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6580-199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6580-1997
中文名称:玻璃耐沸腾混合碱水溶液 浸蚀性的试验方法和分级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7-07-24
实施日期:1998-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143734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玻璃和陶瓷工业>>玻璃>>81.040.01玻璃综合
中标分类号:建材>>陶瓷、玻璃>>Q30陶瓷、玻璃综合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4442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6, 字数:10千字
标准价格:8.0 元
出版日期:1998-01-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6-07-22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人:朱慧英、蒋中鳌
起草单位:北京玻璃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玻璃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提出单位:中国轻工总会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用沸腾混合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水溶液测定玻璃耐浸蚀性的方法。 GB/T 6580-1997 玻璃耐沸腾混合碱水溶液 浸蚀性的试验方法和分级 GB/T6580-199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GB/T 6580—1997
本标准是测试玻璃耐碱性能的方法标准,等效采用ISO695:1991《玻璃一耐沸腾混合碱水溶液
漫蚀性一一试验方法和分级》。本标准1986年曾发布第一版,当时采用的是ISO695:1984。1991年ISO发布了第三版,本标准亦相应修改为第二版,根据ISO的变动,本标准在加热方法、试样加工要求、试样清洗方法、试样烘干方法、恒重精度要求以及试验结果允许误差等方面做了相应修改,并增加材质试验试样制备的内容。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6580—86。本标准由中国轻工总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玻璃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北京玻璃仪器厂负责起草,参加起草单位有:中国轻工总会玻璃仪器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慧英、蒋中整。181
GB/T6580—1997
ISO前言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已确立的标准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由技术委员会正式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表决,国际标准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正式通过。国际标准ISO695由ISO/TC48实验室玻璃仪器和有关的玻璃器皿技术委员会起草。本标准是技术修订版本,本第三版代替第二版(ISO695:1984),原第二版作废。1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玻璃耐沸腾混合碱水溶液
浸蚀性的试验方法和分级
Glass--Resistance to attack by a boiling aqueous solutionof mixed alkali-Method of test and classification1范围
GB/T 6580—1997
eqyIso6951991
代替GB6580--86
本标准规定了用沸腾混合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水溶液测定玻璃耐浸蚀性的方法。玻璃的耐碱性用其单位表面积损失的质量来表示,并根据损失质量的多少对玻璃进行分级。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629—81化学试剂氢氧化钠
GB639-—86化学试剂无水碳酸钠GB6682—9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及试验方法(eqvISO3696:1987)3试验原理
总表面积为10~15cm2的玻璃试样,用等体积的0.5mol/L碳酸钠和1mol/L氢氧化钠沸腾混合溶液浸蚀3h。测定该玻璃试样单位表面积所损失的质量。4试剂
只准用分析纯及分析纯以上的试剂。4.1纯水(GB6682—92),三级以上。4.2丙酮(GB686—89)或无水乙醇(GB678—90)。4.3盐酸(GB622—89):1mol/L溶液。4.4盐酸(GB622---89):2mol/L溶液。4.5无水碳酸钠(GB639一86):0.5mol/L士0.01mol/L溶液,每次试验时新配制。氢氧化钠(GB629—81):1mol/L士0.02mol/L.溶液,每次试验时新配制。4.6
氢氟酸(GB620—93):约22mol/L。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07-24批准1998-01-01实施
5仪器bzxZ.net
CB/T 6580--1997
5.1试验容器:用纯银或耐碱的银合金或焊接不锈钢制成。容器(如图1所示)是由带半球形的底或平底和紧密结合的盖子组成的圆柱形银杯,盖子具有粗颈口和插温度计的小嘴,并在下面配有四个悬挂样品的吊钩,必要时可加一个材质稳定的垫圈以保证杯体和盖子之间接缝密封。$29
圆锥形颈
稳定材料
制的垫片
材料:纯银或耐碱银合金。
制作:将4个钩子焊在益子上,将一个磨平表面的突缘安到盖子上。
盖子的俯视图,显示钩子的位置图1试验容器图
5.2冷凝器:球形或直形,长度为400mm由耐化学浸蚀的玻璃制成。2
5.3古氏玻璃漏斗:由耐化学漫蚀的玻璃制成,上口用塞子与冷凝器连接,漏斗下管用塞子与容器的颈部连接。塞子应由材质稳定的材料制成,并预先要在水中煮沸60min。具体尺见图2。1)焊接不锈钢的相关成分:
18%Cr、10% Ni.最高 0. 08%C 以及附加 Ti。184
GB/T 6580—1997
图2古氏玻璃漏斗
5.4温度计:0~150℃(分度值为0.5℃)。5.5天平:准确度为士0.1mg。
5.6干燥器:装有适当的干燥剂。5.7游标卡尺:读数0.02mm。
5.8烘箱:适于110℃操作。
5.9烧杯:容积500mL。
5.10银丝。
5.11镊子:用塑料、银或铂包头。5.12加热浴池:配有一个能加热甘油和在100~120℃任一温度恒温的控制器,并配有搅拌装置。6试样的制备
6.1玻璃制品试样制备
将玻璃切割成易测形状,如长方形、方形,总表面积为10~15cm2的两个试样,断面细工研磨,不得用火抛光,新切割表面不多于总表面积的20%。6.2玻璃材质试样制备
把按5.1方法制备的试样完全浸入到1体积氢氟酸(4.7)和9体积盐酸(4.4)的混合液中,使试样在室温下浸蚀10min。夹住试样,小心倒出混合液,用纯水冲洗试样五次。7 试验步骤
计算试样的总表面积,误差应小于2%,记录所测得值。清洗每个试样,然后用镊子夹住试样(其后操作相同),用纯水分别冲洗三遍,再用丙酮或无水乙醇漂洗。放在110℃烘箱干燥60min,再将试样转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然后精称至0.1mg,记录其质量m1。将试验容器浸入加热浴池内,在试验容器内加入800ml.等体积的碳酸钠(4.5)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4.6),使试验容器内的液面与浴液的液面一致。盖上盖子再安装上古氏玻璃漏斗和冷凝器,接通冷凝器水流,启动搅拌器并加热浴液,使试验容器内的温度达到102.5℃士0.5℃,应控制回流液下滴速度在46s/滴为宜。然后打开盖子用银丝将试样片悬挂在容器盖子的吊钩上,接着将试样浸入煮沸的溶液185
GB/T 6580-1997
里,使所有试样都浸入溶液中。防止试样之间或试样同容器壁之间相互碰撞。从试样浸入时算起,连续煮沸3h士2min。样品从沸腾的溶液中取出,快速地放入1mol/L盐酸溶液里浸泡三次。分别用纯水洗涤三次,最后用丙酮或无水乙醇漂净。放在烘箱中经110℃干燥60min,再转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然后精称至0.1mg。记录其质量mz。如果重复上述操作,须用新的玻璃试样和新的溶液。8结果表示方法
8.1计算
对每个测得的结果计算玻璃单位表面积损失的质量PA,其计算公式如下:pA
100 × (mj 二 mz)
式中:PA-样品每单位表面积损失的质量,mg/dm\;m,样品最初质量,mg;
m2-—-样品最终质量,mg;
A-—样品总表面积,cm。
由两个试样所得的结果求出平均值。假如两个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大于10%,则必须再取两个试样重新测定。
8.2分级
按照本标准所规定的方法试验时,玻璃应根据每平方分米所损失的质量毫克数进行分级,见表1。表 1耐碱试验分级表
8.3标志
使用下列级别标志:
低没蚀性
弱没蚀性
高浸蚀性
3 h后单位面积摄失的质量,mg/dm20~≤75
>75~≤175
例:单位表面积损失质量为90mg/dm2,玻璃(A,级)。玻璃耐碱级别GB/T6580A2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试样鉴别情况;
b)试样总表面积以平方厘米表示,精确至0.1cm\;c)玻璃每单位表面积损失质量的平均值,以mg/dm2,精确至1mg/dm2,d)耐碱级别A(标志);
e)注明测定中的-切反常现象。186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