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6792-1996 客车车身骨架应力、形变测量方法
GB/T 6792-1996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6792-1996

中文名称:客车车身骨架应力、形变测量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6-05-16

实施日期:1997-01-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450781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道路车辆工程>>道路车辆装置>>43.040.60车身及车身附件

中标分类号:车辆>>汽车底盘与车身>>T20汽车底盘与车身综合

关联标准

替代情况:替代GB 6792-1986;被GB/T 6792-2009代替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22, 字数:40千字

标准价格:14.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6-08-28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

归口单位: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客车车身骨架、底架应力、形变测量仪器及辅助器材、测量条件、测量方法、测量结果处理及测量报告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客车车身骨架、底架的应力、形变测量。对于特大型客车车身骨架应力,形变测量也可参照使用。 GB/T 6792-1996 客车车身骨架应力、形变测量方法 GB/T6792-1996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GB/T 6792—1996
本标准是根据我国近年来对汽车行业标准清理整顿后定为GB/T推荐性国家标准。对1987年实施以来的GB6792—86《客车车身骨架应力电测量方法》标准所进行的修订,在内容上变动不大。在对GB6792--86标准进行修订时,还保留了GB6792—86标准中实践证明适合我国情况的那些内容。根据本标准的测量内容对原标准的标准名称有所变动,即《客车车身骨架应力、形变测量方法》。按照GB/T1.1一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等有关标准格式内容的规定,故增加了本标准的目次和前言以及范围和引用标准等内容。考虑与其他标准协调一致,结合目前已发布的有关汽车方面的名词术语、标准编写基本规定,以及现代测试技术能力等对本标准的相应章条进行了仔细的修订,使其更加完善。对标准中的某些语句、措词作进一步推敲,使其语句更加通顺严谨。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6792—86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及附录F都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本标准由交通部标准计量研究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本标准起草人:黄顺斌。
本标准于1986年首次发布,1996年第次修订。396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客车车身骨架应力、形变测量方法Measure method of stress anddeformation for bus body skeletonGB/T 6792—1996
代替GB6792—86
本标准规定了客车车身骨架、底架应力、形变测量仪器及辅助器材、测量条件、测量方法、测量结果处理及测量报告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客车车身骨架、底架的应力、形变测量。对于特大型客车车身骨架应力,形变测量也可参照使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2674—-90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3测量仪器及辅助器材
3.1测量仪器:静态应变仪、动态应变仪、应变片(推荐胶基箔式,灵敏系数K约等于2,规格2mmX3mm)、磁带记录仪、信号处理系统、逆变器、侧倾仪、万用表等。3.2辅助器材:支车凳、直尺、垫板、定长规、三角木可参照附录B(提示的附录)制作],动态测量仪器安放架、加速度传感器支架、举升设备及辅助用品(如粘接剂、表面清洁剂、接线板、防潮蜡或氯丁胶水、泡沫海绵等)。
4测量条件
4.1环境
a)静态测量在室内进行,温度为-10~40℃,其变化率不大于±2℃ /h;相对湿度不大于85%,无阳光照射、高温辐射、风吹和腐蚀性气体;磁感应强度不大于5T;b)动态测量在道路上进行,温度为0~40℃,其变化率不大于土1℃/h;相对湿度不大于85%;测量路段无工频强磁场干扰。
4.2场地
a)静态测量场地应平整,其倾斜角不大于1%,否则用板垫平;b)动态测量路段应与客车运行线路相似,要求见表1。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05-16批准1997-01-01实施
准备路段
加速路段
测量路段
长途客车使用车速
城市客车使用车速
减速路段
4.3车辆
GB/T 6792—1996
表1动态测量路段要求
坏路面
直路长1500m以上
中等路面
路面平整:长为15~20m
长度应能满足加速到使用车速
直路长2100㎡以上
长度应满足安全停车的需要
良好路面
直路长30003500m
最高车速的85%
4.3.1被测车辆应具有行驶能力,其转向、制动、灯光、信号等应符合车辆管理部门要求,车内必须具有与实际座椅布置和安装形式相同的简易座椅、活动地板、风窗玻璃;对设置顶行李架的客车应装好顶行李架。
4.3.2被测车辆空载行驶路程为200km,并调整轮胎气压到规定值。按附录C(提示的附录)静态测量加载图图C1预加载,时间不少于24h。4.3.3凡准备粘贴应变片的部位,在30mm×20mm的范围内应平整,其表面不得损伤。4.4载荷
用干燥的砂或小卵石装袋,每袋质量为20kg。4.5测点选择
选择原则:已知的高应力区可以少贴应变片;预计的高应力区可以多贴应变片,无法估计高低的应力区及应力集中处可以更多地贴应变片。a)对乘客门置于轴间的等间距立柱骨架,以下三个区域为高应力区:乘客门立柱及门上边梁,乘客门前各侧窗立柱及上边梁和腰梁,驾驶员门处立柱及门上边梁。城市客车乘客门对面的立柱也是一高应力区。
b)发动机前置的客车底架的测点,建议集中在其后轴前、后处底架的上下翼面上及经分析认为可能存在应力集中的部位。
c)发动机后置的客车底架、不等间距侧围立柱,建议先普遍布片测量。4.6贴片
4.6.1应变片应预先筛选按阻值分档,用万用表筛选时以0.12分档。4.6.2应变片的长边应与梁或柱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应变片的长边边缘与梁或柱的边缘距离,冲压件不大于3mm,冷弯型钢不大于5mm。对于以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成的焊缝,其上所贴的应变片短边距焊缝边缘不大于3mm,测点的位置用划针预先画好,以保证贴片位置准确。4.6.3按有关应变片电测量技术要求,将应变片及接线端子粘贴在测量部位,然后焊接引线并进行防潮处理。
4.6.4在引线与应变仪连接之前先进行通断检查和绝缘阻值检查。如采用胶基箔式应变片则绝缘阻值不得低于50MQ,参照附录D(提示的附录)进行车身骨架、底架的应变片布置及编号,并将工作片和补偿片的阻值记入表D1中。
4.7安装加速度传感器支架
在前、后轴上或制动器底板上选择合适位置,在此固定加速度传感器支架。398
4.8绘制加载图
GB/T6792—1996
先按GB/T12674标准方法进行整车质量参数测定,其质量必须符合客车的厂定最大总质量及由其决定的装载质量、厂定最大轴载质量、载荷分布的要求,参照附录C绘制加载图及加载记录表。4.9确定形变测量标记
为便于车身骨架、底架倾角的测量,先在侧围左右对称位置的腰梁上,划出摆放直尺的位置线及侧倾仪在底架搁梁上的测量部位。用定长规在窗框和乘客门框的对角线方向上打出测量标记,参照附录E提示的附录)绘制形变测点标记图。4.10标定,校准仪器
标定、校准应变仪、磁带记录仪、电荷放大器等。5测量方法
5.1静态应力、形变测量
5.1.1弯曲工况
5.1.1.1根据应变片的电阻值和所在部位情况,设置单点或公用温度外补偿片。具体作法为选取一定数量的贴有补偿片的铁板用带子将其捆在被补偿的工作片附近,补偿片的铁板材质应与被补偿测点的车身骨架材质相同。
5.1.1.2用半桥接法将引线连接到静态应变仪上。5.1.1.3接通电源、预热仪器,然后调整静态应变仪,使各测点电桥平衡。5.1.1.4用直尺和侧倾仪从车前至车后或从车后至车前测量车身骨架、底架的倾角初始值,如倾向一方为“+”,则向另一方为“一”,测量精确到分。将测值记入附录A(标准的附录)表A1中。5.1.1.5再次调平各测点,按附录C图C1加载,5.1.1.6加载5min后测量窗框、乘客门框对角线长度的变化量,其增加为“十”,减少为“二”。将测值记入表A2中,然后测量倾角值,并将测值记入表A1中。5.1.1.7测量应变值,必须测量两次,并将测值记入表A3中。两次读数差的绝对值应不大于10uE。否则应测量第三次,若仍不能满足要求,应检查原因。5.1.1.8测量完毕,关机、卸载。5.1.2扭转工况
5.1.2.1将被测车辆用举升设备举起后放在支车凳和垒得等高的垫板上,参见图E3。5.1.2.2按5.1.1.1~5.1.1.3的步骤进行。5.1.2.3测量车身骨架、底架倾角的初始值,如倾向一方为+”,则向另一方为“”。将测值记入表A4中。
撤去左(右)前轮垫板,使车轮下沉240mm和480mm(以撤去垫板高度计算)或者呈悬空状5.1.2.4
5.1.2.5测量窗框、乘客门框对角线长度的变化量及车身骨架、底架倾角,并将测值分别记入表A5、表A4中。然后测量应变值,并需测量两次,将测值记入表A6中。5.1.2.6恢复被测车辆水平状态,左右调换支车和垫板,重复5.1.2.4和5.1.2.6的步骤。恢复被测车辆水平状态,测量车身骨架、底架倾角,并将测值记入表A4中。5.1.2.7
5.1.2.8按静态测量加载图加载,测量车身骨架、底架倾角及各测点的应变值,然后分别将测值记入表A4、表A6中。
5.1.2.9重复5.1.2.4~~5.1.2.6的步骤。5.1.2.10测量完毕,关机、放下被测车辆、卸载。5.2动态应变测量
5.2.1将仪器安放架牢固地安装在被测车辆上。399
GB/T6792—1996
5.2.2在安放架台上铺-层约100mm厚的泡沫塑料或橡胶海绵减震材料。5.2.3将动态应变仪、记录仪器、电荷放大器、逆变器、电源供给器等固定在安放架上。·5.2.4将4个充满12V的蓄电池牢固地固定在地板上,然后将加速度传感器装在支架上。5.2.5根据静态应变测量或电算所得应变值最大的测点或设计者关心的部位,在其上选取测点总数的10%~20%作为动态应变测量点。5.2.6将电桥盒、动态应变仪、记录仪器、电源供给器、逆变器、电荷放大器、加速度传感器等联成网络。5.2.7绘表记录仪器各通道与被测应变片的对应关系。5.2.8将测点的工作片和补偿片以半桥测量状态联结在电桥盒上,并将电桥盒固定。5.2.9将空载被测车辆开至测量路段的准备场地,划好停车位置线。5.2.10接通电源,预热仪器,平衡测点,当不能估计测点应变幅值时可先做一次测量,后再选定合适的衰减,调好电荷放大器的灵敏度和增益。5.2.11启动磁带记录仪,送入应变幅值和加速度幅值的标定信号。启动车辆,加速到要求的使用速度(见表1动态测量路段要求),然后稳定车速。5.2.12
5.2.13由驾驶员或测量指挥人员发出驶入测量路段信号,启动磁带记录仪开始记录。由驾驶员或测量指挥人员发出驶出测量路段信号、关闭仪器及电源。5.2.14
驶回准备场地,按停车位置线停好车辆。5.2.15
记录该次测量的环境、走向、时间、载荷、道路条件并作必要的说明。5.2.17利用磁带记录仪的监控功能,监视各通道应变信号时间历程和加速度信号时间历程,观察各通道的信号衰减是否合适,信号是否过载或过小。直到测完所有的测点和三种路面为止。5.2.18根据需要打出有关曲线,并标注5.2.16的内容。5.2.19按动态测量加载图加载,重复5.2.10~5.2.18的步骤。5.3若考虑蒙皮对车身骨架的影响,应在加载蒙皮后重复进行上述静、动态测量。加装蒙皮前应保护好不妨碍装蒙皮的各测点应变片,妨碍装蒙皮的应变片可以铲除,加装蒙皮后可重贴各测点的应变片,无法重贴的测点可放弃。
6测量结果处理
6.1静态应力值按下式计算:
式中:--应力值,kPa;
E——弹性模量(钢材取2.06X10°kPa),kPa,E———应变值。
6.2动态应变测量后将记录数据输入数据处理机进行数据处理,并根据需要绘制动态应力幅值、振动加速度幅值与时间的概率密度函数等有关曲线并打印所需数据。应用雨流计数法得到应力的均幅值矩阵。
测量报告内容
测量完毕,应编写测量报告。其内容根据需要可包括下列全部或部分项目:a)车辆名称、型号、生产厂家、出厂编号(或生产序号)、车辆主要技术参数;b)测量目的要求;
使用仪器型号及仪器联接方框图;应变片布置及编号图;
GB/T6792—1996
窗框、乘客门框对角线长度变化量测量位置编号图;车身骨架、底架倾角测量部位编号图,静、动态测量的加载图及轴载质量;g)
车身骨架、底架相对扭转角曲线[参照附录F(提示和附录)绘制];车身骨架、底架在后轴前、后处弯曲工况的应力图;各测点在各种工况下的静态应力值;各测点的动态应力幅值-时间的概率密度函数曲线,四个车轮处的振动加速度幅值-时间的概率密度函数曲线;m)
动态应力均幅值矩阵;
测量结果的说明和分析,
测量时间、测量路段说明,测量人员,其他。
GB/T6792—1996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记录裹
弯曲工况下的车身骨架、底架倾角值测量记录表见表A1表A1弯曲工况下的车身骨架、底架倾角值测量记录表部位
测点编号;
载荷状况
空裁水平状态
满载水平状态
倾角值
初始值
记录值
绝对值
相对值
C,= B;- A
D;=Ct+1-C;
车身骨架
弯曲工况下的窗框、乘客门框对角线长度变化量测量记录表见表A2。表A2弯曲工况下的窗框、乘客门框对角线长度变化量测量记录表部位
测点编号
变化量
弯曲工况下的车身骨架、底架应变值测量记录表见表A3。1
表A3弯曲工况下的车身骨架、底架应变值测量记录表部
载荷状况
初始值
第1读值
第2读值
应力值,kPa
测点编号
车身骨架
乘客门框
GB/T 6792—1996
扭转工况下的车身骨架、底架倾角值测量记录表见表A4。表A4扭转工况下的车身骨架、底架倾角值测量记录表部
测点编号:
测量工况
空载第一次水平状态
左前轮下沉
左前轮悬空
(或下沉480mm)
右前轮下沉
右前轮悬空
(或下沉480mm)
空载第二次水平状态
水平状态
左前轮下沉
240 mm
左前轮悬空
(或下沉480mm)
右前轮下沉
右前轮悬空
(或下沉480mm)
倾角值
初始值
记录值
绝对值
相对值
记录值
绝对值
相对值
记录值
绝对值
相对值
记录值
绝对值
相对值
初始值
记录值
绝对值
相对值
记录值
绝对值
相对值
记录值bzxz.net
绝对值
相对值
记录值
绝对值
相对值
记录值
绝对值
相对值
C, B; - A
D,=Ci+1 -C:
C,=B;-A
D;=Ci+1-C,
C,=B:-A,
D, Ci+1-C,
C,= B; -- A.
D;=Ci+1 --C.
C,=B:-A:
D,=-C++1-C
C,= B;-A:
D,=Ci+1--C.
C,-B:-A:
D,=C;+1-C
C, B: - A
D,=C+1--C;
C;=B:—-A:
D;=Ci+1--C,
车身骨架
GB/T6792—1996
A5扭转工况下的窗框、乘客门框对角线长度变化量测量记录表见表A5。表A5扭转工况下的密框、乘客门框对角线长度变化量测量记录表部
点编号
测量工况
左前轮下沉
左前轮悬空
(或下沉480mm)
右前轮下沉
右前轮悬空
(或下沉480mm)
载荷状况
A6扭转工况下的车身骨架、底架应变值测量记录表见表A6。2
表A6扭转工况下的车身骨架、底架应变值测量记录表部
测点编号
教商状祝
应变值
测量工况
水平状态
左前轮下沉
左前轮悬空
(或下沉480mm)
应力值
初始值
第1读值
第2读值
应力值,kPa
第1读值
第2读值
应力值,kPa
第1读值
第2读值
应力值,kPa
第1读值
第2读值
应力值,kPa
第1读值
第2读值
应力值,kPa
车身骨架
乘客门框
测量工况
右前轮下沉
右前轮悬空
(或下沉480mm)
GB/T 6792--1996
表A6(完)
测点编号
应变值
尚状况
应力值
第1读值
第2读值
应力值,kPa
第1读值
第2读值
应力值,kPa
第1读值
第2读值
应力值,kPa
第1读值
第2读值
应力值,kPa
车身骨架
支车凳规格见图B1及表B1。
高度h=600±2mm支车两个。
GB/T 6792--1996
附录B
(提示的附录)
辅助器材
2高度h=300士2mm支车一个。
3根据试验车的类型,考虑其安全性,可在后支车凳上面前后两方加焊挡板,挡板间的距离按后轮直径而定。图B1
支车凳
支车凳
横向连接件!
纵向连接件1
横向连接件1
纵向连接件1
支撑角钢
支撑角钢
交叉加强角钢
交叉加强角钢
横向加强角钢
纵向加强角钢
数量(件)
扁钢50×5X485
扁钢50×5×585
扁钢50×5×420
扁钢50×5×520
角钢60×605×299
角钢60×60×5×605
扁钢50×5×312
扁钢60×5×640
角钢60×60×5×478
扁钢800×600×8
角钢60×60×5×578
B2直尺规格见图B2。
垫板规格见图B3。
B4三角木规格见图B4。
5定长规规格见图B5。
GB/T 6792—1996
图B2直尺
图B3垫板
图B4三角木
长度α视风窗框和乘客门框的对角线尺寸而定。图B5
定长规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