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16310.2-1996 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 水生生物积累性试验方法
GB/T 16310.2-199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6310.2-1996

中文名称: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 水生生物积累性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6-05-16

实施日期:1996-01-02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22881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环保、保健与安全>>废物>>13.030.30特殊废物

中标分类号:环境保护>>环境保护采样、分析测试方法>>Z29流动污染源分析方法

关联标准

采标情况:,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7, 字数:8000

标准价格:8.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96-05-16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归口单位:交通部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交通部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在确定的试验条件下测定化学品在斑马鱼中积累特性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的积累特性的测定。 GB/T 16310.2-1996 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 水生生物积累性试验方法 GB/T16310.2-199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GB/T16310.2..-1996
船散装液体危害性评价规范系根据MARPOL73/78附则I的要求,为船舶散装运输的液体化学品的污染分类而进行的污染危害性评价和污染分类的方法,其危害评价和分类的原则和内容系根据附测1中有害液体物质分类准则(附则|之附录1)以及海洋污染科学专家组关于船运有害物质危害性评价的原则确定。评价内容包括:1.水生生物积累性试验,(即本标准);2.水生生物沾染试验:3.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4.哺乳动物毒性试验;5.休息环境舒适性影响;6.分类程序和方法。鉴于导则中危害性(经口急性牵性)及D(皮肤接触和吸入毒性)均为哺乳动物试验内容,故合为一个分标准:另外,环境舒适性的评价系根据物质对人的寒性、刺激性以及由其理化特性决定的对环境影响的持久性等综合评济,无具体试验方法,所以不单列分标准,而并入评价程序和分类中。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起草人:张东宝、张毅、张秀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船舶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危害性评价规范水生生物积累性试验方法
Specificatlon on evaluation methods of hazards of liguid chemicalstransported in bulk by shipping -- Bioaccumulationtesting method for aquatic organism1范围
GB/T 16310.2—1996
本标准规定了在确定的试验条件下测定化学品在斑码鱼中积累待性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船细散装运输液体化学品的积累特性的测定。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3267—91水质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MARPOE.73/78附则【控制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规划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生物浓缩常数BcFbiologicalconcentrationfactor稳态下,试验鱼体中的试验物质浓度(C)与水环境试验物质浓度(C,)之比。3.2吸收uptake
试验鱼从水中摄取试验物质。
3.3释放elimination
积累一定量化学品的试验鱼被投放至清洁环境后.其吸收的试验物质因代谢逐渐排出体外的过程。
3.4稳态steadystate
在定的试验浓度下,鱼体从水中吸收及向水中释放试验物质的量相等的状态。3.5半衰期depurationhalr-life试验物质被尘物体排出一半量所需时间。3.6初始残留量Rooriginalremains释放试验开始时,试验物质在鱼体内的含量。3.7液体化学品liquidchemicals系指些在温度为37.8C时蒸汽压不超过2.8kPa/心tl的化学品。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05-16批准1996-12-01实施
4原理
GB/T 16310.2-1996
在确定的试验条件下,通过2~~4周的吸收试验及其后的释放试验,测定化学品在鱼体内的生物浓缩常数和生物半衰期,由此评价化学品的生物积累性。5试验生物和试验溶液的配制
5.1试验生物
试验鱼种是斑马粗尼鱼(真骨鱼总自、鲤科)EBrachydanio rerioHarmiltun·Buchanan(Teleosteicypriniduc)。试验鱼体长30士5mm,体重0.3士0.1g,选自同一驯养池中来源相同的鱼,试验前该鱼群应在与试验条件相尚的环境条件下,在溶解氧充足的水中至少驯养两周。试验前24h停止喂食,每天清除粪便及食物残渣。别养期间死亡率不超过5%,否则,该批鱼不得用作试验鱼。试验鱼应无明显的疾病和肉眼可见的畸型。试验前两内不应对其做疾病处理。5.2试验稀释水
将自来水自然曝气三天或用充气泵赚气1h使溶解氧达到饱和值,氯基本除尽。PII值7.8士0.5。5.3制备试验物质储备液
配制试验物质储备液所用试剂为分析纯,将已知的试验物质溶于--定体积的释水、去离子水或蒸水中。储备液应当大配制。对于化学性质较稳定的物质,可配制供两大以上使用的溶波,配好后低温保存。对于难溶解的物质,可使用超声波装置,也可加入对鱼低毒、无积累特性的助溶剂。并应同时进行两组不含试验物质的对照试验。一组含有的助溶剂为试验溶液中的最高浓度,另一组是不含助溶剂的稀释水。
6仪器设备
试验筹器用玻璃或其他情性物质制成,应不明显吸附试验物质。常川设备、尼龙或其他软惰性材料制成的抄网应专用。
6.1试验容器应有足够大的容积,水量一般按每升水1g鱼计算。试验介质与空气间有足够大的界面(每10L试验液要有大约800cm\的界面积),初次使用的试验容器用前应仔细清洗。试验后,倒空容器,用清洗剂清洗,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干燥后备用。试验容器临用前用稀释水冲洗,6.2脂肪提取器
6.3提取及测试生物体内残留试验物质所需的其他仪器。6.4萃取及测试水中试验物质所需的其他仪器。7试验亲件
7.1试验溶液的配制与贮存、鱼的管理及全部操作和积累试验都应在无污染物的大气环境中进行。7.2 试验液中溶解氧不少于 4 mg/L,试验期间水温选择18~25℃。试验温度波动不超过 1℃。7.3每天在换液前1~2h投食一饮,投饵量为20mg/g鱼。8试验步骤
8.1根据试验物质对斑马黄的96hLCzc,确定两个试验浓度:高浓度不超过1/50×LCs低浓度高于化学品在水中检出限的2.5倍。
8.2取三个容器,均加入稀释水,其中1个为对照试验,另两个入不同量储备液以制备8.1条设定的2个浓度的试验液。如果用助溶剂溶解试验物质,则需按5.3条设置含助溶剂的对照试验,将试验液恒温后,按下列方法向各浓度中投放100条鱼。用尼龙或其他软惰性材料编织的小孔抄网,从驯养鱼群巾随机捞鱼一·“验容器中,在鱼转移过程
GB/T 16310.2-1996
中,因操作不慎掉下之鱼或其他操作不善之鱼奔去不用,所有的鱼须在30 内转移完毕,8. 3每 8~~24 h 更新一次试验液<视试验物质的性质,D0 等具体情况而定)。转移鱼时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过渡,避免因使用抄网造成各容器间试验物质的明显转移。8.4建立试验生物体内残留试验物质的提取、浓缩和分析方法。8.5建立水中试验物质浓度的测试方法。8.6取样
8.6.1对于辛醇/水的分配系数的对数(1ogPow)不大于5的物质,吸收试验进行2周,取样日程为试验开始后的第3、5、8、9、10、11、12、13.14天,对于logPo>5的物质,吸收试验进行4周,取样日程为试验开始后的第10,15、20,22,23、24,25,26,27.28 天,每次采集7 条组成一个样本。取鱼样的同时采取适水样。
8.6.2高浓度组吸收试验结束后,立即将鱼转入清水中,用流水系统进行释放试验,释放时间为吸收试验时间的2倍。采样时间为试验总时间的0.0278、0.0556、0.1111、0.2222、0.3333、0.5000、0.6667、0.8333、1.000 倍。每次采集7条鱼组成一个样本。8.7样品处理
鱼样先用清水冲洗,法除吸附于体表的试验物质及其他杂质,用滤纸吸干体表的水,然后用解劑针刺入鱼脑或剪断鱼鳃益以上的脊髓,将鱼处死:称量并记录样本总显重。将等重盘的无水硫酸钙或无水硫酸镁与鱼样--同研磨,使其脱水。混匀后用适当溶剂在脂肪提取群中抽提若干时间,直至鱼组织中试验物质全部转移至溶剂中,将所得溶液浓缩至适当体积。水样亦用有机溶剂萃取,并浓缩至适当体积。样品采集后应立即进行分析或将生物样品称重后保存在冰箱中。水样若不能立即分析须用有机溶剂萃取后保存。
在合适的测试条件下分析水样及鱼样中试验物滋度8.8对照组试验鱼的取样及样品处理按8.6及8.7条进行。8. 9 每关至少在采样同时测一次 DO,PH 及温度。9结果的衰述
9. 1 计算 BCF此内容来自标准下载网
将吸收试验中C(鱼体中化学品浓度)及C.(水中化学品浓度)的变化对时间作图,检查试验是否达到稳态。由稳态下 Cr对 C、的比值,求得生物浓缩常数BCF。9.2计算生物半衰期(>)
将释放试验中的鱼体内残留量的倒数1/R.对时间作图,所得到的应是直线,并符合下列方程:1/R, = K X t +C
C = 1/Ro
由图中得到K 及C,则:
1/(K × Ro)
-释放速率常数:
式中;K—
C——常数
t——时间:
R.——试验物在鱼体内残留量。10试验报告
在试验报告中,要求列出下列资料及数据:a)试验条件控温及曝气情况:
b)与试验有关的化学、生物和物理数据,包括驯养鱼的详细情况及每升水中载鱼克数:1
GB/T16310.2--1996
c)配制稀释水,储备液及试验液的方法。试验用水特性、pH、硬度、DO等,d)列表表示不同浓度试验液的C及C.数据,说明采用的化学分析方法;e)试验鱼及对照鱼的死亡率,行为反应异常的情况;f)记录试验时间,取样时间;
g)计算 BCF.y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