要求信令系统十分迅速可靠,尽量缩短呼叫建立时间。封闭式编号系统的优点是不论从网内哪个区域呼叫,对一个用户均用同一号码。为实现全网封闭式编号及自动迁回路由,需采用具有数据存储、前向发送功能及存储程序控制(SPC)等技术的交换机。控制中心的调度人员应拥有最高级优先权,可以插入通话,使电话接通率达到100%,接线不需等待或等待时间很短。
为使操作方便,缩短呼叫过程,应为上述调度人员配置只需简单地按一下与目的地对应的按键,就可以完成对该点呼叫的设备。
专用通信网如采用网状结构,以上业务要求很容易实现。对于大中型电力系统,网状结构最合适。在这种情况下,调度电话网也可用于内部行政电话,至少作为它的备用系统。共线电话很适合使用于话务量低的小型电力系统或用作调度和运行人员的备用通信工具。从以上情况可以清楚看出,电力企业调度电话网使用的汇接交换机及其他通信设备十分特殊,与般公用电话网所用设备很不相同。4.1.3远动
远动的基本含义是从远方对发电厂或变电站进行控制,如同运行人员在现场实际操作。远动的主要优点之一是显著节约人力:一个运行人员能控制几个厂站,从而降低运行费用。远动系统需要在控制中心采集被控站的运行数据,还要由控制中心向被控站发送操作命令。远动系统不仅要发出命令改变断路器、隔离开关的运行状态,或确定设备的运行条件,还需要全面监视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以及电力供应的经济性。因此,要求远动系统具有状态估计、电力系统异常数据检测等功能。电力系统需要远动实现的功能见表1,远动系统应具备的功能见表2。这些概念可用术语“能量管理系统(EMS)\概括。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