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7392-1998
标准分类号
标准ICS号:货物的包装和调运>>货运调运>>55.180.10通用集装箱
中标分类号:综合>>标志、包装、运输、贮存>>A82包装材料与容器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书号:155066.1-15236
页数:平装16开, 页数:44, 字数:79千字
标准价格:21.0 元
出版日期:2004-04-05
相关单位信息
首发日期:1987-03-14
复审日期:2004-10-14
起草单位:交通水运所
归口单位: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发布部门:国家技术监督局
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简介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铁路、水路运输以及联运用的ISO系列1保温集装箱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7392-1998 系列1:集装箱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保温集装箱 GB/T7392-1998 标准下载解压密码:www.bzxz.net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铁路、水路运输以及联运用的ISO系列1保温集装箱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标准内容
GB/T7392—1998
本标准为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496-2:1996《货物集装箱系列1标准中第2部分一一保温集装箱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进行修订的,在技术内容和编写规则上都与之等同。本标准系GB7392的第二版,与1987年第一版的主要不同之处为删除了10D和5D型箱的有关部分,增列了长度分别为9125mm和2991mm的B系列和D系列型箱。增加了高度为7392mm的1AAA型箱。另外,还把原来的强制性改为推荐性标准。为此,本标准的制定,不论在技术内容上还是编写规则上都等同采用了国际标准ISO1496-21996,所不同的是本标准按照国家标准GB/T1.1一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将国际标准的格式转化为国家标准的格式。在《系列1: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总标题下,包括以下六个标准:GB/T5338—1995《1AAA、1AA、1A和1AX型通用集装箱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neqISO1496-1:1991);
GB/T3219-1995《1CC、1C和1CX型通用集装箱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neqISO1496-1:1991);GB/T7392一1998《系列1:集装箱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保温集装箱》(idtISO1496-2:1996);GB/T16563--1996《系列1:液体、气体及加压干散货罐式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idtISO1496-3:1995),
GB/T17274~1998《系列1:无压千散货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idtISO1496-4:1991);GB/T16564一1996《系列1:平台式、台架式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idtISO1496-5:1991)。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7392—87。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附录 E、附录 F、附录 G、附录 H、附录 J、附录K、附录 L 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 M、附录 N 和附录 P都是提示的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集装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大连海事大学、上海中集冷藏箱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司淑云、杜蜂、杨春龄、关慎谦。238
GB/T 7392--1998
ISO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的全国性标准化机构(ISO团体成员)共同组成的国际性联合机构。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通常都是通过ISO所属各技术委员会进行。对已成立的技术委员会,每个团体成员均有权派代表参加。各政府和非政府性的国际组织,凡与ISO有联络关系者,也都参加有关工作。在所有涉及电工委员会的事务方面,ISO将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保持密切合作。各技术委员会拟定的国际标准草案,在付表决前分发给各团体成员。凡作为国际标准颁布者,至少需获得75%团体成员的赞成。
ISO1496-2国际标准是由ISO/TC104集装箱技术委员会的一个分委员会,SC2专用集装箱分委员会提出的。
本标准系ISO1496-2的第四版,将取代1988年颁布的ISO1496-2第三版。新版本的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a)增列1AAA和1BBB两种箱型及其尺度和性能的说明;b)增加供挂装设备固位的有关要求,包括技术条件和功能等,c)只限用一一种类型的电器设备,以取代以前的三种规定。ISO1496在通称为第一系列集装箱的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名下共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用于普通货物的通用集装箱;第2部分保温集装箱;
第3部分用于液态货、气态货和加压干散货的罐式集装箱,第4部分无压干散货集装箱,
第5部分平台和台架式集装箱。
本标准的附录 A至附录 L是标准的附录,附录 M 至附录 P是提示的附录。239
GB/T 7392--1998
ISO1496标准系列的技术条件是按以下箱型分类的。第1部分
通用集装箱
专用集装箱
封闭式、透气式、通风式
敬顶式
第2部分
保温集装箱
第3部分
罐式集装箱(承压)
加压干散货集装箱
第4部分
无压干散货集装箱(箱式)
无压干散货集装箱(漏斗式)
第5部分
平台式集装箱
上部结构不完整的固端台架式集装箱上部结构不完整的折端台架式集装箱上部结构完整的台架式集装箱
注:第1和第3至第5部分将分别在ISO1496系列的相应文本中详述。240
00~09
10~19
30~~49
70~79
61~~62
1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系列1:集装箱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保温集装箱
Series 1: Thermal containersSpecification and testing
GB/T 7392—1998
idt ISO 1496-2: 1996
代替GB7392-87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铁路、水路运输以及联运用的ISO系列1保温集装箱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注:为便于应用,本标准在附录N中列出了法定和非法定单位的换算表。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1835-1995集装箱角件的技术条件GB/T1836--1997集装箱代码、识别和标记ISO668:1995系列1集装箱类型、尺寸和额定质量ISO830:1981集装箱——术语
ISO10368:1992保温集装箱工况的遥测IEC 947-1:1988
3定义
低压开关和控制器一一第1部分:通则本标准引用了ISO830所列的若干通用定义。3.1保温集装箱thermal container设有带隔热层的壁板、箱门、箱底和箱顶,以减缓箱内、外热量交换的集装箱的总称,其分类见表1。3.2隔热集装箱insulated container不设任何固定的临时附加的制冷和/或加热设备的保温集装箱。3.3消耗冷剂式冷藏集装箱refrigerated container一expenable refrigerant指采用液态之类作制冷剂的带有或不带蒸发控制的集装箱。注:此类集装箱泛指各种无需外接电源或燃料供应的冷蔽集装箱。3.4机冷式冷藏集装箱mechanicallyrefreigerated container设有制冷装置(如制冷压缩机组、吸收式制冷机组等)的保温集装箱。3.5加热式集装箱heated container仅设有加热装置的保温集装箱。3.6冷藏和加热集装箱refrigerated and heated container设有制冷装置(机械式制冷或耗用制冷剂制冷)和加热装置的保温集装箱,3.7带气调或调气装置的冷藏和加热式集装箱refrigerated and heated container with controlled or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03-20批准1998-10-01实施
modified atmosphere
GB/T 7392--1998
设有冷藏和加热装置并固装有一种调气设备,可以产生和/或维持一种修饰过的空气组份。3.8挂装设备removableequipment可挂装在保温集装箱上,或从箱上拆下的制冷和/或加热设备以及发电机组等。3.9内置式located internally
全部安装在ISO668所规定的外部尺寸界限以内。3.10外置式located externally局部或全部安装在ISO668所规定的外部尺寸界限以外。注:本定义还包含那些在某种运输状态下需要拆掉或缩入的外置式设备。3.11 凸条 batten
为了在货物和内壁板间形成空气通道而在保温集装箱内侧壁板上装设的突条。它可与箱体内壁板构成一体,单独固定在内壁上,或在装货时附加到箱内壁板上。3.12隔壁buldhead
为构成风室以及送风或回风通道而设置的隔板。注:它可以与设备构成一个整体,也可以或是单独装设的部件。3.13顶风道 ceiling air duct
为引导气流而贴近内顶板布置的一条或几条风道。3.14底风道floor duct
为引导气流而设在货物承载面以下的一条或几条风道。3.15插栓pin mounting
是种挂装件,它利用一对插销,竖向插入设置在上端梁的插孔中,以使整个挂装设备全部由上端梁来支承。
3.16下挂装点lowermounting points是一对带螺纹的联接孔,用来紧固挂装设备的两个下角。4分类
本标准所涉及保温集装箱的分类如表1所示,表中还列出了容许的最大漏热率。有关温度单位K和C的对应值如表2所示。
表1保温集装箱分类
最大漏热率1)
耗用冷剂式冷薇集装箱
机冷式冷藏集装箱
制冷/加热集装箱
加热集装箱
备用号
带动力的机冷式冷藏集装箱
带动力冷藏/加热集装箱
带动力的加热集装箱
Umax/(W/K)
设计温度?)
备用号
外置式挂装冷藏/加热集装箱
内置式挂装冷裁/加热集装箱
外置式挂装冷藏/加热集装箱免费标准下载网bzxz
备用号
隔热集装箱(I)
隔热集装箱(I)
备用号
GB/T 7392—1998
表1(完)
最大漏热率1)
Umx/(W/K)
设计温度\)
1)代号为30,31,32,33,36,40,41和45的重隔热集装箱的最大漏热率Umx系按传热系数K~0.4W/(m2·K)换算而成。代号为 42和 46 的轻隔热集装箱的最大漏热率 Uma系按照传热系数 K0. 7W /(m2K)换算而成。
2)见表2。
3)此类保温集装箱的温度限值未作规定,其实际性能按各运输方式所挂装的设备能力而定。表2K和℃的对应表
注:对于温差1K=1℃
5标记
保温集装箱的标记应符合GB/T1836所列各项原则。289
对于可供挂装货物和带气调的保温集装箱则应按照7.9.7和7.9.8所列要求进行标识。6尺寸和额定质量
6.1外部尺寸
保温集装箱的外部尺寸应符合ISO668的要求。箱体的任何部位均不应超出此限。6.2内部尺寸
保温集装箱的内部尺寸应尽可能大,该尺寸应从箱内所设隔条、隔壁、顶部风道和底部风道等的内表面量起。
ISO系列1保温集装箱的最小内部尺寸见表3。表3最小的内部尺寸1)
由外部尺寸减去相应的下列数值箱型代码
30,31,32,33
36,37,38,41
无鹅颈槽
高1)
有鹅颈槽
箱型代码
GB/T7392--1998
表3(完)
由外部尺寸减去相应的下列数值宽
无鹅颈槽
有鹅颈槽
注:对于那些按早期ISO标准制造的保温集装箱,特别是装有柴油发电机组的冷藏集装箱,其内部的长度尺寸明显小于表列数值
1)某些保温集装箱的内部高度和长度尺寸,已考虑到空气循环的需要。6.3额定质量
额定质量R为保温集装箱的最大总质量,应符合ISO668的规定。7设计要求
7.1总则
保温集装箱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7.1.1保温集装箱的强度要求以图示方式列于本标准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除另有说明外,这些要求适用于所有的保温集装箱)。除8.1中另有设定外,所列要求应在整个成箱上实施。7.1.2角件(见7.2)的强度应符合GB/T1835的规定。7.1.3保温集装箱应能承受本标准第8章所列的载荷和加载。7.1.4由任何工况所引起的动载效应,只应接近而不得超过相应试验载荷的效应。因此,由附录A所示出的并在本标准第8章试验条款加以说明的承载能力,在任何工况下均不得超过。7.1.5保温集装箱上各开口的关闭部件,凡易导致事故者,均应设有必要的固定装置,并带有明显的外部标识,以表示该部件已被可靠地固定就位。特别是箱门,不论处于关闭或开启状态,均应牢固定位。7.1.6箱壁、箱门、箱底和箱项均应隔热,以尽可能减弱各该处的换热。还要增强箱顶的隔热,以补偿太阳的辐射。
7.2角件
保温集装箱均需装设顶角件和底角件,其具体要求和安装位置应符合GB/T1835的规定。顶角件的顶面应比箱顶至少高出6mm(见?.3.4),所谓\箱顶”是指箱体顶面的最高点。如在角件附近装有保护箱项的加强区或复板,则该板及其连接:位均不得高出顶角件的顶面。从端部量起,其沿箱体长度方向的最大尺寸为750mm.但沿箱体的宽度方向则不受此限。7.3底部结构
7.3.1保温集装箱应能仅由其四个底角件支撑。7.3.2除1D型箱外,各种型号的保温集装箱也可以只通过其底部的载荷传递区予以支撑。7.3.2.1因此,保温集装箱应具有端部横向构件(门槛和下端梁)以及足够的中间载荷传递区(或平箱底),其强度应拟承受与骨架式挂车主梁之间的竖向作用力。传载位置限制在附录B(标准的附录)图B1虚线所示的两条宽度为250mm的传递带内。7.3.2.2载荷传递区,包括横向构件在内的底平面,应位于比各底角件底面高出12.5=i.。mm处的平面上,除底角件和下侧梁外,保温箱的任何部位均不得低于该平面。为保护底部结构,在底角件附近所设置的加强板亦不例外。
加强板距底角件外端面和外侧面分别不超过550mm和470mm。它的底平面至少应高出底角件底面 5 mm。
GB/T7392-1998
7.3.2.3当保温集装箱底横梁的间距小于和等于1000mm或为平箱底时、则按7.3.2.1的要求进行设计。
7.3.2.4当保温集装箱底横梁间距大于1000mm或非平箱底时,其设计要求见附录B。7.3.3除7.3.4所列说明者外,对1D型保温集装箱底结构的底面位置不作具体规定。7.3.4各种保温集装箱在承受动载荷或与之相应的静载荷情况下,即当箱底承受一包括箱体自身质量在内等于1.8R的均布载荷时,箱底的任何部位均不应低于底角件底平面以下6mm。7.3.5箱底结构应设计成能够承受箱内货物在运送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作用力,特别是侧向力。这对于那些通过箱底结构固缚货物的箱子更为重要。7.4端部结构
除1D以外的各型保温集装箱,在进行整体横向刚性试验时,其顶部相对于底部的横向位移所引起的两个对角线长度的变化之和不应超过60mm。注:对于装有内置式机组的冷藏集装箱,其端部结构的刚度不一定等于机组和箱体刚度之和,因为它与机组的装配方式有关。
7.5侧部结构
除1D型以外的各型保温集装箱,在进行整体纵向刚性试验时,其顶部相对于底部的纵向位移不应超过25mm。
7.6壁板
设有箱门开口的端壁或侧壁,其承受试验5和试验6的能力不应减弱。7.7门框开
每只保温集装箱至少在一端设有箱门。所有箱门和端部开口均应尽可能大。箱门内框的净宽应接近表3规定的最小内部尺寸。箱门内框的净高应接近表3规定的最小内部尺寸。7.8卫生要求
要注意正确选择保温集装箱及其制冷/加热设备的材料,以防止对货物,特别是对食品产生不良影响,还应考虑符合我国和国际有关规范的要求。箱体内壁和结构应便于清洗,不应存在那种用通常清洗工艺而清洗不到的死角。在使用熏蒸和一般清洁剂清洗时,箱体的结构和隔热均应不受影响。当设有疏水器时,应能使清洗液从箱内顺畅排出。7.9可择性设施
7.9.1叉槽
7.9.1.1为叉运装载或空载的1CC、1C和D型保温集装箱,可设置叉槽。对1AAA、1AA、1A、1BBB、1BB和1B型保温集装箱不应设置支槽。7.9.1.2按7.9.1.1规定,设有一对叉槽的1CC和1C型保温集装箱还可以设置仅供叉举空箱用的第二对槽,
注:上述两对插槽中的一只槽可以与按7.9.1.1要求设置的插槽合用,其前提是它们所形成的中心尽可能靠近空箱的质心。
7.9.1.3叉槽的尺寸应满足附录C(标准的附录)的要求,并应横向贯通箱底结构,以便叉齿可以从任意-一插入。叉槽底板不要求沿整个箱宽设置,仅在靠近叉槽的两端敷设即可。7.9.2鹅颈槽
对1AAA和1BBB型保温箱必须设置鹅颈槽,对1AA和1BB型箱可选设鹅颈槽,其尺寸要求见附录D(标准的附录)。此外,箱体结构的其他部分应符合?.3的规定。7.9.3蔬水器
GB/T7392—1998
装货空间的残水如需在装货时导出,应配置一种当箱内压力超过正常值时能自动开启的疏水装置。如果用来导出洗箱污水,则设手动阀即可。应考虑符合海关和卫生部门的要求。7.9.4水管接头
当设备需要连接水源时,其进、出水管接头的尺寸应符合附录E(标准的附录)的要求。水冷设备要能自动疏水,或能与装置一起将残水放出,以防止积水冻结。进、出水管的接头应安装在箱体制冷机组的一端,且当观察者面向该端时,应位于他的右下方。7.9.5空气进口和出口
当1AAA、1AA、1A、1BBB、1BB、1B、1CC、1C和1D型保温集装箱按照管道送风和使用外置式挂装机组要求设计时,进气口和出气口应符合附录F(标准的附录)中F1、F2和F3所列规定。7.9.6挂装机组的中间承接槽
使用挂装机组时所需中间承接槽的位置和尺寸按附录G(标准的附录)的规定。7.9.7货物悬挂装置
保温集装箱的顶部可以按悬挂货物的要求设计。这时,它应当满足8.8所列试验要求,并应在箱内设有相应标记,标示出最大悬挂载荷值。7.9.8调气箱
对于那种可以调气的保温集装箱,在未经适当通风之前,将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应在各人口处设置标示牌。
8试验
8.1总则
8.1.1除另有说明者外,符合第7章要求的保温集装箱均应进行8.2至8.18所规定的各项试验。除特殊规定和要求者外,保温集装箱的制冷和/或加热设备(包括其部件、机组构架、壁板、隔条、通风道和隔壁等)在试验中均可不装在箱体上。但是,在结构试验中,如制冷/加热设备的主要部件或框架没有装在箱体上,则当集装箱按设计条件使用时,这些部件分担的货载和/或外力或加速度的影响,应予单独考虑。因此,在结构试验中制冷和/或加热设备未装在箱体上,且对保温集装箱在使用中的强度和整体性产生影响时,应使用强度与之相当的代用件代替。代用件和箱体的固接方式应与原件相同,也不应比原来的强度有所增如。
保温集装箱的漏热试验(试验14)用来测定集装箱的漏热率,以确定箱的类别。8.17和8.18所列试验(即试验15a和15b)分别规定了各类机冷式和耗用冷剂式冷藏集装箱热性能的标准试验方法。水密性试验(试验12)、气密性试验(试验13)、漏热试验(试验14)和制冷性能试验(试验15)应安排在试验 1 至试验 11 之后进行。8.1.2用字符\P”表示保温集装箱的最大装载量,即PR-T
式中:R—一保温集装箱的额定质量即最大总质量,T一保温集装箱的箱体自身质量。注:R、P和T均以质量单位表示,如果试验要求以它们的导出单位重力进行,则均属惯性力并表示为:Rg,Pg,Tg,以牛顿(N)或干牛顿(kN)等为单位。“负载load”一词用于表示物理量时,其单位与“质量”同。“荷载loading”一词如\内部载荷”指施力。8.1.3保温集装箱内的试验负载或荷载应均匀分布。8.1.4在下述各项试验中所规定的试验负载和荷载均为最低要求。8.1.5保温集装箱在各项试验的尺寸要求见以下各标准:246
a)本标准所列的尺计和技术条件:b) ISO 668;
c) GB/T 1835。
8.2试验1堆码试验
8.2.1总则
GB/T7392-1998
本试验是为了验证满载的保温集装箱在海洋船舶运输条件下,在箱垛中出现偏码时,最下层箱的承载能力。
表4规定了施加于每对顶角件上的力值和所代表的箱垛质量。表 4堆码试验力值
每箱试验力
1AAA.1AA 和 1A
1BBB、1BB和1B
1CC 和 1C
(4个角件均匀分配)
(762550)
(762550)
(762550)
(201600)
每对端部角件
的试验力
(381275)
(381275)
(381275)
(100800)
以试验力表示
的箱垛质量
192000
192000
192000
(432290)
(432290)
(432290)
(112 000)
注:每箱试验力值3392kN悬按9层箱垛,每箱的额定值为24000kg(52920lb),加速力为1.8g时计算出来的每个角柱受力值为 86 400kg(190 480 1b)。8.2.2方法
置受验的保温集装箱于同一水平的四个垫块上。垫块应与每个底角件对正,其平面尺寸与角件相同。
箱内负载均匀分布在底板上,使其自身质量与试验负载之和等于1.8R。竖向力均匀地施加于箱体的四个顶角件或箱端的每一对顶角件上,力值如表4所示。施力应通过一个装有GB/T1835标准角件或与底角件底面几何形状相同,亦即有相同的外部尺寸,开孔倒角和周边圆角的模拟件进行加载。模拟件应设计得使保温集装箱在试验时所承受的作用力与使用角件实物时相一致。
不论用何种加载方法,均应使力的作用平面即箱体的支承面所产生的翻转倾向减小到最低程度。每个角件或模拟件都应在相的方向偏置,偏置量为:横向25.4mm,纵向38mm。8.2.3要求
试验后,保温集装箱不应出现影响正常使用的永久性变形或异状,其尺寸应仍能满足装卸、固缚和换装作业的要求。
8.3试验2由四个顶角件的起吊试验8.3.1总则
本试验是为了验证除1D型以外的各型保温集装箱经由四个顶角件竖向起吊时的承受能力。而验证1D型箱时的起吊力的方向可以在竖直方向和与水平面呈60°角之间的任一角度,这是通过四个顶角件起吊保温集装箱的唯一方法。本试验还被作为验证保温集装箱底板和箱底结构在起吊作业中承受最大装载量所引发加速度的能力。
8.3.2方法
保温箱内的负载均匀地分布在底板上,其自身质量与试验负载之和等于2R,平稳地从四个顶角件同时起吊,避免产生明显的如速或减速。1D型保温集装箱可用吊索起吊,每根吊素应与水平面呈60°夹角。247
GB/T7392—1998
将保温集装箱悬吊5min,然后降回原位。8.3.3要求
试验后,保温箱不应出现影响正常使用的永久性变形和异状,其尺寸应仍能满足装御、固缚和换装作业的要求。
8.4试验3经由四个底角件的起吊试验8.4.1总则
本试验是为了验证保温集装箱经四个底角件起吊时的承受能力,吊具只与四个底角件承接并与箱顶上方居中的一根横担梁连接。8.4.2方法
保温集装箱内的负载均匀地分布于底板上,使其自身质量和试验负载之和等于2R,平稳地从四个底角件的侧孔起吊,避免产生明显的加速或减速。起吊力作用线与水平面所呈夹角如下:1AAA、1AA和1A型箱为30°;
1RBB.1BB和1B型箱为37°;
1CC和1C型箱为45°;
1D型箱为60。
任何情况下,起吊力作用线和角件外侧表面的间距不应大于38mm。起吊时,应使吊具仅与四个底角件承接。
将保温集装箱悬帛5min,然后降回原位。8.4.3要求
试验后,保温集装箱不应出现影响正常使用的永久变形或异状,其尺寸应仍能满足装卸、固缚和换装作业的要求。
8.5试验4纵向拴固试验
8.5.1总则
本试验是为了验证保温集装箱在铁路上运行而出现相当于2g加速的动载作用时,承受纵向拴固的能力,
8.5.2方法
保温集装箱内的载荷均匀地分布于底板上,使自身质量与试验负载之和等于R。通过箱体一端的两个底角件底孔将其拴固在刚性座上。通过另外--端的两个底角件底孔施加相当于2Rg的水平力,先朝向固定件,然后再反向施力。8.5.3要求
试验后,保温集装箱不应出现影响正常使用的永久变形和异状,其尺寸应仍能满足装卸、固缚和换装作业的要求。
8.6试验5端壁强度试验
8. 6. 1总则
本试验是为了验证保温集装箱的端壁在承受8.5.1动载时的能力。8.6.2方法
当保温箱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箱门时,应对每端进行试验;当两端的结构对称时,可只对一端进行试验。试验应在允许端壁自由变形的条件下,在箱内对端壁施加0.4Pg的均布荷载。8.6.3要求
试验后,保温箱不应出现影响正常使用的永久变形或异状,其尺寸应仍能满足装卸、固缚和换装作业的要求。
8.7试验6侧壁强度试验
8.7.1总则
GB/T7392--1998
本试验是为了验证保温集装箱侧壁承受船舶运动时所引起内压的能力。8.7.2方法
对保温集装箱的两侧应分别进行试验。如两侧结构对称,可仅对一侧进行试验。在箱内分别对侧壁施加0.6Pg的均布荷载并使该壁和纵向构件均能自由变形,8.7.3要求
试验后,保温集装箱不应出现影响正常使用的永久变形或异状,且尺寸应仍能满足装卸、固缚和换装作业的要求。
8.8试验7顶部强度试验
8.8.1总则
本试验是为了验证保温集装箱顶板承受工作人员在上面进行作业时所出现动荷载的能力。如果箱顶按悬挂货物要求设计,则应验证其承载的能力。其最大值按箱内使用长度计算应至少承受1496kg/m,并计入2g的竖向加速作用。8.8.2方法
将300kg载荷均匀分布于保温箱顶板结构中最薄弱处的600mm×300mm面积上进行试验。当保温集装箱顶部按悬挂货物要求设计时,其试验负载应取2倍的设计载荷与\2×1490kg/m×内部可用长度”中的大值,并按类似正常使用方式吊挂于箱顶。试验时,箱体仅由四个底角件支承。8.8.3要求
试验后,保温集装箱不应出现影响正常使用的永久变形或异状,其尺寸应仍能满足装卸、固缚和换装作业的要求。
8.9试验8底部强度试验
8.9.1总则
本试验是为了验证保温集装箱的底板在装卸作业中承受进箱装载车或类似设备所施加的集中动荷载的能力。
8.9.2方法
用轮胎式试验车进行试验,其后轴负荷为5640kg(即每轮为2730kg),并规定每个车轮与箱底平面的所有接触点均落在185mm(轴向)×100mm所形成的矩形内,其有形接触面积不得超过142cm2,轮胎的公称宽度为180mm,两轮的中心距为760mm。试验时,试验车在整个底板面上往复移动。此时,箱体的四个底角件座落在处于同一水平的支座上,且使箱底结构可自由变形。8.9.3要求
试验后,保温集装箱不应出现影响正常使用的永久变形或异状,其尺寸应仍能满足装卸、固缚和换装作业的要求。
8.10试验9横向刚性试验
8.10.1总则
本试验是为了验证除1D型保温集装箱外的其他各型箱承受船舶运动所产生的横向推、拉的能力。8.10.2方法
保温集装箱处于空箱(T)状态,使其四个底角件放在处于同一水平的四个支座上,并通过固定装置经四个底角件底孔使之处在横向和竖向拴固状态,横向拴固仅施加在施力顶角件同端对角的那个底角件上。如对两端分别进行试验,则竖向拴固仅加在试验的一端。在箱体的一一侧分别或同时对每个顶角件施加150kN的力,施力作用线平行于箱体的底结构和端壁,先朝向顶角件,然后反向施力。如果保温集装箱的两个端部结构相同,则只需对一端进行试验;如果两个端部结构对其竖向轴线不对称,则两侧均应进行试验。
小提示:此标准内容仅展示完整标准里的部分截取内容,若需要完整标准请到上方自行免费下载完整标准文档。