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家标准(GB) > GB/T 7257-1987 氦氖激光器参数试验方法
GB/T 7257-1987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7257-1987

中文名称:氦氖激光器参数试验方法

标准类别:国家标准(GB)

标准状态:现行

发布日期:1987-02-09

实施日期:1987-12-01

出版语种:简体中文

下载格式:.rar.pdf

下载大小:218773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电子学>>31.260光电子学、激光设备

中标分类号: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电真空器件>>L39其他电真空器件

关联标准

出版信息

页数:7页

标准价格:10.0 元

出版日期:1987-12-01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7-02-09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电子部标准化所

归口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

发布部门:国家标准局

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电子)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氦氖激光器的一般光电参数的测试方法。在进行参数测试时,须遵循本标准1.1~1.8条所规定的有关测试条件。 GB/T 7257-1987 氦氖激光器参数试验方法 GB/T7257-1987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标准图片预览






标准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氢氩激光器参数测试方法
Measurement methods of parameterfor helium neon laser
UDC621.387
GB7257—87
本标准规定了氨氛激光器【以下简称激光器】的一般光电参数的测试方法。在进行参数测试时,须遵循本标准1.1~1.8条所规定的有关测试条件。1测试条件
测试仪表的供电电源必须是稳定的。具体要求在产品标准中规定。1.1
1.2在进行激光器光电参数测试时,必须按产品标准的规定对激光器进行预热。1.3测试设备(包括仪器、仪表)应稳定可靠,并防止外界条件对它们的影响。1.4测试所用的指针式仪表不低于1.5级。所用的测量仪器、仪表应定期经计量部门检定。1.5为了保护仪表免受不允许的突然过载,允许在测试设备上采用保护装置。但不应该影响测试精度。
测试系统的周围环境要求无明显的振动、气流、烟尘和杂散辐射的影响。1.7
测试时的环境温度要求在15~35℃范围内,相对湿度45%~75%,气压86~106kPa。1.8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对高压、激光辐射等应有防护措施,应遵守有关安全防护标准。2预热时间的测试方法
2.1定义
激光器从着火时刻起,在给定的工作电流下,达到产品标准所规定的参数指标时,所需的时间间隔称为激光器的预热时间。
2.2原理图
同本标准所规定的相应的参数测试原理图。2.3测试步骤
2.3.1将测试仪器调试在待测状态。2.3.2使被测激光器着火,并立刻调到给定的工作电流。将此刻定为预热时间的起始时刻,开始记时。
2.3.3当激光器的待测参数达到产品标准的规定值时,就定为预热时间的终止时刻。2.4主要误差来源
2.4.1同产品标准所规定的参数测试误差。2.4.2计时的人为误差。
3着火电压的测试方法
3.1定义
使激光器的放电管着火时,二电极之间所需要的最小电压称为氨氛激光器的着火电压。3.2原理图
国家标准局1987-02-09批准
1987-12-01实施
GB7257-87
1一电压可以连续调节的激光电源;2一直流电流表,3-一高压电压表;F一激光器放电管注:在测量时允许在放电管阳极端加镇流电阻。3.3测试步骤
3.3.1接通电源,使放电管二电极之间的电压从零伏起缓慢增加,直至放电管着火,从电压表上读出在着火瞬间的电压值,即为着火电压。3.3.2重复测量三次,取其中最大的一次电压值。3.4主要误差来源
3.4.1着火前激光管内气体初始状态的差异。3.4.2调节电源电压的快慢。
3.4.3电压表的精度和读数误差。最佳工作电流的测试方法
4.1定义
激光器输出最大功率时的电流值,称为激光器的最佳工作电流。4.2原理图
1一电压可以连续调节的激光电源,2一直流电流表:3一激光功率计,G一激光器
4.3测试步骤bzxZ.net
GB7257—87
按产品标准的规定对激光器进行预热。4.3.13
4.3.2调工作电流使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最大,此时从电流表上读取的电流值即为最佳工作电流。4.4主要误差来源
电流表的精度和读数误差。
激光器输出功率的不稳定。
管压降的测试方法
5.1定义
激光器在给定的工作电流下,放电管二电极之间的电压称为激光器的管压降。5.2原理图
1一电压可以连续调节的激光电源,2一直流电流表,3一高压电压表,4一激光功率计,G一激光器5.3测试步骤
5.3.1按产品标准规定对激光器进行预热。5.3.2在给定的工作电流下,从电压表上读取电压值。5.4主要误差来源
5.4.1工作电流的测量误差。
电压表的精度和读数误差。
6输出功率的测试方法
6.1定义
在规定模式和指定的波长下,激光器在给定工作电流时在输出端所输出的激光功率称为激光器的输出功率。
6.2原理图
6.3测试步骤
GB7257—87
1一激光电源(稳压或稳流),2一激光功率计:G一激光器6.3.1按产品标准的规定对激光器进行预热。6.3.2激光功率计的接收器和激光器输出端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0cm;并应保证激光束全部射人接收器内。
6.3.3确认激光器工作在规定的模式下,将电流调至给定的工作电流,用功率计测出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每隔一定时间(不小于1min)测一次,共测5次,取平均值。6.4主要误差来源
6.4.1功率计的精度以及对它的读数误差。6.4.2非激光辐射的影响。
7输出功率不稳定度的测试方法
7.1定义
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激光器输出功率随时间波动(小于1Hz)的特性称为该时间范围内的激光器的输出功率不稳定度。
7.2原理图
1一稳压或稳流的激光电源:G-激光器,2一光衰减器;3一光电探测器;4一阻抗变换线性放大器;5一记录仪7.3测试步骤
7.3.1按产品标准的规定对激光器进行预热。7.3.2将光电探测器对准激光束,并接通记录仪。将记录仪调至适当的灵敏度和扫描速度。7.3.3开启整个测试系统,在规定时间范围(不小于1h)内进行记录。在记录曲线上按等时间间隔取n个数值P(n不小于5次),求平均值。P-1≥P
7.3.4在记录曲线上,查出其中最大值Pmax和最小值Pmin△P=Pmax-Pmin
725787
7.3.5按下式求出规定时间范围内的激光器输出功率的不稳定度:Sp=±
×100%
注:在标明输出功率不稳定度时,必须给出时间范围。7.4主要误差来源
光电探测器线性不良、温度漂移等。7.4.1
光衰减器不稳定。
记录仪的读数误差。
测试系统机械装置搭置不当。
7.4.5环境温度起伏、气流和杂散光等影响。7.5对测试条件的特殊要求
7.5.1光电探测器对所接受波长的光要有高的灵敏度和足够快的时间响应,并在规定的功率密度下使用,没有饱和现象。
7.5.2测试系统在测量功率范围内要求线性。7.5.3记录仪的精度不应低于1.0级。8光束方向偏移的测试方法
8.1定义
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光斑中心最大的离轴角度,称为该时间范围内的光束偏移。8.2原理图
8.3测试步骤
G一激光器,1一稳流的激光电源,2-四象限探测器,3—X-Y函数记录仪
8.3.1将激光器置于距四象限探测器规定的距离(如5m)处,将X-Y函数记录仪的笔调在记录纸的中心位置。
8.3.2按产品标准规定对激光器进行预热,并同时调整激光束的方向使其照射到四象限探测器的中心。
8.3.3预热后微调四象限探测器的位置,使X-Y函数记录仪的笔处在零点位置(记录纸的中心位置)。此刻起开始记录一段规定的时间。8.3.4测量出记录仪所描绘的曲线中距零点位置的最大径向偏移距离△Rmax。其在X、Y轴上的投影分别为xmax、Ymax。则:
式中:△rmax
Cmax=exmax
Ymax = eyYmax
r?max+Aymax
Armax=
光斑中心最大径向偏移量,mm,在水平方向的离轴距离,mm;
GB7257-87
△Ymax-在垂直方向的离轴距离,mm;ex——测试系统在X方向的比例系数,由实验得出;ey—测试系统在Y方向的比例系数,由实验得出。则激光束的方向偏移为:
Armaxx×103 (mrad)
Aemax=
式中:s一四象限接收器与激光器输出端之间的距离,mm。8.4主要误差来源
8.4.1四象限光电探测器的不对称性。8.4.2ex、ey随激光器功率的变化。8.4.3
激光器输出功率的不稳定。
8.4.4杂散光、气流等影响。
9基横模的鉴别方法
9.1定义
激光器的基横模指激光器输出光束的横向光强分布为高斯分布的场结构形式。9.2原理图
G一激光器:1一共焦型球面扫频干涉仪,2一光电探测器:3放大器:4一信号发生器;5一示波器,6一激光器电源9.3测试步骤
9.3.1按产品标准的规定对激光器进行预热。9.3.2将激光器输出的光束耦合到共焦型球面扫频干涉仪中,在示波器上显示出被测激光器模的频谱。当频率间隔满足△V=
(式中:C一光速,n—工作物质折射率,L—一激光器谐振腔长)2nL
时,则为基横模(记为TEMoo)。否则是多模。9.3.3每支激光器的观测时间不小于10min。9.4主要误差来源
9.4.1扫频十涉仪的分辩性能。
9.4.2探测器的灵敏度。
9.4.3光束与扫频十涉仪耦合不当。10偏振度的测试方法
10.1定义
线偏振激光束偏振部分的光强和整个光强之比称为激光器的偏振度。10.2原理图
10.3测试步骤
GB7257-87
G一线偏振激光器,1-偏振器,2—光电探测器;3一阻抗匹配器,4一指示器,5一激光电源10.3.1按产品标准的规定对激光器进行预热。10.3.2
绕光束的轴旋转偏振器,测出光束经过偏振器的最大透过光强/max和最小透过光强Imin。激光器的偏振度为:
= Imax - Imin × 100%
Imax+Imin
注:偏振度也可以用消光比表示为:PmaxPmie。10.4主要误差来源
测量装置线性不好。
指示器的读数误差。
偏振器的旋转轴和光束不平行。10.5对测试条件的特殊要求
测量装置在测量范围内应具备严格的线性。偏振器的偏振度要求为99.95%~99.99%。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提出。本标准由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田庆、赵绥堂、张建兴、付冠宇。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