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7254-1995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7254-1995
中文名称:8448kbit/s正码速调整二次群数字复用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95-04-06
实施日期:1995-01-02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629991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信、音频和视频技术>>电信系统>>33.040.40数据通信网络
中标分类号:通信、广播>>通信网>>M15通信网性能指标及测试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21, 字数:38千字
标准价格:14.0 元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7-02-10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电子部730厂
归口单位:信息产业部(通信)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通信)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8448kbit/s采用正码速调整的二次群数字复用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数字传输系统中使用的工作在8448kbit/s采用正码调整的二次群数字复用设备。 GB/T 7254-1995 8448kbit/s正码速调整二次群数字复用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GB/T7254-1995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内容
UDC621.39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7254—1995
8448kbit/s正码速调整二次群
数字复用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Performance and test methods of the second orderdigital multiplex equipment operating at8448 kbit/s and using positive justification1995-04-06发布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5-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8448kbit/s正码速调整二次群
数字复用设备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Performance and test methods of the second orderdigital multiplex equipment operating at8448kbit/s and using positive justification本标准等效采用 CCITT G.742 建议。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GB/T7254—1995
代替GB7254—87
GB10293—88
本标准规定了8448kbit/s采用正码速调整的二次群数字复用设备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数宇传输系统中使用的工作在8448kbit/s采用正码调整的二次群数字复用设备。引用标准
GB4110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系列GB7611
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络数字接口参数3工作条件
使用环境条件
温度:5~40℃;
相对湿度:≤85%(30℃)
大气压力:70~106kPa
3.2电源
电源电压:48V士20%。
4基本参数
4.1比特率
复用信号标称比特率为8448kbit/s,容差士30×10-6支路信号标称比特率为2048kbit/s,容差士50×10-64.2顺结构
本复用设备的顿结构列于表1。
表18448kbit/s复用顿结构
支路比特率kbit/s
支路数
顿结构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04-06批准2.048
比特编号
1995-12-01实施
顿定位信号(1111010000)
发往对端数字复用设备的告警指示留作国内使用的比特
从各支路来的比特
码速调整公务比特C,(见注)
从各支路来的比特
码速调整公务比特Cz(见注)
从各支路来的比特
码速调整公务比特js(见注)
从各支路来的可用作码速调整的比特从各支路来的比特
顿长(bit)
每支路比特数(bit)
每支路最大码速调整率(kbit/s)标称码速调整比
GB/T7254—1995
续表1
注:C表示第j支路的第n个码速调整控制比特。4.3帧失位与帧定位的恢复
13~212
4.3.1当其在预定位置上连续收到4顿有错误的顿定位信号时,就应认为已发生了顿失位。4.3.2顿失位后,当连续三帧检测到顿定位信号时,应判为顿定位已有效地恢复。如果检测到一个帧定位信号后,而在其后的两帧之一没有检测到帧定位信号,则应重新对帧定位信号进行搜索。
4.4复用方法
4.4.1复接方法
按支路编号顺序循环逐比特交替复接。4.4.2码速调整方式
正码速调整,固定位置插入。
4.4.3码速调整控制信号
每支路3个比特,应分散配置并采用C(n=1、2、3见表1注)比特,有码速调整用信号\111”表示,无码速调整用信号“000”表示,采用择多判决法检测。4.4.4码速调整比特
每支路1比特,固定在紧接码速调整比特C3之后,有码速调整时为调整比特,不传信息,无码速调整时,为该支路比特,仍传信息。4.5公务数字
每帧有两个比特可作公务用,在复用设备中检测到特定的故障时,组I的比特11则用来向对端的复用设备发出告警指示(见5.4.2.2条2。组I比特12留给国内使用(使用方法待定),在跨越国境的数字通道上,该比特固定为“1”。2
5技术要求
5.1数字接口
5.1.12048kbit/s接口
5.1.1.1标称比特率:2048kbit/s;容差:±50×10-6,
码型HDB3。
GB/T7254—1995
5.1.1.2过压保护要求:见附录A(补充件)。5.1.1.32048kbit/s输出口要求:见表2、图1。表22048kbit/s输出口要求
标称脉冲形状:矩形
每个传输方向的线对
测试负载阻抗
脉冲的标称峰值电压
无脉冲的峰值电压
标称脉冲宽度
脉宽中点处正负脉冲幅度比
脉冲半幅处正负脉冲宽度比
不管极性如何所有有效信号脉冲(传号)都应符合图1中所给模框的限制。A值对应于脉冲信号的标称峰值个同轴线对
752电阻性
0±0.237V
(24.1 +25
0.95~1.05
0.95~1.05
图12048kbit/s接口脉冲模框
5.1.1.42048kbit/s输入口要求
·个对称线
1208电阻性
5.1.1.4.1输入阻抗
标称值:752(同轴),
120(对称)。
输入阻抗特性见表3。
频率范围,kHz
51~102
102~2048
2048~3072
5.1.1.4.2输入口允许衰减
GB/T7254—1995
表32048kbit/s输入口阻抗特性
回波损耗,dB
出现在输入口的数字信号允许依连接输出口与输入口所使用的传输线对的不同而引入变化,输入口应能适应这些变化,这些线对的衰减频率特性应近似符合√f规律,而且在1024kHz频率点上衰减值变化的最低范围应达到0~6dB,此衰减值应包括可能存在于输出口与输入口之间的数字配线架所引入的任何衰减。
5.1.1.4.32048kbit/s口最大允许输入抖动见表4,图2。表42048kbit/s口最大允许输入抖动下限参数
2048kbit/s
抖动值
fo(Hz)
调制数字信号使之产生抖动和漂移的正弦信号频率值(数字信号抖动频率)
f10(Hz)
1.2×10-5
fo(Hz)
J-4ner k
fe(Hz)
fr(Hz)
抖动频率(对数坐标)
f2(kHz)
fs(kHz)
dh 2uader1
22048kbit/s口最大允许输入抖动下限5.1.1.4.4抗干扰要求
f(kHz)
测试用
伪随机
个有用信号和一个干扰信号经混合网络叠加成一个混合信号,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应符合第4
GB/T7254—1995
5.2.1.1条和5.2.1.3条规定,其信号为215一1伪随机序列。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的比特率均应在本标准所规定的容差范围内,但不应同步。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之比为18dB。混合网络的标称阻抗为752(同轴)或120Q(对称)。当混合信号经过规定的0~6dB电缆衰减加到输入口时,应无误码。注:能够提供一个自适应的而不是固定的接收器,可以认为能更可靠地防止反射而应优先采用。5.1.28448kbit/s接口
5.1.2.1基本要求
标称比特率:8448kbit/s;
容差:±30×10-%;
码型:HDB3。
过压保护要求见附录A。
5.1.2.38448kbit/s输出口要求见表5、图3。表5
标称脉冲形状:矩形
每个传输方向的线对
测试负载阻抗
脉冲(信号)的标称峰值电压
无脉冲(信号)的峰值电压
标称脉冲宽度
脉冲宽度中点处正负脉冲幅度比标称脉冲半幅处正负脉冲宽度比不管极性如何(所有有效信号脉冲(传号)都应符合图3中所给模框图的限制
一个同轴线对
752电阻性
0±0.237V
0.95~1.05
0.95~1.05
GB/T7254—1995
C59——10
(59 + 59
图38448kbit/s接口脉冲模框
5.1.2.48448kbit/s输入口要求
5.1.2.4.1输入阻抗
标称值:752(同轴)。
输入口阻抗特性:见表6。
表68448kbit/s输入口阻抗特性
频率范围,kHz
211~422
422~8448
8448~12672
5.1.2.4.2输入口允许衰减
回波损耗,dB
出现在输入口的数字信号应按表5中的规定,但允许依连接输出口与输入口所使用的传输线对的不同而变化,输入口应能适应这些变化。这些线对的衰减频率特性应近似符合规律,而且在4224kHz频率点上衰减值的最小变化应达到0~6dB,此衰减值应包括存在于输出口与输入口之间的数字配线架所引入的任何衰减。5.1.2.4.38448kbit/s口输入抖动见表7、图4。6
比特率
8448kbit/s
抖动值
fo(Hz)
1.2×10-5
GB/T7254—1995
表78448kbit/s口最大允许输入抖动下限调制数字信号使之产生抖动和漂移的正弦信号频率值(数字信号抖动频率)
f1o(Hz)
fe(Hz)
1UI =11s
fa(Hz)
fi(Hz)
抖动频率(对数坐标)
f2(kHz)
fs(kHz)
图48448kbit/s口最大允许输入抖动下限5.1.2.4.4抗干扰要求
f(kHz)
测试用
伪随机
个有用信号和一个干扰信号经混合网路叠加成一个混合信号,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应符合第5.1.2.1条和5.1.2.3条规定,其信号为2-15—1伪随机序列。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的比特率均应在本标准所规定的容差范围内,但不应同步,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之比为20dB。混合网络的标称阻抗为75 β(同轴)。当混合信号经过规定的 0~6 dB 电缆衰减加到输入日,应无误码注:能够提供一个自适应的而不是固定的接收器,可以认为能更可靠地防止反射应优先采用。5.2抖动
5.21抖动转移特性
由正弦抖动调制的2 048kbit/s 信号,其受复接、分接器抖动转移特性的影响,应在图 5所示的增益/频率极限范围之内。测试信号的等效二进制内容为1000。注:频率f。尽可能低,应不高于20Hz(如同10Hz),测量方法规定为选频,且选频带宽不得宽于40Hz。7
5.2.2支路输出抖动
GB/T7254—1995
J-(0-4)
图5抖动转移特性
在100kHz以下的频率上进行测量时,在无输入抖动时支路输出端的峰-峰抖动不应超过0.25UI。在用一个装有低频截止频率为18kHz,以10oct20dB滚降且上限频率为100kHz的带通滤波器的仪器测试时,在10s的测试时间内,支路输出端的峰-峰抖动以99.9%的概率不应超过0.05UI。5.2.3复用信号输出抖动
在发送的定时信号是由机内振荡器取得的情况下,在20Hz~400kHz的频率范围内测量时,8448kbit/s输出端峰-峰抖动不应超过0.05UI。5.3定时信号
复接器定时信号既能从外部信源又能从内部信源取得。5.4故障情况与相应措施
5.4.1故障情况
数字复用设备应检测下列故障情况5.4.1.1电源故障。
5.4.1.2复接器输入端2048kbit/s输入信号消失。5.4.1.3分接器输入端8448kbit/s输入信号消失。注:仅有当这种故障情况不引起顿失位指示时,才要对其进行检测。5.4.1.4失位。
5.4.1.5在分接器的8448kbit/s输入端收到来自对端复用设备的告警指示(见5.4.2.2条)。5.4.2相应措施
检测到故障情况后,应进一步采取如表8所规定的措施。相应措施如下:5.4.2.1发出即时维护告整指示,表示性能低手容许标准,并要求本端注意维护。当分接器输入端检测告警指示信号(AIS)(见下面注②)时,应禁发与帧失位有关的即时维护告警指示,而其余的相应措施仍按表8中与故障情况相关的措施。5.4.2.2将复接器的8448kbit/s输出端的组1比特11由状态“0”改变为状态“1”,以向对端复用设备发出告警指示。
5.4.2.3将AIS(见下面注①和注②)加到分接器的所有4个2048kbit/s支路输出。5.4.2.4将AIS(见下面注①和注②)加到复接器的8448kbit/s输出。5.4.2.5将AIS(见下面注②)加到复接器输出端的8448kbit/s信号中对应于相关的2048kbit/s支路的时隙。
在对应于有故障的输入支路的时隙内,复接器输出口发送AIS方法,应该能控制码速调整公务比特(C)的状态,以保证AIS的比特率处于对该支路所规定的容差内。8
GB/T7254—1995
注:①复接器输出端和分接器输出端AIS的比特率应按照各接口规范的规定。②2048kbit/s和8448kbit/sAIS的等效二进制内容应标称地为一连串“1”。即使误码率为1X10-\时,其AIS也能被检测,但对于除顿定位信号以外的所有比特都为1”状态的信号不应被误认为是AIS。表8故障情况与相应措施
相应措施(见5.4.2条)
设备部位
复接器和分接器
只有复接器
只有分接器
故障情况
(见5.4.1条)
电源故障
个支路上输入下载标准就来标准下载网
信号消失
输入信号消失
顿失位
收到对端复用设备
的告警指示
发出即时维
护告警指示
向对端复用
设备发出
告警指示
所有支路
(如果可行)
综合信号
(如果可行)
综合信号的
相关时隙
注:表中的要”表示在相关的故障情况下应采取措施,“一”表示在相关故障情况下,如果该情况是唯一的,则不必采取相应措施。如果同时发生一种以上的故障情况,而且至少对其中采取有关的措施。
5.4.3时间要求
种故障情况规定了“要”采取措施,则应故障检测以及5.4.2.2~5.4.2.5条中所列的各项相应措施的应用,包括AIS的检测在内,应在1ms的时限内完成。
5.5可靠性指标
MTBF≥10年。
6测试方法
6.1测试条件
6.1.1环境温度:5~40℃。
6.1.2相对湿度:≤85%(30℃)。6.1.3大气压力:70106kPa。
6.14供电电源电压:-48V±20%或—60V±20%或-24V_15%%
测试仪器及测试信号
所用的测试仪器均应经过二级或二级以上计量单位计量合格。除特殊情况外,测试信号应符合第5.1条的相关规定。测试在设备的输入、输出口进行。6.3主振频率测试
按图6连接。
GB/T7254—1995
图6主振频率测试
用频率计数器接在主振器时钟监测点进行测试,其频率应在8448000士253Hz范围之内。6.42048kbit/s输入最大允许频率偏差测试按图7连接。
分支路进行测试。调高(调低)码型发生器的时钟频率,使该支路产生误码,然后再反方向调整时钟频率,使之刚好不误码,此时的最高(最低)频率与标称频率之差为最大允许频率偏差。当不改变复用信号时钟频率时,测得的频率偏差值均应大于165Hz;当改变复用信号的时钟频率为8448000士253Hz时,测得的频率偏差值均应大于102Hz。- i3
书发生器
s: k i
图72048kbit/s输入最大允许频率偏差测试6.5数字接口指标的测试
6.5.12048kbit/s输出口脉冲波形测试按图8连接。
男发生
:-2 13:1
18kbie,2
图82048kbit/s输出口脉冲波形测试分支路进行测试。将设备的2048kbit/s输出口终接75Q电阻(精度1%),选用高频宽带示波器:10
GB/T7254—1995
并采用低电容探头跨接在终端电阻两端进行观察测试,输出口波形应符合第5.1.1.3条的要求。6.5.22048kbit/s输入口指标测试6.5.2.1输入口允许衰减测试
按图9连接。
2149kb t/s
4卫表4器
ha Fer e?
生it乐
输入口允许衰减测试
Bakbit/s出
分支路进行测试。将满足输出接口指标的2048kbit/s数字信号经过符合√f衰减规律,且频率为1024Hz时其衰减值在0~6dB范围内的电缆中接到码型发生器与支路输入口之问,应无误码。6.5.2.2
输入口回波损耗测试
按图10连接。
75电阻
逆款电下表
Bdakblt/g人
图10输入口回波损耗测试
分支路进行测试。测试时先将Z端开路,选频电平表读数为P1,然后将端接在被测支路的输入口耳,此时选频电平表读数为P2,则回波损耗:bp=P1-P2
振荡器输出的测试信号参考电平为一10dBm,当测试信号频率为51~3072kHz时,输入回波损耗应符合5.1.1.4.1条的要求。
6.5.2.3输入口最大允许输入抖动测试按图11连接。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