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7894-1999 集装箱自动识别
GB/T 17894-1999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7894-1999

中文名称:集装箱自动识别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英文名称: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containers

标准状态:已作废

发布日期:1999-01-01

实施日期:2000-08-01

作废日期:2023-07-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346898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货物的包装和调运>>货运调运>>55.180.10通用集装箱

中标分类号:综合>>标志、包装、运输、贮存>>A85集装箱、托盘、货架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被GB/T 17894-2023代替

采标情况:idt ISO 10374:1991,ISO 10374 Amd.1:1995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17, 字数:25千字

标准价格:13.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9-11-01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a)集装箱识别系统借助电子设备将集装箱的有关信息传输到自动化处理系统;b)装设在箱体上含有集装箱本身固有信息的码板所使用的数据代码体系;c)供电子装置把箱体固有信息和有关数据输往集装箱的自动化数据处理系统使用的数据代码体系;d)将码板内的数据传输到读码器的过程;e)为了确保各国际运输机构自动设备识别(AEI)系统工作的可靠性而制定的性能标准;f)码板在箱板上的位置;g)设于箱体上电子装置内的信息为防止有意改动或非人为的变动而设置的防护措施。本标准列出了对所有作业人员的要求,以使码板能够国际通用且无需修改或调整。本标准适用于GB/T1413(ISO 668)所规定的集装箱。对AEI系统和箱体上自动识别装置的使用与否属非强制性。本标准的目的是使设备管理体系的工作效率处于最优状态。为此,作为识别集装箱的任何AEI系统均须符合本标准且与之兼容。 GB/T 17894-1999 集装箱自动识别 GB/T17894-1999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a)集装箱识别系统借助电子设备将集装箱的有关信息传输到自动化处理系统;b)装设在箱体上含有集装箱本身固有信息的码板所使用的数据代码体系;c)供电子装置把箱体固有信息和有关数据输往集装箱的自动化数据处理系统使用的数据代码体系;d)将码板内的数据传输到读码器的过程;e)为了确保各国际运输机构自动设备识别(AEI)系统工作的可靠性而制定的性能标准;f)码板在箱板上的位置;g)设于箱体上电子装置内的信息为防止有意改动或非人为的变动而设置的防护措施。本标准列出了对所有作业人员的要求,以使码板能够国际通用且无需修改或调整。本标准适用于GB/T1413(ISO 668)所规定的集装箱。对AEI系统和箱体上自动识别装置的使用与否属非强制性。本标准的目的是使设备管理体系的工作效率处于最优状态。为此,作为识别集装箱的任何AEI系统均须符合本标准且与之兼容。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GB/T 17894—1999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0374:1991和ISO10374AMENDMENT1:1995《集装箱自动识别》。
本标准的编写与ISO10374:1991和ISO10374AMENDMENT1:1995所不同的是本标准按照国家标准GB/T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
的基本规定》将国际标准的格式转化为国家标准的格式。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交通部标准计量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齐向春、费名申、张散轩。142
GB/T17894—-1999
ISO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各国国家标准化机构(ISO成员团体)共同组成的世界性联合机构。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一般是通过ISO所属的各技术委员会进行的。每一成员团体都有权派代表参加其所关心课题的技术委员会。各政府性和非政府性的国际组织,凡与ISO有联络关系的也都参加有关工作。ISO在所有电器标准化方面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持密切合作。各技术委员会拟订的国际标准草案,在被ISO理事会采纳为国际标准之前,先分发至各成员团体征求意见。根据ISO的程序要求,在成员团体投票中,赞成票超过75%的才可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出版。的。
国际标准ISO10374是由ISO/TC104SC4集装箱技术委员会识别和通讯第4分委员会负责起草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143
GB/T178941999
本标准描述了集装箱自动识别系统以及以标准的形式将集装箱识别信息和相关必备的永久性信息通过电子方式传输到其他设备的方法。自动设备识别(AEI)系统将更便于文档处理、能源控制和通讯联系(包括电子数据处理系统)。ISO 6346规定的可视的识别标记不受本标准的影响。将来,本标准还要补充关于调制、编码和公开协议等方面的内容。附录B主要说明了符合本标准要求的系统应具备的技术条件。附录B中的部分内容受专利保护。专利持有者为
Amtech Corporation
17304PrestonroadE100
Dallas,Texas 75252
专利持有者已声明该项专利在适当的原因和条件下可以转让。144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集装箱自动识别
Freight container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本标准规定了:
GB/T 17894--1999
idt ISO 10374:1991
IS0 10374 Amd. 1:1995
a)集装箱识别系统借助电子设备将集装箱的有关信息传输到自动化处理系统;b)装设在箱体上含有集装箱本身固有信息的码板所使用的数据代码体系;c)供电子装置把箱体固有信息和有关数据输往巢装箱的自动化数据处理系统使用的数据代码体系;
d)将码板内的数据传输到读码器的过程;e)为了确保各国际运输机构自动设备识别(AEI)系统工作的可靠性而制定的性能标准;f)码板在箱体上的位置,
g)设于箱体上电子装置内的信息为防止有意改动或非人为的变动而设置的防护措施。本标准列出了对所有作业人员的要求,以使码板能够国际通用且无需修改或调整。本标准适用于GB/T1413(ISO668)所规定的集装箱(见3.1)。对AEI系统和箱体上自动识别装置的使用与否属非强制性。本标准的目的是使设备管理体系的工作效率处于最优状态。为此,作为识别集装箱的任何AEI系统均须符合本标准且与之兼容。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413--1998系列1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idtISO668:1995)GB/T1836—1997集装箱代码、识别和标记(idtISO6346:1995)ISO646:1983信息处理信息交换用的ISO七节码IEC68-2(各分册)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国际货物通关条约(TIR国际协定)及修正案以及勘误表(19751991年)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集装箱freight containers
按照GB/T1413中所规定的集装箱定义。3.2“必备”与\可择”“mandatory”and\optional”本标准中应用的“必备”和“可择”两个术语是从ISO观点出发的要求,而不包括某种特定情况,或是政府间的协议和立法。
3.3物体和电子安全保证physicallyand electronically secure在通过本标准A1所列各项试验以后所应达到的实用要求。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11-01批准2000-08-01实施
GB/T 17894—1999
3.4物体防护physically tamper-proof为了能够通过目检判定那些使用普通工具就可以做到的蓄意拆卸和重新组装的罪证而设计的安全措施。
3.5 电子防护 electronically tamper-proof为了防止蓄意利用电磁效应对电子装置所储存的信息进行改动而设计的安全措施。3.6 范围 range
指码板至读码器的有效距离。
3.7通过速度 passing speed
码板经过读码器时的速度。
3. 8 箱体动态 container movement status集装箱与读码器的相对位置、速度和移动方向的信息。3.9AEI系统的可靠性AEIsystemreliability在本标准A3所列环境条件下,AEI系统从每个码板读人并按照本标准要求装入、安排和表示信息的能力。
3.10AEI系统的精确性AEI system accuracy在既定的可靠性条件下,AEI系统在规定信息读入中查出所存在译误和字节错误的能力。4作业要求
4.1AEI系统
AEI系统由两个基本元件组成:
a)装在箱体上的码板;
b)与箱体分离的读码器。
4.1.1码板
a)作为箱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保存箱体固有的识别信息;b)将集装箱固有信息编制为适合于向读码器传输的代码;c)可以在现场进行编程,但那些包含箱体固有信息的码板一旦被固定在集装箱上,已编就的程序就不能再改动;
d)具有物质的和电子的两个方面的安全保证和防护功能;e)码板在箱体上的固定方式应符合TIR国际协定的有关规定;f)码板装设在箱体侧壁的两条竖波之间,在不大于30cm×6cm×2cm的条件下,尺寸应尽可能小;
g)在正常作业的条件下,它的寿命至少为10年,在此期间无需进行定期维护;h)如果需借助于设置在码板上的电池向读码器传输信息,则应设有电能贮备情况的指示装置;i)读码条件:
1)工作时环境条件见4.6.1;
2)有效距离见表1;
3)与读码器的相对速度见表1;4)与同类码板的前、后有效分辨间隔见表1;5)有效视角见4.6.2;
i)作为国际流通作业,不需专为码板单独办许可证。4.1.2读码器
a)阅读在码板上所含的信息;
b)把码板上所含信息转译为自动数据处理系统能够接受的信息。146
4.2码板信息
GB/T17894—1999
码板所含信息为以下几种之一或更多:a)必备的永久性信息(不可变的);b)可择的永久性信息(不可变的)c)可择的非永久性信息(可变的)。可择性信息不应对码板上所含必备的永久性信息的正常作业有不利影响。4.3码板基本信息
码板应包含集装箱自身的基本信息,因此不需要其他的报表和数据库。以下数据属于必备和永久性的基本信息:
a)码板类型
b)设备识别码;
c)按GB/T1836规定的箱主代码
d)按GB/T1836规定的箱号;
e)按GB/T1836规定的校验码;
f)箱长(cm);
g)箱高(cm);
h)箱宽(cm);
i)按GB/T1836规定的箱型代码;j)最大总质量(10°kg);
k)空箱质量(102kg)。
4.4对读码器的要求
4.4.1读码器应能把码板信息(见4.3)传输到自动化处理系统。4.4.2读码器可装设在固定的或移动的装置上,也可以是手持的。4.4.3读码器和与其相联接的实时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均应能够把下列工作信息添加到码板数据中去。
a)读码器识别符;
b)日期和时间;
c)箱体动态。
4.5安全和管理方面的措施
自动识别系统在某一国家设置和运用时应遵守当地政府有关安全和射频(r.f)方面以及其他关于辐射及射线对人体影响的规定。在全世界范围内,自动识别装置应在军事的和非军事的辐射波对人体的安全允许范围内使用。在公开的场地,自动识别装置辐射波的释出强度应符合非军事射线标准,不得超过所在国家制定的非军事射线的范阖。
4.6AEI系统运用的技术条件
4.6.1环境条件
AEI设施是在海上、铁路和公路运输的严酷环境条件下进行工作的。码板和读码器的外表会被沙、尘、盐雾、油污、雪、冰和烟垢所侵,在搬运和运输作业中又往往会出现冲击和动。由于长时间的日照以及紫外线和辐射等原因,在全球的集装箱作业中外界温度经常发生巨大变化,所以码板的温度范围在~50℃和十80℃之间,即使在70℃和十85℃之间时所储存的信息也应能保持完整。码板所储存的数据在本标准附录A(标准的附录)的A1各项试验中所列最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也应当保持完整。AEI系统在船用雷达或其他运输设施正常作业时所形成的电磁环境中应能够正常作业,当磁场强度最大峰值达50V/m60s时,码板上储存的信息仍应能保持完整。147
4.6.2码板的正常显示
GB/T 17894—1999
码板的正常位置和对读码器的定向要求如图1所示,在该图中示出了A、B、C和D四个码板的位置。
a)码板在正常位置时应能良好显示,即使码板有一个θ角的旋转也应能正常显示(例如图1中A码板沿垂直于码板平面的轴旋转20°时也可以正常显示)。对于不同的系统,这个9的最大值见表1所示。
b)读码器主轴和其判读中心点与码板中点连线所形成的夹角蚁和(见图1)由有关设施来决定,如入港大门或岸壁起重机两支腿夹角以及读码器的设计方案等因紊。因此,尽管存在来自各个方向的干扰讯号,但是在20圆锥角范围内传示的问询信号,码板(如图1中的码板D)应能正常显示。码板信号的接收范衛与读码器的设计有关。20°(
读码器主面
锥体(20 夹角)内的射
入信号必须到达码板
图1码板的位置要求
4.6.3AEI系统的综合要求
根据表1和图2给定的综合要求,AEI系统应能读出集装箱上码板的数据。表1系统的综合要求
通过速度
有效范圃1)
1~10
1)在作试验时应按上限和下限工况分别进行。2)分辨距商是指前后两个码板之间的距离。148
分辨距离2)
有效视角6
读码器
4.6.4AEI系统的可靠性和精确性GB/T 17894
码板,
箱体前端
图2码板数据的阅读范围
尺寸单位:m
按照本标准要求定位、编程和读取的码板信息传至读码器的可靠性至少应能达到99.99%,也就是说1万次读码中的漏读不得超过1次,AEI系统的精确性可达到99.9999%,即在100万次读码中仅允许有1次误读。
4.6.5码板的定位
码板不能超出整个箱体的外廊,它应当是固定在箱体上的永久性设施,且不能使箱体结构和完整性低于维修要求。
每只集装箱只需装一块码板。当箱长小于或等于12.2m(40ft)时,应位于箱体右侧(观查者面对箱门)的外壁距前端0.3m处;在有侧壁波纹时,应设在第一和第二个侧壁波纹之间。在箱长大于12.2m(40 ft)条件下,码板应设于起吊位后面约0.3m处。无论如何码板距集装箱中间横断面的距离不能大于5.94m(见图3和图4)。h表示集装箱的外部高度。对于非箱状、光滑表面的集装箱和保温集装箱,码板应设于底角件附近,作为前述位置的另方案。5.94(最大)
集装箱横轴中心线
ABZU 001 234图
尺寸单位:m
图3外部长度小于等于12.2m(40ft箱的码板位置)149
5码板数据内容及格式
5.94(最大)
GB/T17894—1999
集装箱横轴中心线
ABZU001234
图4外部长度大于12.2m(40ft箱的码板位置)在码板上起码应能够储存如表2所述的永久性的必备数据。表2各数据代码标注范围
码板类型1)
设备识别码
箱主代码2)
箱号2)
校验码)
外部长度
外部高度
外部宽度
最大总质量
空箱质量
最小值
000000
1)0:少于基本信(本标准规定不能出现此情况),1:只有基本信息;
2:多于基本借息;
3:备用。
2)按照GB/T1836。
最大值
尺寸单位:m
表示单位
类型代码
类型代码
拉丁字母
999999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
箱型代码
10°kg
6码板作业频率和烫敏度
GB/T 17894-1999
码板对查询信号的响应波段为850~950 MHz和2 400~2 500 MHz。而对本标准所列以外的无线电信号应无明显反应。码板的灵敏度按A4的规定进行试验。无线电辐射波对人体影响程度,不仅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允许限度,而且要从经济和社会条件出发,在合理的条件下尽可能小,使无线电射线的放射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7接口
读码器至数据自动处理系统的数据传输应按照ISO646中的国际引用规定(IRV),使用RS232C或RS 485的计算机标准接口。
注:详情可查间\国际电讯咨询委员会(CCITT)V.24:1984(数据终端与数据线路终端之间的线路交换有关定义》。8AEI 系统的试验和有关要求
8.1AEI系统中各项基本原件均应通过本标准附录A所规定的型式试验。8.2在装好以后,整个系统的可靠性与精确性均应达到本标准所列要求。151
GB/T17894—1999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A1码板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试验项目验
经过以下各项试验后的码板,其功能应保持正常。a)低温试验:按IEC68-2(Mil.标准810D,方法502.2),最低温度为一50℃;b)高温试验:按IEC68-2(Mil.标准810D,方法501.2步骤1),变化幅度在+70℃和+38℃之间;工作温度见4.6.1;
c)机械冲击试验;按IEC68-2(Mil.标准810D,方法615.3步骤I),30g11ms,半正弦振幅;d)随机振动试验按IEC68-2(Mil.标准810D,方法520.0步骤1),2h,3g环境温度-15℃和+70℃之间,
e)湿度试验:按IEC68-2(Mil.标准810D,方法507.2),95%,无凝结水;f)降雨试验:按IEC68-2(Mil.标准810D,方法506.1步骤1);g)盐雾试验:按IEC68-2(Mil.标准810D,方法509.2步骤1);h)跌落试验:按IEC68-2(Mil.标准810D,方法516.3步骤1),落差3.3m,冲击面为5cm胶合板背对水泥地面;
i)砂、尘试验:按IEC68-2(Mil.标准810D,方法510.2);j)电磁场试验:在场强峰值为50V/m60s条件下,码板所储存的数据应能够保持。A2读码器的试验
读码器的试验方法应符合供货和使用双方的要求。A3系统整体试验
系统整体试验是为了证实在使用现场的正常作业工况下,系统的功能可以满足要求。正常作业工况如下: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温度在~50~+70℃之间;
湿度高达100%,有凝结水条件下;随机振动的频率按IEC68-2(Mil.标准810D,方法520.0步骤直),振幅达0.29g。A4码板信号的强度试验
正常传示的码板通过有效各向同性辐射功(EIRP)为1W在10m范围内的激励。按表A1所列的10m范围内测定其返回信号的强度。表Al石
码板信号强度
信号频率
888~889
902~928
2400~2500
最小值
最大值
GB/T17894—1999
箱体上的竖向码板在与读码器的极向相重合的平面内转角为士10°时,或与读码器的极向相垂直的平面内转角为士20°时,其返回信号强度的减弱应不超过3dB(见图A1)。码板的灵敏度处于下限时,对于150mV/m的信号应能够保持正常作业。整极码板
读码器
读码器
整极码板
箱体前端
箱体前端
图A1在测试返回信号强度时码板的位置偏差附录B
(标准的附录)
AEI电能反射系统的技术条件
B1总则
本附录描述了由读码器接收装置接收箱体上的码板产生的反射电波所组成的电能反射系统。其反射电波包含了表示箱体固有信息的字符和数字代码。本附录还描述了包含本标准4.2和4.3中所规定基本信息的码板,所有信息可以在现场通过专用编码设备进行编制。
本附录所列信息全部符合本标准的要求。B2码板的特征及其技术条件
B2.1码板本身不产生无线电波。但它的数据可以被读码器读入,其工作频率可在850~950MHz和153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