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6323.2-1994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6323.2-1994
中文名称: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转向瞬态响应试验(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4-04-04
实施日期:1994-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77413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道路车辆工程>>43.020道路车辆综合
中标分类号:车辆>>汽车>>T40汽车综合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6-04-25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长春汽车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管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标准简介
GB/T 6323.2-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转向瞬态响应试验(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 GB/T6323.2-1994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转向瞬态响应试验
(转向盘转角阶跃输人)
Controllability and stability testprocedure for automobiles--Steeringtransient response test (Steering wheel angle step input)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GB/T 6323.2--94
代替GB6323.2—86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中的转向瞬态响应试验方法(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本标准适用于轿车、客车、货车及越野汽车,其他类型汽车可参照执行。2引用标准
GB/T12534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GB/T12549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3测量变量和仪器设备
3.1测量变量
汽车前进速度;
转向盘转角;
横摆角速度:
车身侧倾角,
侧向加速度,
汽车重心侧偏角。
3.2试验仪器设备
实验仪器设备应符合GB/T12534中3.5条规定3.2.1
各测量用仪器,其测量范围及最大误差满足表1的要求。表1
测量变量
转向盘转角
横摆角速度
汽车前进速度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4-04-04批准218
测量范围
±360°
0~50m/s
测量仪器的最大误差
±2(转角≤180)
±4(转角>180°)
1994-11-01实施
测量变量
侧向加速度
车身侧倾角
汽车重心侧偏角
GB/T 6323.2-94
续表1
测量范围
±9.8m/s2
±15°
±15°
测量仪器的最大误差
±0.15m/s2
3.2.3包括传感器及记录仪器在内的整个测量系统的频带宽度不小于3Hz。3.2.4各种传感器按各自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4试验条件
4.1试验汽车
4.1.1试验汽车是按厂方规定装备齐全的汽车。试验前,测定车轮定位参数,对转向系、悬架系进行检查、调整和紧固,按规定进行润滑。只有认定试验汽车已符合厂方规定的技术条件,方可进行试验。测定及检查的有关参数的数值,记入附录A(补充件)中。4.1.2试验汽车转向盘自由行程在直线行驶时不得大于士10°,必要时应进行调整。4.1.3试验时若用新轮胎,试验前至少应经过200km正常行驶的磨合,若用轮胎,试验终了残留花纹高度不小于1.5mm。轮胎气压应符合GB/T12534中3.2条的规定。4.1.4试验汽车在厂定最大总质量(驾驶员、试验员及测试仪器的质量,计入总质量)和轻载两种状态下进行。货车的装载物(推荐用砂袋)均匀分布于货箱内;客车的装载物(推荐用砂袋)分布于座椅和地板上,其比例应符合GB/T12534中3.1.3条中表1的规定。轴载质量必须符合厂方规定。注:轻载状态是指除了驾驶员、试验员及测试仪器外,无其他加载物的状态。对于承裁能力小的汽车,如果轻载状态已超过最大总质量的70%,则不必进行轻载状态的试验。4.2试验场地与环境
试验场地为干燥、平坦且清洁的、用水泥混凝土或沥青铺装的路面,任意方向的坡度不大于a.
b.风速不大于5m/s
c.大气温度在0~40℃范围内。5试验方法
5.1试验车速按被试汽车最高车速的70%并四舍五入为10的整数倍确定。5.2试验前,以试验车速行驶10km,使轮胎升温。5.3接通仪器电源,使之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在停车状态下记录车速零线。5.4试验中转向盘转角的预选位置(输入角),按稳态侧向加速度值1~3m/s2确定,从侧向加速度为1m/s2做起,每间隔0.5m/s2进行一次试验。5.5汽车以试验车速直线行驶,先按输入方向轻轻靠紧转向盘,消除转向盘自由行程并开始记录各测量变量的零线,经过0.2~0.5s,以尽快的速度(起跃时间不大于0.2s或起跃速度不低于200°/s)转动转向盘,使其达到预先选好的位置并固定数秒钟(待所测变量过渡到新稳态值),停止记录。记录过程中保持车速不变。
5.6试验按向左转与向右转两个方向进行。可以两个方向交替进行,也可以连续进行一个方向,然后再进行另一个方向。
6试验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达
6.1试验数据处理
GB/T 6323.2—94
各测量变量的稳态值,采用进入稳态后的均值。若汽车前进速度的变化率大于5%,或转向盘转角的变化超出平均值的10%,本次试验无效。6.1.1稳态侧向加速度值,按下述二种方法之一确定:。
侧向加速度计测量,其输出轴应与Y轴对正或平行。如加速度传感器随车身一起侧倾时,应按下式加以修正:
式中:ay—
真实的侧向加速度值,m/s2;
g?sing
a,—一加速度传感器指示的侧向加速度值,m/s;g-重力加速度,m/s\;
—车身侧倾角,)。
b。横摆角速度乘以汽车前进速度。6.1.2横摆角速度与侧向加速度的响应时间,如图1所示,(1)
6.1.3横摆角速度峰值响应时间,如图1所示。如未出现峰值,应在附录A的备注中加以说明。6.1.4横摆角速度超调量按下式确定:g
横摆角速度超调量,%;
式中:a
·100%
横摆角速度响应稳态值(见图1),(°)/s;横摆角速度响应最大值(见图1),(°)/s。6.1.5横摆角速度总方差按下式确定:E
式中:E.横摆角速度总方差,s; 一转向盘转角输入的瞬时值,(°);ri
汽车横摆角速度输出的瞬时值,(°)/s;转向盘转角输入终值,(\),汽车横摆角速度响应稳态值,()/s;采样点数,取至汽车横摆角速度响应达新稳态值为止,△t采样时间间隔,不应大于 0. 2s 。6.1.6侧向加速度总方差按下式确定:Ea, = (.
式中:Ea.侧向加速度总方差,s;ay,--侧向加速度响应的瞬时值,m/s2;220
(3)
GB/T 6323.2—94
侧向加速度响应的稳态值,m/s2。6.1.7“汽车因素TB,由横摆角速度峰值响应时间乘以汽车质心稳态侧偏角求得。6.2试验结果表达
6.2.1将试验车速下,侧向加速度为2m/s2时的下列数据记入表2中:a.
横摆角速度响应时间;
横摆角速度峰值响应时间;
横摆角速度超调量;
侧向加速度响应时间;
横摆角速度总方差;
侧向加速度总方差;
“汽车因素”TB。
注:其中a为基本评价指标;b,c,d,e,f,g为争取获得的指标。表2
横摆角速度响应时间 tr,s
横摆角速度峰值响应时间tp,s
横摆角速度超调量 ,%
侧向加速度响应时间 tayis
横摆角速度总方差Es
侧向加速度总方差Eay
“汽车因素\TB,(°)·s
6.2.2将不同侧向加速度下的试验数据,按以下曲线形式表达:a.
以图2的形式,拟合画出横摆角速度响应时间与稳态侧向加速度的关系;以图3的形式,拟合画出侧向加速度稳态响应与转向盘转角的关系;以图4的形式,拟合画出横摆角速度稳态响应与转向盘转角的关系;以图5的形式,拟合画出侧向加速度响应时间与稳态侧向加速度的关系;以图6的形式,拟合画出汽车质心侧偏角与稳态侧向加速度的关系,以图7的形式,拟合画出“汽车因素”与稳态侧向加速度的关系,以图8的形式,拟合画出横摆角速度总方差与稳态侧向加速度的关系;以图9的形式,拟合画出侧向加速度总方差与稳态侧向加速度的关系。注:其中 a.为基本关系图;b,cd,e,f,g,h为推荐获得的关系图。7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根据需要可包括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a.
试验依据、目的、要求,
试验条件,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附录A,
报告日期。
GB/T 6323. 2--94
转向盘转角输入
峰值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
[响应时间
横摆角速度响应
侧向加遮度响应
期率群
-240200
GB/T 6323. 2-94
ay, m/st
r,rad/s
8,(°)
GB/T 6323.2-—94
GB/T 6323.2—94
GB/T 6323.2--94
ay,m/s
试验汽车型号
制造厂名
发动机号
行驶里程
前轮距
轻载质量
前轴载质量
厂定大总质量
前轴载质量
前轮胎型号
前左轮气压
花纹高度
前左轮
后轮胎型号
后左轮气压
花纹高度
后左轮bZxz.net
车轮定位参数
主销内倾
主销后倾
车轮外倾
前左轮
后左轮
车轮前束
转向盘直径
所用仪器
转向盘转角
横摆角速度
汽车前进速度
侧向加速度
车身侧倾角
试验地点
路面状况
GB/T 6323.2-94
附录A
一般数据表
(补充件)
试验汽车编号
出厂日期
底盘号
后轴载质量
后轴载质量
前轮辋型号
前右轮气压
前右轮
后轮辋型号
后右轮气压
后右轮
前右轮
后右轮
转向盘自由行程
场地坡度
大气温度
试验日期
试验参加人员
数据处理人员
附加说明:
GB/T6323.2—94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长春汽车研究所、清华大学负贵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孔辉、王德宝。228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