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 14391-1993 卫星应急无线电示位标性能要求
GB 14391-1993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14391-1993

中文名称:卫星应急无线电示位标性能要求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3-04-20

实施日期:1993-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91807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造船和海上建筑物>>船舶和海上建筑物综合>>47.020.70导航和控制设备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通信设备>>M34微波通信设备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IMO A.569(14) NEQ%IMO A.611(15) NEQ%IMO A.661(16) NEQ蘄R 632 NEQ蘄R 633 NEQ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8, 字数:16千字

标准价格:10.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3-04-20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李仕、张润身

起草单位:中国交通通信中心

归口单位:交通部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计量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交通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在406 MHz频段通过低极轨道卫星系统和工作在1.6GHz频段通过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同步卫星系统的卫星应急无线电示位标的性能要求。本标准适用于300总吨位及其以上货船和一切客船必配的S-EPIRB设备,也适用于该类设备的研制及生产。 GB 14391-1993 卫星应急无线电示位标性能要求 GB14391-1993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卫星应急无线电示位标性能要求Performance requirement for satellite emergencyposition indicating radio beaconGB 14391—93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海事组织(IMO)大会通过的有关性能标准A·569(14)、A·611(15)和A66116)决议,以及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的632、633建议。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在406MHz频段通过低极轨道卫星系统(COSPAS-SARSAT)和工作在1.6GHz频段通过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同步卫星系统的卫星应急无线电示位标(S-EPIRB)的性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300总吨位及其以上货船和一切客船必配的S-EPIRB设备,也适用该类设备的研制及生产。
2 406 MHz S-EPIRB 的技术性能2.1发射特性
2.1.1射频信号
载波频率:初期406.025士0.002MHz,出厂五年后406.025士0.005MHz;频率稳定度:短期2×10-9/100ms中期平均斜率1×10-9/min
残余频偏3×10-9,
输出功率:5W士2dB对50Q负载,驻波比≤1.25;输出功率增长时间:在10%~90%功率点测量应小于5ms;带内杂散发射:按图1;
数据编码:Bi-phaseL(见图2);调制:相位调制9,峰值为1.1士0.1弧度(见图2),调制前沿Tr和后沿tr时间:150土100μs(见图3);≤0.005(见图4)。
调制对称性:
t + t2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3-04-20批准1993-12-01实施
GB14391—93
图1406.0~406.1MHz带内的杂散发射图中:P。:S-EPIRB未调制载波输出功率。f。:S-EPIRB的载波频率。
dBc:S-EPIRB相对于P。的发射信号功率电平的dB数。比特周期
非归零码
甲,=+ 1. 1氮度
调制 0摄度-
9,=-1.1双度
图2数据编码及调制
e(kHz)
数字电文
重复率:50±5%s:
GB14391-
谢游号
图3调制前后沿时间
谢制信号
图4调制对称性定义
发射时间:440±1%ms(短电文)戴520士1%ms(长电文);等幅报头:160±1%mss
数字电文:2801%ms(短电文)或3601%ms(长电文)比特率:400±1%bit/s;
位同步码:15个*1”,
顿同步码:000101111(正常工作)载011010000(自检)连续发射失效方式:发射不应超过45s。天线
仰角:5°~~60°;
方向图:半球状;
极化:右旋圆极化或线极化;
增益(垂直平面):—3~4dB;
增益变化(水平面):<3dB;
驻波比:≤1.5。
2.1.4发射电文格式:按表1
等幅报头160ms
位同步码
顿同步码
保护码
纠错码
紧急码
长电文附加选择码
31.6GHzS-EPIRB的技术性能
3.1发射特性
3.1.1射频信号
GB14391—93
比特数
61(见附录A)
21(见附录C)
6(见附录A、B)
32(见附录A)
载波频率:1644.3~1644.5MHz(第一代卫星)1645.5~1646.5MHz;注:在1990年INMARSAT第二代星后,包括上述两个频段。b.
频率稳定度:短期1×10-8/min,长期优于±3×10~6/年;频偏:—120Hz(0)+120(1)容差±1%;时钟频率精确度:±2×10-6/年;发射功率:在天线输入端0dBW±-3
调制方式:非相干二进制频移键控(FSK);FSK开关时间:在1.5ms内达到发射功率的80%;总发射时间:40min;
发射次数:4次(见图5)。
3.1.2数字电文
帧长:数据位100bit
同步位20bit
奇偶校验位440bit;
码型:NRZ-L非归零码;
调制率:32dB。
3.1.3天线
130140
图5发射重复率
标称增益:0dBi(成形波束或半球波);240
天线轴比:≤5dB;
极化:右旋圆极化。
3.1.4发射电文格式:按表2。
同形码
船舶电识别码
位置垒标:
经分半球符号
纬分半球符号
经度度数0~180
经度分数0~60
纬度度数0~90
纬度分数0~60
真航问度数0~360
位置更新时间:
时(UTC)0~24
分0~60
启动时间:
时(UTC)0~24
分0~60
航速(节)0~63
遇险性质
奇偶校验码
4设备主体结构性能
GB 14391--93
比特数
10:东经:1:西经)
1(0:北纬:1南纬)
4(见附录8)
40(见附录C)
4.1S-EPIRB由发射机、电源、天线三部件组成,并装于同一壳体内,其结构应能在紧急时便于不熟练的人员操作。
4.2该设备应为自由浮离式,设备即使在极端条件下也应可靠。自由漂浮后,设备能自动启动。4.3设计应使设备的电气部分在10m水深处,保持水密至少5min。4.4应考虑设备从安装位置到浸人水中期间有45C的温差变化,不利的海洋环境、冷凝和漏水等均不应影响示位标的性能。
4.51.6GHz的S-EPIRB信号应包含实时位置的信意。4.6设备应能手动启闭,并应有防止产生误动作的措施。设备应能在安装的地方手动启动,最好也可以从驾驶室遥控启动。
4、7设备应有表明正在发射信号的指示装置。4.8设备能在平静的水中保持正浮,并在各种海况下具有足够的浮力。4.9设备从20m高处垂直投入水中不致损坏,并正浮于水面。4.10能在不利用卫星系统的情况下进行试验,以确定S-EPIRB是否能正常工作。191
GB14391—93
4.11壳体由防腐蚀材料制成,其颜色为黄色或橙色,并具有反光性能。4.12
设备应配有能浮起的小系绳。该系绳不应阻碍示位标浮离船舶。4.13设备应配有0.75烛光的瞬时转换灯,天暗时便能发光,用以向附近的幸存者和营救单位指明其位置。
设备应不受海水、油及长时间阳光曝晒的影响。4.15
电池应具有足够容量,使设备至少能继续工作48h。4.16设备应能在一20~+55℃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设备贮存时温度为一30~+65℃。4.17设备应能在冰冻或相对风速达100节时正常工作。自由浮离释放装量结构性能
5.1应设计成无论在任何方向达到4m水深之前,其释放装置工作正常。5.2应能在一30~+65℃温度范围内工作。5.3应采用耐腐的塑料材料制成,以免引起故障。不应对其部件进行电镀或其它形式的金属镀层处理。5.4不应受海水、油污或阳光曝晒的影响。5.5船舶航行时,受到冲击、振动、结冰及其它恶劣环境后,装置应能正常工作。5.6应标有S-EPIRB从船舶手动释放时的操作说明。应能在不启动发射的情况下,用人工方法从自由浮离装置上释放S-EPIRB。
5.7需外接电源或数据联接的设备,联接的任何接头应能防腐蚀,并防止意外的脱接。联接装置不应阻碍S-EPIRB的释放。
6标志
在设备的壳体上应有简单的操作说明及电池终止使用的日期。192
GB14391--93
由 q8q
吾药:wgg
()angq
()g
()asug
由[10 00g~t
:61g
zHW'z\t0
10=6g#
()期18q~64g
()强q
(9)期:69g~
:()期e9g~g
(一/0129
二进制码
1001~1110
GB14391~-93
附录B
IM0建议的邀险性质紧急码(b109~b112)(补充件)
火灾/爆炸
倾斜、倾覆
失控和漂泊
偶然(未特别规定的遇险)
留作将来需要的援救用或如需要用作搜素设备的其它信意附录C
纠错码
(补充件)
C1 工作在 406 MHz 频段的 S-EPIRB纠错码为:(127、106)BCH码。生成多项式为:Gs(X)G(X)·(7、4、3、2、0)G3(X) G(X) *(7、3.2.1、0)
G,(X) (7.3.0)
C2 工作在1.6 GHz频段的 S-EPIRB纠错码为:奇偶校验码(140、100、5)BCH码,最小码距为11.生成多项式为:
G(X) = X40 + X37 + X33 + X32 + X30 + X29 + X28 + X27 + X26 + X2 + X23 + X22 + X20 + X17+X+X5+X3+X+Xo+X+X+1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计量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交通部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中国交通通信中心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仕、张润身。194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